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文典籍 古文典籍

阁夜杜甫朗诵_阁夜杜甫朗诵视频

zmhk 2024-05-21 人已围观

简介阁夜杜甫朗诵_阁夜杜甫朗诵视频       阁夜杜甫朗诵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阁夜杜甫朗诵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1.��ҹ�Ÿ�����2.有谁知道杜甫的《阁夜》内容,感情

阁夜杜甫朗诵_阁夜杜甫朗诵视频

       阁夜杜甫朗诵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阁夜杜甫朗诵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1.��ҹ�Ÿ�����

2.有谁知道杜甫的《阁夜》内容,感情,手法?

3.《杜甫诗选 阁夜》(杜甫)诗篇全文翻译

4.杜甫:阁夜

5.杜甫《西阁夜》原文及翻译

阁夜杜甫朗诵_阁夜杜甫朗诵视频

��ҹ�Ÿ�����

       公元765年,严武暴病去世,杜甫在蜀中失去了依靠,携家眷一路东下,于第二年到达夔州。在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下,杜甫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暂时安定下来。两年后杜甫决定北上返乡,由于时局动荡、生活窘迫以及洪水的缘故,一直在岳阳、长沙、衡阳之间往返,最终客死小舟之上。

        杜甫在夔州住了一年九个月,其间所创作诗篇数量450余首,是流传下来杜诗的三分之一。经历了成都草堂时期的诗歌理论完备,这时他在格律诗的创作上已经完全成熟。

        相对于年轻时期的壮志雄心、草堂时期的相对轻松,渐入老境的诗圣虽然依旧关注时局,心忧天下,但是作品的意象不可避免地滑向了悲苦、悲愁。即便有《登高》这样的极品出现,尾联两句气势也有些难以为继,这是杜甫个人年龄增长、心境改变的必然趋势,我们再难看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盛气,更多的是对自身境遇与身体状况的悲叹。

        推己及人,念人及己。这种巨大的无力感经常会因为一些故人的消息,旧事的新闻而触发,气象未必为高,但杜甫以自己强大的文才和格律诗技巧,保证了作品格律诗巅峰的地位。

        年轻以意气胜,中年以理论胜,晚年以技巧胜,一生以才气胜。

        在盛唐诗歌这个领域,杜甫不论在哪个阶段,都是值得敬仰的存在。

        《阁夜》就是这样一首七言律诗作品。

        这首诗是寓居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吐蕃也常年入侵,时局一片混乱。杜甫在夔州暂时安定下来,进入创作高峰,也正是这段离乱时期,他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离世。这些朋友的离开,让苟活于乱世的杜甫心中凄凉,感时忆旧,写下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仄起不入韵,押平水韵“二萧”部的七律。平仄合格,格律严谨,无任何出律问题。平仄格式的推导在前面写了篇文章专门分析过了,这里就不再复述。我们只看内容意境。

        标题《阁夜》是什么意思呢?

        当时杜甫寓居于夔州西阁,是个背山临水的好地方。杜甫同时期有诗《宿江边阁 / 后西阁》:“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可见这西阁居高临下,临近长江边瞿塘关,即“夔门”。

        在一个寒冷的雪夜,诗圣忧时伤神,写下了这首作品。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首联从天时、景色起笔,交代时间,并借助“霜雪”、“寒宵”稍微点出诗人当时的心境,寓情于景。“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用“天涯”来代称自己所在地,徒增身世飘零的感觉。“霁”,停。

        临近岁末,白天越来越短。夔州寒冷的夜晚,雪停了。

        是不是通身起了一层寒意?对于客居西阁的流浪者来说,更是思绪万千,无法入眠。

有谁知道杜甫的《阁夜》内容,感情,手法?

       编辑本段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阁夜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杜甫 作品体裁:七言律诗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岁暮阴阳催短景,(1) 天涯霜雪霁寒宵。(2) 五更鼓角声悲壮,(3) 三峡星河影动摇。(4) 野哭千家闻战伐,(5) 夷歌数处起渔樵。(6) 卧龙跃马终黄土,(7) 人事音书漫寂寥。(8)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作品注释  (1) 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2)霁(jì): 雪停。 (3)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4)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5) 战伐:之崔旰之乱。 (6)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7)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8) 人事:指交友。 (9)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10)漫:徒然、白白的。[1] 作品译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忠)都终归黄土;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时候,诗人忧愁难眠,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革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天空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它的妙处在于: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景象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居此地,渔夫樵子不时在深夜传来“夷歌”之声。“数处”指不只一处。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卧龙”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杜甫曾屡次咏到他:“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长?”(《白帝城》)“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末尾一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清代沈德潜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诗别裁》)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有死亡,作者眼前这点寂寥孤独,根本算不了什么。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古柏行》)“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上白帝城二首》)这些诗句正好传达出诗中某些未尽之意。前人认为此诗“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是颇有见地的。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明代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2]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杜甫画像杜甫,人称杜子美(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 杜甫诗选 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诗选 阁夜》(杜甫)诗篇全文翻译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题解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_、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感慨万千。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图在内心超越令人悲伤的现实。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也有壮情和超然之意。“阁夜”,即西阁之夜。

       句解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时令到了寒冬,天就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首联用流水对起题,点明时间、环境。“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冬天日短夜长,所以说“短景”,而此处深意是说光阴苦短。“催”这一动词,逼真地写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相催。“天涯”,这里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霁”。霜雪停止、消散。“寒宵”寒冬之夜。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天涯沦落的诗人对此凄凉寒怆之景,不由感慨万千。这一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笔调。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三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着江波动摇。颔联上承“寒宵”,写夜中所闻所见。“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数年,但各地时有战事。古时将一夜分为五更,“五更”即接近天明了。此时,愁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感人。这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天上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这两句气势苍凉,音调雄浑铿锵,辞采清丽壮阔,于《东坡志林》所言“伟丽”之外,还蕴含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正如刘辰翁所云:“第三四句对看,自是无穷俯仰之悲”。

