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诗歌鉴赏题及答案100道_诗歌鉴赏题及答案100道初中

zmhk 2024-05-22 人已围观

简介诗歌鉴赏题及答案100道_诗歌鉴赏题及答案100道初中       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和个人观点来回答大家对于诗歌鉴赏题及答案100道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开始

诗歌鉴赏题及答案100道_诗歌鉴赏题及答案100道初中

       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和个人观点来回答大家对于诗歌鉴赏题及答案100道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诗歌鉴赏题及答案100道的话题。

1.高中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2.我要诗歌鉴赏6篇 包括问题和答案 包括诗和问的题目都搬上来就行了 给高分

3.中考古诗文赏析选择题,带答案的,急!!!!

4.诗歌鉴赏这种题怎么答,不会这种题

5.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题及答案100道_诗歌鉴赏题及答案100道初中

高中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这是总结出的规律,就像数学和物理公式,运用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

       鉴赏示例2007全国II卷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邻邻,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1)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

       (2)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②比拟,如“柳拂”。 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3)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江苏卷)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白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我要诗歌鉴赏6篇 包括问题和答案 包括诗和问的题目都搬上来就行了 给高分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受。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③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试题答案:

       14.试题答案①C ②BE

       ③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出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试题考点此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试题解析①“白发好禁春”意思是满头白发的自己正好消受春天的美景,可见诗歌写的是春天的美景,不是春去夏来。②B写燕子不知道高阳台的原址,E写韦曲文物已经没有了,只留下满眼坟墓,都表达了兴亡之叹。A、C、D都是写韦曲的美景。③“何时占丛竹”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的向往,与前面对韦曲美景的赞赏一脉相承。“头戴小乌巾”运用典故,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中考古诗文赏析选择题,带答案的,急!!!!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1 ~ 2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这首诗用了多种抒情表意的方法,请指出来。(有几种写几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有什么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1 ~ 3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何当”照应上文的_____________字。

       2、用简洁的话想像出“今夜”诗人在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构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解答1 ~ 3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谈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1 ~ 3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 下襄阳向洛阳。

       1、“却看”就是_____________“青春”指______________。

       2、尾联“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____________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形成活泼流走的_____________对。

       3、这首唐诗以___________为背景,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之情,所以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 1~ 3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日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山居秋暝”中“暝”字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与“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梦 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暝”意思相同。

       2、颔联、颈联对仗工整,描写绘__________绘____________,绘___________绘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______________(用四个字概括)的特点,寄托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一首宋词,解答1 ~ 3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代指辽和西夏。

       1、“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 ”。上阕后半部分的意思是 。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一个 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3、这首词着一“ ”字贯穿全篇,大有曹操“ ”的气概,而无《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的悲伤感叹,实属 派的典范词篇之一。

       七、阅读下面一首元曲,解答1-3题。

       [中吕]卖花生?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1、首句“美人自刎乌江岸”是以 写 相争的历史。

       2、诗人选取的三则历史材料,有无辜者之死的个人悲剧,有战火熊熊的众生劫难,也有戍边无归的军人悲哀,虽然角度不同,却揭示了一个共同主旨: 。

       3、整个作品在叙述史实的基础上 ,情调 ,“长叹”中包含着 的复杂感情。

       八、阅读无名氏的《金缕衣》,回答问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作者把“金缕衣”与“少年时”相对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折花”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析本诗的反复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1~ 3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请概括首两句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三、四句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问”。2、独剪残烛,夜深不眠,在巴山秋雨中展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心中充满了归期无准的郁闷孤寂。3、身在此地写想彼地之思此地,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两者完美统一,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而“期 ”与“巴山雨”的两见重出,用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确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往复。

       二、1、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夫妻团聚的北方(长安)。2、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长安)联结起来。

       三、1、①一年又过去,还要经受生不如死的煎熬②念念不忘故国,更加痛苦不堪。2、表示的是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自己的处境、容颜全变了。3、追怀故国,有亡国之痛;思念往昔,表达出阶下囚无尽的哀愁。

       四、1、回头看 春季 2、地名 流水 3、安史之乱 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

       五、1、日暮或傍晚 2、静 动 声 色 3、诗有画 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六、1、看孙郎,亲射虎为酬答满城人相随的盛意,我要像孙权射虎一样好好地在猎场上表现一番 2、挽弓劲射的英雄 3、狂 横槊赋诗 人生如梦 豪放

       七、1、霸王别姬或虞姬自刎 楚汉 2、直抒胸臆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只是灾难困苦 3、直抒 胸臆沉郁悲凉 忧国忧民而又无可奈何

