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活板文言文阅读答案_活板文言文阅读答案可打印
zmhk 2024-05-29 人已围观
简介活板文言文阅读答案_活板文言文阅读答案可打印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活板文言文阅读答案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1.《活板》文言文翻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活板文言文阅读答案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1.《活板》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2.《活板》学案设计附答案
3.活板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4.活板文言文翻译
5.金牌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
6.课外文言文阅读特训九年级
《活板》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原 文]板①印书籍,唐人尚未盛②为③之④。五代⑤时始印五经⑥,已⑦后典籍⑧皆为板本。
庆历⑨中,有布衣⑩毕升,又为(11)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12),每字为一印,火(13)烧令(14)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15)纸灰之类(16)冒(17)之。欲印,则以一铁范(18)置铁板上,乃(19)密布(20)字印,满(21)铁范为一板,持就(22)火炀(23)之,药(24)稍熔,则以一平板按(25)其面,则字平如砥(26)。若止(27)印三二本,未为(28)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29)。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30)布(31)字,此印者(32)才毕,则(33)第二板已具(34),更互(35)用之,瞬息(36)可就(37)。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38)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39),每韵(40)为一帖,木格(41)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42),旋(43)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44)之(45)者(46),文理(47)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48)与药相粘,不可取(49);不若燔(50)土,用讫(51)再火(52)令药熔,以手拂(53)之(54),其印自落,殊(55)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56),至今保藏。
[注 释]
①板:木板,这里专指木刻雕板,以一般代特殊。在句中“板”用做状语,表工具。盛②盛:盛大,这里指规模大。③为:做,实行,这里是应用的意思。④之:代“板印书籍”。(5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从公元907至公元960年。(6五)经:自汉武帝始,将儒学的古代文献——《诗经》、《尚书》、《周易》,《仪礼》(后改为《礼记》)、《春秋》(后又包括《左传》)称为五经,作为主要教科书。⑦已:同“以”。⑧典籍:原指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后泛指各种传统的重要文献和书籍。⑨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S)。⑩布衣:借指平民。(11)为:创制,发明。(12)钱唇:铜钱方孔外的内圆周至外圆周的部分叫钱唇。(13)火:这里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用火”。(14)烧令:动词“烧”和“令”都省略宾语“之(指印模)”。(15)和(huò):掺和,混杂。(16)之类,这—类。之,此。(17)冒:覆盖。(18)范:铸造器物的模子,这里指框架。(19)乃:然后。(20)布:陈列,铺开。(21)满:形容词用如使动词,“使……满”。(22)就:靠近。(23)炀(yáng):烤。(24)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25)按:压。(26)砥;纹理细的磨刀石。这里指像象磨刀石那样平整。(27)止:只。(28)未为:不算。(29)神速:极快,快得神奇。(30)自:另行,另外。(31)布:铺排,排列。(32)者:代印刷用的铁板。(33)则:而。(34)具:备办,准备好。(35)更(gēng)互:交替,轮流。(36)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工夫,比喻时间短。(37)就:完成。(38)以:为了,以便。(39)帖(tiě)之:给活字做标签。帖,标签,名词,这里用如动词,意思是“写成标签标明”。(40)韵:指韵书中的韵目,隋唐以来流行的韵书将诗词中押韵的字归类,取一字作韵目,如东韵、屋韵等。(41)木格:名词作状语,用木格。(42)奇字素无备者,即“素无备之生僻字”,定语“素无备”放在中心词“奇字”之后,译时要把定语移至中心词之前。奇,生僻的。素,平时。旋:马上 ,当即。(44)为:这里指刻。(45)之:指活字。(46)者:表示“……的原因”。(47)文理:纹理,质地。文,同“纹”。(48)兼:加上,并且,连词。(49)不可取:拿不下来。(50)燔(fán):烧。(51)讫(qì):完,毕。(52)火:名词用如动词,意思是“用火烤”。(53)拂:拂拭,这里指轻轻地抹。(54)之:它,指粘在铁板上的活字。(55)殊不:一点也不,完全不。殊,绝。(56)为予群从所得:为……所,表被动的句式。予,我。群,众,诸。从,指仅次于最亲的亲属,如从父为伯父、叔父,从子为侄子。
[译 文]
用木刻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应用它。五代时才开始(用来)印刷五经,以后重要的书籍就全部是用木刻雕板印刷的本子了。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升,又发明了活字板,它的制作方法是:用粘土刻成字模,(字)薄得像铜钱边缘部分似的,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烧(它)使(它)变硬。首先放置一块铁板,铁板上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的东西敷盖上它。想要印刷,就把—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于是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一铁框就成为一板,拿到火上去烤它,(松脂等)药物稍一熔化,就用一块很平的木板去压那字面,那么字面就平得像磨刀石。如果只印三两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为神速了。通常是制作两块铁板,这一块板在印刷,另一板已经另外在排字,这块印刷的铁板刚印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轮流地使用它们,转眼间就能够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而)像“之”、“也”等(常用)字,每个字(就)有二十多个字模,为的是防备在同一板中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活字做标签,每一个韵目作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它们(分别)贮存起来。遇有平时没有储备的生僻字,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片刻就可以制成。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是由于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加上和药物粘在一块,拿不下来;不如烧胶泥(所制的活字),用完再用火—烤,让药物溶化后,用手轻轻抹掉还粘在铁板上的活字,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沾上药变脏。毕升死后,他那些字模被我的侄辈获得,直到现在还珍藏着。