       叶梦得《石林诗话》评价说:“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_’等句之后,常恨无复继者。”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传来战争的讯息;惟有数处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还透着一点生命的声息。颈联写拂晓前所闻,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偏远凄凉的景象。“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忧国忧民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几家”,一作“千家”。“战伐”,指当时蜀中自永泰元年开始,崔旰、郭英_、杨子琳等军阀割据混战。“夷歌”,指蜀地少数民族的歌谣。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最终归于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使人感到寂寞无聊,但又算得了什么?“漫”,任随。“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公孙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都曾在夔州活动。尾联看似自宽自慰,实则有着诗人深入的思考,正如卢世?所说:“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诗人并不只是一般地描写他早已写过多次的战乱,而是将眼前的动荡放到更深广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最终都不免归卧黄土;战争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残,总会延续。就像诗中所说,虽然有“野哭”,但也闻“夷歌”。

       评解

       此诗前四句写阁夜景象,后四句写阁夜情事。《批点唐诗正声》分析说:“全首悲壮慷慨,无不适意。中二联皆将明之景,首联雄浑动荡,卓冠千古。次联哀乐皆眼前景,人亦难道。结以忠逆同归自慰,然音节犹婉曲。”

       全诗激越悲凉,气象雄阔,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慨。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老杜七言律全篇可法者”,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杜诗解》称赞此诗“笔势又沉郁,又精悍,反复吟之,使人增长意气百倍”。

杜甫:阁夜

        杜甫诗选 阁夜 杜甫 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 杜甫诗选 阁夜

        原文 岁暮阴阳催短景1,天涯霜雪霁寒宵2。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3。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4。 卧龙跃马终黄土5,人事音书漫寂寥6。

        注释 1阴阳:指日月。冬天日短,因此说「短景」。 2天涯:这里指偏远的夔州,点明自己的所在不是故乡。霁:指雨过天晴,这里用来形容雪光的洁白明朗。 3五更鼓角:指天还没有亮时,当地驻军已经开始活动起来。鼓、角:都是军中的乐器,用于报时或发号施令。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4夷歌:彝人之歌。起渔樵:即起于渔樵。这两句话是说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有好几个地方,渔人、樵夫们唱起了民歌。 5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终黄土:指终归要死去。两个人在夔州都有祠庙,因此诗人联想到了他们。 6人事音书:一是指「朝廷记忆疏」,即人事方面的寂寥;一是指「亲朋无一字」,即音书方面的寂寥。

        译文 冬季里,昼短夜长,寒气逼人,夔州大雪方歇。五更时分,鼓角声声悲壮,雨后玉宇无尘,倒映在三峡中的星影摇曳不定。战争的消息传来,马上引起千家痛哭,哭声响彻四野。许多地方的渔人、樵夫唱起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歌谣。诸葛亮和公孙述这些在历史上曾煊赫一时的人物,而今恐怕已经化为黄土了吧!我们这些人又何必为自己的得失而挂怀呢?至于人事变迁和音书断绝,就任其如此吧!

        赏析 此诗抒发了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等情感。 当时,诗人在荒凉偏僻的山城夔州一带漂泊,面对峡江壮美的夜景,听着远处传来的悲壮的鼓角声,他不禁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诗人联想到了国家动乱的局势;由历史人物的命运遭遇,诗人联想到了自己的境遇。现实是令人忧心悲伤的,既然无力改变,那就只能在内心宽慰自己了。全诗笼罩着一种悲凉哀伤的气氛,却也渗透著诗人的豪情和超然。 前四句描绘了阁夜景象,后四句则集中写阁夜情事。诗人围绕「阁夜」,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抒写了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冬夜霜雪写到五更鼓角,从夜空星河写到三峡洪波,从战争消息写到当地民谣,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事,大有上天入地、俯仰古今之慨。全诗基调悲凉,意境雄阔,实为大师手笔。

       

杜甫《西阁夜》原文及翻译

        《阁夜

        作者: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

        1、阴阳:指日月。

       2、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

       3、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

       4、星河:星辰与银河。

       5、野哭句:意谓从几家野哭中听到战争的声音。几家:一作“千家”。

       6、夷歌句:意谓渔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见夔州之僻远。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7、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8、跃马:指公孙述。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译文

        时令到了寒冬,

       日子就越来越短;

       浪迹天涯,

       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

       起伏悲壮;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

       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

       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人樵夫,

       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

       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

       我寂寞无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杜甫《西阁夜》原文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译文

       黄昏时分的寒山一片迷离,白色的雾气弥漫,茫然一片。

       空寂的山中,不时传来凄厉的风声和山石滚落的声音;寂静的阁楼上,月色穿透门窗,洒在厅堂和床前。

       深夜城中击柝巡更之人,可怜衣衫单薄,缺少御寒衣物,不知道您是哪个村子里的人?

       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国事岌岌可危,时局纷乱,盗贼犹存。

       杜甫《西阁夜》赏析

       《西阁夜》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

       恍惚寒江暮,透迤白雾昏。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上四夜景,下四感时。首联,初夜景色,就江上言。次联,夜中闻见,就山上言。击柝无衣,皆离乱所致,故有盗贼之慨。黄注夕阳渐隐,故曰恍惚。白雾横拖,故曰透迤。有一“虚”字,方见“落”字之妙。有一“静”字,方见“侵”字之妙。《杜臆》:“尔犹存”,尔字新异,是深憾语,亦是唤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阁夜杜甫朗诵”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