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文典籍 古文典籍

咏史诗是什么意思

zmhk 2024-06-02 人已围观

简介咏史诗是什么意思       如果您有关于咏史诗是什么意思的问题,我可以通过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来回答您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资源。1.急需龚自珍《咏史》一诗的醒世

咏史诗是什么意思

       如果您有关于咏史诗是什么意思的问题,我可以通过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来回答您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资源。

1.急需龚自珍《咏史》一诗的醒世与警世意义

2.《咏史诗》的特点是什么?

3.咏史这首诗颈联是什么意思

4.咏史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

5.为稻梁谋 是什么意思?出处!

6.什么叫咏怀诗 怀古诗 咏史诗

咏史诗是什么意思

急需龚自珍《咏史》一诗的醒世与警世意义

       龚自珍——《咏史》2008-01-12 02:48 咏 史

        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

       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

       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

       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

       难道归来尽列侯?

        龚自珍(1792-1841)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时代。而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帝国,也已经像一条古老的破船,千疮百孔。旧时代虽然行将就木,却一时死而不僵。当时社会上乌烟瘴气,一片死气沉沉。龚自珍《己亥杂诗》第一百二十五首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其中的“万马齐喑”的景象,就是当时社会的形象写照。这首《咏史》则是另一把投向黑暗现实的匕首。

        此诗是作者于1825年,即道光五年冬季客居昆山时所作。虽名咏史,实是讽时。首联:“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讽刺当时社会上那些沽名钓誉、互相标榜的风头人物。他们大多为依附权贵门下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这些人没有见识,没有理想、更没有操守,既彼此勾结,又互相排斥,终日以争名逐利为业,即诗中所说的“恩怨”。金粉,古时妇女化妆用的铅粉,这里指繁华绮丽的生活。东南十五州,泛指江南富庶之地。这两句用“金粉”来衬托那些所谓名流们的庸俗生活。而“金粉”又是这些人追逐的对象。

        颔联:“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这两句是写那些同大官僚、大盐商关系亲近的狎客,把持了全部盐政;摇着团扇的才人,占据着朝廷高位。牢盆,煮盐的工具,这里指把持盐政。狎客,封建帝王或大官僚特别亲近的幸臣或门客。全算是全局的意思。团扇才人,指不学无术而行为卑污的贵族子弟。这一联紧承上联,还是说的“金粉东南十五州”里的事情。一方面是特别善于钻营、唯利是图,在政治上毫无操守的狎客们在呼风唤雨;另一方面,纨裤子弟尽管流连声色、生活腐化、万事不做,却可以高踞政权的上层。这样的社会、这样的时代多么令人绝望和窒息呀。

        颈联:“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这两句是说,读书人都远远地避开,不敢说话,因为害怕文字狱;即便有人著书,也不过是为了糊口。此二句充分体现了作者敢于揭露、批判现实的勇气和魄力。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的文字狱清朝是最为酷烈的。尤其康、雍、乾三朝更是发展到极端。知识分子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杀掉的不知凡几。这使整个社会都生活在极为恐怖的气氛中,特别是知识分子,更不敢稍有挣扎。许多人只好扎进故纸堆中寻求安慰。不敢面对现实,更无法面对现实。在这样铁屋一样的黑暗中,龚自珍敢于发出这样的呐喊,其勇气确实非同小可。联系上面两联,就是说,清朝的社会之所以死气沉沉、毫无生气,除了那些无聊、无耻、无所作为的名流、狎客、团扇才人们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字狱。龚自珍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他的勇气,还表现了他的锐利、独到的眼光。他是一个清醒者。一个“举世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式的清醒者。

        再看尾联:“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这两句是说,如今在那些东南名流中,再也找不到有骨气的人了。这是对当时那些奴颜婢膝、醉心功名利禄,而向清朝统治者卖身投靠的士大夫的讽刺。这里用了一个典故。田横是楚汉相争时齐国的贵族,曾经占据齐国旧地,自立为齐王。刘邦消灭项羽之后,田横带领五百多人逃入海岛。后来田横因不肯归顺刘邦而自杀,其手下五百多人也全部自杀而死。事见《史记·田儋列传》。作者引用这个典故意在讽刺那些名流人物,只知奔走权贵,毫无廉耻。列侯,汉制,群臣异姓中有功而封侯的,称为列侯。

        龚自珍是近代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主张经世致用、改革内政。他在这首诗中揭露当时的政治黑暗,痛斥东南地区一批庸俗鄙劣、祸国殃民的所谓名流人物,其忧国忧民的情怀,百年之下,如获见之。在艺术上,这首诗虽然是议论时政之作,但并不以议论为主,也不作具体、详细的刻画描绘,只是概括地指出现实中的黑暗现象。抒发情感,表明态度。观点鲜明,语言淳厚有味,避免了一般议论的枯燥和单调。用典亦贴切自然。最后一问矫健有力,劲透纸背。总之,这首诗是龚自珍的代表作品,诚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咏史诗》的特点是什么?

