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嵇康和阮籍的故事_嵇康和阮籍的故事简短

zmhk 2024-08-29 人已围观

简介嵇康和阮籍的故事_嵇康和阮籍的故事简短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关于嵇康和阮籍的故事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名士阮籍青白眼是怎么

嵇康和阮籍的故事_嵇康和阮籍的故事简短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关于嵇康和阮籍的故事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名士阮籍青白眼是怎么回事?阮籍的性格如何?

2.竹林七贤的典故

3.文言文阮籍丧母

4.阮籍青白眼典故有何含义

5.阮籍丧母的故事,简略谢谢

嵇康和阮籍的故事_嵇康和阮籍的故事简短

名士阮籍青白眼是怎么回事?阮籍的性格如何?

       阮籍在下棋的时候忽然听到自己母亲去世的消息,原本以为他会放下手中的棋去吊唁,但是阮籍却坚持要下完棋才去,原本以为阮籍对他的母亲不够孝顺,但是在阮籍下完棋后便失声痛哭,吐血三升,可见阮籍对于母亲的死还是很在乎的。阮籍的母亲死后,裴楷来吊唁时,阮籍并没有打招呼,而是走进灵堂后便开始哭诉,一直到离开灵堂,阮籍都没有理会裴楷。不过,后来有人问裴楷为什么阮籍都没哭,你要哭诉呢,裴楷说他要遵从世俗礼教。

       等到嵇喜来吊丧的时候,阮籍不仅不和对方打招呼,甚至还对对方白眼相加。因此令当时的嵇喜非常恼火,随便拜拜就走了。回到家后,嵇喜便把阮籍对他白眼的事情说了出来,而嵇康则是安慰自己的兄长,并且告诉兄长阮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看不起那些热衷于功利的人,因此在见到这些人的时候,阮籍都是白眼相加的。

       等到嵇康前来吊丧的时候,阮籍这次并没有白眼相加,而是用青眼对待。同时嵇康见阮籍如此伤心憔悴,于是并没有和他说什么话,而是选择和阮籍一起喝酒对饮,以此来抚慰阮籍心中的伤痛。

阮籍是个对世俗礼法非常藐视的人,如果看谁不顺眼的话,那么便会直接露出自己不喜欢的表情,因此比较耿直,所以也爱得罪人。不过,因为阮籍有才华,所以当时的司马昭想要阮籍为他效忠的时候,阮籍不好当面拒绝,便每天喝的伶仃大醉,让司马昭没有机会说出口。

       阮籍的父亲阮瑀,是历史上有名的建安七子之一,颇有才华。阮籍小时候因为失去了母亲,因此便一直和父亲生活,等到父亲去世后,阮籍的生活就比较艰难了。后来阮籍便发奋读书,在学文的同时,还习武,因此算是文武双全。

竹林七贤的典故

       ruan(三声) ji (二声)

       两位乃魏晋“竹林七贤”中的代表人物,都是那个时期的叛逆者和特立独行者。 阮籍常骑车狂奔,遇绝境则长啸悲哭,以排解心中郁郁不得志的郁闷; 嵇康则于深山中赤拳打铁,无视权贵,后遭人陷害,当他将被斩下高傲的头颅时,他奏响了《广陵散》,这是最悲壮的死亡,也是最震撼人心、最诗意的死亡。 两位虽然性格乖戾,但这是乱世造就的,他们的高傲不羁成就了魏晋风格。 魏晋有他们,是这个时代之幸。

       嵇康(223-262)三国魏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国至(今安徽宿县西南)人。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著有《养生论》。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魏氏春秋》:“(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 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的朋友山涛(巨源),后来投靠司马氏 当了吏部尚书,曾劝他出去做官,他遂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加以拒绝。因“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集团,遭钟会诬陷,为司马昭所杀。 嵇康在政治思想上“托好老庄”,排斥“六经”,强调名教与自然的对立,主张决破礼法束缚。他的哲学思想基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明胆论》),肯定万物都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嵇康自幼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与山巨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等为其代表作。诗长于四言,风度清峻;《幽愤诗》、《赠秀才入军》较有名。所撰《声无哀乐论》,认为同一音乐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断言音乐本身无哀乐可言,而其目的则在于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述。

