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郑愁予的诗歌及赏析_郑愁予经典诗歌

zmhk 2024-05-21 人已围观

简介郑愁予的诗歌及赏析_郑愁予经典诗歌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郑愁予的诗歌及赏析的问题。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同时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希望这能对大家有所启发。1.如何鉴赏郑

郑愁予的诗歌及赏析_郑愁予经典诗歌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郑愁予的诗歌及赏析的问题。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同时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希望这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1.如何鉴赏郑愁予的诗《错误》?

2.郑愁予《错误》赏析

3.《错误》郑愁予,表达了女主人公怎么样的情感,刻画了怎样的妇女形象?急求。

4.郑愁予的《错误》的主旨及鉴赏,还有背景。

5.现代诗错误赏析

郑愁予的诗歌及赏析_郑愁予经典诗歌

如何鉴赏郑愁予的诗《错误》?

       该诗是中国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于1954年写作的一首现代诗。全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是现代抒情诗代表作中之一,被海内外多次收入教科书。

       诗人自述该诗源自童年的逃难经历,他小学时,抗战就全面爆发开始了,父亲从陆军大学受训后一毕业就被送到湖北抗战前线,调去襄阳张自忠的部队,他则跟随着母亲经历过各种逃难,一路上看到很多伤兵;1948年12月,他到江南的一个村落,那里唤起了他童年时期逃难的记忆,有关炮车,有关战马的马蹄声,他把这些冒出的经历艺术化,写成了《错误》。这首诗的主角就是以郑愁予母亲为原型的。

       《错误》这首诗,以一连串具有传统意味和江南风情的意象,将豪放旷达的气质和欲语还休的情韵融为一体,营造出和谐、完整的艺术境界。虽然诗中写了思妇和浪子,但与传统的闺怨诗相比,表现出了较强的历史感和时空感。《错误》最大的特点是叙事、画面的象征化以及对照手法的结合运用。从第一节开始,在一个叙事的语境中, 季节、容颜、莲花就共同型塑出这些词语的象征意味。第一节两句,以第一人称“我”写游子走过江南,“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诗中,“容颜”显然借指某个人,至于这个人的性别,在语言文化的规约下很自然会将其认同为“女性”。前半句中“等”和“季节”赋予了“容颜”以叙事内容和时间限度;后半句是对“容颜如花”这个套板化譬喻的推进和激活,诗人不再甘于用静止的喻体去比附静止的本体,喻体被转化为两种动作状态——开、落。所以,这个句子就是诗人对一个具有情节性、动作性和时间性的故事的切片和象征。一个通常用叙事的方式予以展开的情景被象征化地表达,于是在想象中补齐了这句诗所涉及故事的三个层面: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在守候着她的归人(容颜、等待);她等了一年复一年,时间在等待中悄然逝去(季节里);她也曾欣喜期待,以为她的归人即将到来(莲花开),却终于还是寂寞失落,因为她的归人终究没有归来(莲花落)。

