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当年不肯嫁春风 无端却被秋风误_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意思

zmhk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当年不肯嫁春风 无端却被秋风误_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意思       感谢大家给予我这个机会,让我为大家解答当年不肯嫁春风 无端却被秋风误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囊括了一系列与当年不肯嫁春风 无端却被秋风误相关的

当年不肯嫁春风 无端却被秋风误_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意思

       感谢大家给予我这个机会,让我为大家解答当年不肯嫁春风 无端却被秋风误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囊括了一系列与当年不肯嫁春风 无端却被秋风误相关的问题,我将全力以赴地回答并提供有用的信息。

1.《芳心苦·杨柳回塘》译文及鉴赏

2.“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作者在借荷花暗喻什么?

3.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原文_翻译及赏析

4.经典的伤春悲秋的诗句

5.当年不肯嫁东风 无端却被秋风误 不如桃李 犹解嫁东风

6."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是什么意思?

当年不肯嫁春风 无端却被秋风误_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意思

《芳心苦·杨柳回塘》译文及鉴赏

        《芳心苦·杨柳回塘》

        宋朝: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芳心苦·杨柳回塘》古诗简介

        《踏莎行·杨柳回塘》是北宋词人贺铸的词作。这首词是咏荷花,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词的上阕描画了一个详和而恬静的池塘。而荷花却生长在池塘僻静处,只能寂寞地凋落。就象一位美女,无人欣赏,无人爱慕,饱含零落的凄苦。词人通过美人的自嗟自叹,也暗露了自己年华的虚度。下阕仍借美人之口言志:即使凄风冷雨,我仍然不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开放,宁愿盛开在炎炎的夏日。荷花、美人、君子,形成了完美和谐的统一。

        《芳心苦·杨柳回塘》翻译/译文

        杨柳围绕着曲折的池塘,偏僻的水渠旁,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我幽幽的芳香。荷花渐渐地衰老,结一颗芳心苦涩。

        潮水带着夕阳,涌进荷塘,行云夹着雨点,无情地打在荷花上。随风摇曳的她呀,像是向骚人诉说哀肠: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如今却在无端地在秋风中受尽凄凉。

        《芳心苦·杨柳回塘》注释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回塘:环曲的水塘。

        别浦:江河的支流入水口。

        绿萍涨断莲舟路:这句话是说,水面布满了绿萍,采莲船难以前行。莲舟,采莲的船。

        红衣脱尽芳心苦:红衣,形容荷花的`红色花瓣。芳心苦,指莲心有苦味。以上两句说,虽然荷花散发出清香,可是蜂蝶都断然不来,它只得在秋光中独自憔悴。

        返照:夕阳的回光。

        潮:指晚潮。

        行云:流动的云。

        依依:形容荷花随风摇摆的样子。

        骚人:诗人。

        不肯嫁春风:语出韩偓《寄恨》诗:“莲花不肯嫁春风。”张先在《一丛花》词里写道:“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贺铸是把荷花来和桃杏隐隐对比。以上两句写荷花有“美人迟暮”之感。

        《芳心苦·杨柳回塘》创作背景

        《宋史·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他出身高贵却长期屈居下僚,其心中的苦楚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这首词的荷花美丽清高,缺结局凄惨,作者可能也是在表达对自己早年过于孤高自傲的一种悔恨。

        《芳心苦·杨柳回塘》赏析/鉴赏

        此词咏秋荷,于红衣脱尽,芳心含苦时,迎潮带雨,依依人语,自有一种幽情盘结其间,令人魂断。前人谓贺铸“戏为长短句,皆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以此词观之,可谓知言。

        《芳心苦·杨柳回塘》集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骚情雅意,哀怨无端。

        沈祖棻《宋词赏析》:这首词是咏荷花的,暗中以荷花自比。诗人咏物很少止于描写物态,多半有所寄托。因为在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可以类比,情感可以相通,人们可以利用联想,由此及彼,发抒文外之意。

        《宋史·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此词全篇咏写荷花,借物言情。词中以荷花自况,以荷花的清亮绝俗不免凋零清苦,寄托个人身世的感喟,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

