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文典籍 古文典籍
最古之史_最古之史实为方志是提出的
zmhk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最古之史_最古之史实为方志是提出的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最古之史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1.姓孙的历史2.中国古代“十大圣人”3.古代历史上最优秀的四位太后是哪四位?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最古之史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姓孙的历史
2.中国古代“十大圣人”
3.古代历史上最优秀的四位太后是哪四位?
4.唐太宗为何要拿三面镜子照自己,这三面镜子是什么宝贝呢?
5.《史记》为24史之首,其中《秦始皇本纪》的翻译和原文是什么?
姓孙的历史
孙姓来源
关于“孙”字
“孙”字未简化之前写作“孙”。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孙”:“子之子曰孙,从子从系;系,续也。”即儿子的儿子叫做孙,孙字是由“子”和“系”两部分构成。“孙”在本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即子之子。
孙姓的来源
孙姓起源的头绪很多。由于在先秦时期,孙姓就出现“兵家祖”孙武,大军事家孙膑,“吏者师”孙叔敖,先秦时期,中国孙姓出现,不断有华夏子孙加入孙姓行列,使得孙姓源头特多,同时孙姓人口也越来越多。
一般认为有以下八个来源:
一、孙姓最早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姬姓卫国,这是先秦时期孙姓来源的最主要一支。姬姓卫国王室的后代姬惠孙之后姬武仲将自己的姓氏改为“孙”,以纪念其祖父惠孙。姬武仲就是这支孙姓的始祖。
姬姓孙氏是周文王之后。《元和姓纂》说:“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卫康叔,名封,是周文王姬昌的小儿子,原封于康(今河南省禹州西北),史称卫康叔。周公姬旦平定武庚叛乱后,把殷原来统治的地区分封给康叔,仍然以殷的旧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为都城,监管殷的余民,同时把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邽氏、樊氏、饥氏、钟葵氏赐封给他,建立卫国,康叔又称卫康叔。康叔受封之后,很快把殷都改造成为周的方国。后来,康叔到宗周做了司寇,把自己的封国交由儿子伯康管理。
卫康叔的八世孙卫武公(公元前852-公元前758年),名和,春秋初年卫国国君,公元前 812年—前758年在位。在位期间,国泰民安。武公四十二年(公元前771年),犬戎、西弗等联军攻破镐京(今陕西省长安),杀周幽王。他与晋文侯、郑武公、秦襄公合兵助周王室平定叛乱,护卫王宜臼东迁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内王城公园一带),被周平王赐给公爵。卫武公姬和有子惠孙,惠孙之子名耳,为卫上卿,食采于戚(今河南濮阳市),姬耳之子名乙,字武仲,依据周制,诸侯国国君的儿子公子,孙子称公孙,玄孙(公孙之子)不能称公孙,应以其祖父的字为氏,武仲即以父惠孙的字为姓,就是孙氏。
姬姓孙氏同样也是黄帝后裔:黄帝→玄嚣→蛟极→帝喾→后稷(周始祖)→不窟→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渝→公卯→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季历→文王姬昌→卫康叔→康伯→考伯→嗣伯→庭伯→靖伯→贞伯→顷侯→厘侯→武公和→公子惠孙→耳→乙(始姓孙)。
二、第二大来源于芈姓楚国,孙叔敖任楚国令尹时,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为一代名相。其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字中“孙”为姓氏。孙叔敖使成为这支孙姓的始祖。
芈姓孙氏也是黄帝后裔:黄帝→昌意→颛顼→称→老童(卷章)→吴回→陆终→(芈)季连→附沮→穴熊。季连为荆楚先祖,始姓芈,季连的孙子穴熊为荆楚国君。楚君蚣冒(熊眴)→王子蒍→章眴—→蒍叔伯吕臣→?→蒍贾伯嬴→蒍艾猎即茹敖(字孙叔,其子以父字为氏称孙氏)。