       意思是:书生离席畏惧文字狱,著作只为谋食保安宁。

       出自清代龚自珍《咏史》,原文为: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译文:

       在那繁华绮丽的江南富庶之地,无限的恩宠和肆意报怨齐集于名流士林。权贵、幕僚把持着全部大权,内宫佞臣窃据了朝廷要津。

       书生离席畏惧文字狱,著作只为谋食保安宁。田横壮士今在何处?难道都已封官拜爵、归顺大汉朝廷?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道光五年(1825年)十二月,作者客居昆山时所作。作者目睹东南富庶地区,坏人当道,政治黑暗,而不少知识分子在清廷高压政策的钳制和恐怖下,又养成了苟安自保的风习,热衷于勾心斗角,争名逐利。作者在诗中对此表达了他的愤慨和讽刺。

       思想主题:

       诗中借古讽今,深刻揭露了统治集团上层人物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丑态,鞭挞了文士阶层胆小怕事、埋头著书、只求一饱的庸俗状况,并借田横抗汉之事暗示士大夫不要醉心于功名利禄、对统治者抱过高的幻想。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其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百度百科-咏史

咏史这首诗颈联是什么意思

       《咏史诗》是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咏史诗》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咏史诗》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

咏史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

       诗的首联,是从总结历朝历代统治经验出发,得出成功大都由于勤俭,破败大都因为奢侈的经验教训。颈联推进一步,可以说是转折,认为比勤俭更为重要的,其实是国运和国力,一旦运去,就是虞舜那样的贤君也无回天之力,而只能遗恨终生。这才是这首诗的主旨。

       诗人虽然说不清“运”究竟是什么,但他确实感到仅靠勤俭(包括皇帝个人的其他努力),不足以挽救一个时代的衰颓之势,而且在他看来,唐朝的国运似乎已去,难以挽回了。

       尾联承上而下

       由理而情,由情造境,进而转换为纯然的抒怀了。文宗好诗,夏日念柳公权诗“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称为“辞清意足,不可多得”。张采田《会笺》称文宗“诏太常卿冯定采开元雅乐,制《云韶法曲》、《霓裳羽衣曲》。

       义山开成二年登第,恩赐诗题《霓裳羽衣曲》。故结语假事寓悲,沉痛异常”。几人曾经听过文宗所颁布的雅乐,参预过文宗赐题的考试,“终古”哀悼文宗在太监扼制下恨郁死去。

       这里,所表现的诗人对于文宗治国的悲剧,不是讥讽、挖苦,而是感慨、叹息,诗人所抒发的正是对国家命运关注的深情。奢侈是使国家破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不是惟一的原因,一个王朝的兴衰,有其更复杂、更本质的原因所在。

为稻梁谋 是什么意思?出处!

       咏史

       作者: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1,一片降旗百尺竿2。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3?

       全部注释

       1.北湖:南京玄武湖。《金陵志》:"南埭,水上闸也。"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是南朝操练水军的场所,也是帝王游宴之处。此言水漫漫,意谓昔日之水军、帝王皆不复存在,唯湖水漫漫矣。

       2.一片降旗:刘禹锡《金陵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乃指东吴孙皓降晋。

       3.南京为六朝故都,三百年间,王朝更替,降旗屡树,非但孙吴一回。龙蟠:徐爰《释问》:"建康东北十里,有钟山,旧名金山,后更号蒋山。诸葛亮以为钟山龙盘,即蒋山也。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此咏六朝兴废更替之作。首句即言六代繁华已去,唯流水漫漫,一派萧条冷寂。与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意同。以下三句阐发国家兴亡在于人事,而不在山川形胜之理。与刘禹锡《金陵怀古》"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意同。刘、余《集解》云:"层层作势,逼出末句,道破而不说尽,雄直之中自含顿挫之致。"

       赏析:

       这是首咏史诗。通过对两汉之际王莽篡权的历史回顾,借古喻今。作者跳出了封建时代妇女生活的狭窄天地,发表了对社会、政治的一些见解。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咏史

