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_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zmhk 2024-06-16 人已围观

简介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_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红军长征的背景是什么?2.红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_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红军长征的背景是什么?

2.红军过草地的时代背景

3.长征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4.长征精神的背景和意义

5.长征是历史上的什么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_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红军长征的背景是什么?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过草地的时代背景

       中国***和国民党之间的斗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1927年,国民党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了对***的大规模镇压。***被迫转入地下斗争,开始了长达20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1934年,红军主力在中央红军总指挥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始了著名的长征。

       长征的起因

       长征的起因是国民党军队的大规模进攻。1934年,国民党军队在四川的攻势越来越猛烈,红军不得不撤退。

       长征的经过

       红军开始了漫长的长征。长征的路程非常艰苦,红军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他们要经过高山、大川、草地、沙漠等各种地形,还要面对敌人的追击和围攻,同时还要克服自然环境的限制和困难。

       在长征中,红军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如四渡赤水、过雪山、攻克大渡河等。在这些战役中,红军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毅力,最终成功地突破了敌人的封锁和围攻。

       长征的意义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长征的胜利,也标志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广泛的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长征的胜利,更是标志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广泛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尾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不仅是中国***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的独立、自由和民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长征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长征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红军过草地背景中央红军在占领泸定城以后,为了迅速甩掉身后的追兵,实现北上的的战略部署,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作为行军路线。这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难的路程。1935年6月初,红军开始翻越海拔4900多米的夹金山。夹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山”,意思是除了“神仙”连鸟也飞不过去。6月中旬,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经过短暂的调整,于8月下旬开始向荒无人烟的草地进军。广阔无边的千里沼泽中,根本找不到道路,一不留神就会陷入泥潭中拔不出腿。没有吃的,把骡马杀掉;骡马吃光了,就挖野菜,吃树皮草根;野菜吃光了,就煮皮带吃。在这样艰苦无比的条件下,靠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红军将士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荒滩草地。 长征 [原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长征精神的背景和意义

       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从江西、福建根据地向陕北作大规模的战略转移,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壮举,在世界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这首词就是歌颂这次震惊中外的长征的。一九三五年九月十八日红军突破岷山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南部,占岷州,十月二日占通渭。占通渭时,作者曾亲自为红军战士朗诵过此诗。

       /index.aspx?lanmuid=89&sublanmuid=712&id=758

长征是历史上的什么

       背景:20世纪30年代,乌云笼罩着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蒋介石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相继对中央苏区发动了四次军事围剿,均遭到惨重失败。为彻底消灭中国工农红军,蒋介石又亲自部署了第五次围剿,到1934年4月,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成了蒋介石的进攻重镇。在“左”倾冒险主义者博古和李德的指挥下,不顾朱德、毛泽东等同志的反对,以集中对集中,以堡垒对堡垒,广昌保卫战死伤红军过万人。1934年4月28日,广昌陷落于蒋介石之手,中央苏区的北大门被打破。其它军事要塞也相继失守。

        中央苏区逐渐缩小,这时中央根据地的人力、物力十分匮乏,红军已经失去了在根据地打破敌人“围剿”的可能。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的军队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总攻击,红军完全陷于被动。至此,第五次反“围剿”宣告失败!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开始了战略大转移——长征。

        1934年,中国***领导犯了方向性、路线性错误,江西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失败,党中央、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紧急突围,退出根据地逃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杀戮。逃到江西瑞金时经过激烈的党内斗争,重新改选了党中央,确立了北上和抗日的目标,开始由毛泽东领导军队。从此扭转败局,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意义: 一、长征是人与人的生理极限之间的斗争。

        长征为时一年,走了两万五千里,途中作战两万多次,可以说是无时无刻的不面临着战斗。有的是一天之中几次战斗,有的战斗一打就是几天。战斗间隙就是那漫长的行军,极少有休整时间。

        关于长征,有这样一组数字:“中央红军,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位战士壮烈牺牲。”这还是平均数字,急行军时还要惊人。拿飞夺泸定桥为例,红军战士以疲惫之躯,一昼夜强行军二百四十里,而且还都是崎岖蜿蜒的山路,非战斗减员非常大。这是对人的生理极限的挑战,即便是没有战斗,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项运动能如此考验人的生理机能。

        二、长征是人与人的心理极限之间的斗争。

        长征途中每天都有人生病,有人掉队,有人牺牲。每时都有可能被子弹击中,每刻都有可能被疾病吞噬,途中不停的有战友掉入万丈深谷和茫茫沼泽,一觉醒过来后就会发现同伴悄悄的离去,一坐下去就会有人再也站不起来。最痛心的莫过于那些经过九死一生到达陕北的红军战士,敌人疾病雪山草地都未能将他们征服,几个带着麸皮的馒头却夺去了他们无比年轻的生命(长时间的饥肠辘辘早已使肠胃薄得像一张纸,再加上极其匮乏的医疗条件,才会有这种悲剧发生)。这种心理挑战不是一天,而是368天!

       三、 长征是人与自然环境极限的斗争。

        气候除了热带和极寒带,地表除了沙漠和海洋,连续走了368天共计2万5千里,红军什么都经历了。如果能有人比他们经历得更多,那就只有极少数职业探险家了。但红军是一支执行武装任务的军队,不是职业探险家。而且他们没有时间没有金钱没有药品也没有装备,更没法和职业探险家们比。这是与自然环境极限的殊死抗争,不管是谁想要否定都只能是睁着眼睛说梦话。

       四、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为为安

       五、长征的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的总方针

       六、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方针路线的胜利

       七、通过长征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八、长征的胜利使中国***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一、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要正确理解“长征精神”,首先要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提出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集了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其中以50万兵力直逼中央苏区。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央苏区第5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从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中央红军主力由江西瑞金出发,经过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度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懋功会师、过草地、激战蜡子口、大会师最终胜利抵达陕西延安,行程25000里,史称25000里长征。

       二、“长征精神”的历史内涵

       概括起来,长征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长征精神的本质,就是让劳苦大众摆脱剥削和压迫,求生存获解放。

       三、“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及启示

       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和国家,必有一种精神和信念。它在人们的内心里蕴藏,化为内心中的一种能量。它像看不见的火光,如地球深处涌动的岩浆,星星之火,亦可燎原,历经千万年而不泯,为天地人间提供不竭的热能。这就是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薪火不熄,代代相传。它无法用GDP和外汇储备的数字来计算,也无法通过外在的现代化建筑和工程来考量,却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原动力。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继承红军传统,弘扬长征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我们必须弘扬长征精神,牢牢抓住历史机遇,正确运用已经积累起来的经验,努力调动和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紧紧抓住国发2号文件这个有力契机,正确处理环保与发展的关系,推动贵州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

       今天,我们任在进行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与昔日红军长征的任务、条件大不相同。然而,要在一个地理条件复杂、贫困人口众多、工业落后、交通极不发达,经济欠发展的落后地区,奋起直追,同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其艰难险阻不下于当年的长征。因而更需要我们弘扬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同利益,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进取和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

       学习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统一,这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学习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和保证;学习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遵守党的纪律,密切联系群众,为民谋利益的崇高思想品德,这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学习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学习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为实现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环保"十二五"规划而努力奋斗。

       今天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