芈姓为先周时期的南方楚国的国姓。《说文解字》说:“芈,羊鸣也,从羊象声。”据后人考证,芈姓族人应与北方牧羊民族有关系,楚民族是中原华夏族的一支南迁后与周围土著居民不断融合而成。
颛顼是黄帝之孙,根据历史传说,其后裔的一支称祝融氏,临江水与蛮族杂居。祝融后代陆终娶鬼方之女,该女怀胎十一年而不分娩,于是剖腹产,从其左右肋中各生出三人,其中第六子叫季连,其分支为芈姓,乃楚人的先祖。
大约在商朝时期,季连部族逐步南迁到汉水流域,在与当地三苗土著居民不断融合后,力量逐渐强大。商后期,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该部酋长鬻熊决定投靠周族,并在营救周文王与协助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过程中立下许多功劳。在后来分封中,鬻熊的曾孙熊绎被周王封为子爵,建立楚国。因为鬻熊的历史功绩,及其对楚族社会的影响,从此开始,楚国国君改为以熊为姓氏。
楚国是春秋时期南方的大国,其疆域最初主要在今湖北西部山区和江汉平原一带,后逐渐扩大,长江南北大部分地方都是楚国的领土。
西周时期,楚对西周保持相对独立,往往叛服无定。周昭王曾两次率师伐楚。周夷王时,王室衰微,熊绎的后代熊渠乘机出兵攻打庸和扬粤(即扬越),至于鄂(今湖北省境内),分其土,封长子毋康为句亶王,中子挚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厉王时,熊渠畏周伐楚,去其王号。周宣王时,楚一度内乱。 熊严有子四人,长子熊霜先立。熊霜卒,三弟争立:仲雪死,叔堪亡濮,而少弟季徇立,是为熊徇。熊徇之孙熊仪为若敖(楚君无谥称敖,冠以葬地名),其庶支称为若敖氏,是后来楚国的显族。
楚蚡冒是春秋初期的楚国国君,若敖的孙子。其子蔫章封邑于蔫他就以“蔫”为姓,蔫氏后来逐渐发展为楚国的一个望族,蔫章之子蔫吕成,字步伯,楚成王时曾被任命为令尹,其孙蔫贾,字伯赢,在楚庄王时任工正(管理王宫各类工匠之类事务的官员)。贾之子蔫敖,字艾猎,即楚国名臣——孙叔敖。
孙叔敖约生于公元前630年左右,少以聪明仁厚著称。其父蔫贾官至工正后被权势所杀,孙叔敖率全家避难迁至期思(今河南省淮滨)隐居,后在楚王亲信虞丘子的推荐下,出来辅助楚庄王。楚庄王因得孙叔敖辅助,国力大增,后打败晋国,一举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孙叔敖虽贵为楚相,但生活相当俭朴,没有多少积蓄。以致他死后,他的儿子回乡种田,生活贫困,不得不砍柴以补贴家用。后有宫廷艺人优孟模仿孙叔敖计说楚庄王,告之孙叔敖家后人穷困状。楚王乃召孙叔敖子,封以寝丘(今河南省固始县境内)四百户。孙叔敖后人为了纪念一代贤相,就以孙为姓,从而先秦时期的寝丘一带又出现一支孙氏族人。
三、孙氏来源于妫姓:《古今姓氏辨证》等认为孙姓出自妫姓,是齐田完的后代。齐田完的四世孙桓子的孙子,因为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田完是舜的后裔。许多孙姓族谱把虞舜视为本族的第一始祖,不过,虞舜作为孙氏第一世始祖只能是传说,并没有可靠的世系记录可寻,孙氏祖上有确切的世系是从舜的后代虞阏父开始。
周武王伐纣时,虞阏父做周国陶正之官,执掌陶器的制作,管理从事制陶的百工。由于其管理有方,器用齐备,又因他是古代圣贤虞舜的后代,周武王为奖励他的劳绩和褒扬他的祖先,就把长女嫁给虞阏父之子妫满,并把他分封到今河南淮阳一带,建立陈国。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古又称胡公满。
从胡公满开始,经过10代12个国君的世袭传承,到桓公时,陈国发生了内乱。桓公卒后,其弟佗杀桓公太子免而自立,是为陈厉公。太子免的三个弟弟跃、林、杵臼为报杀兄之仇,又设计杀厉公,立跃为利公。利公立5个月后去世,君位传给其弟林,为庄公:庄公在位7年后卒,君位又传给其少弟杵臼,为宣公。宣公原本已立太子御寇,后又欲立宠姬所生之子款,便于公元前672年杀太子御寇。厉公之子完,字敬仲,与御寇交往甚密,因惧怕祸及自己,逃到了齐国,改姓田,称田完。由于他原是应该继立的诸侯,再加上他品德高尚,齐桓公欲命他为卿。但田完推辞卿职,当了管理百工之事的基层官吏。田完的四世孙田无宇 (桓子),官为“上大夫”;五世孙、无宇之子田书在齐国攻打莒国的战斗中立了战功,被齐景公封至乐安并赐姓孙氏。妫姓孙氏远古始祖虞舜,系黄帝后裔: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牛→鼓叟→虞舜→虞阏父→胡公满→申公犀侯→相公皋羊→孝公突→慎圉戎→幽公宁→厘公孝→武公灵→夷公→平公燮→文公圉→桓公鲍→厉公佗→公子完(奔齐)→山巨孟夷→泯孟庄→文子须无→桓子无宇→田书(赐姓孙)。
