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文典籍 古文典籍

西宫春怨 王昌龄_西宫春怨王昌龄古诗

zmhk 2024-05-22 人已围观

简介西宫春怨 王昌龄_西宫春怨王昌龄古诗       下面,我将以我的观点和见解来回答大家关于西宫春怨 王昌龄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西宫春怨 王昌龄的话

西宫春怨 王昌龄_西宫春怨王昌龄古诗

       下面,我将以我的观点和见解来回答大家关于西宫春怨 王昌龄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西宫春怨 王昌龄的话题。

1.《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三

2.王昌龄写过什么诗

3.王昌龄闺怨诗中有哪些表现手法?

4.王昌龄诗词介绍

5.王昌龄的个人作品

6.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西宫春怨 王昌龄_西宫春怨王昌龄古诗

《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三

        卷143_1 朝来曲王昌龄

        月昃鸣珂动,花连绣户春。盘龙玉台镜,唯待画眉人。

        卷143_2 从军行王昌龄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卷143_3 答武陵田太守王昌龄

        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卷143_4 题灞池二首王昌龄

        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世事不复论,悲歌和樵叟。

        开门望长川,薄暮见渔者。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

        卷143_5 题僧房王昌龄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卷143_6 击磬老人王昌龄

        双峰褐衣久,一磬白眉长。谁识野人意,徒看春草芳。

        卷143_7 送胡大王昌龄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卷143_8 送郭司仓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留骑人心。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卷143_9 送李十五王昌龄

        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卷143_10 送张四王昌龄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卷143_11 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溪王昌龄

        诸侯分楚郡,饮饯五溪春。山水清晖远,俱怜一逐臣。

卷143_12 送谭八之桂林王昌龄

        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卷143_13 送刘十五之郡王昌龄

        平明江雾寒,客马江上发。扁舟事洛阳,窅窅含楚月。

卷143_14 从军行七首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卷143_15 出塞二首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卷143_16 采莲曲二首王昌龄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卷143_17 殿前曲二首王昌龄

        贵人妆梳殿前催,香风吹入殿后来。

        仗引笙歌大宛马,白莲花发照池台。

        胡部笙歌西殿头,梨园弟子和凉州。

        新声一段高楼月,圣千秋乐未休。

卷143_18 春宫曲(唐人绝句作殿前曲)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卷143_19 西宫春怨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卷143_20 西宫秋怨王昌龄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卷143_21 长信秋词五首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裴回。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卷143_22 青楼曲二首王昌龄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卷143_23 青楼怨王昌龄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卷143_24 浣纱女王昌龄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卷143_25 闺怨王昌龄

        闺中**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卷143_26 甘泉歌王昌龄

        乘舆执玉已登坛,细草沾衣春殿寒。

        昨夜云生拜初月,万年甘露水晶盘。

        卷143_27 萧驸马宅花烛王昌龄

        青鸾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

        可怜今夜千门里,银汉星回一道通。

        卷143_28 观猎王昌龄

        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

        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卷143_29 寄穆侍御出幽州王昌龄

        一从恩谴度潇湘,塞北江南万里长。

        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

        卷143_30 寄陶副使王昌龄

        闻道将军破海门,如何远谪渡湘沅。

        春来明封西岳,自有还君紫绶恩。

卷143_31 至南陵答皇甫岳王昌龄

        与君同病复漂沦,昨夜宣城别故人。

        明恩深非岁久,长江还共五溪滨。

        卷143_32 西江寄越弟王昌龄

        南浦逢君岭外还,沅溪更远洞庭山。

        尧时恩泽如春雨,梦里相逢同入关。

        卷143_33 李四仓曹宅夜饮王昌龄

        霜天留后故情欢,银烛金炉夜不寒。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卷143_34 宴春源王昌龄

        源向春城花几重,江明深翠引诸峰。

        与君醉失松溪路,山馆寥寥传暝钟。

        卷143_35 龙标野宴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卷143_36 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卷143_37 梁苑王昌龄

