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文典籍 古文典籍

辛弃疾《满江红》_辛弃疾满江红老子当年

zmhk 2024-05-21 人已围观

简介辛弃疾《满江红》_辛弃疾满江红老子当年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辛弃疾《满江红》”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1.满江红老子当年的意思2.满江红原文及翻译

辛弃疾《满江红》_辛弃疾满江红老子当年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辛弃疾《满江红》”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1.满江红老子当年的意思

2.满江红原文及翻译

3.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原文_翻译及赏析

4.满江红原文带拼音标准版

5.满江红翻译及原文

6.辛弃疾《满江红》的诗词

辛弃疾《满江红》_辛弃疾满江红老子当年

满江红老子当年的意思

       《满江红·老子当年》是作者辛弃疾感慨写往日风流豪华的生活,今日萧索幽独的生活与心境。

       原文,老子当年,饱经惯、花期酒约。行乐处,轻裘缓带,绣鞍金络。明月楼台箫鼓夜,梨花院落秋千索。共何人、对饮五三钟,颜如玉。嗟往事,空萧索。怀新恨,又飘泊。但年来何待,许多幽独。海水连天凝望远,山风吹雨征衫薄。向此际、羸马独骎骎,情怀恶。

       翻译,我当年习惯了赴赏花饮酒之约。穿着华贵休闲的衣服,骑上配有绣花马鞍、饰金笼头的马,前去消遣娱乐。在月下楼台之中听箫鼓,在梨花院落欣赏月色,荡秋千。和谁对饮呢?原来是容颜如玉的女子。

       感叹往事,空有萧条冷落。怀着新的愁怨,仕宦异乡。一年来等来了什么呢?只有深隐于心中的孤独感。凝神远望,海水连着天际。山风夹杂着细雨吹来,而我衣衫单薄。此时此刻,我像瘦马一样奔波劳碌,心情极坏。

《满江红·老子当年》简介

       《满江红·老子当年》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往日风流豪华的生活,下片写今日萧索幽独的生活与心境。全篇以“嗟往事,空萧索”为中枢,描绘昔盛今衰两种不同的仕宦生活状态,构成强烈反差,表达了词人对于今日飘泊不定、无法有所作为的怨恨与厌倦。结尾直抒胸臆,颇为震撼。

       这首词作于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或五年(1194),据“海水连天”、“山风吹雨”二句,可知此词或作于福州。这首词是写词人厌恶仕宦的恶劣情绪的,它以“嗟往事,空萧索”为枢纽,描绘出辛弃疾生平曾有英雄作为。

       但英雄情长,却是他的词的特质。概观之,他的词是风云气足与儿女情多的结合体。雄与艳、豪与婉、健与柔不是构成他词的两面性,而是融合为一,即所谓刚柔相济。辛弃疾之雄,来自其家国情感。辛弃疾之柔,来自其儿女情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满江红·老子当年》