四、孙氏出自子姓,为比干之后。比干之后,避难改姓孙氏。比干是殷末纣王叔父,官至少师。纣王*虐无度,国势危殆,却不听劝谏,他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连续三天进宫劝说纣王,希望他能改过自新。纣王恼羞成怒,下令如若有人敢再犯颜直谏者,一律斩首。可比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继续劝说纣王。纣王暴跳如雷,让人当庭剖开比干的胸取心。比干被纣王杀害后,其子孙纷纷避难隐姓,有的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改为孙姓。
五、孙姓在汉代时,苟子后人因避讳而改孙姓。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荀子,姓苟,名况,又称苟卿,是苟姓家族人的骄傲。但到汉代时,因汉皇室成员刘苟当了皇帝,即汉宣帝,为了要避“询”之讳,他下令苟姓子孙不得姓苟,改为孙,并将战国时代的苟卿都改为孙卿。由是苟姓也成为汉代“孙”姓支脉的一个源头。
《战国策·楚策》、《韩非子·显学》、《汉书·艺文志》、《儒林传》及刘向《孙卿新书叙录》、《韩诗外传》等书篇中称荀子为“孙卿”、“孙子”,荀卿自己的著作《荀子》中的《儒效》、《议兵》、《强兵》、《尧问》等篇中也多见“孙卿子”。
六、《汉书·夏侯婴传》载,夏侯婴之后也有一支改姓孙。
夏侯婴(?-公元前172年),西汉沛县人,与刘邦是少时的朋友,从刘邦起义,立下战功,后封为汝阴侯。书中说:“初婴为滕令奉车,故号滕公。及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更为孙氏。”此话大意为,当初因为夏侯婴做过“滕令奉车”官职,所以号滕公。等到其曾孙夏侯颇娶公主为妻,该公主随母亲外家的姓,称“孙公主”,这使夏侯颇的子女也跟随母亲外家的姓为孙。从此夏侯婴的后代中便有一支成为孙氏。
七、赐姓和改姓:孙姓在两汉以后,还有其它姓氏因多种因素不断地加入到耿姓行列之中。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俞河因功而被赐姓孙,因称孙河。孙河家族兴旺,为是南方孙姓的一大支派。
孙河,官拜东吴威寇中郎将,领庐江太守,镇守皖城(今安徽省潜山县)。孙河,本姓俞,字伯海,和东吴孙氏同乡,也是吴郡人。俞河年少时即随孙坚征讨沙场,典领亲兵,常为前驱,孙坚视作心腹。后又随孙策平定江东,多立战功,孙策爱之,赐姓为孙,因而改姓。
孙河有四子:长子孙助,在东吴官任曲阿长:次子孙谊,官在海盐长;第三子孙桓,任安东中郎将,曾与大将陆逊共拒刘备,后以功拜建武将军,封丹徒侯;少子孙俊,为定武中郎将。孙子辈还有孙建、孙慎等,也都为将军。曾孙辈有孙丞,官为黄门侍郎,略有文采,作《萤火赋》行于世。孙河之侄子孙韶,亦少年从军,为广陵(今江苏省扬州以北)太守。其子孙也较多,且官位显。
另外,有因政治避难而改姓孙氏。今山东《郓城县志》据李集乡军李村《李氏族谱》载,李氏原姓轩辕氏,先祖轩辕斌,明初在朝为官,奉命往梁山平乱,便落籍郓城。后因奸臣陷害,为避灭门之祸,遂将轩辕氏改为孙、轩、李三姓,隐居四方。《明史》本传载,明朝中叶的士人孙一元,字太初,原是安化王宗族,应姓朱,因为安化王犯法被诛,作为其宗族怕受株连,所以变姓名而避难人太白山中隐居,又号太白山人。
孙姓的明朝又有不少新的支派加人。明朝初年,朱元璋禁胡姓,胡姓多为二字复姓,公孙、叔孙,长孙,土孙、王孙之类复姓也在被禁之中,这类含“孙”的复姓不得不省字而改孙姓。
在明朝初年,朱元璋禁胡姓,胡姓多为二字复姓,公孙、叔孙、长孙、土孙、王孙之类复姓也在被禁之中,他们都改复姓为单姓孙氏,这些家族于是又成为孙姓族的又一庞大来源。
除以上带孙的复姓改为孙姓外,另外还有孟孙、仲孙、季孙、室孙、宫孙、大孙、唐孙、县孙、颛孙、臧孙、扬孙诸姓氏,估计在明初省字改姓的过程中,亦应大都改为“孙”姓。
八、少数民族中的孙姓
在古今少数民族中,也有不少孙姓,其中有些孙姓是汉族融入者,有些是各族中自行改姓者。
唐代安禄山部将孙孝哲,官至大将军,安禄山僭位后拜殿中少监,就是契丹族人。
满族建立清朝之后,把八旗统治制度推行天下,在原来的八旗中,有部分汉人沦为满人奴隶,后多与满族融合。如《清朝通志》卷八《氏族略》满洲旗分内尼堪姓:孙氏,孙天保,镶黄旗包衣旗鼓人,世居抚顺地方,任护军参领。又台尼堪姓:孙氏,猷;尚,正黄旗人,世居盖州地方,国初来归,其:孙梦柯,任三等侍卫。
清朝,满族仿汉姓已成普遍现象,孙佳氏取其首音,选“孙”作为姓。另有鲁布哩氏改姓孙氏,如历顺治、康熙两朝的护军统领、太子太傅孙达哩,本来就是姓鲁布哩氏。
在今朝鲜族人的一百多个姓氏中有孙姓。高丽学者金富轼撰著的《三国史记》中记述了孙姓的起源。新罗初期,朝鲜遗民分居山谷之间,分别为阏川杨山部、茂山大树部等六部,均以朴为姓。到新罗第三代王朴儒理尼师今九年春,改六部名称,并赐姓,茂山大树部改名渐梁部,并赐姓孙。《清朝通志》卷八《氏族略》满州旗分内高丽姓:孙氏,世居望京地方。玉兰,镶蓝旗包衣人,国初来归,其子谢秘,任郎中,其孙杭爱,任头等护卫。