       八、1、“金楼”指华丽贵重之物,“少年时”指青春光阴。相对是为了说明青春的重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2、辜负了大好青春,行乐须及春。(与及时行乐不同)3、劝君:对白语气,致意勤。惜:珍惜。两个惜中又有变化,强调须惜青春时光。“花”象征青春、欢爱。析:指享受。四句话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强调“莫负好时光”之意。

       九、1、以精炼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

       2、“可怜”句紧承前义,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3、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家人的无限同情。

诗歌鉴赏这种题怎么答,不会这种题

       1.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2.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3.对《望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B、“造化钟神秀”一句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的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 

       4.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5.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

       6.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7.下列对《饮酒》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于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一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8.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9.关于《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10.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11.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12.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13.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14.下面对《渔家傲》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15.下面对《渔家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16.对《渔家傲》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17.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18.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19.对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辛苦遭逢起一经",说的是自从中了进士,担任起重要国事之后,就为国事辛苦奔波,有无愧国家民族之意。

       B."身世浮沉雨打萍",这是个比喻句,是说四年来没有一天安定,像雨中的浮萍,是承接"辛苦"一句的意思说的。

       C."惶恐滩头说惶恐"写的是在江西起兵奔赴浙江为解除临时国都杭州被困时的惊恐心情的,有为国担忧的意思在内。

       D."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现在我已被元军扣留、囚禁,绝无生还之路,只有留下诗句,表达对我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在史册上留名了。

       20.下列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

        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

        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

        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E、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塞外风光图。

       21.对《使至塞上》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2.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23.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24.对《蒹葭》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眼前所见景物起兴,既点出深秋季节一片萧条,又衬托出诗人凄婉的感情。

        B.“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追求的人;诗人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悦之情,热烈地追求,然而可望不可即,始终求之不得,诗人心中充满了惆怅。

        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意思相同,这种重章叠句的表达方法加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

        D.第一章的韵脚是“苍”“霜”“方”“长”“央”,即第一句入韵,其余是偶句押韵,奇句不押韵。

       25.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26.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2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28.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29.对《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来烘托亲率猎队的诗人自己。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30.对《江城子 密州出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全词通篇纵情放笔,挥洒自如,风格豪放。

        B.在人物描写上,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威武英姿和豪情满怀。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作者以魏尚自比,表达了作者被贬密州后,对朝廷的怨愤之情。

        D.结尾两句卒章显志,极写作者杀敌报国的爱国情怀。

       31.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地影响,苏、李二人成为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一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

       二描写手法

       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修辞手法

       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B语意双关

       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⑹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⑺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⑼反语,讽刺。

       ⑽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等。

       四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五、看意象

       ⑴柳

       “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⑵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⑶菊花

       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⑷梅花

       冰清玉洁、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⑸松

       坚贞、高洁的品质。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⑹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⑺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⑻杜鹃鸟

       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⑼鹧鸪鸟

       旅途艰险的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⑽寒蝉

       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⑾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⑿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⒀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⒁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⒂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⒃乌鸦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⒄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⒅羌笛

       凄切之感,如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⒆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⒇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如“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感遇二首》柳宗元)

       六、答题的格式

       1、先观点后理由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请看2004年高考浙江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A.游子思归乡。前为观点,后为理由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B.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C.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2、先分后总式

       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例如,解答2003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一考生这样作答:

       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字的妙处。先分说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再总说。此答案从用词之妙分析其效果

       3、先总后分式

       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参考答案: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先总说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后分说

       4、分点作答式

       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七、典例精析

       例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高考全国卷一)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解析此题选择的是比较常见的一首七言绝句——张籍的《秋思》,并且举出了王安石的评价,也算是一种提示。6分共两问,设问指向明确。第一问“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有些考生可能对“细节”有点陌生,实际上就是指后两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所体现出的思想活动和行动表现中的“行动”——“又开封”;“析”至少应该解释一下含义。第二问“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问得平常朴实,学生容易回答出来:作者开封,显然是查看这封因时间“匆匆”、托行人捎转的书信中是否有遗漏的内容,以便再补写上,千言万语,惟恐漏掉了一句,从而显示出了作者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深切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寻常的)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例二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高考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析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 第一问2分。只要说出所选择的字的好处即可,不要求说另一个字的不好。如有学生比较了高下,或认为两字都好,且言之成理,也应给分。但只说哪个字好,或两个字都好,没有回答为什么,不给分。 第二问4分。解释意思2分。把晨光说成夜景扣1分。舟次镇江是看不见海的。古人用“海”字与今人不同,此处不要求落实,故“海”字不设扣分点。分析情景关系2分。