[鉴 赏]
这篇说明文,用平实浅近的文字介绍了我国科技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全文分成三段:第一段,简介雕板印刷的历史;第二段,具体说明活字和活板的制作、用法、优点及用胶泥烧制字模的原因 (这一段是全文重点所在);第三段,交代毕异所制活字的下落。
在介绍活板印刷这一新事物时,作者始终抓住这种新印刷术的特征——“活”来写。字模活,上版活,印制活,存放活,补字活,下版活。正因为它活,所以功效高,成本低,使用方便,具有雕板印刷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发明者的创造才能和智慧。
作者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的顺序。在介绍活板之前先写板印,说明活板是板印的发展和飞跃。介绍活板时,又由活板的发明人说到活板本身:先说字模的制作,再说活板的制作,再由活板的使用方法谈到活板的功效;最后谈到字模的使用,分类储存及以泥制字的原因,顺理成章,有条不紊。
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板印虽不是作者所要介绍的内容,但活板是从板印发展而来,不能不写,但不多写。末尾—段写活字的下落,说明本文写作的根据,不能不提,但十分简略。至于介绍活板一段是文章的主体,则写得相当细致。而制板与制字二者,仍以制字为重点,制板相对写得简略,因为活板制作和使用的关键就在于字“活”。
《活板》学案设计附答案
1. 古文《活板》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主体部分在具体介绍活版的制作、用法、功效时是综合运用时间顺序(工作程序)和逻辑顺序说明的: 1、介绍活版的制作(用胶泥刻字——则字平如砥)是用时间顺序(工作程序)说明的(展示投影片)、制字 制版 排版 (印刷) (拆版)布字 火炀 按平 2、介绍活版的功效、提高功效的措施、用胶泥刻字的好处等是按逻辑顺序说明的:功效:印数越多越好,极为神速;措施:常作二铁板,更互用之,瞬息可就一字数印,分类贮存 ●概括:作者在介绍活版印刷术时,紧扣一个“活”字,综合运用了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来说明,符合事物自身的规律,体现了制字、制版、排版、拆版各个环节都灵活高效的特点,科学而有条理。
●思想教育:学习了《活板》,使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也为毕升的创新精神所感动,现在,计算机技术正日益普极,印刷业有了更新的发展(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能随意设置字号、字体、文字的 *** 彩……这些都是活版所做不到的),但还有更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创造,希望我们努力做21世纪的毕升、张衡、祖冲之……。
2. 古文《活板》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说全了,每个方法用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一.“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钱唇”比喻刻字的硬度。 二.“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突出了字印用平板按压后十分平整的特点。
三、“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活板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印得越多越快。
四、“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胶泥字模的优越性。
5、“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字印树目是活的,突出了活板的“活”。
3. 请分别写出《活板》和《核舟记》的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我们时间顺序(即按照事情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譬如《活板》这一课空间顺序(即按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对事物加以介绍)譬如《核舟记》一文《活板》文章详细介绍了毕升发明的活版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核舟记》把核舟雕刻升华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同时核舟又增强了《核舟记》的艺术魅力.《核舟记》是一篇内容简明、充实,艺术性相当高的文章.作者通过描绘一个小小的核舟,说明了我国古代艺术家制作的工艺美术品达到了令人惊奇的艺术高度.。
4. 阅读《活板》一文的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胶泥活字的本质的语1、说明胶泥活字的本质的语句是:__已后典籍皆为板本_2、说明活字印刷功效的语句是:_极为神速_3、活字印刷的主要特征是:_极为神速_,作者从刻字_、_印刷_、_排版、_拆板四个方面说明者一特征的.4、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说明活字版的,具体从_刻字_、_印刷_、_排版、_拆板_这四个步骤加以说明的.5、本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6、“字平如砥”中的“砥”的意思是磨刀石,”请写出三个含“砥”字的成语_砥砺前行___周到如砥____中流砥柱7、“五代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句中的“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这五部经典.“典籍”是指书籍.8、“板本”即雕版印刷;“皆”字说明雕版印刷普及;“始”字说明五代是发明雕版印刷的时间;“已”点明雕版印刷普及的时间.能答多少答多少.9、活字印刷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另外三大发明是 造纸术、黑火药、指南针.9、说明活板印刷的优越性的文字是: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10、遇到生僻字,采取的措施是: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11、说明活字的贮存方法的文字是: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12、不用木字的原因是: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13、文中活字印刷效率最高的语句是: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14、“庆历中”交代活版发明的时间;“布衣”点名发明人的身份,突出劳动人民的_____和_精神.15、本文运用了多种的说明方法,请举例说出其中的三种.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钱唇”比喻刻字的硬度.2.“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突出了字印用平板按压后十分平整的特点.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活板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印得越多越快.4、“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胶泥字模的优越性.5、“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字印树目是活的,突出了活板的“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久没碰过了,可能有很多是错的.求给分.。