在景颇族26个大姓中,格亮姓是起源最早的,是景颇族的祖先,其他各姓都是由它繁衍而出的,格亮姓汉化为孙姓。另有木如氏、堵引氏等小姓的汉姓也为孙。
明清时云南临安府方容甸长官司副长官孙氏,就是傣族人。
佤族中的木依库氏音译为孙姓。苗族、阿昌族、哈尼族中都有孙姓。
------------------------------------------------------
孙姓迁徙史
秦汉以前
姬姓孙氏在秦汉以前的几百年间主要是繁衍播迁于河南省境,其后则主要繁衍于今东南沿海地区。妫姓的孙氏早期则主要集中于山东境内繁衍,这一支孙姓之所以显赫,主要是得力于兵家之圣的孙武,故后来孙姓人家便以“乐安”为堂号,后因齐国内乱,孙姓子孙便首次南迁于江苏、浙江一带。这一支繁衍乐安的孙氏,后成为了孙氏主要播衍于我国北方各地及南方浙江、江苏一带的主要来源。
秦汉之际,已有孙姓不断在山西、浙江繁衍,以至山西太原一带的孙姓繁衍最为繁荣,形成了孙姓历史上最大的望族。此时江南的浙江富春(今富阳)一带的孙氏也已形成当地望族。他们都出自孙武之后。
两汉至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连年战乱,孙氏族人大举南迁,使孙氏的分布更加广泛。
孙姓的第一次南迁:东汉末年,由于北方战乱,中原河淮地带的世族和民众纷纷举家南迁,孙吴凌家组织流民屯田开荒,江南世族也纳流民于自己的庄园内,孙姓氏族跟富春孙氏是同宗,自然会随着南迁的民众南下,寻找安身之地。
孙姓的第二次南迁:始于永嘉年间。西晋末年,持续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尚未完全止息,内迁各少数民族的上层统治集团,也乘机起兵建立割据政权,相互之间展开了争夺地盘的血腥厮杀,北方陷入空前的灾难,即永嘉之乱。大批北民被迫离开故土,逃亡异乡形成历史上空前的移民浪潮。很多孙姓族人也随着南迁的大军渡江南下避乱,如中都割、氏举家移居江左,至孙盛时定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东莞孙谦侨居历阳(今安徽省和县)。
隋唐至宋元明清时期
1、四川孙氏:
唐朝后期,黄巢起义,中原百姓四处逃难,其时孙氏家族有不少迁入四川的。如唐代大散文家孙樵。孙樵,字可之,一作隐之。关东人。宣宗大中九年(855年)进士,官中书舍人,僖宗广明元年(880年),诏赴岐陇行在,迁职方郎中、上柱国,赐绯鱼袋。后因唐末战乱而举家避住四川遂州。
2、广西孙氏:
广西孙氏多尊宋代的孙沔为先祖,孙沔,世籍山东青州府乐安郡白马县人,官至湖南、江西按抚史,曾随狄青入广西平侬智高叛乱,爱其山水,遂定居广西,子孙繁衍,遂成广西大姓之一。
3、上海孙氏
《娄邑枫泾乐安孙氏支谱》尊明代孙太和为本支始祖。孙太和为新安休宁始祖孙万登之后裔,明万历年间,由新安休宁(今安徽省休宁县)迁娄邑(今上海市松江县),遂为娄邑孙氏始祖。子孙主要散布松江及上海市区。上海一带,包括嘉定,青浦,松江等地在历史上出现的孙姓名人较多。五代有孙汉英家族,明代有孙元化家族。
五代宋时就出了孙汉英家族,孙汉英为吴越国昆山镇防遏使,家居练祁(今嘉定城厢),儿子孙称为通议大夫,孙子孙载为北宋朝议大夫,孙临为大理寺评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中进土的孙岳,是当地孙姓最早的进士及第者。据史书记载,孙载一生曾举荐百余人为官,其侄、子却大多为布衣、小吏。元代有孙道明,号清隐居士,博学好古,书房称映雪斋,藏书万卷。
明代嘉定出了孙元化家族,孙元化为一代儒将,其祖父孙抬是明给事中孙浚的后裔,居江东高桥镇(今上海浦东),有子3人。父亲孙继统,致力于诗作,不愿为官,后迁居嘉定。孙元化累官登莱巡抚;于辽东镇守有功,后因兵变而被枉杀。有三子:孙和鼎、孙和斗、孙和京。孙和斗,屡次谢绝父亲部属的举荐,不愿为官,潜心整理父亲的文稿,编成《水一方人集》。孙和京,牺牲在嘉定抗清的战役中。孙子孙致弥,清康熙年间任出使朝鲜副使,后为大型类书《佩文韵府》总纂。后裔孙思曾,著有《杖左堂自怡草》,其子孙宝仁,著《杖左堂自娱集》等,后自嘉定迁居月浦。
4、山西孙氏
《解梁孙氏族谱》其支派始祖由宋代时迁居于解梁(今山西临猗县)。《代州孙氏家乘》支派始祖是明洪武初年迁居山西,其始迁祖孙成受在洪武年间命为振武卫百户,由河南光山祖籍地迁居山西代州,后遂安家于此,自后子孙繁衍,被尊为迁代始祖。
5、海南岛孙氏
宋、元时迁移而来的,其来源地主要是从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等地区。
《崖县孙氏族谱》载,其祖籍是福建莆田,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因先祖任官琼山而来海南定居,历元、明朝,后裔繁衍为四支,分迁岛内各地,其中一支即迁居今三亚的崖县。海南孙氏主要聚居于黄流、梅东诸地。
移居台湾的孙氏