        梁园秋竹时烟,城外风悲欲暮天。

        万乘旌旗何处在,平台宾客有谁怜。

        卷143_38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王昌龄

        心问易太阳宫,八卦真形一气中。

        仙老言馀鹤飞去,玉清坛上雨濛濛。

        卷143_39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卷143_40 别李浦之京王昌龄

        故园今在灞陵西,江畔逢君醉不迷。

        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

        卷143_41 送狄宗亨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卷143_42 送薛大赴安陆王昌龄

        津头云雨暗湘山,迁客离忧楚地颜。

        遥送扁舟安陆郡,天边何处穆陵关。

        卷143_43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王昌龄

        寒雨连天夜入湖,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卷143_44 重别李评事王昌龄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卷143_45 别陶副使归南海王昌龄

        南越归人梦海楼,广陵新月海亭秋。

        宝刀留赠长相忆,当取戈船万户侯。

        卷143_46 送人归江夏王昌龄

        寒江绿水楚云深,莫道离忧迁远心。

        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卷143_47 送李五王昌龄

        玉碗金罍倾送君,江西日入起黄云。

        扁舟乘月暂来去,谁道沧浪吴楚分。

        卷143_48 送十五舅王昌龄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卷143_49 留别郭八王昌龄

        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

        醉别何须更惆怅,回头不语但垂鞭。

        卷143_50 送窦七王昌龄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卷143_51 巴陵送李十二王昌龄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卷143_52 送裴图南王昌龄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卷143_53 留别司马太守王昌龄

        辰阳太守念王孙,远谪沅溪何可论。

        黄鹤青云当一举,明珠吐著报君恩。

        卷143_54 卢溪人王昌龄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卷143_55 送程六王昌龄

        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鲙橙齑。

        武冈前路看斜月,片片舟中云向西。

        卷143_56 送朱越王昌龄

        远别舟中蒋山暮,君行举首燕城路。

        蓟门秋月隐黄云,期向金陵醉江树。

        卷143_57 别辛渐王昌龄

        别馆萧条风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

        酒酣不识关西道,却望春江云尚残。

        卷143_58 送柴侍御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卷143_59 送万大归长沙王昌龄

        桂阳秋水长沙县,楚竹离声为君变。

        青山隐隐孤舟微,白鹤双飞忽相见。

        卷143_60 送吴十九往沅陵王昌龄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卷143_61 别皇甫五王昌龄

        溆浦潭阳隔楚山,离尊不用起愁颜。

        明祠灵响期昭应,天泽俱从此路还。

        卷143_62 送崔参军往龙溪王昌龄

        龙溪只在龙标上,秋月孤山两相向。

        谴谪离心是丈夫,鸿恩共待春江涨。

        卷143_63 送郑判官王昌龄

        东楚吴山驿树微,轺车衔命奉恩辉。

        英僚携出新丰酒,半道遥看骢马归。

        卷143_64 送姚司法归吴王昌龄

        吴掾留觞楚郡心,洞庭秋雨海门阴。

        但令意远扁舟近,不道沧江百丈深。

        卷143_65 送高三之桂林王昌龄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卷143_66 旅望(一作出塞行)王昌龄

        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是谁。

        卷143_67 题朱炼师山房王昌龄

        叩齿焚香出世尘,坛鸣磬步虚人。

        百花仙酝能留客,一饭胡麻度几春。

        卷143_68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王昌龄

        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

        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

        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

        山观空虚清静门,从官役吏扰尘喧。

        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卷143_69 河上老人歌(一作河上歌)王昌龄

        河上老人坐槎,合丹只用青莲花。

        至今八十如四十,口道沧溟是我家。

        卷143_70 春怨王昌龄

        音书杜绝白狼西,桃李无颜黄鸟啼。

        寒雁春深归去尽,出门肠断草萋萋。

        卷143_71 句王昌龄

        朝荐抱良策,独倚江城楼。(《述情》,《诗式》)

        昨从金陵邑,远谪沅溪滨。(《沅志》)