        上片起首两句两句互文同指,先画出一个绿柳环绕、鸳鸯游憩的池塘,见荷花所处环境的优美。水上鸳鸯,双栖双宿,常作为男女爱情的象征,则又与水中荷花的幽独适成对照,对于表现它的命运是一种反衬。回塘,意即曲折回环的池塘;别浦,即江河支流的水口。

        第三句“绿萍涨断莲舟路”意谓因水面不甚宽广,池塘中很容易长满绿色的浮萍,连采莲小舟来往的路也被遮断了。莲舟路断,则荷花只能在回塘中自开自落,无人欣赏与采摘。句中“涨”定“断”字,都用得真切形象,显现出池塘中绿萍四合、不见水面的情景。

        四五两句写荷花寂寞地开落 、无人欣赏。断无,即绝无。不但莲舟路断,无人采摘,甚至连蜂蝶也不接近 ,“无蜂蝶”也包含了并无过往游人,荷花只能在寂寞中逐渐褪尽红色的花瓣,最后剩下莲子中心的苦味。这里俨然将荷花比作亭亭玉立的美人,“红衣”、“芳心”,都明显带有拟人化的性质。“幽香”形容它的高洁,而“红衣脱尽芳心苦”则显示了她的寂寞处境和芳华零落的悲苦心情。这两句是全词的着力之笔,也是将咏物、拟人、托寓结合得天衣无缝的化工之笔。既切合荷花的形态和开花结实过程,又非常自然地绾合了人的处境命运。此二句形神兼备,虚实结合,将词人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极为动人。

        过片两句,描绘夏秋之际傍晚雨后初睛的荷塘景色,形象地烘托了“红衣脱尽”的荷花黯淡苦闷的心境。夕阳的余辉,照映在浦口的水波上,闪耀着粼粼波光,像是在迎接晚潮;流动的云彩,似乎还带着雨意,偶而有几滴溅落在荷塘上。

        接下来一句,写荷花在晚风中轻轻摇曳,看上去似乎在满怀感情地向骚人雅士诉说自己的遭遇与心境。这仍然是将荷花暗比作美人。着一“似”字,不但说明这是词人的主观感觉 ,且将咏物与拟人打成一片,显得非常自然 。这一句是从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引伸、生发而成,“骚人”指屈原 ,推而广之,可指一切怜爱荷花的诗人墨客。

        说荷花“ 似与骚人语”,曲尽它的情态风神,显示了它的幽洁高雅。蜂蝶虽不慕其幽香,骚人却可听它诉说情怀,可见它毕竟还是不乏知音。

        结尾两句,巧妙地将荷花开放与凋谢的时节与它的生性品质、命运遭际联系在一起,一方面表现出美人、君子不愿趋时媚俗的品质和严肃不苟的态度,另一方面又显示出他们年华虚度,怀才不遇的悲哀。嫁春风 ,语本李贺《南园》:“嫁与东风不用媒。”而韩偓《寄恨》“莲花不肯嫁春风”句则为贺词直接所本。桃杏一类的花,竞相在春天开放,而荷花却独在夏日盛开,“不肯嫁春风”,正显示出它那不愿趋时附俗的幽洁贞静个性 。然而秋风一起 ,红衣落尽,芳华消逝 ,故说“被秋风误”。“无端”与“却”,含有始料所未及的意蕴。这里,有对“秋风”的埋怨,也有自怨自怜的感情 ,而言外又隐含为命运所播弄的嗟叹,可谓恨、悔、怨、嗟,一时交并,感情内涵非常丰富。

        这两句同样是荷花 、美人与词人三位而一体,咏物、拟人与自寓的完美结合。

        作者在词中隐然将荷花比作一位幽洁贞静、身世飘零的女子 ,借以抒发才士沦落不遇的感慨。《宋史·文苑传 》载贺氏“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

        虽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这些记载,对于理解此词的深意颇有帮助。

        《芳心苦·杨柳回塘》作者简介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后迁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作者在借荷花暗喻什么?