早在三国时期孙吴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曾命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浮海远航至夷洲(今台湾岛),这是大陆人民首次大规模到达台湾。
明末清初,沿海居民为生计所迫,纷纷渡海到台湾谋生,孙姓移居台湾也在此一时期。《台湾省通志》说,早期移居台湾的孙姓有2Z起,如乾隆年间(1736-1795)广东镇平县(今广东蕉岭县)人孙其貌移居新竹新埔;陆丰(今广东陆丰县)人孙明山移居新竹新埔;海阳(今广东省潮安县)人孙为发移居苗栗通霄;潮阳(今广东潮阳县西北)人孙理移居高雄大社;揭阳(今广东省揭阳县西北)人孙永帝移居台南白河。
福建同安(今福建省同安县)人孙和定居淡水;孙德成移居永和溪洲;孙开移居永和秀朗;孙润移居新庄后迁北投;孙善抄移居今台北市东圆街;孙富挑移居新庄;孙贤生移居云林新港;孙思森、思仕兄弟移居嘉义溪口;孙海移居台南盐水;孙游寿移居今台南市;孙经移居苗栗苑里。龙溪(今福建省漳州市东南)人孙瑞敏移居彰化,后迁台中大肚;孙水移居台南麻豆;孙定宗移居台南市。安溪(今福建省安溪县)人孙玉尊移居新竹市。道光年间 (1821-1850)镇平县人孙永科移居苗栗三义;安溪人孙神福移居台中梧栖。
明清以来,特别是近现代,孙姓成员更有大批人员迁入,使台湾成为今日孙姓人口分布较多的地区。1954年,国民党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对台湾姓氏进行的一次不完全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台湾当时828804户居民、737种姓氏之中,孙姓有3273户,居第50位。在台北、宜兰、新竹、嘉义等 12县中,以嘉义为最多,有599户,台南次之,为320户。其他较多的地区还有:台北277户,新竹246户,苗栗184户,彰化166户。在台北、基隆、台南等六市中,以基隆为最多,有307户,台南次之,为 302户,其他依次为台北227户、台中 198户、高雄126户、阳明山69户。
移居海外的孙氏
东渡日本: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汉人就开始移居日本。孙姓人物从什么时候开始移居日本已不可考,但最迟不晚于南北朝时期。日本弘仁六年(815年),朝廷下令仿唐代《氏族志》体裁编纂的《新撰姓氏录》中记载:身侠村主一族“出于吴孙权男高”。孙权长子孙登,字子高,其后裔辗转东徙,在日本改姓身侠。身侠,一作“牟佐”,是大和国高市郡的地名,孙登后裔移居日本后,取地名为姓。见于日本史籍的有身侠村主青、牟佐村主相模等。身侠村主青为雄略天皇时人,从其中国式的单名“青”字推测,当是孙登一族中早期东渡的移民。因他会说吴语,又善文笔,所以多次出使吴地,在日本与南朝的交往中起了重要作用。宋代,有商人孙忠者侨居日本数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自1895年秋初次踏上日本国土始的 30年中,曾先后15次赴日,侨居时间累计 9年多,约占其30余年革命生涯的三分之一,因之,孙中山先生“视日本无异第二之母邦”。
北上朝鲜: 早在周武王伐纣灭商之时,殷王族箕子就率众5000去朝鲜,这也是中国人移居海外的最早年代。汉魏以来的各个时期,随着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交往的日益频繁,大批华人渡过鸭绿江,到朝鲜开拓基业。
移居东南亚: 中国人移居东南亚的历史可上溯至千年以前,但大量移居则是19世纪中叶以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这一历史时期。如今东南亚华侨已达两千多万,其中尤以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为最多,占我国三千余万华侨总数的80%以上。
移居欧洲: 华人移居欧洲的历史尚不过百年,但侨居欧洲的已达一百余万人,分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开发美洲: 我国明清之际,已有一些中国商人、工匠、水手、仆役等沿着当时开辟的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之间的太平洋贸易航线,到达墨西哥和秘鲁侨居经商或做工。中国人大批到达美洲,始于鸦片战争之后,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哂方侵略者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掠贩去的契约华工,另有一部分是为生活所迫,或为躲避战乱而到海外谋生的。这其中当让也有孙姓族人。
中国古代“十大圣人”
历史上著名的公主都有哪几位?