       起初嵇康在家过着清贫的生活,曾经与向秀在大树下锻铁,以贴家用。颍川钟会是一位贵族公子,为人精明干练,有才气善辩论,慕嵇康的名气而去拜访。到嵇康家的时候嵇康正在专心锻铁,对钟会不加理会。钟会看了一会儿,自觉没趣,起身离开,正当此时,嵇康问道:“你听说了什么而来?见到了什么而去?”钟会答道:“听到我所听到的而来,见到我所见到的而去。”后来钟会对晋文帝说:“嵇康是卧龙一流的人物,不能轻易起用他为官。天下其他事情主公都不必担忧,只是要小心嵇康。”又找机会进谗言道:“嵇康曾经要帮助毋丘俭,幸亏山涛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从前齐国杀掉华士,鲁国杀掉少正卯,就是因为这两个人不遵守礼教,败坏社会风气,所以连孔圣人都要动刀子杀掉这样的人。嵇康这帮家伙说话不知检点,任意攻击儒教经典,这是为帝王的人所不应该容忍的行为,应该找个机会除掉他,以正风气。”文帝听信钟会的意见,就杀害了嵇康。

       嵇康在东市临刑时,有三千名太学生请求让嵇康当他们的老师,没有得到同意。嵇康看了看日晷的影子,要了一把琴,叮叮咚咚地弹奏起来,一曲弹罢,说道:“从前袁孝尼想跟我学这《广陵散》的弹法,我总是敝帚自珍,不愿意教他,想不到《广陵散》从此成了绝响,从此再没人会弹这曲子了!”嵇康终年40岁,全国有见识的人没有不为此感到痛心的。后来文帝明白自己做错了事,深感后悔。当初,嵇康曾到洛西游历,晚上在华阳亭寄宿,拿出琴来弹奏。半夜忽有客人来访,自称古人,和嵇康一起谈论音乐,见解不同凡响。跟嵇康要过琴去抚奏一曲《广陵散》,音调超俗,世间罕有。遂将曲子传授给嵇康,并要嵇康立誓不传授于人,也没有告诉嵇康自己的姓名。

       阮籍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赋 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阮籍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原集已佚。不过他的作品散失的并不多,以诗歌为例,《晋书?阮籍传》说他“作《咏怀诗》八十余篇”,看来全部流传了下来。明代曾出现多种辑本,张溥辑《阮步兵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阮籍本来颇有济世为民的情怀,但魏晋之际时局动荡,著名的士人中少有能保全性命得以善终的,所以阮籍并不出来做官,一天到晚拿酒当水喝。晋文帝司马昭想与阮籍结为亲家,让司马炎(即后来的晋武帝)娶阮籍的女儿为妻,阮籍便狂醉六十多天,晋文帝没有机会和他提起这件事,只好作罢。钟会好几次向阮籍询问他对时事的看法,希望能抓住他言语中的把柄,搞个文字狱,阮籍都用醉酒的方法金蝉脱壳。晋文帝当政后,阮籍淡淡地跟文帝提起:“我曾经在东平游历,觉得那里的风土人情倒还不错。”文帝十分高兴,便拜阮籍为东平相。阮籍骑一匹毛驴来到东平郡,一上任就把官吏们办公室中间的隔墙拆除,使得大家办公时能互相看到。失去了藏污纳垢的空间,政令一下变得清简起来。阮籍在东平郡只呆了十几天就回去了,文帝又让他当大将军手下的中郎。有关部门上报一个儿子杀害母亲的案件,阮籍说:“我靠,杀杀父亲也就罢了,这厮鸟连母亲都杀!”一起办公的同事怪他胡说八道,文帝也听不下去,说:“杀害父亲是天下间最为罪大恶极的事情,阮爱卿居然认为这样的行为能够容忍?”阮籍说:“禽兽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但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一个人杀害父亲,勉强算是和禽兽等同;一旦杀害母亲,那就连禽兽都不如!”这么一说,大家都对他的观点表示心悦诚服。