        娟魄已三孕。(以下《海录碎事》)。

        驾幸温泉日,严霜子月初。

        长亭酒未醒,千里风动地。(以下《河岳英灵集》)

        苍荻寒沧江,石头岸边饮。

        天仗森森练雪凝,身骑铁骢自臂鹰。

王昌龄写过什么诗

       出塞 从军行 芙蓉楼送辛渐 咏浣纱溪

       送郭司仓 从军行 从军行七首 答武陵太守

       闺怨 塞下曲 塞上曲 送柴侍御

       采莲曲二首 采练曲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横吹曲辞·出塞

       青楼曲二首 长信秋词五首 箜篌引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长信怨 春宫怨 九日登高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长歌行 赠宇文中丞 [一作畅当诗] 琴 录自《文镜秘府论》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 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出塞 夏日花萼楼(酉甫)宴应制

       乌栖曲 [一作李端诗] 驾幸河东 裴六书堂 胡笳曲

       段宥厅孤桐 失题 城傍曲 行路难

       送欧阳会稽之任 送李棹游江东 送魏二 送裴图南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旅望 [一作李颀诗]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 西宫春怨

       万岁楼 初日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听弹风入松赠杨补阙

       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江上闻笛 古意 过华阴

       寒食即事 送朱越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贻之作 题净眼师房

       相和歌辞·长信怨 送程六 谒焦炼师 客广陵

       静法师东斋 小敷谷龙潭祠作 送刘十五之郡 放歌行

       风凉原上作 杂兴 从军行二首 少年行二首

       留别岑参兄弟 宿裴氏山庄 斋心 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

       观江淮名胜图 送任五之桂林 塞上曲 殿前曲二首

       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溪 龙标野宴 浣纱女 观猎

       途中作 沙苑南渡头 城旁 送别

       题朱炼师山房 卢溪别人 失题 奉和卢明府九日岘山宴马二使君崔员外张郎中

       与苏卢二员外期游丈八寺而苏不至因有此作 朝来曲 箜篌引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

       送乔林 还山贻湛法师 寒食卧疾喜李少府见寻 咏青

       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林寺以诗寄之 寄是正字 与张折冲游耆(门者)寺 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

       段宥厅孤桐 巴陵送李十二 河上老人歌 别辛渐

       送柴侍御 送吴十九往沅陵 送崔参军往龙溪 送郑判官

       别陶副使归南海 素上人影塔 赵十四兄见访 甘泉歌

       听流人水调子 宴春源 送李十五 从军行

       西宫秋怨 青楼曲二首 青楼怨 岳阳别李十六越宾

       留别伊阙张少府郭大都尉 代扶风主人答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 [一作高适诗] 宿灞上寄侍御(王与)弟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秋兴 灞上闲居 独游

       太湖秋夕 越女 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一作刘慎虚诗]

       留别武陵袁丞 悲哉行 为张(亻贵)赠阎使臣 赠史昭

       秋山寄陈谠言 变行路难 题僧房双桐 题灞池二首

       送张四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 寄陶副使 至南陵答皇甫岳

       西江寄越弟 九江口作 遇薛明府谒聪上人 [一作孟浩然诗。] 宿京江口期刘慎虚不至

       重别李评事 春怨 上侍御七兄 留别

       赠李侍御 又 秋日 录自《海录碎事》

       录自《河岳英灵集》 秋思 奉赠张荆州 驾出长安(一作宋之问诗)

       送人归江夏 句 送李五 别皇甫五

       闺怨 梁苑 梅道士水亭 赠宇文中丞(本畅当诗)

       淇上酬薛据兼寄郭微(一作高适诗) 又 失题 上同州使君伯

       留别司马太守 送单十三毕五归 送李五 送十五舅

       留别郭八 送窦七 送姚司法归吴 送高三之桂林

       送万大归长沙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 大梁途中作 山行入泾州

       李四仓曹宅夜饮 萧驸马宅花烛 寄穆侍御出幽州 梁苑

       别李浦之京 送狄宗亨 送薛大赴安陆 送谭八之桂林

       击磐老人 送胡大 咏史 别刘諝

       送韦十二兵曹 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山中别庞十 送刘慎虚归取宏词解

       巴陵别刘处士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 诸官游招隐寺 宴南亭

       何九于客舍集 上马当山神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html/poemt/19.shtml

王昌龄闺怨诗中有哪些表现手法?

