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词类活用_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

zmhk 2024-09-04 人已围观

简介词类活用_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       词类活用的今日更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新,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词类活用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探讨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1.

词类活用_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

       词类活用的今日更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新,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词类活用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探讨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诗句中的词类活用

2.有词类活用的成语

3.世说新语两则的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句式)

4.文言文中实词词类活用有哪些类型

5.常见的11种词类活用的用法

词类活用_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

诗句中的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名词活用为形容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4形容词用作动词”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有词类活用的成语

       1、名词作动词。

       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2、形容词作动词。

       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或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数词作动词。

       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4、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不一定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5、名词作状语。

       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扩展资料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百度百科-词类活用

世说新语两则的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句式)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衣冠禽兽:衣冠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即穿着衣戴着帽。衣冠禽兽常比喻品德败坏、行为如同禽兽的人。

        莫名其妙:名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意思为“说出”。

        此外,“不毛之地”中的“毛”意为“长庄稼”;“不人不鬼”中的“人”“鬼”意为“像人”“像鬼”……

        二、名词用作状语

        口诛笔伐:用言论、文字进行揭发或批判。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山盟海誓: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烟消云散:像烟和云似的消散,常用来比喻事物完全消失。

        风餐露宿: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常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一般指传闻的或没有根据的话。

        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常形容多而密集。

        土崩瓦解:像土崩塌、像瓦分解一样,常比喻彻底垮台或崩溃。

        类似的成语很多,如日积月累、龙盘虎踞、玉洁冰清、字斟句酌、内忧外患、雷厉风行、神出鬼没、斗折蛇行……

        三、动词活用为名词

        见多识广:见,见到的;识,知道的。

        送旧迎新:旧,旧的(东西、事物);新,新的(东西、事物)。

        救死扶伤:死,快要死的人;伤,受伤的人。

        四、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扶危救困:危,危难的人;困,困难的人。

        取长补短:长,长处;短,短处。

        推陈出新:陈,旧的;新,新的。

        苦尽甘来:苦,苦难的日子;甘,美好的日子。

        此外,喜新厌旧、拈轻怕重、弃暗投明、无恶不作等也属于此类用法。

        五、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安邦定国:安(定),使……安定(巩固)。

        良药苦口:苦,使……感到苦。

        治国安民:安,使……安定。

        虚怀若谷:虚,使……谦虚。

        涸泽而渔:涸:使……干涸。

        此外,安居乐业、穷兵黩武等也属于此类用法。

        六、名词的使动用法

        汗马功劳:汗,使……出汗。

        祸国殃民:祸,使……遭到祸害;殃,使……遭殃。

        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六、动词的使动用法

        打草惊蛇:惊,使……受惊。

        劳师动众:劳,使……劳苦;动,使……惊动。

        惊心动魄:惊,使……惊;动,使……动。

        降妖除魔:降,使……投降。

        赏心悦目:赏,使……舒畅;悦,使……愉悦。

        伤风败俗:伤、败:使……败坏。

        八、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厚古薄今:厚,把……看得很重;薄,把……看得很轻。

        甘之如饴:甘,认为……甜。

        兵贵神速:贵,以……为贵。

        乐此不疲:乐,把……当成快乐。

        九、名词的意动用法

        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草菅人命:草菅,把……当成野草。

        鱼肉百姓:鱼肉,把……当成鱼肉。

        幕天席地:幕,以……为幕;席,以……为席。

       造句:山村教师常常整夜操劳而拿不到薪水,但是大学毕业生李明却当起了一名山村教师,并且甘之如饴。

       飞沙走石 出 处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惊天动地 出处 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打草惊蛇 语出段成式《酉阳杂俎》:唐代王鲁为当涂县令,搜刮民财,贪污受贿。有一次,县民控告他的部下主薄贪赃。他见到状子,十分惊骇,情不自禁地在状子上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破釜沉舟 出处 《孙子兵法·九地》:“焚舟破釜,若驱群羊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沉鱼落雁 出处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兴风作浪 出处 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一折:“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内有一健蛟,兴风作浪,损害人民。”