活板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一、学习目标1. 掌握重点文言文实词及之以其于为然等虚词的含义。
2.根据说明文特点复习课文,精读课文第二段,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民间艺术的神奇。
二、知识链接
1、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朝代)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
2.《梦溪笔谈》,文言笔记体著作,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
这部书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 )。
三、学习内容
(一)熟读课文,检查字词句落实。
1.掌握字音:
字平如砥 ( ) 腊和( )纸灰 和( )面 随声附和( )
更( )互 燔( )土 群从( ) 火炀( )
2.掌握通假字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
3.掌握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板印书籍( )
火烧令坚( )
每韵为帖,木格贮之( )
2)名词用作动词
用讫再火令药熔( )
则以纸帖之( )
4.古今异义词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冒之( )
2)一板已自布字( )
3)文理有疏密( )
4)药稍熔( )
5)庆历中有布衣毕升( )
5.掌握一词多义
1、板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雕板
2、印
(1)若止印三二本。
(下文?板印书籍?、?五代时始印五经?、?欲印?、?若印数十百千本?、?此印者才毕?中?印?同此)
(2)每字为一印。
(下文?乃密布字印?、?每一字节有数印?、?每字有二十余印?、?其印自落?、?其*威于群众所得?中?印?同此)
3、火
1)持就火炀之。
(2)火烧令坚。 (3)再火令药熔。
4、可
5、(1)瞬息可就。 (2)高可二黍许。
6、5、若
7、(1)若只印三二本。 (2)不若燔土。
8、6、帖
9、(1)则以纸帖之。tiē
10、(2)每韵为一帖。tiě
11、7、就
12、(1)持就火炀之。 (2)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13、8、以
14、(1)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15、(2)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
16、(3)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17、(4)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18、(5)以一平板按其面
19、9、为
20、(1)唐人尚未盛为之。 (2)已以典籍,皆为板本。
21、(3)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4)未为简易。
22、(5)极为神速 (6)又为活板
23、(7)每韵为一帖 (8)每字为一印
24、(9)不以木为之者 (10)满铁范为一板
25、10、其
26、(1)其法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3)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4)其印自落 (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11、之
(1)唐人尚未盛为之
(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3)持就火炀之 (4)更互用之
(5)则以纸帖之 (6)旋刻之
(7)不以木为之者 (8)以手拂之
12、已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一板已自布印
13、自
一板已自布印 其印自落
6.掌握特殊句式翻译
1、判断句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粘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
2、定语后置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3、省略句
(1)火烧令(之)坚 :
(2)持(之)就火炀之:
(3)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4、被动句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二)课文内容理解
1.说明对象:
2.说明对象特征:?、
3.说明方法:
4.说明顺序:
5.重点理解第二层(精读)
(1)齐读,思考:按照活板制作和使用的程序,本段可分几层?
(2)分析第二层。
① 这一层共有三句话,每一句话记述了活版制作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要求各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②排版部分又是怎样的一个程序?
?③这是根据什么顺序介绍的?
④采用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
⑤ 活版印刷的特点使什么?
⑥提高功效的措施使什么?
⑦ 不用木头二用胶泥作字模的原因,使我们更清楚地知道活版印刷地特点使什么?
⑧介绍活版的功效、字印的贮存、用胶泥刻字的好处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6.本文课题是?活板?,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活版,而是从雕版印刷写起的?
7.试问,雕版印刷的缺点是什么?
三、质疑问难
再读课文,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
四、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活版》片断,完成下面的题。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1)则以纸帖之___________
(2)每韵为一帖___________________
(3)持就火炀之___________
(4)瞬息可就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 ),所用的原料是( ),用火烧活字的目的是( )(请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二字词回答)
五、学习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的收获如下:
参考答案
二、知识链接:北宋;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三、学习内容
2.掌握通假字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板?通?版?,雕版)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止?同?只?。仅仅)
3.掌握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板印书籍(名词?板?用作?印?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雕版?)
火烧令坚(名词?火?用作?烧?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方式:?用火?)
每韵为帖,木格贮之(名词?木格?用作?贮?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木格)
2)名词用作动词
用讫再火令药熔(名词?火?受副词?再?修饰,用作动词,?用火烤?)