       阮籍听说步兵营的厨师善于酿酒,储藏有美酒三百斛,于是便请求去当步兵校尉。

       阮籍虽然不拘泥于礼教的束缚,但说话深玄悠远,不评论时人的得失。他天性至孝:母亲去世时,他正与人下围棋,对方听说阮母去世,要求中止对弈,阮籍却表示既然开了局,一定要决出胜负才可结束。棋局结束之后,阮籍要来二斗酒饮在肚内,这才放声大哭,吐出鲜血数升之多。在母亲下葬的时候,又饮下二斗酒,吃下一个蒸猪腿,然后与母亲的遗体告别,放声一哭,又吐出鲜血数升。由于哀伤过度,瘦得仅剩一副骨架撑起皮肤。裴楷去吊唁阮母,阮籍披散头发,两腿张开坐在地下,睁着醺醺醉眼直勾勾地,什么话也不说。裴楷行完吊唁的礼数就转身离开。有人问裴楷:“凡是去吊丧的,主人放声痛哭,客人才开始行礼。阮籍这厮自己都不哭,你哭什么哭?”裴楷说:“阮籍是方外的高人,所以不在乎俗礼,我却是俗世中人,所以要礼节周全才行。”当时的人对此大发感叹,说裴、阮二人真是一对能够相知相得的人!阮籍又有一项古怪的技术:会翻白眼。一旦见到遵循礼节的俗人,就翻出白眼相对。嵇喜来吊唁他的母亲,阮籍便翻出白眼,嵇喜很没面子地跑回家去。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这件事,买了美酒,带上琴去拜访阮籍,阮籍见到琴、酒,喜出望外,立刻收起白眼,露出黑黑的角膜。自此之后,维护礼法的人将阮籍看作仇敌,但晋文帝常常对他进行保护。

文言文阮籍丧母

       竹林七贤典故是指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7个人的故事,具体如下:

       1、嵇康

       嵇康擅长音律,古琴弹得神妙无比,据说他游玩洛西时,一古人赠其曲《广林散》,也有说此曲为一幽灵所传。后来嵇康因得罪司马氏被处斩,临刑前,三千太学生围观泣不成声,嵇康饮酒数坛,弹奏《广陵散》,凄然说道:“我死不足惜,但《广陵散》从此绝响!”

       2、阮籍

       不拘礼俗,行不由径。有一次,他与回家探亲的大嫂送别,遭到讥笑。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设的吗?”邻居的卖酒**长得漂亮,阮籍常常到她那喝酒,醉了就躺在她身边,完全不避嫌。有户军人的女儿有才华也漂亮,没出嫁就去世了。阮籍不认识她父亲、兄长,却径直前去吊唁,哭够了才回家。

       3、山涛

       论年龄,山涛是这七个人里的老大哥,他有一绝,就是喝酒八斗而止,多一点都不喝。一次皇帝请山涛喝酒八斗,趁其不注意时派人偷偷多加了一些酒,但山涛喝够八斗,再也不喝了,皇帝连连称奇。

       4、向秀

       与嵇康关系最密,两人经常在嵇康家门前的柳树下打铁自娱,嵇康掌锤,向秀鼓风,配合默契,自得其乐。嵇康和吕安被司马氏杀害后,向秀西行路过他们旧日的居所,闻笛声回想往事,写下了著名的《思旧赋》。

       5、刘伶

       嗜酒如命,放浪形骸。他经常乘鹿车,手里抱着一壶酒,命仆人提着锄头跟在车子的后面跑,并说道:“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王戎之妻常以“卿”称呼王戎(按礼,妇人应以“君”称其夫,“卿”乃是夫对妻的称呼)。王戎说:“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其妻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王戎也无可奈何。

       6、阮咸

       很能喝酒,一次,他的亲友在一起喝酒,他也来参加,不用酒杯,而是用大盆盛酒,喝得醉醺醺的。当时有一大群猪走来饮酒,阮咸就和猪一起喝酒。他一面饮酒,一面鼓琴,真是不亦乐乎。

       7、王戎

       在七贤当中,王戎的年纪是最轻的,他比山涛小二十九岁,比阮籍小二十四岁,比稽康小十一岁。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可以得知,在稽康受刑而死的时候,王戎二十九岁,则王戎九岁的时候便认识稽康,同时还交往甚密。王戎之认识阮籍是在十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王浑,官任上书郎与阮籍是同事并有亲交。

阮籍、嵇康的文学创作

       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阮籍的《咏怀》诗82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也是可读的作品。

       《隋书·经籍志》著录山涛有集5卷,已佚。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残酷,导致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但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生命,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阮籍青白眼典故有何含义