       戎昱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中唐诗人戎昱这首《咏史》,题又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小说《云溪友议》“和戎讽”条。据说,唐宪宗召集大臣廷议边塞政策,大臣们多持和亲之论。于是唐宪宗背诵了戎昱这首《咏史》,并说:“此人若在,便与朗州刺史。”还笑着说:“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力主和戎)之功,何其懦也!”大臣们领会圣意,就不再提和亲了。这则轶闻美谈,足以说明这首诗的流传,主要由于它的议论尖锐,讽刺辛辣。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唐代从安史乱后。朝政紊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边境各族人民备罹祸害。所以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视为国耻,痛心疾首。这首讽喻诗,写得激愤痛切,直截了当,一针见血。

       在中唐,咏汉讽唐这类以古讽今手法已属习见,点明“汉家”,等于直斥唐朝。所以首联是开门见山,直截说和亲乃是有唐历史上最为拙劣的政策。实际上是把国家的安危托付给妇女。三联更鞭辟入里,透彻揭露和亲的实质就是妄图将女色乞取国家的安全。诗人愤激地用一个“岂”字,把和亲的荒谬和可耻,暴露无遗。然而是谁制订执行这种政策?这种人难道算得辅佐皇帝的忠臣吗?末联即以这样斩钉截铁的严峻责问结束。诗人以历史的名义提出责问,使诗意更为严峻深广,更加发人思索。此诗无情揭露和亲政策,愤激指责朝廷执政,而主旨却在讽谕皇帝作出英明决策和任用贤臣。从这个角度看,这首诗虽然尖锐辛辣,仍不免稍用曲笔,为皇帝留点面子。

       对于历史上和亲政策的是非得失要作具体分析,诗人极力反对的是以屈辱的和亲条件以图苟安于一时。由于“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一联,击中了时政的要害,遂成为时人传诵的名句。

       咏史

       左思

       一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着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式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三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

       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四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寂寂杨子宅。门无卿相舆。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五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歘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六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七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八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

       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

       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

       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

       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

       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余。

       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

       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西晋诗人。出身寒微,因妹妹左入宫,移家洛阳,官秘书郎。有《左太冲集》。

什么叫咏怀诗 怀古诗 咏史诗

       意思是:为谋食保安宁。

       出处:《咏史》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原文: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译文:在那繁华绮丽的江南富庶之地,无限的恩宠和肆意报怨齐集于名流士林。权贵、幕僚把持着全部大权,内宫佞臣窃据了朝廷要津。书生离席畏惧文字狱,著作只为谋食保安宁。田横壮士今在何处?难道都已封官拜爵、归顺大汉朝廷?

扩展资料

       这首诗题为《咏史》,实则伤时,以悲愤的心情,感慨当时社会各阶层慑服于清王朝的残酷统治,而庸俗苟安的现状,同时也谴责了社会的堕落。有钱的人和有权的人,相互勾结,过着奢靡的生活,只知争名夺利勾心斗角。

       而那些所谓的文人,谈起“文字狱”都都吓得半死,不敢说真话,或依附权门,窃踞要职,或埋头著书,明哲保身。到结尾才触及史事,以田横抗汉的故事,告诫大家,不要相信清王朝以名利诱骗的险恶用心。

       诗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含意深邃,深刻而又辛辣地批判和鞭挞了当时整个现实社会的腐朽没落。

       百度百科-咏史

王安石这首咏史诗的大致意思是什么?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读史译文为:自古以来一个人要历尽苦辛才名就功成,可如实记载下他们的事迹要靠哪一个人?往往是由于当时的情况不清而以讹传讹,加上后世的流俗更搅乱了事实以假乱真。低俗的东西即使怎样流传也不会是精华,要知道绘画最难的是画出人的气质精神。点点记录怎能写尽古代贤哲的品格学问,俗儒们只会死抱着史书里的典籍当宝贝。

       原诗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①?

       当时黮暗犹承误②,末俗纷纭更乱真③。

       糟粕所传非粹美④,丹青⑥难写是精神⑤。

       区区岂尽高贤意⑥,独守千秋纸上尘⑦。

       注释:①行藏:行止,指事迹。②黮(dàn)暗:昏暗,不清楚。犹承误:还以误传误,以讹传讹。③末俗:后世的习俗。④粹美:指精华。⑤丹青:中国古代绘画的材料,这里指绘画艺术。⑥区区:形容很少,指一点点历史记载。⑦“独守”句:意为俗儒只会死抱着史书里的糟粕当宝贝。尘:尘土,这里指糟粕。

       赏析:这首诗直言不讳地表达了王安石的历史观。诗人针对当时俗儒歪曲历史事实的现象进行抨击,表现了一个改革家的战斗精神。

       好了,今天关于咏史诗是什么意思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咏史诗是什么意思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咏史诗是什么意思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