       富国强兵 出处 《管子》一书有言以富民为前提。“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治国》),民富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同上)。

       厚古薄今 出处 宋·米芾《宝晋英光集·蚕赋》:“由斯而言,则予之功,非欲厚古而薄今,时之异也。”

       精兵简政 出处《南史·陈暄传》:“徐陵为吏部尚史,精简人物。”

       自高自大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不远万里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目空一切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但他恃着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兵贵神速 出处《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安贫乐道 出处《后汉书·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东张西望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此时经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道听途说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风餐露宿 出处宋·陆游《宿野人家》:“老来世路浑谙尽;露宿风餐未觉非。”宋·范成大《元日》:“饥饭困眠全 体懒;风餐露宿半生痴。”

       南征北战 出处唐·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鱼肉百姓 出处: <<后汉书.仲长统传>>:"于是骄逸自恣,志意无厌,鱼肉百姓,以盈其欲."

       草菅人命 出处 《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幕天席地 出处 晋·刘伶《酒德颂》:“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龙潭虎穴 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开了天关地户,跳出这龙潭虎窟。”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0回:“有分教,卢浚义撇却锦簇珠围,来试龙潭虎穴。”

       狼吞虎咽 出处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 :“十人自来吃酒……须臾之间,狼飧虎咽,算来吃够有六七十斤肉。”

       烟消云散 出处元朝·张养浩《天净沙》曲:“烟消云散,一杯谁共歌欢。”

       风驰电掣 出处《六韬·龙韬·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亦作“风驰电逝”、“风驰电赴” 。

       狼心狗肺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义忘恩。”

       龙争虎斗 出处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枉以后龙争虎斗,都是俺鸾交凤友。”

       花容月貌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二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土崩瓦解 出处 《淮南子·泰族训》 :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师起容关,至蒲水;士亿有余万,然皆倒矢而射,傍戟而战。武王左操黄钺,右执白旄以麾之,则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

       门可罗雀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裹足不前 出处:战国·秦·李斯《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汗牛充栋 出处: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又作《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欢呼雀跃 出处 庄周《庄子·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

       积羽沉舟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集思广益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坚壁清野 出处《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因耳。”

文言文中实词词类活用有哪些类型

       一、词类活用

       “友人惭” 意动用法。惭:感到惭愧。

二、通假字

       《陈太丘与友期》 尊君在不。“不”通“否”, 读 fǒu,表示否定。

三、古今异义

       《咏雪》

       1、儿女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

       2、因古义:趁,乘,凭借。今义:因为。

       3、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意思。

       《陈太丘与友期》

       1、去 古意:离开。今意:到、往。

       2、委 古意:丢 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顾 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

       4、期 古意:约定。今意:日期。

       5、引 古意:拉。今意:引用。

四、一词多义

       日:日中不至:太阳;寒雪日内集:天。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所何似”,宾语“何”前置。)

       3、省略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在”的意思。) 去后乃至。(“乃至”前省略主语“友人”。)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是都符合史实。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常见的11种词类活用的用法

       一、名词活用 二、动词活用 三、形容词活用 四、数词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的现象

       特点:

       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以今律古”即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一,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或名词充当谓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1.范增数目项王 两个名词相连“可、能、欲”等修饰

       2.假舟者,非能水也 名词被能愿动词

       3。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名词放在副词后

       4.驴不胜怒,蹄之名词后紧跟代词

       5.秦伐韩,军于闪与 名词后跟介词结构作补话

       2.名词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

       词类活用

        词与其他事物一样,有一个概念的归属问题,比如"日"归属于名词类,"美"归属于形容词类。不同词性的词有不同的用法,各行其道,各司其职,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有人在遣词造句的时候不那么循规蹈矩,把该属于这一类的词用到另一类去了,而且被人们所接受,那么,这种由一类词用作另一类词的现象,就被称为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一)名词作动词