满江红原文及翻译

        满江红 辛弃疾 系列: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满江红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赏析  辛弃疾创作了大量的抚时感事的爱国主义词章,以词风豪迈雄大著称于世,但「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邹祗谟:《远志斋词衷》)在这些「作妩媚语」的作品中,也不乏优秀篇章,这篇《满江红》就属这类作品。  这是一首写离人痛苦的词。  起始三句,是「纱窗外,风摇翠竹,敲碎离愁」的倒装,把「敲碎离愁」写在首句,不仅是韵脚的需要,也起到开篇点明题旨,扣住读者心弦的作用。「敲」字使人体会到,主人公的心灵受到撞击,「碎」是「敲」的结果。也就是说,主人公本来就因为与情人离别而忧愁的心绪,被风摇动翠竹的声音搅得更加烦乱了。「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写出环境的静寂,也描绘出主人公在情人走后形只影单,独守空房,百无聊赖的情景。「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暮春三月,已是落花时节,「不堪」似是伤春,实际上仍是思人,言思念之极,无法忍受;「已觉千山绿」,是说在忧愁苦闷中登山高楼,不知不觉中发现漫山遍野已经「绿」了。这两句承上启下,烘托气氛。闺中人因思念外出人而无精打彩的情景历历在目。「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思念情人,不能见面,于是反复把他的来信阅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有的,词人把这种生活现象直接用白话写入词中,读来分外亲切。苏轼有一首《沁园春》,其中有这样几句话:「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这是说写信人估计收信人会「时时开看」;辛词则直接写收信人把不知读了多少遍的信「从头读」。两位词人描写的角度不同,但意境相,或者是两位巨匠的思路共通,不谋而合;或者是稼轩受东坡的影响。  下片继续写相思之苦。「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阅读远方来信,表达相思之情的字「盈幅」,也就是现在口语说,「写满了纸」,但人却不能见面,那分离的痛苦仍旧不得解脱,终至是满把泪水,湿透罗襟。用「足」字说明离恨绵绵无期,用「掬」夸张地形容泪水之多,皆是传神之笔。以上几句极力渲染情人不能见面的痛苦。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芳草」句很容易使人想起苏轼的名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此处反其意而用之,是说异地他乡的「芳草」,并不能使「行客」迷途忘返,言外之意说他终究是要归来的;后句说杨柳的枝条阻碍了视线(因此闺中人极目远望也无法看到自己的情人);这就形象地写出她盼望行人归来,望眼欲穿的情景。「最苦是、立尽黄昏月,栏杆曲。」结尾二句夸张地说因为天天等到月下黄昏,倚著栏杆翘首以望,以致把栏杆也压弯了,这当然让人「最苦」的。结尾与上片「倚楼人独」相呼应,照应题目,写尽离愁。  这篇抒写离情别绪而陷于苦闷的词作,无疑是南宋社会动荡中现实生活的反映。祖国南北分裂,无数家庭离散,备受亲人伤离的痛苦。辛弃疾本人也远离故乡,对这种现象也深刻了解,颇有体验,因此在他笔下才出现了这样抒写儿女之情,表达离人痛苦的词章。无须穿凿附会、望文生义地去寻找什么政治寄托,只就真实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来说,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文学价值。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原文_翻译及赏析

FullRiverRed。

       愤怒得头发直竖冲开高冠,凭借着栏杆之处,潇潇的雨声刚好停歇。抬头朝着远方放眼,仰起首来对着天空大声呼啸,奋发图强的志气激动剧烈。年已三十,虽建立了一些功业却象尘土,八千里路的行军战斗有如披云戴月。一定不要轻意地让少年的头发华白,换来空空的悲伤凄切。靖康二年北宋的大辱奇耻,还未洗雪,为人臣的愤恨,何时才能息灭!驾驶战车,冲破阻拦象踏破贺兰山的空缺。

满江红原文带拼音标准版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宋代·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离别 , 友情爱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践行。正是祖国被侵占的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闲置如此。希望借着这首《喻巴蜀檄》让金人闻风心惊。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为国立功建业。

        君莫要流泪伤心,请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季节,务必相互勉励莫相忘并不断传递讯息。

鉴赏

        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稼轩以“凭陵上司,缔结同类”的罪名,罢居上饶已经将近三年了。所以词中处处把李之入任,与己之罢闲,双双对照写来,一喜一忧,缠绵悱恻,寄意遥深,感人心肺。

        起两句,“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点出李之入蜀与己之送行,双双入题,显得情亲意挚,依依难舍。“登天”虽借用李白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其实却暗含此行之艰难;虽是王命,何尝又不是小人的挟嫌排挤,有如远谪?所以他这阕词写的极其沉郁,这开头无异已定下了全词的基调。“一杯”,何其简慢;看似淡语,然而却是至情的无间;流露出君子之交,一杯薄酒足矣。没有华筵歌妓,也没有清客的捧场;只有两个知心的朋友一杯相对,则这“一杯”二字,不仅写出了友情之深,亦且写尽了世态之薄。笔墨之力量如此,则这“一杯”也就不少了。