       1. 有谁知道《阮籍丧母》文言文的翻译

        阮籍秉性极孝,母亲去世时,他正在和别人下围棋,对方(听说阮籍的母亲去世)要求终止这盘棋,阮籍却要留着这盘棋一赌输赢。接着饮酒两斗,大声一号,吐血几升。等到母亲快要下葬时,吃了一只蒸熟的小猪,喝了两斗酒,然后与母亲作最后的诀别,一直到说不出话,大声一号,于是又吐血几升,过度哀伤,形体消瘦,几乎到了没命的地步。 阮籍又能够用青眼和白眼看人,见到拘于俗礼的人,就用白眼对待他。等到嵇喜来安慰他时,阮籍用白眼对待,嵇喜十分不高兴的回去了。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后,就带着酒夹着琴去拜访他,阮籍高兴,就用青眼对待嵇康。因此,拘于礼法的人都十分恨他。

        阮籍的嫂嫂准备回娘家,阮籍与嫂嫂相见并与嫂嫂告别。有人讥笑他的这种做法,阮籍说:“这些俗礼难道是为我设的吗?”邻居家有个美貌 *** ,在柜台前卖酒。阮籍曾前去买酒喝,喝醉了,就睡在这个美貌 *** 的旁边。阮籍自己已然不知避嫌, *** 的丈夫了解(阮籍的行为),也就不起什么疑心。兵家的女儿有才气且有姿色,还没有出嫁就死了。阮籍不知道她的父亲和哥哥,径直前往她家哭泣,发泄尽自己心中的悲哀才回来。那种外表坦荡内心纯朴的人,都是这种情况。

2. 阮籍丧母的故事,简略谢谢

        阮籍的母亲快要病死了,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阮籍。当时阮籍正在与人下棋,听到这个消息,竟若无其事。同他下棋的人见此情景,觉得他这样做不合礼节,因此拒绝同他继续下棋,劝他赶快回去料理母亲。但阮籍却赖着不愿离开。过了一会儿,他猛然端起酒罐,拼命喝了一二斗酒,然后大喊一声,呕吐几升血,从此多日不能进食。

        后来,他的母亲去世了。这对于他来说,本是件很悲恸的事情,但他却好像全不在乎,及母亲下葬时,他特地吃了一个蒸肫,喝两斗酒,然后与母亲遗体告别,因悲恸过度,又吐血数升,全身只皮包骨头,几乎死去。

        裴楷前往阮籍家吊丧,只见阮籍喝得大醉,披头散发盘坐在床,不哭不泣。裴楷哭号几声,吊唁完毕便离开了。

       

        有人问裴令公:“凡是去吊丧,主人哭,客人才哭拜;阮籍不哭,你为何要哭呢?”裴楷说:“阮籍是方外之人,所以不崇尚礼制;我们是俗中人,所以用礼仪对待。”

        人们听罢皆叹息,觉得双方都有理。

3. 阮籍丧母喝酒吃肉为何受赞赏

        阮籍丧母吃酒肉为何受赞赏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大名士阮籍,在母亲去世的时候,脸上一点悲戚也没有,兄弟们都在嚎啕大哭的时候,阮籍竟然在喝酒吃肉,朋友们前来吊唁,阮籍也不回礼。一些官员对待阮籍这样傲慢的行为很生气,可是,当时的名士袁奂确认为,礼节乃是约束像自己一样的俗人,至于阮籍是不在俗人之列的。

        这就要上溯到先秦两汉,看看古人观念的变迁了。

        在《庄子》当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时有三位名士,分别叫做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这三个人关系很好,互相引为知己。有一天,三友当中的子桑户去世了,孔子就派自己的弟子子贡前去吊唁,并且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可是,到了子桑户家里,竟然看到孟子反、子琴张两个人一个人在唱曲,一个人在弹琴,一点没有悲伤的神情。子贡看了很生气,就问两个人:“敢问先生在死者灵前唱歌,这样做是合乎礼制的吗?”那两位相视一笑,说:“像你这样的人,又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礼呢?”

        这个故事,和《庄子》当中,出名a的“鼓盆而歌”的故事有点类似,又有几分不同。相同的是对于现世生命的通达,不同的是,这则故事更侧重对于真正的礼的看法。庄子认为,是否遵守礼,并不像儒家宣扬的那样,依靠繁琐的礼节来表现,而是自己内心的真情流露。只要内心有对朋友的尊敬,做的是朋友喜欢的事情,又何必去在乎是否遵守当时的所谓礼节呢?