       贺铸《踏莎行》赏析杨柳回塘,

       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花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

       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

       行云带雨,

       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

       无端却被秋风误。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行文至此,词人已经花即是人,人即即是花,人花合一了。荷花开在夏天,而不是在春天,所以也很贴切。春天本是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的时节,而荷花却孤芳自赏,高风亮节,不愿“嫁与春风”,最后,却落得个红衣尽脱,芳心独苦的境地。活生生的没由来的被啸杀的秋风所耽误了。这里,词人倒出了自己由于性格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始终仕途崎岖,命运坎坷的感慨。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原文_翻译及赏析

       作者在这首诗中借荷花的遭遇来比喻自己的仕途,因为作者不愿,攀附权贵,因此受到了许多的挫折,最终仕途与失败落终。

1、诗词大意

       柳树环绕环池塘,一对蜻蜓在进水口玩耍。 池塘睡眠被浓密的浮萍覆盖着,阻止了女孩摘莲花。没有蜜蜂和蝴蝶可以欣赏芬芳的莲花。最终只有花朵死了,一朵又是苦涩的。夕阳照亮了傍晚的潮汐,洪水淹没了荷花池,而流动的云层则带来了降雨。荷花在风中摇曳,就像告诉桑族人他们不愿在春天开放,但是现在它们只能受秋风的影响。

2、作者的生平

       贺铸,这个人本来是宋高祖的皇后族孙,因此他也是皇室后裔,因为自己以前居住在幸福,因此自号庆湖遗老,后来又因为她的长相十分丑陋,而且皮肤很黑,因此有贺鬼头的称呼,作者这个人刚正不讹,因为不愿意攀附权贵,所以他的仕途十分的坎坷,一生也没有做过什么大官,但是他才华横溢,诗词的内容丰富多彩,他的诗词多兼并与豪放派和婉约派两派的长处,而且作者的诗词具有节奏和音律之美。

       世人们都说贺铸擅长写愁诗的名家,而愁思在其笔下的千变万化,也着实是让读者身临奇感,这样的巧思妙想和敏感的思虑,大概也只有作者这样的人才可以领悟得到吧!

经典的伤春悲秋的诗句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宋代·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宋词三百首 , 婉约 , 咏物 , 荷花 , 抒怀命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杨柳围绕着曲折的池塘,偏僻的水渠旁,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我幽幽的芳香。荷花渐渐地衰老,结一颗芳心苦涩。

        潮水带着夕阳,涌进荷塘,行云夹着雨点,无情地打在荷花上。随风摇曳的她呀,像是向骚人诉说哀肠: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如今却在无端地在秋风中受尽凄凉。

赏析

        此词全篇咏写荷花,借物言情,暗中以荷花自况。诗人咏物,很少止于描写物态,多半有所寄托。因为在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可以类比,情感可以相通,人们可以利用联想,由此及彼,发抒文外之意。所以从《诗经》、《楚辞》以来,就有比兴的表现方式。词也不在例外。

        此词起两句写荷花所在之地。“回塘”,位于迂回曲折之处的池塘。“别浦”,不当行路要冲之处的水口。(小水流入大水的地方叫做浦。另外的所在谓之别,如别墅、别业、别馆)回塘、别浦,在这里事实上是一个地方。就储水之地而言,则谓之塘;就进水之地而言,则谓之浦。荷花在回塘、别浦,就暗示了她处于不容易被人发现,因而也不容易为人爱慕的环境之中。“杨柳”、“鸳鸯”,用来陪衬荷花。杨柳在岸上,荷花在水中,一绿一红,着色鲜艳。鸳鸯是水中飞禽,荷花是水中植物,本来常在一处,一向被合用来作装饰图案,或绘入图画。用鸳鸯来陪衬荷花之美丽,非常自然。

        第三句由荷花的美丽转入她不幸的命运。古代诗人常以花开当折,比喻女子年长当嫁,男子学成当仕,故无名氏所歌《金缕衣》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而荷花长在水中,一般都由女子乘坐莲舟前往采摘,如王昌龄《采莲曲》所写:“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但若是水中浮萍太密,莲舟的行驶就困难了。这当然只是一种构想,而这种构想,则是从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萍池》“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来,而反用其意。以荷花之不见采由于莲舟之不来,莲舟之不来由于绿萍之断路,来比喻自己之不见用由于被人汲引之难,被人汲引之难由于仕途之有碍。托喻非常委婉。