       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王昌龄诗歌代表作品:出塞、从军行其一、从军行其二、塞下曲、芙蓉楼送辛渐、闺怨、春宫曲、长信秋词五首、答武陵姚太守、送郭司仓、秋兴、送任五之桂林、送柴侍御、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长歌行、听流人水调子、采莲曲、西宫春怨、青楼曲二首、送魏二、浣纱女、杂兴、斋心、独游、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诸官游招隐寺、宴南亭等。精选几首,以飨读者。

       1、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采莲曲二首·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4、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5、闺怨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6、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送别诗,在唐朝的送别诗乃至全部唐诗中也是能排得上号的。

       7、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诗词介绍

       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诗人善于捕捉抒情女主人公敏感、丰富的内心世界,细致入微地刻画她们的怨情,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第二,独特的意象结构群。诗人为了真实而贴切地抒写宫女思妇的怨情,往往选择一个以悲郁幽寂为基调的意象体系。这一体系主要由时间意象,空间意象,自然意象,器物意象构成。从时间上选用“春秋”、“月夜”、“日暮”等独特的景致;从空间来看,往往选取寂寞空庭、深掩重门、翠楼、长门等典型环境;自然物象常常选择月亮、落花、杨柳、黄莺等;器物意象常是清漏,团扇、珠帘、熏笼等高度“意象化”的特殊物象。用这样的意象群来渲染烘托女子的悲怨愁情,使得悲更见其悲,愁愈显其愁,从而收到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第三,含蓄委婉的抒情手法。闺怨诗常常采用含蓄委婉的抒情手法,将抒情主人公幽深哀婉的怨情凝练于具体的场景物象中,通过比兴衬托、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等手法,创造出情味丰瞻的艺术境界,令人联想无穷,回味无穷。如王昌龄的《西宫春怨》:“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描绘了宫女览春景而恨弥长,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王昌龄的个人作品

       王昌龄[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昌龄(698年-756年),字少伯,山西太原人[1],盛唐著名诗人。他的诗和高适、王之涣齐名,因其善写场面雄阔的边塞诗,而有“诗家天子”(或作“诗家夫子”)、 “七绝圣手”、“开天圣手”、“诗天子”的美誉[2]。世称“王江宁”。[3]

       目录

        [隐藏]

       1生平

       2作品

       3评价

       4参考文献

       5外部链接

       生平[编辑]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王昌龄登进士第[4],补校书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中博学宏词科。[5]后来外调做汜水(今河南省荥阳县)尉,二十七年,被贬岭南[6],途经襄阳,与孟浩然见面[7]。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迁江宁县(今南京)县丞。[8]

       因“不护细行,屡见贬斥”[9],又被贬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10]世人又称“王龙标”。[11]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史之乱爆发,王昌龄辗转返回家乡,至德二载(757年)前后为亳州(今安徽亳县)刺史闾丘晓所杀,时年58岁。[12]

       作品[编辑]

       王昌龄《西宫春怨》诗意图,选自月冈芳年《月百姿》

       王昌龄诗今存180多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出塞》、《从军行》为代表作的边塞诗,另一类是描写妇女生活的诗,代表作有《采莲曲》、《越女》等。

       评价[编辑]

       《河岳英灵集》: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迹,且两贤气同体别,而王稍声峻。

       《唐诗品》:少伯天才流丽,音唱疏越。七言小诗儿与太白比肩,当时乐府采录无出具右。王言古作与储光羲不相下,而稍逸致可采,高才玩世,流荡不持,卒取闾丘之祸,轻华之致,不并珪璋,岂亦定见耶!