则以纸帖之(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
4.古今异义词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冒之(冒:涂盖,敷上。今常用义为:向外透,冒失,冒充等)
2)一板已自布字(自:另外。今常用义为:自己,从等)
3)文理有疏密(文理:木材的纹理质地。今指文章内容、词句等方面的条理)
4)药稍熔(药:古义指文中所提到的松脂、腊等物;今义指病的药品)
5)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衣服的一种)
5.掌握一词多义
1、板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用雕板(名词作状语)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雕板(名词)
2、印
(1)若止印三二本。(印刷,动词。下文?板印书籍?、?五代时始印五经?、?欲印?、?若印数十百千本?、?此印者才毕?中?印?同此)
(2)每字为一印。(字印,印章,名词。下文?乃密布字印?、?每一字节有数印?、?每字有二十余印?、?其印自落?、?其*威于群众所得?中?印?同此)
3、火
1)持就火炀之。火(名词)
(2)火烧令坚。用火(名词作状语) (3)再火令药熔。用火烧(名词用作动词)
4、可
(1)瞬息可就。可以(能愿动词) (2)高可二黍许。大约(副词)
5、若
(1)若只印三二本。如果(连词) (2)不若燔土。像(动词)
6、帖
(1)则以纸帖之。通贴,用标签标出(动词)tiē
(2)每韵为一帖。类、标签(名词)tiě
7、就
(1)持就火炀之。靠近(动词) (2)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完成(动词)
8、以
(1)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连词,连接两个分句,表目的,翻译为?用来?。
(2)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 介词,用
(3)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介词,用,拿
(4)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介词,把
(5)以一平板按其面 介词,用,拿
9、为
(1)唐人尚未盛为之。(做,动词。) (2)已以典籍,皆为板本。是(动词)
(3)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被(介词) (4)未为简易。算是(动词)
(5)极为神速(动词,算是) (6)又为活板(动词,发明)
(7)每韵为一帖(动词,做) (8)每字为一印(动词,刻)
(9)不以木为之者(动词,刻制) (10)满铁范为一板(动词,成为)
10、其
(1)其法 代词,指活字版印刷的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代词,指铁板的
(3)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代词,指排好的字模
(4)其印自落 代词,那些 (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代词,他的
11、之
(1)唐人尚未盛为之 代指?板印书籍?
(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代词?这?; 代指?铁板?
(3)持就火炀之 代指?铁板? (4)更互用之代指?两块铁板?
(5)则以纸帖之 代指不用的字模 (6)旋刻之 代指?奇字?
(7)不以木为之者 代指活字模 (8)以手拂之代指字模
12、已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通?以?,介词)
一板已自布印(已经,副词。下文?第二板已具?中?已?同此)
13、自
一板已自布印(另外,副词) 其印自落(自己,代词)
6.掌握特殊句式翻译
1、判断句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用动词?为?表示判断)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粘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表原因的判断,?者?字提示原因,译时要在?文理?前加?是因为?)
2、定语后置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素无备?是中心词?奇字?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3、省略句
(1)火烧令(之)坚 省略?之?,代指字模
(2)持(之)就火炀之 省略?之?,代铁板
(3)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置?后面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4、被动句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用固定格式?为?所表被动)
(二)课文内容理解
1.说明对象:活版
2.说明对象特征:?活?
3.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4.说明顺序: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程序顺序:刻字-排版-印刷-拆版)
5.5.(1)分析第二段:(重点段)
? 第一层(1):简介活板的发明时间和发明者。
? 第二层(2?4):介绍活版的制作方法。
? 第三层(5?9):说明活版印刷的功效和提高印刷效率的方法。
? 第四层(10):说明用胶泥刻字的原因忽然拆版的方法。
5.(2)
① (制字?制版?排版)
?②(布字?火炀?按平)
?③ (活版制作的程序或以工艺流程。也就是时间顺序)
? ④(符合事物自身的规律,显得科学、精确、条理。不仅使读者对事物有充分的认识了解,而且使文章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
?⑤(极为神速。)
?⑥ (一使?常作二铁板,更互用之?;二是?一字有数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⑦ (活)
? ⑧(逻辑顺序。)
6.从雕版印刷到活版印刷是印刷术的一个飞跃。
7.死,不灵活。
四、达标检测答案:
1.(1)用标签标出 (2) 标签(3) 靠近 (4)完成
2.他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
3.刻字、胶泥、令坚
活板文言文翻译
一、宋-沈括《活板》原文: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二、翻译: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
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
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
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模被他的堂兄弟和侄辈取得,到今天还珍藏着。
赏析:
全文着重说明活板的制作,印刷整个过程,包括最后拆板的过程,一整套工艺,全无修饰性词语,用词准确,通俗易懂。整篇文章只用三百多字,便将印刷书籍的历史,活字版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释得清楚明白。
文中多次运用了代词“之”,如“为之”、“炀之”,“贴之”“贮之”、“刻之”它们分别指代相应的事物,这就减少了行文的重复,有助于行文的简洁。用词准确也是本文的优点,“烧”、“炀”、“镕”、“燔”,按照加热的方法、程度不同分别使用,用得都准确贴切。
金牌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
一、原文(出自北宋 沈括《梦溪笔谈·技艺》):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二、译文: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重要书籍都是版印出来的。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
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
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印,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松脂等物弄脏。
毕升死后,那些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到现在依然被珍藏着。
扩展资料
一、关于《梦溪笔谈》的创作背景及相关情况
作者沈括在《梦溪笔谈·序》中有比较清楚的说明:1082年(宋元丰五年)后,作者政治上不得志,约1088年前后(元_三年)住润州,在那里修筑一座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东)卜居,作者日常的生活较少外出,也较少与人来往。
书名《梦溪笔谈》,则是因为作者沈括在梦溪园完成作品。笔谈,则是由于平时和客人在园内交谈,作者经常将“与客言者”记录于册,友朋聚散无常,时长日久,作者觉得好像自己是“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故用名“笔谈”。
二、作者简介
沈括(1031年—1095年) ,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_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_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课外文言文阅读特训九年级
1. 金牌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中考版 全部答案