        “绣衣”,是对“提刑”的美称。汉武帝时,派使者衣绣衣巡视天下,操有生杀之大权,称为绣衣直指。李正之提点刑狱公事,也负有司法和监察的任务,所以稼轩也藉以称他为“绣衣使者”。

        三、四句:“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点出“中年”,是时稼轩45岁,正是“不惑之年”,大有作为的时候。然而“多病”,这一“病”字,包含就多了,更何况“多病”。稼轩正当中年,而一放就是三年。又正是祖国被侵占的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闲置如此,内忧外患,不能不“病”。所以他才用“还自叹”三字领起下面两种难堪:已是自己闲置生愁,怎当堪用的同志又遭远调,离开了中央,这一来抗战派淘汰将尽矣。所以这种离别,不止友情,更关系国家的命运,才是最大的痛楚。

       

        五、六两句,按词律要求,是要用律句的对仗格式。他巧妙地安上了诸葛亮的《出师表》和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都是关于蜀的故事。切题已难,而寓意得妙更难。他却举重若轻,正是有一肚子的学问。“东北看惊”者,是东北方的大好河山,沦入异族之手,正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著一“惊”字,有三层意思:惊山河之破碎;惊投降派的阻挠;以至惭愧得都怕(惊)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了。然而却反其“道”而行之,让李正之去西南的巴蜀“更草相如檄”。据《史记·司马相如传》载:“唐蒙使路通夜郎西僰中,发巴蜀吏卒……万余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这里著一“更”字,透露出了不出师东北之恨未已,而又要被强迫到西南去镇压人民。恨上加恨,这个“更”字把一个南宋小朝廷的那种对敌和,对己狠的心态暴露无遗。下字非常生动而有力。

        七、八两句,“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正是双方的小结。自己废置无聊,而李又任非其所。而“把功名收拾付君侯”的,是因为他毕竟还是有土有责的,和稼轩自己只能耕种以自适的“稼轩居士”不同,终究还是可以期望以“功名”的。然而稼轩之所以期望于李的功名,不是铁马金戈,不是临刑的鬼头刀,而是如椽之笔!因为李正之是提刑,他那红笔一勾,是要人命的,虽不能法外开恩,也要慎之又慎。所谓“况钟之笔,三起三落”。在这六年前,稼轩也曾有过“按察之权”,而他当时却向皇帝上过《论盗贼札子》,他就曾非常精辟地说过剿“贼”之害。他说:“民者国之根本,而贪浊之吏迫使为盗,今年剿除,明年扫荡,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臣不胜忧国之心,实有私忧过计者。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恃其有平盗之兵也。”用笔,即亦“无恃其有平盗之兵”。能如此,那于国于民也就算是功名了。言来令人欲泪。

        过拍起首四句:“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儿女泪”是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末二句:“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之意。“能”,这里读去声,宁可的意思。这里是说:与其有作儿女哭泣的时间,倒不如听我说一说你要去的荆楚这一路的风光吧?以此换头,过度到下阕,一荡上阕愁闷的情绪。用“要新诗准备”贯串“庐山色”、“赤壁浪”、“铜堤月”。不过这看似闲情逸趣,何等潇洒。其实这正是上阕的“表”与“檄”的内含。下阕怜南,也正是上阕的思北。“荆楚路”这一带是没有被敌人占领的,如此美景,宜爱宜惜。爱,就要珍重它;惜,就要保护它。特别作为北方的游子,当提到这些南方的美景时,不能不有一些思乡的酸楚夹杂于胸中。总之,只因是一个分为两片的祖国横亘在胸中,所谓“新诗”,当也是长歌之恸。以此相勉,是轻松的调侃,其实正是痛心的变异。以此寄人,不仅见趣,亦且见志。多么委宛而深厚有致。

        最后点明时间。李正之是十一月入蜀的,所以他说“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是彼此双方的互勉,仍以双双作结。