       从诗歌艺术的角度看,这句诗十四字却包含着如此丰富的内容,它对“容颜”这个中心词的前后修饰,使简单的借代获得了微妙的情景性和独特的心理内涵;它又采用了将叙事情景象征化的方式,使诗歌言简意丰,富于诗性的密度。如果说第二句相对于第一句是一个转折的话,第二节相对于第一节同样是一个转折——叙事视角的转换。第一节的镜头对准“我”——打江南走过的“游子”;第二节的镜头则对准着上面“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工笔细描,一唱三叹地推进到这个等待中人枯寂的内心。这一节全用比喻,不同的喻体都指向于相同的本体——“你的心”,在喻体的暗示中企图将闺中等待女子的心理具象化。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全用情景化的比喻:“东风不来”暗示静寂,“柳絮不飞”正是一幅无精打采、百无聊赖的情状,“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更是凸显等待者内心的封闭(小城)和寂寥。这种以画面、情景来外化内心的方式接下来得到反复、强化,但又有些微不同。“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让人联想起以下的画面:天边一轮将落的夕阳(向晚),脚下是狭长冷清小巷中的青石板路。同样采用形象的画面外化内心,这个画面的意味却隐藏更深,因此也更加隽永。这里有冷暖色彩的对比,天边的夕阳虽然酡红,但却给人只是近黄昏之感;脚下的石板路悠长冰冷,却是所在者无法逃避的路。联系上下文,温暖的夕阳却远在天边且即将西坠,这间或暗示等待者心中渺茫的期待仅是一抹遥远的暖色;而冷清的、踏在脚下的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寂寥的等待。所以,此句所构造的画面看似荡开其实紧贴着主题。它通过画面的构图和色彩对比来暗示情感,显得更加意味深长。此节四五句是对一二句的同义反复,但同样暗示死寂,“东风不来”是客观的视角,“跫音不响”则已经悄悄转为等待者的“听觉”,不经意地铺垫了下面的“马蹄声”。第三节又是一转,镜头重新聚焦在“我”身上,但却又进入了“我”的内心: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这里迅速地引起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马蹄是美丽的,却又是错误。显然,第二句正是对第一句的回答。而这种回答又必须回归到“等待者”的心理感受中才能得到解释:因为马蹄声引起了等待者的期盼,让她错以为是归人;但是这马蹄声却是过客带来的,所以,这女子必然又重新陷入更深的失落中去。这一节有两个重要的艺术特点:一是明暗线的设置:明写“我”的感受,暗写“等待者”感受,等待者的感受解释了游子的感受;二是照应的运用:“达达的马蹄”是对第二节“跫音”的照应、“美丽的错误”又是对第一节“莲花的开落”的照应。全诗的情感脉络因此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设想这样的场景:闺中女子枯寂的等待中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这声音像曾经有过的无数次一样,引起了她的满心期盼,她听着这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却又越来越远,她终于明白:这不是一个归人,只是一个过客。她又一次体会了“过尽千帆皆不是”的煎熬,仿佛让人看见这个女子期盼时迅速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凝神侧耳倾听,多么像一朵莲花的绽开;又仿佛看见她在马蹄声远去之后失望地、颓然地重新坐到椅子上,像一朵莲花的花瓣在风中凋零。

郑愁予《错误》赏析

       《错误》赏析

       内容

       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

       口的佳作。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

       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

       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这是一首绝对

       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

       故事。因此,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

       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

       《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

       传统。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

       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

       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

       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

       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

       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

       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

       不露,又悠长深远。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

       的,因为日盼夜 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

       无限的失望。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这"美

       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或许,有些人会把诗中的"我"理解为浪子无家可归的悲哀,

       而这种理解是未尝不可的。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的心态是一

       种漂泊,等待着一天能够有个定位,他们在台湾岛上仅是一个过

       客,想着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然而,由于政治缘故,

       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出失落惆怅之感。不过,如果尝试

       把郑愁予的其他诗作与《错误》相对比的话,不难找出有力的旁

       证。如郑愁予《情妇》中"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和

       "因我不是常常回家大那种人"两行,皆表现出女子深守闺中,等

       待主人公归来的主题。另一首诗《窗外的女奴》中"我是南面的神,

       裸着的臂用纱样的黑夜缠绕。于是,垂在腕上的星星是我的女奴"

       亦透露了女子在冷清寂寞的悠长岁月中,空等着男子归来的凄凉心

       境。

       手法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篇幅不长,但所表现

       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从结构上看,隐

       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

       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

       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

       这种写法与柳宗元《江雪》中从"千山鸟飞绝"的大景,最后落墨

       在渔翁独钓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间处理,颇有相似之处,将诗情层层

       推向高潮。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

       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

       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

       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

       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

       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

       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

       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

       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

       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

       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若与此诗的中国性

       联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所表现的

       意境。 同时,郑愁予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

       "莲花"、"柳絮"、"马蹄"、"春帏",特别是"东风"这一

       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

       意,再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杨牧在《郑愁予传

       奇》的长篇文章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

       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强调了郑愁

       予诗歌语言的中国化,从而体现了中国的思想与情感。

       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郑愁予在谈论写诗技巧时,

       说:"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

       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因而郑愁予的《错误》强调纯净

       利落,清新轻灵,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或堆砌词藻,竭力以最忠

       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这是一首真实、真情的诗。

       《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

       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感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

       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欣赏《错误》

       1.解题

       现代诗社主要成员郑愁予的诗歌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是清新婉约。《错误》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归人的情思,意境优美深婉,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杨牧:“自从现代以后,中国也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学写他们的‘现代感觉’,但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