        第四句再作一个比譬。荷花既生长于回塘、别浦,莲舟又被绿萍遮断,不能前来采摘,那么能飞的蜂与蝶该是可以来的吧。然而不幸的是,这些蜂和蝶,又不知幽香之可爱慕,断然不来。这是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之断然不来,比在上位者对自己的全不欣赏。

       

        歇拍承上两譬作结。莲舟不来,蜂蝶不慕,则美而且香的荷花,终于只有自开自落而已。“红衣脱尽”,是指花瓣飘零;“芳心苦”,是指莲心有苦味。在荷花方面说,是构想其盛时虚过,镟即凋败;在自己方面说,则是虽然有德有才,却不为人知重,以致志不得行,才不得展,终于只有老死牖下而已,都是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的。将花比人,处处双关,而毫无牵强之迹。

        过片推开一层,于情中布景。“返照”二句,所写仍是回塘、别浦之景色。落日的余辉,返照在荡漾的水波之上,迎接着由浦口流入的潮水。天空的流云,则带着一阵或几点微雨,洒向荷塘。这两句不仅本身写得生动,而且还暗示了荷花在塘、浦之间,自开自落,为时已久,屡经朝暮,饱历阴晴,而始终无人知道,无人采摘,用以比喻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也遭遇过多少世事沧桑、人情冷暖。这样写景,就同时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乃至性格。

        “依依”一句,显然是从李白《渌水曲》“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变化而来。但指明“语”的对象为骚人,则比李诗的含义为丰富、深刻。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正因为屈原曾构想采集荷花(芙蓉也是荷花,见王逸《注》)制作衣裳,以象征自己的芳洁,所以词中才也构想荷花于莲舟不来,蜂蝶不慕,自开自落的情况之下,要将满腔心事,告诉骚人。但此事究属想像,故用一“似”字,与李诗用“欲”字同,显得虚而又活,幻而又真。王逸《〈离骚经〉章句序》中曾指出:“《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宓妃、佚女,以譬贤臣。”从这以后,香草、美女、贤士就成为三位一体了。在这首词中,作者以荷花(香草)自比,非常明显,而结尾两句,又因以“嫁”作比,涉及女性,就同样也将这三者连串了起来。

        “当年”两句,以文言,是想像中荷花对骚人所倾吐的言语;以意言,则是作者的“夫子自道”。行文至此,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合而为一了。“当年不肯嫁春风”,是反用张先的《一丛花令》“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看即知,而荷花之开,本不在春天,是在夏季,所以也很确切。春天本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时候,诗人既以花之开于春季,比作嫁给春风,则指出荷花之“不肯嫁春风”,就含有她具有一种不愿意和其它的花一样地争妍取怜那样一种高洁的、孤芳自赏的性格的意思在内。这是写荷花的身分,同时也就是在写作者自己的身分。但是,当年不嫁,虽然是由于自己不肯,而红衣尽脱,芳心独苦,岂不是反而没由来地被秋风耽误了吗?这就又反映了作者由于自己性格与社会风习的矛盾冲突,以致始终仕路崎岖,沉沦下僚的感叹。南唐中主《浣溪沙》云:“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均《离骚》句。)这位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是敏感地察觉到了这个偏安小国的君主为自己不可知的前途而发出的叹息的。晏几道的《蝶恋花》咏荷花一首,可能是为小莲而作。其上、下片结句“照影弄妆娇欲语,西风岂是繁华主”和“朝落暮开空自许,竟无人解知心苦”,与这首词“无端却被秋风误”和“红衣脱尽芳心苦”的用笔用意,大致相近,可以参照。

        由于古代诗人习惯于以男女之情比君臣之义、出处之节,以美女之不肯轻易嫁人比贤士之不肯随便出仕,所以也往往以美女之因择夫过严而迟迟不能结婚以致耽误了青春年少的悲哀,比贤士之因择主、择官过严而迟迟不能任职以致耽误了建立功业的机会的痛苦。曹植《美女篇》:“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杜甫《秦州见敕目薛、毕迁官》:“唤人看腰?,不嫁惜娉婷。”陈师道《长歌行》:“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着眼未分明。”“当年不嫁惜娉婷,抹白施朱作后生。说与旁人须早计,随宜梳洗莫倾城。”虽立意措词有所不同,但都是以婚媾之事,比出处之节。这首词则通体以荷花为比,更为含蓄。