1、 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从小骄横放纵,长大后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觊觎著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但终未能承传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而已。
2、文成公主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3、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帝王血统。高阳公主乃唐太宗李世民之十八女,美丽温柔之玳姬所生,素为太宗所钟爱。帝王深宫之威严华贵,使其养成民间女子绝无仅有之傲慢骄横;大唐盛世之生活薰陶,使其具有无可比拟之雍容才情。高傲之公主,叛逆之性格,或许奠基其艳丽哀婉之悲剧,或许埋下其无法摆脱之祸根。
4、平阳公主
历史上有两个平阳公主,一个是汉武帝最亲的姐姐,一生命运坎坷,她是最善良的,也是最英勇的,还有一个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之第三女,是一个巾帼将军,豪气干云,为唐王朝建立立下卓著之功勋。
5、长平公主
阿九,令人哀怜;身世悲凉,幻影人间。她是一位传奇式的女子,她贵为崇祯皇帝的公主,却喜欢在武林中行走,找到挚爱后还不顾礼法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可是命运捉弄人,最后国破家亡,痛失一臂,背负国仇家恨,出家为尼,好可怜。长平公主,史书记载常有难言之隐;或许民间传闻多寓美好希冀;或许文学作品关注乱世情缘;或许国破家亡之美丽公主,英年早逝灵魂不散。
6、 建宁公主
和硕长公主,是顺治的妹妹,康熙的姑母。她也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公主,做为一个政治棋子作为安抚工具嫁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因吴三佳反叛清廷,吴应熊同其子吴世霖皆被清廷处死。她因为公主身份免死,但是,一个女人悲惨的一生已经注定。
历史上著名的历史学家有哪几位?1、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10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钜著《三国志》,全书共65卷,36.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3、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諡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钜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4、左丘明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都君(今属山东省)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而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
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储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山东肥城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家有哪几位?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家首推以下几位:
泰勒士(Θαλ Thales,生活在约公元前585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古希腊七贤之一、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生于希腊繁荣的港口城市米利都城,据说曾游历过埃及等地,并测量过金字塔的高度,还成功预测过一次日蚀。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40年~前480年),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希腊文 ∏υθαγ?ρα?,约前580年—前500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
还有:
苏格拉底(希腊文:∑ωκρ?τη?(前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
柏拉图(希腊语:∏λ?των,英语: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其主要哲学思想是理念论,对西方的哲学思想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希腊语:Αριστοτ?λη?,约前384年—前322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年—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让·雅各·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是瑞士兼法国籍的哲学家、作家、政治理论家。
历史上著名的公主有那些?唐朝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松赞干布,为唐朝西北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安康公主,李世民宠爱有加,驸马长孙顺德;
太平公主,武则天的女儿,想做武则天第二;
独臂神尼,崇祯的女儿;
还珠格格,乾隆的女儿
NBA史上著名的“第六人”都有哪几位第一位:约翰-哈夫利切克
他的比赛毫无漏洞,他的灵动让他可以自由地穿梭在对方的防线之中,他在进攻中的组织可以让球队事半功倍,他强健的体魄也使得他在三秒区内占尽上风。如果他每场比赛只上场30分钟左右的时间,他就不会陷入犯规困扰,也不会在比赛中显出任何疲态。作为球队的第六人,约翰-哈夫利切克的表现比首发时要出色的多。离开板凳,约翰-哈夫利切克完全是个狂人,没有人可以阻挡他。他冷静、他足智多谋、他稳定可靠,约翰-哈夫利切克不愧为NBA史上第一最佳第六人。
第二位:凯文-麦克海尔
在其职业生涯的前6个赛季,凯文-麦克海尔一直都是凯尔特人队中头号替补队员。他打球的风格简约而有效,球场他总是全神贯注,他的每一次传球都有很强的穿透力。在面对联盟其他球队的替补二流球员时,麦克海尔是不可阻挡的。
第三位:弗兰克-拉姆齐
赢球、表演,拉姆齐一样也没有错过。从1954年到1964年,拉姆齐平均每场为波士顿凯尔特人队贡献13.4分。他曾经在7支冠军球队中效力,而且他在季后赛中的表现一直好于自己在常规赛中的表现。拉姆齐用自己的职业生涯塑造了NBA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第六人。
第四位:比利-卡宁汉姆
1965年到1968年,比利-卡宁汉姆一直都是费城76人队的最佳第六人。他永不熄灭的 *** 曾经帮助76人队在1967年拿下了一座总冠军奖杯。
第五位:迈克尔-库珀
在湖人最风光的一段时间里,库珀一直都被认为是防守专家。但是库珀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进攻,他在三分线外也有较强的得分能力(命中率34%);而且他还是一个非常会处理球、非常会传球的队员。库珀身高6英尺7英寸,体重170磅,可以胜任组织后卫、得分后卫以及小前锋。职业生涯中,库珀一共打了873场比赛,其中只有94场比赛是作为首发队员上场的。作为首发队员,他平均每场上场30分钟,每一次都集中精力去防守。作为替补出战,库珀的上场时间只有20分钟,但是他每一次的防守都非常有效率。作为首发库珀的表现只能说是一般;作为球队第六人,他的表现给人印象更加深刻。
排在第六位到第九位的最佳第六人分别为:威尼-约翰逊、里克-皮尔斯、鲍比-琼斯以及德特夫-史伦夫。
此外,比尔-沃顿1986年在凯尔特人队担任球队第六人时也有出色的表现。加尔文-墨菲、菲尔-杰克逊、布里奇曼、安托万-贾米森、科林斯-威廉姆森、凯茨-拉塞尔以及托尼-库科奇等都曾在担任球队第六人时有过出色的表现。
历史上著名的小国公主
太平公主的父亲唐高宗李治,从史书上的资料来看,他只有四个女儿。年长的两位公主称义阳、宣城。她们的生母是萧淑妃。萧淑妃与武则天争宠失败,死于非命,她生的这两个女儿从此被幽囚在深宫里,直到三四十岁才得到出嫁的机会,当然更谈不上受宠。