       一个名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当作动词来临时使用了,我们称之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表示动宾结构的内容,形式有几种:

       1 既表示了动作,又表示了动作的对象或结果。例如:

       例1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例1句中"吏"是名词用作动词,动作是"做",动作的对象是"官吏"。解释为"做官"。

       2 既表示了动作,又表示了动作的工具。例如:

       例2 左右欲刃相如。(司马迁《史记o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句中"刃" 是名词用作动词,动作是"用……杀",动作的工具是"刀刃"。 解释为"用刀杀"。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其他形式还有:

       1 方位名词活用作趋向动词。例如:

       例3 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司马光《资治通鉴o赤壁之战》)

       例3句中的"中" 是名词用作动词,有"到……中心"的意思。

       2 数量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是数量名词充当谓语或是其前面有能愿动词。例如:

       例4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例4句中的"五" 是名词用作动词,在句中充当谓语,"五里"就是"飞五里"的意思。

       例5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

       例5句中的"十" 是名词用作动词,在能愿动词"能"的前面,有"走十步"的意思.

       (二)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这个概念属于语法中,由句子成分领属的一个概念,在句子成分中,有主、谓、宾、定、状、补六个概念,名词作状语是由名词的特定位置和作用所决定的。一般来讲,名词总是充当主语或宾语,充当主语的时候,名词总是在谓语的前面,充当状语的时候,名词也是在谓语的前面,因为,"谓前为状,谓后补"的语法规律,决定了主语后面,谓语前面的句子成分是状语,所以,谓语前面的名词不作主语,就只能是状语。谓语一般由动词和形容词构成,所以,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谓语前,起一种修饰或限制作用时的用法。这种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不需要依靠介词的介引,它省略了介词,但不是省略句。

       名词用作状语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

       1 表示处所、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表示比喻、表示比拟、表示一种形势等,名词前加介词去理解。例如:

       例1 相如廷叱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句中,"廷"是名词,用作谓语"叱"的状语,有"在朝廷上"的意思,加介词"在……上",表示处所。

       例2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马中锡《中山狼传》)

       例句中,"人" 是名词,用作谓语"立"的状语,有"如人"的意思,加介词"如",表示比喻。

       2 表示动作的方式,名词前加动词去理解。例如:

       例3 辞楼下殿辇来与秦。(杜牧《阿房宫赋》)

       例句中,"辇" 是名词,用作谓语"来"的状语,有"乘辇车"的意思,加动词"乘",表示动作的方式。

       3 时间名词表示一种状态,在时间名词前加"每",或用"……地"表示。例如:

       例4 乡邻之生日蹙。(柳宗元《捕蛇者说》)

       例句中的"日" 是名词,用作谓语"蹙"的状语,有"一天一天地"的意思,用"……地"表示一种状态。

       (三)形容词作动词

       形容词作动词,是词类活用的一种。这种情况是由于形容词在一定的语法结构中表示了动词的意义,起了动词的作用而引起的。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表示动词的意义,形式有几种:

       1 形容词带了宾语。

       例1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例2 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例1和例2中的"善"和"轻"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善"有"擅长"的意思,所带宾语是"口技"。"轻"有"轻视"的意思,所带宾语是"吾射"。

       2 形容词在"所"字之后。

       例3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例4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例3和例4中"先"和"近"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所先"有"抢先"的意思。"所近"有"接近"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所先"和"所近"中的"所"都没有实际意义,这与动词前面"所"的指代作用是不同的。

       3 形容词用在一部分能愿动词的后面。

       例5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例6 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庄子o盗跖》)

       例5例6中的"穷"和"贵"都是形容词,它们分别在能愿动词"能"和"足"的后面充当动词。"穷"有"走到尽头"的意思。"贵"有"敬重"的意思。

       (四)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词类活用的一种,即形容词、动词或名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使宾语怎样"、"让宾语怎样"的意思。

       1 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例如:

       例1 贫国弱兵之道也。(《韩非子·和氏》)