参考答案 [1]z7{*R|U (一)共7分 1.B 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Y9(% 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二)共7分 4.(1)先前,原先(刚才) (2)暗中 (3)交换(3分,每词1分) 5.(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2分,意对即可)6.示例1:赞同,他们二人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一种美德。示例2:不赞同,他们的做法,是对下属的纵容,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2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 (三)共8分 7.C 8.B 9.“惊惭”的原因是打死的鸭子是能言之鸭,进贡之鸭,名人之鸭。内官是个惧上欺下的人.(四)共10分 10.⑴给 ⑵等到(等)⑶于是,就⑷书写(写) 11.A12.入抱犊山,学书三年;未得笔法,捶胸呕血;盗墓求书;学书画被过表;精思学书,如厕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五)8分 13.⑴得到 ⑵但是、然而 ⑶除掉、去除 ⑷这(或“它”),代指竹子 (4分,每小题1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7 14.我们江南人砍掉竹子把它们当柴烧(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15.“物以稀为贵”、“不同地方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或“事物的好坏贵贱是相对的”(2分,意思基本对即给分) fXX'5?z (六)12分16、云 来 时/ 睢 阳 之 人 不 食 月 余 日 矣/ 云 虽 欲 独 食 /义 不 忍! /17、C 18、①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发兵的意思,就骑马迅速离去。 ②这只箭就是用来做标记的。 19、拔刀断指、宁死不屈 (七)18分17.① 习:学习,研究,熟悉 ② 发:打开 ③ 为:担任 ④ 明日:第二天 18.①太祖皇帝常常劝他好好读书。 .p5 ②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一读就是一天。 ③赵普的脸色没有丝毫改变,镇定的跪着捡起来退下。 19.①年轻的时候熟读官员官吏制度治理国家方面的书籍,精通选贤任能治理国家。 u ②深入研读《论语》以其理论来治理国家。 20.太祖皇帝刚开始对赵普举荐的人不了解所以“不用”,后来赵普再次举荐,太祖仍不了解还是“不用”并对赵普有些烦了,最后赵普坚持举荐,太祖由此看出赵普的忠心尽职,且体会到被举荐人的不一般,所以“重用”。 (八)共10分 21.(1)买 (2)曾经 (3)离开 (4)正好(恰好) 22.B23.我的心才变得坦然,不再挂念(这件衣服) 24.只有不被外物拖累,人才会变得坦然。
2. 九年级(中考版金牌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我需要着本书里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十则》) ④桓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动词:去、到、往 ① 吾欲之南海 ② 辍耕之垄上 三、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④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四、介词:在 如:悬挂之四壁 (《观巴黎油画集》) 其 1、代词,代人、代事、代物,“他”“他们”“他们的”“那个”“其他” (1)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陈涉起义》 (2)必先苦其心志,用手拂之,其所自落。《活板》 2、语气词,表示测度,劝勉,有时加强反问。
(1)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愚公移山》 (2)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大概)《峡江寺飞泉亭记》 2、副词:“难道” (1)其(难道)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者 一、代词 1、一般附着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或动宾词组的后面,相当于“。
的”或“。
的人(。
的东西、。
的事情、。
的地方)。” 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者:指人)②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者:指事。)
2、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
的样子”、“。
似的”。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3、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
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③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语气助词 1、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例:①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③而安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3、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
、“。
的话”。 例: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②有郭四者,凡四杀人。 ③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5、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 例: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二者:两种心情。)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此数者:这几点。)
6、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 例: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定语是“可使报秦者”,中心词是“人”。 ②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7、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例:①近者奉辞伐罪。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8、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
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冯婉贞》)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敏而好学。
(《 十则》) 5、表示修饰,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
这张是文言文的活板!拜托
1. 九年级(中考版金牌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我需要着本书里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十则》) ④桓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动词:去、到、往 ① 吾欲之南海 ② 辍耕之垄上 三、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④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四、介词:在 如:悬挂之四壁 (《观巴黎油画集》) 其 1、代词,代人、代事、代物,“他”“他们”“他们的”“那个”“其他” (1)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陈涉起义》 (2)必先苦其心志,用手拂之,其所自落。《活板》 2、语气词,表示测度,劝勉,有时加强反问。
(1)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愚公移山》 (2)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大概)《峡江寺飞泉亭记》 2、副词:“难道” (1)其(难道)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者 一、代词 1、一般附着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或动宾词组的后面,相当于“。
的”或“。
的人(。
的东西、。
的事情、。
的地方)。” 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者:指人)②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者:指事。)
2、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
的样子”、“。
似的”。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3、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
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③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语气助词 1、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例:①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③而安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3、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
、“。
的话”。 例: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②有郭四者,凡四杀人。 ③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5、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 例: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二者:两种心情。)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此数者:这几点。)