        庄子的这个精神,在东汉的时候进一步得到了发挥。

        在《后汉书·逸民传》中记载了一个叫做戴良的名士的故事。还是说守孝的事情,戴良的母亲去世了,他的哥哥每天都住在母亲坟墓旁边的草庐当中,每天吃的是稀粥,一切按照礼仪来做。可是戴良呢?一个人居住在豪华的家中,每天喝酒吃肉,到了礼制该哭的时候才哭。当然,两兄弟在母亲丧事期间都憔悴了许多。有人就问戴良,你在母亲丧礼其间,有没有遵守礼仪呢?戴良很自信的说,当然,礼原本就是要让人们的感情表达更加的充分,如果没有感情,又谈什么礼仪呢?虽然我每天喝酒吃肉,可是我的心中并不觉得甜美,因此我在母亲丧礼其间,才会形容憔悴啊。

        戴良的这番话,可以说是对庄子文章中两位高士的一个注脚。不过,到了魏晋时候,这种观念又升级了。于是,才会出现阮籍居丧不守礼的事情。不过阮籍并没有像戴良一样,到了礼制该哭的时候就哭,阮籍是一直没有悲戚的神色,直到入殓,想到再也见不到母亲的时候,阮籍才大叫一声,口喷鲜血。

        阮籍等人的人生观,我们有一个词语评价,叫做“越名教而任自然”,超越具体礼制的约束,而追求人性的本真、自然。魏晋时期流行玄学,而玄学正是从老庄学说中生发,可谓是一脉相承。

4. 归钺早丧母文言文翻译

        归钺早丧母 -- 节选自归有光《归氏二贤传》原文: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

        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

        钺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

        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

        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注释①归钺: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

        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

        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

        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

        奉,敬辞。⑨卓:高。

        翻译:归钺,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后妻,生个儿子,归钺从此失去父爱。后妻就没完没了说归钺的过错,父亲大怒,赶走他。

        归钺屡次遭到困扰,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继母又用棍子打,屡次近于打死。

        归钺在门外留恋不舍,想进屋又不敢,低着头偷偷地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父亲死去,后母只和他亲儿子居住,归钺就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继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

        后来发生严重饥荒,继母不能养活自己,孝子前去,流泪哭泣恭敬地接她。继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跟随归钺去了。

        归钺有了食物先给继母弟弟,而自己有挨饿的脸色。他很高兴地侍奉继母一直到死。

        归钺一直到已老将死,始终不说后母的事。归氏家族的孝子,我已经把他们写在家族史里了,因为他们的行为高尚而身份低贱,只有他们的亲族邻居知道他们的事迹,于是想扩大他们的名声。

阮籍丧母的故事,简略谢谢

       阮籍青白眼

        历史上有个关于阮籍的青白眼的典故,典故主要发生在阮籍的母亲去世后,嵇喜、嵇康两兄弟前来吊丧,而阮籍对待两兄弟的态度却差异颇大,对遵从礼法的嵇喜白眼相对,对带酒带琴而来的嵇康却青眼相对。后人就用青眼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用白眼表示对他人的不屑。

        嵇康

        阮籍的青白眼典故大致内容是这样的:阮籍是个对世俗礼法之类相当不屑蔑视的人,虽然非常孝敬母亲,但是行事又与他人有所不同。在传来他母亲的死讯后,阮籍坚持要下完他的棋,要说这样是他不爱自己的母亲的表现的话,但在下完棋后阮籍就放声痛哭,甚至还吐血数升,可见他对母亲的死还是相当悲痛的。

        阮籍母亲死后,裴楷来吊丧,他见到憔悴的阮籍后没有打招呼,自顾自地进入灵堂开始哭丧,哭完后离开的时候也没有跟阮籍打招呼。后来有人问他吊丧的人是在主人开始哭后才开始哭祭的,但是为什么阮籍都没哭他却要哭呢。裴楷回答阮籍世俗礼教,但是他却是要遵循世俗礼法的。