       朱警《王昌龄诗集跋》:少伯诗为中兴名家,与储光羲相埒,而少伯稍声峻,多远调。至如“飞雨祠工来,霭然关中暮”、“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兴象融化,有遗音矣。

       《艺苑卮言》:七言绝句,王江宁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

       《诗薮》:摩诘五言绝,穷幽极玄;少伯七言绝,超凡入圣,俱神品也。

       《唐诗别裁集》: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谓之唐人《骚》语可。

       参考文献[编辑]

       ^ 《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下说是江宁(今南京)人,《旧唐书》卷一九○下《文苑传》称是京兆(即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中“王昌龄”条又称:“太原王昌龄”。《唐才子传》从《河岳英灵集》,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提到王昌龄有《宿灞上寄侍御玙弟》一诗,认为王玙时任侍御史,与王昌龄同族;又据《新唐书》卷七二《宰相世系表》所载“琅邪(今青岛市黄岛区)有方庆、玙……”与《博异志》载“琅邪王昌龄自吴抵京国”句,认为:“则王玙之族望为琅邪,王昌龄当亦同此。又《博异志》有《王昌龄》一篇,起首曰:‘开元中,琅邪王昌龄自吴抵京国。’《博异志》为唐人传奇,所载大多怪诞不经,然称王昌龄为琅邪,当亦有所本。”

       ^ 《唐才子传》

       ^ 李肇《国史补》卷下与《全唐文》卷七六四辑有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均称他为王江宁。

       ^ 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云:“圣人贤人,皆钟运而生,述圣贤之意,亦钟运盛衰矣。开元十四年,严黄门知考功,以鲁国储公进士高第,与崔国辅员外、綦毋潜著作同时;其明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皆当时之秀,而侍御声价隐隐,轥轹诸子。”

       ^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

       ^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

       ^ 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

       ^ 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

       ^ 《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载“……擢第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皆当时之秀。”明人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卷下著录《王龙标集》七卷。

       ^ 《旧唐书·张镐传》云:“……镐至淮口,宋州已陷,镐怒晓,即杖杀之。……(丘)辞曰:‘有亲,乞贷余命。’镐曰:‘王昌龄之亲欲谁养?’晓默然。”;《唐才子传》卷二“王昌龄”载:“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惭沮。”。《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张镐闻睢阳围急,倍道亟进,檄浙东、浙西、淮南、北海诸节度及谯郡太守闾丘晓,使共救之。晓素傲很,不受镐命。比镐至,睢阳城已陷三日。镐召晓,杖杀之。”《新唐书》和《旧唐书》皆云闾丘晓为濠州(豪州)刺史,《资治通鉴考异》认为闾丘晓为濠州刺史有误,因“濠州在淮南,去睢阳远。毫州与睢阳接境,必毫州也。”。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王昌龄一生创作将近200首诗作,留下来的有181首。在他为数不多的诗作中,送别诗有五十二首,占了四分之一左右。七绝七十四首占盛唐的绝句的六分之一。有《王昌龄集》留世,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王昌龄诗歌体裁列表  体裁  五古七古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五排总计数量68首  6首14首74首13首2首4首181首(参考资料来源于: ) 王昌龄诗歌代表作品出塞从军行其一从军行其二塞下曲芙蓉楼送辛渐闺怨春宫曲长信秋词五首答武陵姚太守送郭司仓秋兴送任五之桂林送柴侍御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长歌行听流人水调子采莲曲西宫春怨青楼曲二首送魏二浣纱女杂兴斋心独游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诸官游招隐寺宴南亭(代表作品选自于《王昌龄集》)

       《长信秋词五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

       这五首七绝以凄婉的笔调,运用心理描写以及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表明失宠宫妃的苦闷幽怨之情。这组诗是唐代表现宫怨主题的代表作,诗中的心理刻画细腻入微,使诗篇别具一种真实与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长信秋词五首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裴回。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译文