6、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 例: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定语是“可使报秦者”,中心词是“人”。 ②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7、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例:①近者奉辞伐罪。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8、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
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冯婉贞》)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敏而好学。
(《 十则》) 5、表示修饰,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
2.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25篇概括文言文(用白话文)两三句话就够了1钟1。
钟毓、钟会小时趁父亲值夜偷酒喝。其父假装睡觉,看见钟毓先行礼再喝酒,钟会是只喝酒不行礼。
父亲问他们愿意,钟毓说酒是一种文化礼数,不能不拜。钟会说,偷酒喝本身就是非礼,只能不拜了 2。
常羊子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对他说:从前楚王曾到云梦涉猎,想射左边的鹿,右侧的鹿又出来,刚想开弓,头上又飞来一只鹄鸟。
楚王看着弓箭不知向哪里射去。大臣养书进谏说:我能百步穿杨,但给我十枚树叶,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射中了3。
有个荆州人叫次非,在干遂得了一把宝剑。坐船回家的途中,遇见了两条蛟龙。
次非问:船遇两条蛟龙人能活下来吗?船手答道:没有能活下的。 次非便拿着宝剑,跳进江里跟蛟龙搏斗。
蛟龙死了,船上的人都活着回家去了。4。
南岐在蜀中的山谷中,那里的水甜但是水质不好,喝了的人都会得病。因此那里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有病的。
当他们看到了外地人,都会耻笑外地人的脖子平滑,不像内地人有很多突出的包囊。 外地人告诉他们说,他们都是有病的,应该吃药看病。
内地人说,当地人都这样干么去看病啊。始终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丑。
5。高阳应要盖房子,工匠对他说:不行,木材还没干透,再涂上漆,一定会腐烂的。
用湿木材盖房子,现在看是挺好,将来会腐烂败坏的。 高阳应说:依你所说,则新房子不会败破的——木头越干越有劲力,涂料越干越轻,用大的劲力承受轻的会越来越坚固(不会败坏)。
工匠无言以对,接受命令盖房。房子刚盖成时很好,后来果然腐烂败破了。
3. 席慕容的青春阅读,王家新的田园诗阅读(九年级语文新编基础训练1.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通过与青春对话的形式,表达对青春的依恋,堆青春易逝的无可奈何,和对青春匆匆逝去的感慨之情.2.在作者看来,“青春”是一种怎样的情态是一本书,但是往往人在岁月中不知道如何珍惜,如何叙写,于是它是一本拙劣的书.回头再看时才觉感伤.3.世人为什么反复咏叹失去青春咏叹失去青春的懊恼或者伤感或者悔恨无疑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对自己过去岁月的追索和赞颂;其二是警示后人珍惜时光.4.诗人既用第一人称进行倾诉.这有什么好处既用第一人称,又用第二人称,读起来仿佛是在像在对“青春”倾诉,我去追索,而你只如云影掠过,不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而且将青春白驹过隙般的短暂,以及作者对这种短暂的遗憾、恋恋不舍、无可奈何均表现得淋漓尽致,“仓促”之意溢于言表. 5.你怎么样理解“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青春在的时候人往往不够成熟,不知道或者说没有规划过,而过的最快的就是最好的时光,当青春不再的时候,再去回想,有些忙乱,有些青涩,有些小遗憾,然而感叹也没有用了,青春已写就,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4. 九年级上册半期考试试卷题语文;一道辨字音和辨字形的题目,再一道选词填空和病句选择,古诗文填空和口语交际,课外阅读,3篇现代文阅读一篇课内两篇课外,一篇课内文言文,一篇课外,可能会有一篇古诗文赏析,还有一篇作文,株洲地区数学,选择填空无法帮你猜题,但有一点,先易后难要细心,再就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证一个简单的相似图形,后为综合题英语,记单词,多读课文,考试是选择题不能留空政治,问答:1.中国走的是怎样的一条发展道路 2中国对国际的影响 3我国环境的现状,作为中学生你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4理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5为什么国家如此重视科技发展.时间不多,只能写这么一点,抱歉。
5. 九年级+中考文言文阅读高效训练88篇第三次修订的内容及答案九年级中考文言文阅读88篇第三次修订(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 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
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3、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
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
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
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
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2、翻译: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
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
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
⑥囋:叮咬。文化常识食客。
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
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和 ②亦 ③并④类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②不如君言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5、曹绍夔捉“怪”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
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
6. 阅读训练你给的文章中间少一句啦1。
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2。为其言莫之违--莫违之(没有谁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人敢于违背。)
今者有小人言侧者-于侧言3。 莫乐为人君-见上是非君人者之言也-这不是做君主的人该讲的话4。
莫乐(于)为人君(晋文公)乃喟然叹曰以(之)为寡人戒师旷撞晋平公①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②!惟其言而莫之违③。 ”师旷侍坐于前④,援琴撞之。
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⑤。公曰:“太师谁撞⑥?”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⑦,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⑧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⑨。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①选自《韩非子》②莫乐为人君——没有比做人君再快乐的了。 ③莫之违——没有人敢违背他。
④师旷侍坐于前——师旷(名乐师)陪坐在前面。⑤琴坏于壁——琴在壁上撞坏。
⑥太师——师旷。谁撞,即撞谁。
⑦言侧——于侧言。⑧是非君人者——这不是统治者。
⑨除之——除掉他。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
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
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7. 自护其短文言文阅读训练(带答案)(一)自护其短北人生而不识菱选文 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
某人自护(3)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仕]做官。
(3)[护]掩盖,遮掩。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而( ) 啖( ) 去( ) 欲( )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A 仕于南方。 B 或曰:啖菱须去壳。
不得已而从仕。或告之曰:是非君子道。
C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D 仕于南方。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尝射于家圃。
3、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省略成分。 [ ]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 ]欲以[ ]清热也。” 4、翻译文画横线的句子。
5、这个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译文: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 后来到南方作官,(一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
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送别人礼物希望别嫌弃文言文
1、如果遇到生僻而平时没有准备的字,怎么办呢?