创作背景 贺铸出身高贵却长期屈居下僚,其心中的苦楚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这首词的荷花美丽清高,缺结局凄惨,作者可能也是在表达对自己早年过于孤高自傲的一种悔恨。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

春风依旧。着意随堤柳。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 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当年不肯嫁东风 无端却被秋风误 不如桃李 犹解嫁东风

       经典的伤春悲秋的诗句如下:

       一、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宋·欧阳修《踏莎行》。

       1、释义:

       平坦的道路尽头是一片青翠的山峦,行人们却还在山外。

       2、赏析:

       平芜尽处是春山这句话意味着平坦无障碍的道路最终会通向一片满是生机的春天山峦。这里的平芜指的是平坦、普通的日常生活,而春山则象征着美好、幸福的境地或理想状态。

       行人更在春山外则揭示了一种人们追求美好的心态。虽然平凡的人们也渴望进入那片春天般美好的境地,但他们却还没有到达那个令人向往的目的地。这里的行人可以指代广大的人群,也可代表个体追求理想和幸福的人。

       二、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宋代贺铸词《踏莎行》。

       1、释义:

       当年,她不愿嫁给春风,却无缘无故被秋风所误。这句诗的意思是,她本来不愿意追求轻狂和短暂的春天的爱情,但却不知为何被深情而成熟的秋风所牵扯。

       2、赏析:

       诗句通过对春风和秋风的比喻,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变化。春风和秋风分别象征着轻浮和深情,而主人公将自己比作那个不愿嫁给春风的女子,却在不经意间被秋风所误导。这种转变既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复杂态度,也反映了人生中常常遇到的情感选择和决策的困扰与无奈。

       三、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唐代贾至诗《春思》

       1、释义:

       东风不为吹散忧愁,反而让哀伤长久;春日恰巧引发了愤恨之情。

       2、赏析:

       诗中的东风不为吹愁去表明东风并不能将人们内心的忧愁吹散。东风一般被视为春天的象征,带来温暖和生机,然而它在这里却失去了原本的作用,无法解除人们的忧愁。这揭示了人生中困苦和痛苦往往并非外在因素所能改变,需要从内心去寻找解脱。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是什么意思?

       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是一首吟咏红莲的词。

       词的下阕,则用拟人手法,写红莲似乎在向诗人倾诉心曲(“依依似与骚人语”),倾诉的就是这两句: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这两句归纳了红莲高傲品格和“一生”际遇,也是对诗人怀才不遇的概括。作者也明白,自己之所以沉沦下僚,终被埋没,也是因为正直仗义、不阿权贵的缘故,就像红莲不肯嫁与春风(即不愿与百花一样在春风中争妍斗艳),理所当然落得寂寞的结果,到头来,秋风肃杀,红衣脱尽而芳心独苦了(即被秋风耽误)。因此,言下也有些许自我安慰之意,不同于寻常的愁苦之辞。

       这句词通过具体可感的红莲形象,将本来容易直接吐露的激愤、不平,转化为含蓄深沉的倾诉,失意而不自卑,凄清而不羞愧,动人心魄,感人肺腑,因而常引起历来怀才不遇者的共鸣,成为评价极高的名句。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是:指荷花当初不愿如许多花草那样媚俗争宠,在春天竞放,可见其高洁。荷花独自在炎夏开放,但凭白无故很快就被肃杀的秋风摧败了,又见其不幸。

       全文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文译

       杨柳围绕着曲折的池塘,偏僻的水渠旁,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我幽幽的芳香。荷花渐渐地衰老,结一颗芳心苦涩。

       潮水带着夕阳,涌进荷塘,行云夹着雨点,无情地打在荷花上。随风摇曳的她呀,像是向骚人诉说哀肠: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如今却在无端地在秋风中受尽凄凉。

       背景

       《宋史·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他出身高贵却长期屈居下僚,其心中的苦楚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这首词的荷花美丽清高,缺结局凄惨,作者可能也是在表达对自己早年过于孤高自傲的一种悔恨。

       出处:《芳心苦·杨柳回塘》

       今天关于“当年不肯嫁春风 无端却被秋风误”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