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壮士发冲冠_壮士发冲冠的古诗

zmhk 2024-06-02 人已围观

简介壮士发冲冠_壮士发冲冠的古诗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壮士发冲冠”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1.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简要赏析2.送别

壮士发冲冠_壮士发冲冠的古诗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壮士发冲冠”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简要赏析

2.送别诗五言四句

3.满江红全文和译文加解释

4.“壮士发冲冠”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壮士发冲冠_壮士发冲冠的古诗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简要赏析

       赏析: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

       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在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

扩展资料

       唐代骆宾王《于易水送人》,原文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

       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发已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公元619年-约公元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他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有《骆宾王文集》遗世。

       百度百科-于易水送人

送别诗五言四句

       易水送别

       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已经攻破赵国的都城,俘虏了赵王,把赵国的领土全部纳入秦国的版图。大军挺进,向北夺取土地,直到燕国南部边界。太子丹命荆轲刺秦王。太子丹已预先寻找天下最锋利的匕首,找到赵国人徐夫人的匕首,花了百金买下它,让工匠用毒水淬它,

       用人试验,只要见一丝儿血,没有不立刻死的。于是就准备行装,送荆轲出发。燕国有位勇士叫秦舞阳,十三岁上就杀人,别人都不敢正面对着看他。于是就派秦舞阳作助手。荆轲等待一个人,打算一道出发;那个人住得很远,还没赶到,而荆轲已替那个人准备好了行装。

       又过了些日子,荆轲还没有出发,太子丹认为他拖延时间,怀疑他反悔,就再次催请说:“日子不多了,荆卿有动身的打算吗?请允许我派遣秦舞阳先行。”荆轲发怒,斥责太子丹说:

       “太子这样派遣是什么意思?只顾去而不顾完成使命回来,那是没出息的小子!况且是拿一把匕首进入难以测度的暴秦。我所以暂留的原因,是等待另一位朋友同去。眼下太子认为我拖延了时间,那就告辞决别吧!”于是就出发了。太子丹及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荆轲送行。

       到易水岸边,饯行以后,上路,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歌,发出苍凉凄惋的声调,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一边向前走一边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又发出慷慨激昂的声调,送行的人们怒目圆睁,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于是荆轲就上车走了,始终连头也不回。

扩展资料: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全诗《于易水送人》介绍:

       《于易水送人》

       作者:唐代-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

       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头发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

       百度百科-荆轲 (战国时期著名刺客)

       百度百科-于易水送人

满江红全文和译文加解释

       1、《南浦别》——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译文在西风袅袅萧瑟的秋天里,到南面的水滨旁心情凄凉的分别。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放心前去不要再回头。

       2、《山中送别》——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把柴门关闭。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3、《送别》——唐·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译文春风中的排排杨柳树,沿着护城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要分别的人儿太多

       4、《于易水送别》——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5、《送朱大入秦》——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译文朱大你要到长安去,我有宝剑可值千金。现在我就把这宝剑解下来送给你,以表示我今生对你的友情。

“壮士发冲冠”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一、《满江红·怒发冲冠》原文

       《满江红·怒发冲冠》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 一作:壮士;兰山缺 一作:兰山阙)

       二、注解

       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胡虏(lǔ):秦汉时匈奴为胡虏,后世用为与中原敌对的北方部族之通称。

       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三、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扩展资料:

       赏析: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勃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致不肯一泻直下,方见气度渊静,便知有异于狂夫叫嚣之浮词矣。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倘是庸手,有意耸听,必定搜索剑拔弩张之文辞,以引动浮光掠影之耳目——而乃于是却道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真个令人迥出意表,怎不为之拍案叫绝!此十四字,微微唱叹,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悲绪,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可为见证。

       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轻;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之必然反映,莫以现代之国家观念解释千年往事。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痛语,说与天下人体会。沉痛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寄壮怀,英雄忠愤气概,凛凛犹若神明。盖金人猖獗,荼毒中原,止畏岳家军,不啻闻风丧胆,故自将军而言,“匈奴”实不难灭,踏破“贺兰”,黄龙直捣,并非夸饰自欺之大言也。“饥餐”、“渴饮”一联微嫌合掌;然不如此亦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千里万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虞美人》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的。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即以文学家眼光论之,收拾全篇,神完气足,无复毫发遗憾,诵之令人神旺,令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人谗害,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复可望眼见他率领十万貔貅,与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

       此种词原不应以文字论长短,然即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致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满江红

       “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好了,今天关于“壮士发冲冠”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壮士发冲冠”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