       其一

       金井边的梧桐秋叶渐黄,珠帘不卷可知夜里飞霜。

       熏笼玉枕有如容颜憔悴,静卧愁听南宫漏声悠长。

       其二

       秋天高殿内捣衣声响彻夜阑,夜里霜重还记起君王御衣寒。

       更深人静银灯下裁衣才停歇,目光还转向宫城明主那边看。

       其三

       天亮就拿起扫帚打扫金殿尘埃,百无聊赖时手执团扇且共徘徊。

       美丽的容颜还不如乌鸦的姿色,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

       其四

       果真成为薄命人长久陷入沉思,梦中又见到君王醒后心里生疑。

       灯火照耀着西宫知道是在夜饮,眼前分明浮现复道蒙恩受宠时。

       其五

       长信宫中惟有秋月尚明,昭阳殿下响起捣衣声声。

       白露堂中满是杂草印迹,那边红罗帐里绵绵深情。

       创作背景

       由于王昌龄的籍贯、生卒年及其他重要的生平事迹记载不一,他的作品大都无法编年,因而,这一组《长信秋词》写于何时亦难以确知。根据新旧唐书本传及有关论著的推考,大致可知他的生年在公元六九〇至六九八年之间,卒年在七五七年前后,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三十多岁始登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再迁汜水县尉。曾两次被贬,这组诗五首当写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第二次被贬之前。

       文学赏析

       其一

       第一首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这是从这位少女的悲惨的一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

       在这个不眠之夜里,诗中人忧思如潮,愁肠似结,她的满腔怨情该是倾吐不尽的。这首诗只有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照说,即令字字句句都写怨情,恐怕还不能写出她的怨情于万一。可是,作者竟然不惜把前三句都用在写景上,只留下最后一句写到人物,而且就在这最后一句中也没有明写怨情。这样写,乍看象是离开了这首诗所要表现的主题,其实却在艺术效果上更显得有力,更深刻地表现了主题。这是因为:前三句虽是写景,却并非为写景而写景,它们是为最后人物的出场服务的。就通首诗而言,四句诗是融合为一的整体,不论写景与写人,都是为托出怨情服务的。

       这首诗,题为"秋词"。它的首句就以井边梧桐、秋深叶黄点破题,同时起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它一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萧瑟冷寂的环境之中。次句更以珠帘不卷、夜寒霜重表明时间已是深夜,从而把这一环境描画得更为凄凉。接下来,诗笔转向室内。室内可写的景物应当很多,而作者只选中了两件用具。其写熏笼,是为了进一步烘染深宫寒夜的环境气氛;写玉枕,是使人联想到床上不眠之人的孤单。作者还用了"无颜色"三字来形容熏笼、玉枕。这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一是说明这是一个冷宫,室内的用具都已年久陈旧,色彩黯淡;二是说明时间已到深夜,炉火、灯光都已微弱,周围物品也显得黯然失色。虚写,则不必是器物本身"无颜色",而是伴对此器物之人的主观感觉,是她的黯淡心情的反映。写到这里,诗中之人已经呼之欲出了。

       最后,读者终于在熏笼畔、玉枕上看到了一位孤眠不寐的少女。这时,回过头来看前三句诗,才知道作者是遥遥着笔、逐步收缩的。诗从户外井边,写到门户之间的珠帘,再写到室内的熏笼、床上的玉枕,从远到近,句句换景,句句腾挪,把读者的视线最后引向一点,集中到这位女主角身上。这样就使人物的出场,既有水到渠成之妙,又收引满而发之效。

       在以浓墨重笔点染背景,描画环境,从而逼出人物后,作者在末句诗中,只以客观叙述的口气写这位女主角正在卧听宫漏。其表现手法是有案无断,含而不吐,不去道破怨情而怨情自见。这一句中的孤眠不寐之人的注意点是漏声,吸引诸者注意力的也是漏声,而作者正是在漏声上以暗笔来透露怨情、表现主题的。他在漏声前用了一个"清"字,在漏声后用了一个"长"字。这是暗示:由于诗中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会感到漏声凄清,漏声漫长。同时,这句诗里还着意指出,所听到的漏声是从皇帝的居处--南宫传来的。这"南宫"两字在整首诗中是画龙点睛之笔,它点出了诗中人的怨情所注。这些暗笔的巧妙运用、这一把怨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写法,就使诗句更有深度,在篇终处留下了不尽之意、弦外之音。