        第二天,嵇喜前来吊丧,阮籍不仅不打招呼,还对他白眼相加。对此,嵇喜相当不悦,认为阮籍这是看不起他,于是就在灵前拜了一拜就走了。之后嵇喜将这事告诉了他的弟弟嵇康,嵇康安慰兄长阮籍本就是这样一个人,瞧不起那些热衷功利的人,对这些人,他都是加以白眼的,不必放在心上。之后,嵇康就带着酒和琴前去吊丧,阮籍一改对嵇喜的白眼态度,对嵇康青眼相对。嵇康见阮籍如此憔悴,并不忙着安慰,只是与他弹琴对饮,以此来慰藉阮籍心中的伤痛。

阮籍丧母

        阮籍丧母的故事在历史上颇为有名,特别是在他母亲死讯传来时,阮籍坚持要下完那盘棋以及在他母亲死后的服丧期喝酒吃肉的行为颇受世人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不孝的行为,按照事世俗礼法在父母丧事期间是不能喝酒吃肉的,阮籍的行为应该受到批评,但是也有人认为阮籍并不是不孝,而是这些行为是他真性情的表现。

        阮籍

        阮籍丧母的故事大致内容是这样的:阮籍的母亲去世的时候,有人就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阮籍,而那个时候阮籍正在与人下围棋,在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脸色铁青着继续下着棋。与他下棋的人在听闻他母亲的死讯后就想停止这盘棋,然而阮籍不同意,他坚持要分出个胜负。等到下完棋,阮籍喝了几口酒后,就突然放声大哭,甚至还吐了数升血。

        父母的丧事期间,按照世俗礼法的规定是不应该喝酒吃肉的,但是阮籍却在他母亲的丧事期间喝酒吃肉,到了他母亲下葬的时候,喝了两斗酒之后才去与他母亲的遗体告别,因为太过悲痛而放声大哭,甚至又吐了血,

        阮籍的母亲去世后,裴楷曾前往阮籍家前去吊丧,看到脸上有些许醉意的非常憔悴的阮籍并不由上去打招呼,而是自顾自地进入灵堂哭祭,离开的时候裴楷依旧没有打招呼。后来有人问裴楷,“一般总是主人家开始哭后吊丧的人才开始行哭拜的祭礼,但是那时阮籍这个主人都没哭,他为什么要哭呢?”对此,裴楷答道:“阮籍讨厌世俗礼法,但是我并不厌恶那些,所以我还是要遵守那些礼仪的。”

        总的来说,从阮籍丧母的故事来看,阮籍虽然行为有点怪异,但是他却并不是不孝之人,相反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他非常爱戴孝顺他的母亲,那些看似不合礼法的行为其实也只是他真性情的表现罢了。

阮籍长啸

        魏晋时期社会政治无比黑暗,阮籍空有一身才华与一腔济世之志无法得以施展,只能整日喝酒抚琴,作文赋诗,以此来度过自己的人生。阮籍喝酒弹琴时常常长啸,以此来抒发自己心中满溢的感情。后人为了纪念阮籍,还曾建立了阮籍啸台,就位于阮籍经常长啸的地方。

        阮籍啸台

        魏晋时期,在晋司马氏族的统治管理下,社会政治无比黑暗,拥有一身才华和能力的阮籍没有能够施展才能和实现远大抱负的舞台,于是就与当时诸多的士大夫一样选择隐居山林,喝酒弹琴,吟诗作赋度日。阮籍非常喜欢喝酒,尤其是,特别烈的酒,他还非常擅长弹琴。阮籍在喝酒弹琴的时候往往会长啸好多次,高兴得意之时还会忘记自己的存在,甚至会在长啸完后立刻睡着。

        阮籍啸台就建在阮籍经常长啸的地方,就位于现今开封尉氏县城。虽然在县志上有很多关于啸台的题咏、诗句与部分内容记载,但是啸台建立的时间不明,创建的年代也不知。据记载,啸台曾经也颇具规模,在明清时期还多次被重修,然而令人可惜的是在日本进犯我国时被毁坏了,现在的阮籍啸台已经只是一座土堆了。

        阮籍作为一个魏晋时期的风流人物,颇有才华的诗人,非常受后人的尊重和敬仰,因此曾有众多文人学者登上阮籍啸台吟诗作赋,其中更有苏轼等著名诗人。现今,阮籍啸台已经成为我国的文物保护单位。