       例2 吾且柔之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例1和例2的使动词本来都是形容词。"柔之"是"使之柔"的意思。"贫国弱兵"是"使国贫,使兵弱"的意思。

       2 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例如:

       例3 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记》)

       例4 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例3和例4的使动词本来都是动词。"活之"是"使之活"的意思。"饮赵盾酒"是"使赵盾饮酒",即"请赵盾喝酒"的意思。

       3 名词活用为使动词。例如:

       例5 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史记·项羽本记》)

       例6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马中锡《中山狼传》)

       例5和例6的使动词本来都是名词。"王我"有"奉我为王"的意思。"肉骨"是"使白骨长肉"的意思。

       (五)意动用法

       形容词或名词活用为动词,表示一种主观认识,即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怎么样或者是什么,这样的动词叫意动词。这种语法现象叫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词类活用的一种。

       1 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例如:

       例1 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新序o杂事》)

       例2 贵其智而高其行,以为轻物重生之士也。(《韩非子o显学》)

       例1和例2中的"远"、" 贵"、" 高"、" 轻"、" 重"都是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远"有"以……为远"的意思,"不远千里之外"就是"不以千里之外为远"的意思。"贵其智"的"贵"有"以……为贵"的意思,"贵其智"就是"以其贵为智"的意思。"高其行"的"高"有"以……为高"的意思,"高其行"就是"以其行为高"的意思。"轻物重生"有"以物为轻,以生为重"的意思,也就是"轻视外物,重视生命"的意思。

       2 名词活用为意动词。例如:

       例3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传o襄公三十一年》)

       例4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史记o魏公子列传》)

       例3和例4中的"药"、"功"都是名词活用为意动词。"药"有"以……为药"的意思,"药之"即"以之为药",通俗地讲,就是"把它当作药"。"功之"就是"把它(这件事)看作功劳"。

       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名词活用为意动词,有"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动词活用为名词

       (六)动词活用为名词,就称之动名词。动词在句子中,只有动作意义,而动名词在句子中,明显地表示出人或者是事物的意义,或者说,动名词表示的是动作及其事物相结合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子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候动名词前面会有"其"或"之"。

       例1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译文:把那些土地上生产出来的粮食都拿出去了,把他们家里的所有收入都拿出去了。

       例2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蝉山记》)

       译文:大约洞更深,那么到达的人就更少了。

       例1中的"出"和"入"都是动词活用为名词,分别有"生产出来的粮食"和"家里的收入"的意思。例2中的"至"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有"到达的人"的意思。

       (七)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可以称之为形名词。形容词在句子中一般起修饰或限定作用,而形名词在句子中,则表示了修饰及其被修饰事物相结合的意义、限定及其被限定的事物相结合的意义。

       例3 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将军亲自披挂坚固的盔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例4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

       译文:兼有许多花的长处而没有它们的短处。

       例3中的"坚"和"锐"都是形名词,分别有"坚固的盔甲"和"锐利的武器"的意思。例4中的"长"和"短"都是形名词,分别有"长处(好的地方)"和"短处(不好的地方)"的意思。

       (八)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是指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而发生的,这个动词是"为动词",为动词对宾语含有"为谁怎样"的意思。

       例5 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同样是死,为国家大事(起义)而死,可以吗?

       例6 如姬资之三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如姬为这事出钱已三年了。

       例7 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题之以石。(《韩非子》)

       译文:我并不是为受断足之刑而悲哀,而是为宝石被称为石头而悲哀。

       例8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张衡传》)

       译文:于是京师有学问的人都为地动仪不灵感到奇怪。

       例5中的"死"就是为动词,"死国"就是"为国而死"。例6的"资之",就是"为这事出钱",其代词宾语"之"是主语"如姬"为报父仇的目的而"资"的。例7中的"悲"是为动词,"悲刖"就是为"为受断足之刑而悲哀",后面的"悲"是"为宝石被称为石头而悲哀"。例8中的"怪"是为动词,"怪其无征"就是"为地动仪不灵感到奇怪"。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词类活用”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