答: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2、为什么不用木料刻字印而用胶泥呢?
答: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3、主体部分在具体介绍活版的制作、用法、功效。运用时间顺序(工作程序) 和逻辑顺序说明.活板的“活”体现在:a制字是活的、b排版是活的(密布字印)、c印刷是活的(一板······一板······,更互用之)、d字印数目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e做法是活的(奇字无备,旋刻急用)、f收藏活
4、介绍活版的制作(用胶泥刻字——则字平如砥)是用时间顺序(工作程序)说明的制字、制版、排版(印刷)、(拆版)、布字、火炀、按平
5、介绍活版的功效、提高功效的措施、用胶泥刻字的好处等是按逻辑顺序说明的:
6、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答:更互用之、每一字皆有数印
7、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程序。
答:刻字、排板、印刷、拆板
8、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刻字),所用的原料是(胶泥),用火烧活字的目的是(令坚)(请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二字词回答)
9、课文采用了(程序)说明方法。
10、用文中的词句回答。
(1)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 薄如钱唇 (2)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 字平如砥
(3)活字印刷的特征是: 极为神速 (4)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 活
11、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举例说出三种。(3分)
答:列数字:常做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举例子: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打比方:薄如钱唇、字如平砥。作比较: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12、本文中指明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是什么?而用胶泥刻字的优点又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3、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密布字印”说明排版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一板……一板……,更互用之”说明印刷是活的;“奇字无备,旋刻急用”说明做法也是活的。
14、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答:(1)_更互用之__(2)每一字皆有数印___
15、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刻字—制版——排版——印刷
16、文章介绍活字的制版过程,是按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说明的。
17、文中极为神速、瞬息可就、瞬息可成、殊不沾污等说明了活板印刷的优越性。
18、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我国及世界科技史上有怎样的地位?答: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唐代开始有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到了宋代有了高度发展。北宋庆历年间,毕生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比雕版印刷经济方便。这是我国己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后来流传到亚洲和欧洲各国,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1. 送人礼物别人推辞,怎么用古文将
明冯梦龙《古今笑》之《贫俭部》中,辑有两则关于送礼的故事。一则是南朝孔琇之给皇帝送礼的事,他送的是居然二片干姜:“孔琇之为临川太守,在任清约,罢郡还,献干姜二片。”(注:正史里说孔所献干姜为二十斤)另一则是明朝鲁铎给其老师送寿礼的事。这鲁铎,居然送的是半条枯鱼:“(赵永)一日过鲁学士铎邸,鲁曰:‘公何之?’赵曰:‘忆今日为西涯先生诞辰,将往寿也。’鲁问:‘公何以为贽?’赵曰:‘帕二方。’鲁曰:‘吾贽亦应如之。’入启笥,无有。踌躇良久,忆里中曾馈有枯鱼,令家人取之。家人报已食,仅存其半。鲁公度家无他物,即以其半与赵俱往称祝。”冯梦龙的《古今笑》,本来就是辑的一些笑话,这两则故事,着实也令人好笑。这两人从哪里借来这么大的胆量,敢动心思给自己的长官、老师(文中受礼的西涯先生为大学士,实际也是鲁的长官),送二片干姜、半条枯鱼?所幸两人的受礼者并不见怪,那皇帝虽然对孔的礼物“嫌其少”,但“知琇之清”后,“乃叹息”,而那西涯先生更是毫不在意:“烹鱼沽酒,以饮二公,欢甚,即事倡和而罢。”
希望采纳~
2. 收到礼物后用文言文怎么感谢对方收到对方礼物后,可用如下文言文表达:感君为吾择礼,吾甚喜。
“感君为吾择礼,吾甚喜。”的文言文解析(即文言文中的用法):1. 感[gǎn] ①感动。
《愚公移山》:“帝~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窦娥冤》:“定要~的六出冰花滚似锦,免我尸骸现。”
②感触;感慨。《兰亭集序》:“后之览者,亦将有~于斯文。”
《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极而悲者矣。” ③感叹。
《归来去辞》:“善万物之得时,~吾生之行休。”《琵琶行》:“~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④感伤。《秋声赋》:“百忧~其心,万事劳其形。”
《春望》:“~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⑤感觉;感受。
《庄子?刻意》:“~而后应,迫而后动。”《红楼梦》:“太夫人并无别症,偶~了些风寒。”
⑥感激;感谢。张华《答何劭》:“是用~嘉贶,写出心中诚。”
2. 君[jūn] ①君王;君主。《赵威后问齐使》:“苟无民,何以有~?” ②君临;统治。