       其三

       古乐府歌辞中有《怨歌行》一篇,其辞是:"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诗相传是班婕妤所作,以秋扇之见弃,比君恩之中断。王昌龄就《怨歌行》的寓意而加以渲染,借长信故事反映唐代宫廷妇女的生活。

       第三首诗中前两句写天色方晓,金殿已开,就拿起扫帚,从事打扫,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扫之余,别无他事,就手执团扇,且共徘徊,这是一时的偷闲和沉思。徘徊,写心情之不定,团扇,喻失宠之可悲。说"且将"则更见出孤寂无聊,唯有袖中此扇,命运相同,可以徘徊与共而已。

       后两句进一步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来发挥这位宫女的怨情,仍承用班婕妤故事。昭阳,汉殿,即赵飞燕姊妹所居。时当秋日,故鸦称寒鸦。古代以日喻帝王,故日影即指君恩。寒鸦能从昭阳殿上飞过,所以它们身上还带有昭阳日影,而自己深居长信,君王从不一顾,则虽有洁白如玉的容颜,倒反而不及浑身乌黑的老鸦了。她怨恨的是,自己不但不如同类的人,而且不如异类的物--小小的、丑陋的乌鸦。按照一般情况,"拟人必于其伦",也就是以美的比美的,丑的比丑的,可是玉颜之白与鸦羽之黑,极不相类;不但不类,而且相反,拿来作比,就使读者增强了感受。因为如果都是玉颜,则虽略有高下,未必相差很远,那么,她的怨苦,她的不甘心,就不会如此深刻了,而上用"不及",下用"犹带",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其实是非常深沉的怨愤。凡此种种,都使得这首诗成为宫怨诗的佳作。

       孟迟的《长信宫》和这首诗极其相似:"君恩已尽欲何归?犹有残香在舞衣。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还绕御帘飞。"首句是说由得宠而失宠。"欲何归",点出前途茫茫之感。次句对物伤情,检点旧日舞衣,余香尚存,但已无缘再着,凭借它去取得君王的宠爱了。后两句以一个比喻说明,身在冷宫,不能再见君王之面,还不如轻盈的燕子,每到春来,总可以绕着御帘飞翔。不以得宠的宫嫔作比,而以无知的燕子对照,以显示怨情之深,构思也很巧,很切。

       但若与王诗比较,就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和差距来。两诗都用深入一层的写法,不说己不如人,而叹人不如物,这是相同的。但燕子轻盈美丽,与美人相近,而寒鸦则丑陋粗俗,与玉颜相反,因而王诗的比喻,显得更为深刻和富于创造性,这是一。其次,明说自恨不如燕子之能飞绕御帘,含意一览无余;而写寒鸦犹带日影,既是实写景色,又以日影暗喻君恩,多一层曲折,含意就更为丰富。前者是比喻本身的因袭和创造的问题,后者是比喻的含意深浅或厚薄的问题。所以孟迟这篇诗,虽也不失为佳作,但与王诗一比,就不免相形见绌了。

       其四

       同样是抒写失宠宫嫔的幽怨,表现她们内心的深刻痛苦,在王昌龄笔下,却很少艺术上的雷同重复。第四首诗则带有更多的直接抒情和细致刻画心理的特点。

       第一句就单刀直入,抒写失宠宫嫔的内心活动。"真成薄命",是说想不到竟真是个命运不幸的失宠者。这个开头,显得有些突兀,让人感到其中有很多省略。看来她不久前还是得宠者。但宫嫔得宠与否,往往取决于君主一时好恶,或纯出偶然的机缘。因此这些完全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宫嫔就特别相信命运。得宠,归之幸运;失宠,归之命薄。而且就在得宠之时,也总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失宠的厄运会突然降临在自己头上。"真成薄命"这四个字,恰似这位失宠宫嫔内心深处一声沉重的叹息,把她那种时时担心厄运降临,而当厄运终于落到头上时既难以置信,又不得不痛苦地承认的复杂心理和盘托出了。这样的心理刻画,是很富包蕴的。