阮籍爱好是什么

        阮籍爱好是什么?阮籍爱好喜欢喝烈酒。关于阮籍和烈酒还有一个故事。司马昭想要拉拢阮籍,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两家成为秦晋之好。司马昭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当即就派最好的媒婆到阮家说亲,要为自己的儿子求娶阮家女。

        阮籍

        阮籍非常清楚司马昭的心思,哪里肯轻而易举地答应?可是司马昭权倾朝野,阮籍总不能直接对他说自己根本就不想跟司马家结成亲家,那不得让司马昭自此记恨上阮家,给阮家带来无妄之灾。阮籍为拒亲想了一招,那就是醉酒。阮籍每天开始拼命的喝酒,等到媒婆上门的时候,他早就醉得不省人事。媒婆连开口的机会都没有。阮籍一共醉了六十天的酒,媒婆只好回去向司马昭禀告,后者无可奈何,只能随阮籍而去。

        阮籍一连喝了六十天的酒,尽管那是有意为之。但是普通的人连醉三十天后想必再也不敢碰酒了,阮籍能撑两个月,不是一般的爱酒啊。

        阮籍的爱好除了美酒还有吹口哨。据世说新语记载,阮籍吹口哨的本领很高超,在几百步外都能听到他的口哨声。一次,阮籍去拜访一位真人,口若悬河,可是那位真人假装听不到。阮籍在无奈之下吹起了口哨,吹完后,真人说了他第一句话,让阮籍再吹一次。可是阮籍转头就下山了。到了半山腰,山谷中传起了优美的啸声,原来是真人在吹,阮籍附合,共啸出了一首美妙的曲子。因为阮籍的缘故,吹口哨在士族中流行起来。这下知道阮籍的爱好是什么了吧。

阮籍的儿子

        阮籍的儿子是阮浑。据世说新语记载,阮浑长大成人后,样貌气质都与父亲十分相像,十分羡慕竹林居士的生活,也想跟自己的父亲一样放达。阮籍的狂放在魏晋名士中也非常出名,常常做着不符合礼法的事。比如还在孝期时就当众饮酒作乐,对美女调笑,有失世家体统,这在当时很出格。

        阮籍

        其实在阮家放达的人并不只有阮籍一个,根据历史记载,阮家子弟大多喜欢谈玄远,有放任的家风,所以阮浑也想要放达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放浪的阮籍这回拿出了父亲的威严,他警告自己的儿子不许做向父亲一样放浪的生活。那时的阮籍头脑非常清醒,不像往常一样因为喝醉酒而睡眼朦胧。

        放浪的父亲却不许自己的儿子放浪,其中的原因耐人寻味。其实年轻的阮浑只看到了父亲潇洒的姿态,却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放肆地生活。阮籍身处时代的政治环境并不同寻常,每天都有人在死去。阮籍放浪是为了寻求精神的暂时安定的地方。乖僻的行为,放诞的言论是在高压政治下明哲保身的最好的方法。阮籍看作自由自在的生活背后有着的是无边无际的痛苦。魏氏春秋中记载阮籍经常在独驾中痛苦,这哪是阮浑能够理解的。

        有人认为阮咸也是阮籍的儿子,但两人只是叔侄关系。阮咸的作风和叔叔一样,狂放之态有过之而无不及。叔侄两人经常不论辈分地在一起肆意酣畅。

       阮籍秉性极孝,母亲去世时,他正在和别人下围棋,对方(听说阮籍的母亲去世)要求终止这盘棋,阮籍却要留着这盘棋一赌输赢。接着饮酒两斗,大声一号,吐血几升。等到母亲快要下葬时,吃了一只蒸熟的小猪,喝了两斗酒,然后与母亲作最后的诀别,一直到说不出话,大声一号,于是又吐血几升,过度哀伤,形体消瘦,几乎到了没命的地步。 阮籍又能够用青眼和白眼看人,见到拘于俗礼的人,就用白眼对待他。等到嵇喜来安慰他时,阮籍用白眼对待,嵇喜十分不高兴的回去了。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后,就带着酒夹着琴去拜访他,阮籍高兴,就用青眼对待嵇康。因此,拘于礼法的人都十分恨他。

       好了,今天关于“嵇康和阮籍的故事”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嵇康和阮籍的故事”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