《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国。” ③古代的一种封号。
如“信陵君”、“平原君”等。④对对方尊称。
《江南逢李龟年》:“落花时节又逢~。”《鸿门宴》:“~安与项伯有故?” ⑤妻子对丈夫的尊称。
《孔雀东南飞》:“~既若见录。” ⑥用于姓氏后,构成对某人的尊称。
《狱中杂记》:“余感焉,以杜~言泛讯之。”3. 为[wéi] ①做;干。
《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发明;制造;制作。
《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活板。” ③作为;当作。
《公输》:“子墨子解带~城,以牒~械。” ④成为;变成。
《察今》:“向之寿民,今~殇子矣。” ⑤是。
《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一体。” ⑥治;治理。
《论积贮疏》:“安天~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⑦写;题。《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其名。”
⑧以为;认为。《鸿门宴》:“窃~大王不取也。”
⑨叫做;称做。《陈涉世家》:“号~张楚。”
⑩对待。《鸿门宴》:“君王~人不忍。”
⑾算作;算是。《肴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 ⑿担任。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相。” ⒀对付。
《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之奈何。” ⒁表示被动。
《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宋国笑。” ⒂如果;假如。
《战国策?秦策》:“秦~知之,必不救矣。” ⒃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
《苏武》:“何以汝~见?”《鸿门宴》:“如今人方~刀俎,我~鱼肉。”4. 吾[wú] ①我;我们。
《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②我的;我们的。
《肴之战》:“秦不哀~丧而伐~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5. 择[zé] ①选择。
《〈论语〉六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区别。
《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焉?”6. 礼[lǐ] ①原指祭神敬祖,后成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总称。《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大~不辞小让。”
②礼貌;礼仪;表示敬意的语言或动作。《廉颇蔺相如列传》:“乃设九宾~于廷。”
《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愈至。” ③尊敬;以礼相待。
《赤壁之战》:“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士。” ④礼物。
《信陵君窃符救赵》:“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无所用。” ⑤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包括《仪礼》《周礼》《礼记》三部书。
7. 甚[shèn] ①厉害;严重。《邹忌讽齐王纳谏》:“由此观之,王之蔽~矣。”
②比……厉害;超过。《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于防川。”
③深奥;繁琐。《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解。”
④很;非常。《论积贮疏》:“生之者~少而糜之者~多。”
⑤什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官人,吃~下饭?”8. 喜[xǐ] ①喜悦;欢喜。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欲狂。” ②喜爱;喜好。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士,名闻天下。” ③喜事;吉庆的事情;令人高兴的事。
《国语?鲁语》:“固庆其~而吊其忧。” ④专指妇女怀孕;身孕。
《红楼梦》:“叫大夫瞧了,又说并不是~。”。
3. 阅读题《礼物》的答案参考答案:
(二)12.(1)答案要点:①女儿送给母亲礼物 ②不被母亲接受(理解)③雕像破碎(2分,答出一点给1分)
13.(1)答案要点:表现女儿既盼望上学,又担心家里生活困难,凑不够学费的那种复杂、矛盾的心情。(2分,其它答案意思正确也可)
(2)答案要点:①1万元来之不易 ②凝聚着母亲的心血
(2分,答出一点即可,其它理解正确也可)
(3)答案要点:①嫌女儿浪费钱 ②认为女儿所送礼物不"健康"(2分,答出一点给1分)
14.感激等;委曲等(4分,每空2分)
15.答案要点:①母亲对女儿不理解 ②女儿伤心失望(3分,答出一点即可,其它理解正确也可)
4. 《礼物》阅读答案参考答案:
1.小说记叙了两位老师收到同一届学生赠送的不同礼物的故事。
2.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描写了江老师见到礼物时的尴尬和束手无策的神情。
⑵“斜眼瞅”、“慢条斯理”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张老师的傲慢、贪婪。
3.示例:与江老师相比,我是多么的渺小,我当初伤害了孩子们美好的心灵,不配做一名人民教师啊!(写出张老师的惭愧后悔即可)
4.江老师是一个淳朴厚道、清廉正直、有爱心的老师,而张老师则物欲心很重,对学生缺乏爱心爱意。
5.“礼物”不仅指学生邮寄给老师的钻石项链和贺卡,透过礼物更让我们看到了两个老师截然不同的心灵世界:给予学生爱心和尊重,收获的就是学生展现爱心和尊敬的礼物;而践踏学生的爱心,得到的就可能是学生的鞭策和反讽、提醒。
好了,关于“活板文言文阅读答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活板文言文阅读答案”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下一篇:活泼的拼音_活泼的拼音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