       八、训练平台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 葛天民

       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

       作者在这首诗中“扑”和“护”字用得很巧妙。你认为巧妙在哪里?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在诗中作者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注重炼字寄寓感情。一个“扑”字和一个“护”字,把“风”和“柳绵”写得很有人意。花落时,让风去扑救它,表现出了诗人对春色的挽留;让柳棉去护春寒,而柳绵又无力,寄寓了诗人怅惘而无可奈何的感情。(这首诗一开始就紧扣春雨的特点写出了一个苍茫的空间,暗示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下文通过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的惜春之情。本诗构思新颖,用语精当,借景抒情)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其一) 春 望

       杜甫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无赖春色到江亭。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即遣花开深造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便教莺语太丁宁。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以上两首主题相同的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因饱受离乱之苦而产生的客居他乡的愁思。

       (2)《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和《绝句(其一)》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都写到了“花鸟”。两句诗的表现手法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学生自圆其说都应给分。如说相同,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烦恼忧愁;或说不同,《春》诗中“花鸟”与诗人情感已一同“溅泪”、“惊心”,情景融为一体, 而《绝》诗中以“花鸟”无情反衬诗人的“客愁”,以景衬情,更突出首句的“愁不醒”;或说出同中有异。?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 风 王 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无帝、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①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②并具体分析写风的活动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①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风喻以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②写风的活动,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风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①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 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

       ②欢:指的是酒。《易林》“酒来欢伯,除忧来乐。”

       问: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句描绘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最后一句写出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散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对比(或“对照”、“呼应”)。

       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意思对即可)

       一、《式微》

       原诗: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赏析习题及答案:

       1、下列对《式微》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借事抒情,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B、全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C、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D、《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分析: D、不是感情的“起伏”,只是表达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对贵族统治者压迫劳动者的不满)。

       2、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答案: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二、《子衿》

       原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

赏析习题及答案:

       1、下列对《子衿》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B、约会不遇,失落惆怅,不可遏止。爱之既深,责之必切。对于他的失约,她也许想到种种原因,但无论如何难以谅解。

       C、两句“纵我不往”,以质问的语气、讨伐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指责。

       D、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即使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读来仍能产生共鸣。

分析: C、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反问。

       2、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3、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有什么含义?

答: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 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原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赏析习题及答案:

       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 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分析:C、不是诗人去外地做官,而是友人去外地。

       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分析:D、”嫌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3、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分析:B、作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

       4、选出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 )

       A、首联语句工整,写得十分壮阔。在写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

       B、颔联写离情别意,直抒了“同是宦游人”的困顿和相互之间的友谊。

       C、颈联道出了惜别之意,既宽慰友人,也安慰自己,写出彼此情谊之深。

       D、尾联委婉地批评了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了诗人郁闷,,惆怅的情怀。

分析:D、没有批评友人的意思。而是劝慰友人不要像小孩子似的哭哭啼啼。

       5、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中的“辅”字和“望”字。

答案:一个辅字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一个“望”字,将相隔万里的长安与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6、赏析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共沾巾”。

答案:尾联承接上联意绪,以劝慰友人作结,希望朋友摆脱离愁,满怀信心地踏上新旅程,点出“送”的主题。流露了作者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

       7、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原因。

答案:

①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

②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③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

④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故成为千古名句。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原诗: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赏析习题及答案:

       1、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分析:A不是湖水平静,而是水涨与岸齐平。B是气势磅礴。C希望引荐自己,施展政治抱负。

       2、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颔联“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B、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投靠张丞相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D、尾联两句 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分析:C、想让张丞相为己引荐,让自己做官。

       3、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B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分析:B缺少渡水的舟船。

       4、下列诗句中描写洞庭湖景象的是: ( C

       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

       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分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出自唐杜甫的《登岳阳楼》。

       5、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C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 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分析:C抒发了诗人有心出世却无人引荐情感,希望张九龄引荐。

       9、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答案: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10、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答:这一联用夸张的手法状写了洞庭湖宏阔壮观的景象。一平,一混,一蒸,一撼便将洞庭湖烟波浩渺、漫无边际、恣意汪洋的巨大形象突现出来,写得壮美,有生机有活力。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好了,今天关于“诗歌鉴赏题及答案100道”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诗歌鉴赏题及答案100道”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