武则天也为李治生了两个女儿。长女还在襁褓中时,就被亲生母亲掐死,成为亲娘争宠的牺牲品。
在这样的情形下,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当然就成了他们的心肝宝贝。
太平公主八岁的时候,武则天向李治请旨,要女儿出家为道士,为外祖母杨氏祈福。“太平”其实是她的道号。但是小公主并没有离开皇宫,还是一直住在父母的身边。
直到她十六岁这年,吐蕃向大唐求婚,要求迎娶唐帝的女儿太平公主。直到这个时候,太平公主才正式入住她的太平观,以此向吐蕃拒婚。
被这么一耽搁,太平公主直到二十岁,才得以顺利出嫁。她的第一位驸马是薛绍。
作为“二圣”的独女,太平公主的婚礼是空前的盛大。点燃在路两边照明的火炬,居然把一路的绿树都烤焦了。而装着嫁妆的车子规格超大,因此,连县府的墙都被推倒了。
不过,无论如何,薛绍与太平,应该是一对恩爱夫妻。——短暂的七年姻缘生育了四个孩子,不恩爱恐怕不太可能。
我国历史上有哪几位最著名的书法家很多的,比如王羲之,号称书圣,他的《兰亭序》是千古经典了。此外,还有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称为楷书四大家),米芾,张旭,王献之等等。
历史上有哪几个著名的医生针灸之祖———黄帝 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 与歧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此书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特别详细。
脉学倡导者———扁鹊 姓秦,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太子 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侯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天下。《史记·战国策》推崇其为脉学倡导者。
外科之祖———华佗 华佗又名敷,字无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亳州)人。尤擅外科,对“肠胃积聚”等病,饮麻沸散,须臾便知醉,肠洗浣,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
医圣———张仲景 名机,汉末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甚多。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预防医学的倡导者———葛洪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肘后备急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候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世界上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药王———孙思邈 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曾治愈唐太宗皇太后头痛病,宫廷要留他做御医,他谎称采“长生不老药”献给皇上,偷跑了。监视他的人谎报采药时摔死,太宗封他为药王。
儿科之祖———钱乙 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著《小儿药证直诀》,以脏腑病理学说立论,根据其虚实寒热而立法处方,比较系统地作出了辨证论治的范例。
法医之祖———宋慈 宋朝福建人。所著《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 药圣———李时珍 字东壁,号频湖,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参考历代医书800余种,经27年艰苦劳动,著成《本草纲目》,所载药物共1758种。
《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 字文吉,清朝安徽歙县人。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简要的一种。
历史上著名的古都有哪些六大古都包括:北京(北平)、南京(金陵)、西安(长安)、洛阳(洛邑)、开封(汴梁)、杭州(临安)。
中国十大古都是:
第一名:北京,中国金王朝的中都、元王朝的大都、明清王朝的京师,统治中国长达800年。
第二名:西安(长安),中国西周王朝、西汉王朝、北周王朝、隋唐王朝都城,统治中国长达750年。
第三名:洛阳,中国东周王朝、东汉王朝、西晋王朝、北魏王朝、后唐王朝的都城。鉴于其正统强大的王朝少于北京、西安,故排第三。
第四名:南京,中国东吴王朝、东晋王朝、刘宋王朝、南齐王朝、梁王朝、陈王朝、南唐王朝、明王朝都城。南京是汉族三次复兴的大本营,东晋王朝以南京为都储存了汉族的文化、明王朝以南京为基地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中华民国以南京为都殊死抗战救亡图存。不过南京除明王朝作了短暂都城外统治的都是半壁江山。
第五名:开封,中国后梁王朝、后晋王朝、后汉王朝、后周王朝、北宋王朝都城。
第六名:杭州,中国吴越王朝、南宋王朝都城。
第七名:安阳,中国商王朝都城。
第八名:成都,中国蜀汉国、成汉国、前蜀国、后蜀国都城。
第九名:广州,中国南越国、南汉国都城。鉴于南越考古发掘后,南越国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尤其对东南亚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故列入。
第十名:银川,西夏王朝的都城。
一些小王朝都城如大同、武威、荆州没资格列入。拉萨、大理为吐蕃帝国、大理国都城,不属于中国传统王朝也不列入(西夏属于辽宋夏金,因此列入)。一些新考古发现的夏商的都城,由于其规模较小,且传承性很差,如登封二里头、朝歌古城等,也不列入.。
历史上著名的讯息都有哪些这里是南斯拉夫人民军,这里是南斯拉夫人民军,我们已经突破包围,我们仍在战斗!我们仍在战斗!
俄国虽大,但已无路可退,我们后面就是莫斯科!
杀日本鬼子!杀日本鬼子!不停的杀日本鬼子!
成功不是终点,失败也不是终结,只有勇气才是永恒。
古代历史上最优秀的四位太后是哪四位?
中国古代“十大圣人”分别是:1.文圣:孔丘。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史圣:司马迁。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其著作《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诗圣: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4.草圣:张旭。张旭(约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性好酒,据《旧唐书》的记载,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实也说明他对艺术爱好热狂度,被后世尊称为“草圣”。
5.医圣:张仲景。张仲景(约公元150—约公元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
6.武圣:关羽。关羽(160-220年),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7.书圣:王羲之。王羲之(303年一379年),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8.画圣:吴道子。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明皇受篆图》《十指钟馗图》等。
9.茶圣:陆羽。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又号“茶山御史” 。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
10.酒圣:杜康。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 汉《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道家名人。”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后世多以“杜康”借指酒。
参考资料:
唐太宗为何要拿三面镜子照自己,这三面镜子是什么宝贝呢?