        这一段看似白描,似乎没有多少深意。其实如果联系历史背景,是仍然可以感到话外之音的。“正梅花万里雪深”,“梅花”是他们,又是传递讯息的暗示。所谓“折梅逢驿使,送与陇头人”。“万里雪深”是写彼此的间隔,也是彼此的处境。所以是地理的,也是心理的。但不论地理的或心理的,造成可以间隔而寂寞的,终归是政治的原因。是投降派对于他们的打击。那么,在这样个废弃与远戍的道路上,他形象地即情即景,用“万里雪深”,彼此的一切,俱足以包之了。而要相互勉励莫相忘并不断传递讯息的,那当然是人,所以“须相忆”是彼此的。既是人,又是事。而这人事,正是他们“志”的结集,所“须相忆”者,仍是祖国恢复之大业。因此,这是一场特殊的斗争,即抗战派在被迫流离失所时,仍在呼喊著团结。甚至可以说,通篇都是在告诫著不要忘了抗战的事业。这样分析是有心理依据的。在共同斗争中因失利而不得不分手的战友,临岐执手勉励莫相忘时,他们思想里起作用的第一要素应是斗争失利的耻辱与磨砺以须的豪情。

创作背景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冬,时稼轩罢居上饶。李正之是辛弃疾的好友,曾两度任江淮、荆楚、福建、广南路的提点坑冶铸钱公事(采铜铸钱),信州为当时主要产铜区,故李正之常驻信州。是年冬入蜀,改任利州路提点刑狱使。稼轩作此词送行。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宋代·王安石《示长安君》

        示长安君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兄妹 , 重逢 , 离别感伤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宋代·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宋词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婉约 , 离别怀人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宋代·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婉约 , 离别亲情

满江红翻译及原文

       满江红原文带拼音标准版如下: ?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另有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厉声教《满江红·浩浩长江》、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等。

       满江红,调名来源说法不一。一说调名咏水草。满江红是一种生长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秋冬时节,它的叶内含有很多花青素,群体呈现一片红色,所以叫作满江红。一说调名咏江景。

       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词有“日出江花红胜火”之句,描绘太阳出来光照江水的美丽景象。一说调名咏曲名。清毛先舒《填词名解》和清冯金伯《词苑萃编》等书记载,唐朱庆余志怪小说《冥音录》中载有“上江虹”曲名,后转易“上”“虹”二字得《满江红》调名。

辛弃疾《满江红》的诗词

       满江红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翻译:

       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姿桥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余册谈。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著名中国文学作品之一,作者岳飞。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汉族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传唱最广的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中“三十功名尘与土,竖碰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更是经典。苏轼、辛弃疾等名家的《满江红》词也非常著名。

       分类: 艺术 >> 诗词歌赋

        解析:

        满江红

        作者:辛弃疾

        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1,能消几两平生屐2。笑尘劳、三十九年非3,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4。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甫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5。

        全部注释

        1."佳处"二句:谓人生岁月无多,自应拄杖着屐,遍游天下名胜。径:一直,立即。

        2.语出《世说新语·方正篇》,阮孚好屐,常亲手制,吹火化蜡以涂饰之,曾神色闲畅地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

        3."三十九年非":语出《淮南子·原道训》:"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此处套用此语自叹,当时词人三十九岁,年近四十而有三十九年非。

        4."吴楚"两句,化用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诗意。坼,裂开。

        此词与《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为同时先后所作。舟行江上,即景生情,上阙开笔感怀昔游,痛惜年华。"长为客"三字,深怀忧愤,语意旷达中自有沉郁。下阙在怀古长叹英雄无觅处中,倾吐身世之感。虽是因江行兴感,却没有写景,始终直抒胸臆;寄慨很深却不用比兴,但由于词人能将现实政治感慨与怀古之情结合,指点江山,纵横议论,驱使古人诗文于笔端,颇觉笔力健峭,正所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者也。

       今天关于“辛弃疾《满江红》”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