       失宠的命运降临之后,她陷入久久的寻思。因"思"而入"梦",梦中又在重温过去的欢乐,表现出对命运的希冀,对君主的幻想,而在自己心中重新编织得宠的幻影。但幻梦毕竟代替不了现实,一觉醒来,眼前面对的仍是寂寞的长信宫殿,梧桐秋叶,珠帘夜霜,听到的仍是悠长凄凉的铜壶清漏。于是又不得不怀疑自己这种侥幸的希望原不过是无法实现的幻梦。以上两句,把女主人公曲折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而又层次分明。

       就在这位失宠者由思而梦,由梦而疑,心灵上倍受痛苦煎熬的时刻,不远的西宫那边却向她展示了一幅灯火辉煌的图景。不用说,此刻西宫中又正在彻夜宴饮,重演"平阳歌舞新承宠"的场面了。这情景对她来说是那样的熟悉,使她一下子就唤起了对自己"新承宠"时的记忆,仿佛回到了当初在复道(宫中楼阁间架空的通道)承受君主恩宠的日子。可是这一切此刻又变得那样遥远,承宠的场面虽在重演,但华美的西宫已经换了新主。"分明"二字,意余言外,耐人咀嚼。它包含了失宠者在寂寞凄凉中对往事历历分明的记忆和无限的追恋,也蕴含着往事不可回复的深沉感慨和无限怅惘,更透露出不堪回首往事的深刻哀伤。

       这里隐含着好几重对比。一重是失宠者与新承宠者的对比。一重是失宠者过去"复道奉恩"的欢乐和目前寂处冷宫的凄凉的对比。还有一重,则是新承宠者的现在和她将来可能遇到的厄运之间的对比。新承宠者今天正在重演自己的过去,焉知将来又不重演自己的今天呢?这一层意思,隐藏得比较深,但却可以意会。

       这重重对比映衬,把失宠宫嫔在目睹西宫夜饮的灯光火影时内心的复杂感情表现得极为细腻深刻,确实称得上是"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但却不让人感到刻意雕琢,用力刻画。诗人似乎只是把女主人公此刻所看到、所自然联想到的情景轻轻和盘托出,只用"知"和"分明"这两个词语略略透露一点内心活动的消息,其余的一切全部蕴含在浑融的诗歌意境中让读者自己去玩索、体味。正因为这样,这首带有直接抒情和细致刻画心理特点的诗才能做到刻而不露,保持王昌龄七绝含蓄蕴藉的一贯风格。

       其五

       组诗的最后一首是一首抒发宫怨的诗歌。昭阳殿是西汉赵飞燕得宠时住的寝宫,后来以昭阳殿泛指得宠嫔妃。长信宫是在赵飞燕得宠时失宠嫔妃班婕妤住的寝宫,后来泛指失宠嫔妃。

       后两句运用对比描写出失宠于得宠截然不同的差距,白露堂中细草迹是指失宠嫔妃的宫闱清冷,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凄清,使得人物也显得十分幽怨。

       红罗帐里不胜情,是指得宠的嫔妃寝宫里红帐高挂,与君王软语温存,不胜惬意,说不完的情意绵绵话。

       王昌龄从女性角度出发,运用对比,生动形象刻画了失宠嫔妃与得宠嫔妃的天壤之别,是宫怨诗中难得的题材。对那些嫔妃寄予深深的同情。

       名家点评

       《唐三体诗评》:"'平明'二字中便含'日影','秋'字起'团扇','寒鸦'关合'平明','寒'字仍有'秋'意。诗律之细如是。"

       《岘佣说诗》:"'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羡寒鸦羡得妙;'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怨沅湘怨得妙。可悟含蓄之法。"

       作者简介

       王昌龄 (约690- 约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西宫春怨 王昌龄”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