中国历史长达两千多年,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在历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代社会对女子的言行举止有很严格的约束,束缚了大部分女子的思想和认知,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女性勇于突破自我,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重的色彩!有替父从军的女将军花木兰,还有大权在握的各朝太后,今天我们来聊聊古代历史上哪个太后最优秀。
第一:秦宣太后——芈八子,开创外戚专政的先河。
公元前306年秦武王举鼎绝膑而亡,年幼的公子稷继位,是为秦昭襄王。由于大王年幼,秦宣太后就以太后之位掌管朝政。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政治舞台的太后,开创了外戚专权的历史先河。太后称谓也是从她开始使用。秦宣太后执政时期,秦国很少主动对外发起战争,注重和东方六国搞好外交关系。稳定民生,注重经济发展,又一举消灭了秦国西部隐患——义渠王,使秦国东出再无后顾之忧,为秦昭襄王打下了坚实的军事基础、经济基础。
晚年时期,又重用自己的弟弟魏冉、芈戎自己自己的孩子公子悝和公子芾,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外戚专权的时代——四贵专权,形成了秦国百姓只知四贵而不识秦王的局面。
第二:汉朝吕太后——吕雉,上承秦宣太后,下启窦太后专政。
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中国历史上有详细记载的第一位太后。也是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以后第一位登上政治舞台的女性。吕雉把外戚专权发挥到了极致,垂帘听政八年时间,先后立了汉惠帝、汉少帝等三位皇帝,废除高祖亲信之人官职,提拔自己的亲信审食其为左丞相。有大刀阔斧的封吕氏子弟为王,吕台封为吕王,吕产封为梁王。吕禄封为赵王,吕台的儿子还被封为了燕王。为了以防不测又把军事大权全部交给了吕家子孙。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起来的第二个王朝,汉承秦制,汉朝的许多政治思想都以秦国的思想为核心,高祖刘邦继承了秦国治理天下的遗愿,而继承刘邦这一思想的正是吕太后,吕太后在位期间国家也一直实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与民生息的国策,鼓励民间恢复经济,废除秦始皇制定的焚书令,恢复民间典籍。
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刘恒继位,开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他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勇敢的女性——窦太后。
第三:窦漪房,汉朝历史上第二个皇后、太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皇太后。
窦漪房本是平民出身,年少入宫服饰吕太后,后被吕太后送给了代王刘恒,一步步成为皇后,太后和太皇太后。
她的一生历经汉朝三代,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汉朝最发达的三朝朝代她都经历了。丈夫刘恒去世以后,她的儿子刘启继承皇位。尊其为皇太后。汉景帝在位期间,窦太后一直以黄老之术约束皇帝,这个想法一直延续到汉武帝上位也没有发生改变,汉武帝时期,窦太后经常以皇帝年幼为由垂帘听政。不愿放权给汉武帝。
窦太后历经三朝,没有大规模的屠杀期间,朝局比较安稳,把高祖皇帝制定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第四:孝庄太后——大玉儿,一生培养、辅佐了顺治帝和康熙帝两大君主。
古时候都说母凭子贵,孝庄本是和姑姑一起侍奉皇太极的妃子,因为生下了皇子福临才得以在皇宫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后来在多尔衮的帮助下,六岁的福临登上皇位,尊她为圣母皇太后,与孝端文皇后同称皇太后,康熙继位以后又被尊称为太皇太后。康熙亲政以后不论是智除鳌拜还是后来平定三藩,孝庄太后都能给予他中肯的意见和支持。
可惜历史对于女性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从史书上看我们也只是简单的知道了她们的生平,却没有具体的事迹,这是我们的一大损失。
现在的我们从各种影视剧里了解到的也只是皮毛而已,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群体,不能从单方面就给予判断,影视剧也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现历史上的人物,导演对古人的判断、认知也影响着他的作品,从而影响着我们。
《史记》为24史之首,其中《秦始皇本纪》的翻译和原文是什么?
三面镜子分别是:铜镜,历史的镜子,人作镜子。原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白话译文: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
出处:《旧唐书·魏徵传》。
扩展资料出处故事:
魏征去世了,唐太宗哭得很伤心,他说:我有三面镜子(以前都是铜镜),“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可以把他的衣服、帽子戴好。
“以史为镜”,用历史来观照自己的施政,“可以知兴替”,怎么做才可以让朝代兴,怎么做会让朝代败,他可以从历史观照的到;“以人为镜”,用到一个贤良的大臣来劝诫他,“可以明得失”,可以了解到他所有的政策的得跟失,进而去修正。
唐太宗说他有这三面镜子,魏征死了,也就坏了一面。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一个贤明的君主一定是非常惜才、爱才,他才能够赢得这些大臣对他的信任。
《旧唐书》:
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
唐朝历代都修有实录。自唐初以来便在实录基础上撰写国史,以吴兢、韦述所撰最为有名。吴兢撰成《唐书》六十五卷(一说九十八卷),韦述又补遗续缺,撰成国史一百一十二卷。
此后,柳芳等人又有续作。但武宗实录不全,以后历朝实录没有修成,史事缺略。后梁、后唐两代都曾下令广泛征集唐史资料。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以铜为镜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以史为镜 一、译文八月己亥,赵高想要作乱,害怕群臣不肯服从,就预先做了一个试验,拿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是马。”
赵高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缄默不语,有的说是马,来阿谀迎合赵高。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假借法律暗中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后来大臣们都很惧怕赵高。
二、原文
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於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三、出处
节选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司马迁在元封三年(前108年)接替其父担任太史令,从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创作《太史公书》(后来称为《史记》)。
后因向汉武帝为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之事辩护而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在形体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大约在征和二年(前91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二、作品赏析
史记独特的叙事艺术,非常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形成纵横交错的舒适结构。
另外,《史记》的章法、句式、用词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别出心裁,不循常规,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独特的效果。
三、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百度百科-秦始皇本纪
今天关于“最古之史”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下一篇:有关鸟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