       郑诗大都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仁侠精神与浪子情怀的结合)他的诗歌在台湾传唱的程度,恐怕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他的诗歌,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酷似李白;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宛若李商隐。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正是这种修养使他避免了台湾现代派诗歌的缺点,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

《错误》郑愁予,表达了女主人公怎么样的情感,刻画了怎样的妇女形象?急求。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篇幅不长,但所表现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这种写法与柳宗元《江雪》中从\'千山鸟飞绝\'的大景,最后落墨在渔翁独钓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间处理,颇有相似之处,将诗情层层推向高潮。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 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若与此诗的中国性联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所表现的意境。 同时,郑愁予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帏\',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再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杨牧在《郑愁予传奇》的长篇文章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强调了郑愁予诗歌语言的中国化,从而体现了中国的思想与情感。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郑愁予在谈论写诗技巧时,说:\'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因而郑愁予的《错误》强调纯净利落,清新轻灵,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或堆砌词藻,竭力以最忠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这是一首真实、真情的诗。《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感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郑愁予的《错误》的主旨及鉴赏,还有背景。

       郑愁予的《错误》可以认为是一首闺怨诗,闺怨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有许多著名的篇章。如刘禹锡的“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温庭筠的“过往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从前人所创造的意境里我们都可以找到这首诗的影子。 郑愁予的《错误》,短短九十余个字,却成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除了美丽的文字、深层的意蕴以外,它还延续了历代闺怨诗的传统,含蓄面缠绵地抒写了一个等待于闺中的女子哀怨缠绵的纠结。女子娇柔无奈的形象深入人心,得到广大读者的垂青和怜悯。

现代诗错误赏析

       对于《错误》的主旨,主要有以下几种解读:

       1、“写思妇盼望归人的执著的爱情”  

       2、“写‘我’对江南一位女子的执著追求,但对方的不理会使‘我’备感无奈。”

       3、“这首诗主要是写一种无法归抵的离人情怀。有闺妇的落寞,即倦守春闺的女子内心的寂寞、期盼和失望; 也有离人自己的落寞,即‘过客’流浪无依的悲哀。”

       4、“我”知道女子在寂寞中等“我”,但“我”却只是“过客”,“我”让女子等待、盼望、误会、失望伤心。“我”捉弄了她。总算写完了,希望你采纳。。

        《错误》是中国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于1954年写作的一首现代诗。全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是现代抒情诗代表作中之一。以下是我分享的现代诗错误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一、《错误》原文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写于 1954年

        二、《错误》赏析:

        郑愁予<错误>一诗可说是近五十年来最被人们传唱不已,且乐于诵读的现代诗。诗中精确地运用许多古典意象表现思妇愁绪及浪子情怀。本文将以章法学角度浅析<错误>。全文以了解郑愁予写作此诗的创作背景入手,再就作者选取的物材、事材作一整理,进而分析其章法结构,以期对这首诗的风格主题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诗人余光中以“浪子”称呼郑愁予。而<错误>这首作品也是作者最具浪子意识的代表作之一。虽然描写的是“闺怨”的中国古典诗歌旧主题,但作者却别具新意,透过浪子的角度来叙写女子闺怨的期待及落寞,从另一方面展现体贴的关怀。诗中并运用许多古典诗歌的语汇,如江南、莲花、东风、柳絮、春帷、向晚、马蹄等意象,将古典与现代巧妙地镕铸。

        古典诗词中对郑愁予影响最深的.是古诗十九首,他认为诗中表现人生的无常,其实就是最大的流浪。何其芳和废名(冯文炳)的诗作,在象征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对郑愁予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郑愁予前期诗风婉约动人,继承传统诗词的音韵感,且能将古典意象融入现代情境中,且往往带几分哀愁,以及漂泊的离别愁绪。这时期的着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长歌、郑愁予诗集、郑愁予诗选集。

        作家常常因为某些生命经验的触发而产生作品,曾经有人问过郑愁予,这首诗是否为诗人的经验之作。诗人答说:

        这首诗在内容上,它与某些传统诗歌非常类似,可见诗从古代到现代,内容是没有改变的,只有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语言方面它突破了中国方言的限制,当我们用广东话去朗诵这首诗时,在味道上当然与用国语来念不同,但却有一种美感。至于为什么会写这首诗?有人以为这是诗人流浪生活的一些体验,这也是对的,这并不是纪录一个时间的事情,而是把片片段段的生活经验整理起来,最后写成了这些作品。我说过自己因为逃避敌人,走过许多地方,看见许多不同的情景,如等待中的妇人,我母亲就是很好的例子,那时候我父亲在前线作战,她便跟我相依为命,成了这首诗最根本的因素。

        所以在赏析〈错误〉时,了解其篇旨与内容结构的关系就更加重要。

        (一)篇旨安置于篇末:

        文章主旨出现在篇末可以一笔收束全文,也可深化主题,达画龙点睛之效。这首作品在诗题已揭示主旨“错误”,在诗序又引出线索“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诗末点出“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以“反衬”技巧来表达反常合道的启发性。可见本诗一直围绕着“错误”这个主题作取材布局,思想脉络也一脉相通。

        (二)篇旨显中有隐:

        陈师满铭曾云:

        作者处理词章主旨,有时虽把表层部分明显作表达,却将它深一层或真正部分隐藏起来,如果要掌握这种显中有隐的主旨,便得下一番审辨的功夫。

        初看<错误>一诗,表面上是在叙写女子因期待落空而造成美丽的错误。但如果仔细探究全诗,诗中是以一个过客(我)的观点,来观察思妇(你)的心情变化。而思妇的心情之所以会产生剧烈的变化而造成美丽的错误,主要是由于女子思念归人之深,也可以说女子坚贞地期待良人归来,所以造成庞大的寂寞及失落。所谓“希望愈大,失望愈深”。所以作者表层是在写女子发现自己期待落空所造成美丽的错误,但其实深层的主旨是表达女子无比的坚贞和无尽的寂寞。这点与传统闺怨诗的主题是暗合的。

        (一)事材:

        1.浪子流浪-过

        “浪子意识”一直是贯穿郑愁予作品的主题。如他的诗作中“孤飞的雁是爱情的陨星”<黄昏的来客> “别离的日子刻成标高,我的离愁已耸出云表了。”<雪线> 。而浪子予人的形象是落拓不羁,充满漂泊之感。过客或许会为某些人事物停留,但通常是短暂的停留,甚至是“过而不留”。在本诗中作者明白点出“我打江南走过”“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诗中的“我”是抱着没有归宿心态的浪子。他的状态是匆匆而“过”。

        2.思妇等待-归

        “闺怨”题材是到处可见的,如台湾的民谣〈望春风〉:“听见外面有人来/开门加看觅/月娘笑阮憨大呆/被风骗不知”。就是在描写痴心女子期待落空的失望。

        <错误>诗中的女子(你)处于漫长等待的状态。郑愁予的另一首诗<情妇>可与之作一对照。“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所以,我去,总穿一袭蓝衫子/我要她感觉,那是季节,或/候鸟的来临/因为我不是常回家的那种人。”这是传统女子坚贞而寂寞的形象,这种思妇的形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亦多常见,如温庭筠的〈望江南〉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诗中的女子“独倚望江楼”,一个人独自面对时空的寂寥,不断地盼望“良人的归来”。思念到最深的境界是“肠断白苹洲”。

        又如李白的<菩萨蛮?闲情>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透过文字将女子的闺怨之愁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呈现,最末以“鸟归人不归”将全诗的愁绪逼到最高点。

        在闺怨诗中常见作者安排“归”、及“不归”的脉络。在<错误>一诗中,“归”(思妇的盼望)是本诗的一条从线,与另一条主线“过”(浪子的不羁)形成主从错综的结构,也形成一种对比的美丽及反常合道的美感。

        (二)物材:

        1.思妇

        思妇是中国“闺怨诗”的主要形象。如王昌龄<闺怨>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以春日陌头的杨柳青青反衬**无人陪伴的悲愁,点出功名富贵的虚幻,只有两人能相守才是最真实的存在。

        又如李白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以夜深来暗示“幽独”之苦,以人伴月暗示无人相伴之孤单。

        简单地说闺怨诗的模式可归纳为:别离──盼望──孤单。别离可能是因为良人出外经商,或许是为国征战,也有可能是良人另有所属而产生无情的离弃。盼望是因为坚真地相信良人一定会归来,而孤单是因为过高的希望所带来的失望孤独。

       好了,今天关于“郑愁予的诗歌及赏析”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郑愁予的诗歌及赏析”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