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文典籍 古文典籍

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_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安国君53年太子

zmhk 2024-05-24 人已围观

简介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_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安国君53年太子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的

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_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安国君53年太子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嬴政只比刘邦大3岁,嬴政做人质的时候,刘邦在干什么?

2.大半辈子没有亲政的秦昭襄王怎么评价?

3.秦昭襄王何时亲政

4.秦孝文王当太子一直熬到53岁才继位,为何继位才三天就去世了?

5.秦昭襄王若多活30年,能否统一六国?

6.几乎大半辈子没有亲政的秦昭襄王,是如何夺回权力的?

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_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安国君53年太子

嬴政只比刘邦大3岁,嬴政做人质的时候,刘邦在干什么?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第二年,刘邦才在沛县起义。当刘邦在前202年建立汉朝时,秦始皇都已经去世8年了。之后,刘邦还做了7年的皇帝。乍一看,刘邦跟秦始皇相比,就是两代人。可实际上,两人仅仅相差3岁。

       秦始皇嬴政,出生于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即前259年。他出生在赵国的都城邯郸,一出生,就成了质子。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嬴政的父亲子楚(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逃到了攻打赵国都城邯郸的秦军大营,得以顺利返回秦国。不过,嬴政和母亲赵姬却没能同子楚一起逃出,而是留在了赵国。

       子楚回国后,在吕不韦的安排下,被安国君的华阳夫人收为了义子。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王,即秦孝文王。在华阳夫人的劝说下,秦孝文王立子楚为太子。赵国这时候才把已经9岁的嬴政和其母赵姬送回了秦国。

       秦孝文王去世后,子楚继秦王,即秦庄襄王。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庄襄王去世,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由吕不韦掌控国政。直到秦王政九年(前238年),22岁的嬴政在举行冠礼之后,才正式亲政。之后,嬴政除掉了嫪毐和吕不韦,重用李斯、尉缭等人,开始了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期间,刘邦在做什么呢?刘邦用他的人生,证明了什么叫大器晚成。

       按照西晋皇甫谧的考证,刘邦出生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即前256年。按照这一说法,刘邦的确是只比嬴政小了3岁,跟嬴政属于同一代人。

       嬴政22岁开始统一天下的大业之时,刘邦才19岁。

       刘邦出身农家,可是他根本就不喜欢下地劳动,常常被父亲训斥,说他不如他的二哥。不过,刘邦倒是很大度,毫不在意,依然是我行我素。

       当时,刘邦很仰慕曾经窃符救赵的魏国公子信陵君,就想投入信陵君门下。刘邦倒是说干就干,起身到了魏国都城大梁。可是,信陵君在秦王政四年(前243年)已经去世,而信陵君的旧门客张耳正在招徕门客。于是,刘邦就投入了张耳门下,两人成了好友。

       此后,刘邦一直留在魏国。直到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灭魏国,张耳不愿事秦逃走,刘邦这才返回了家乡。

       因此,在嬴政做人质、做傀儡的时候,刘邦更是毫无作为,最多就是从楚国跑到魏国旅游了一趟。

       好在,刘邦之后的人生就精彩了。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灭楚,沛县成了秦的一部分,而刘邦则应聘做了泗水亭长。刘邦好酒及色,找了名外妇曹氏,生了长子刘肥。他还经常到王媪、武负赊酒喝,经常是喝得酩酊大醉。

       刘邦这时候干得最正经的事情,就是时不时送服役的人去咸阳,遇到了秦始皇巡游的大队人马。刘邦看着威风八面的秦始皇,不由得感慨:“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后来,刘邦从吕太公那里骗来了媳妇吕雉,人生才开始彻底改变。刘邦在吕雉的支持下,斩白蛇而起义。在嬴政死后的第二年,刘邦响应陈胜、吴广起义,才真正成为了一方诸侯。灭秦后,刘邦被项羽封为了汉中王。而在楚汉战争中,刘邦又击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最终完成了统一天下的霸业。

       总结下来,不要说在嬴政还是人质和傀儡时期了,在嬴政死之前的整个时期,刘邦都只是一名籍籍无名的小混混而已。直到嬴政死后,刘邦才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了他真正辉煌的人生。这简直就是后来三国时,“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原始版,可谓是“始皇不死,刘季不出”。

大半辈子没有亲政的秦昭襄王怎么评价?

       搞政治的,只谈利弊,哪有好坏之分呢?范雎本身也就是政治家,所以只能看看他对秦国、对自己、对白起有没有利弊而已。范雎这一生,其实只需要向三个人做一个交代。第一个当然就是他的君主秦国国君秦昭襄王,第二个则是武安君白起,最后一个便是他自己。

       01他对秦昭襄王来说,功过参半。秦昭襄王是一个胸有大志的人,他打算一统天下,所以任用白起南征北战,几乎击败了其他所有诸侯国,使得天下人莫敢仰视。范睢日益亲,复说用数年矣,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齐之有田文,不闻其有王也;闻秦之有太后、穰侯、华阳、高陵、泾阳,不闻其有王也。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威之谓王。

       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为此四贵者下,乃所谓无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史记》可是我们不知道的是,秦昭襄王60岁的时候才想到要亲政。而他本人20岁就已经登基,足足做了41年的傀儡国君,此前一直都是由他老妈宣太后执政。

       那么是谁使得秦昭襄王在60岁的时候幡然醒悟了呢?那个人就是范雎。范雎对秦昭襄王实在是太重要了,他从魏国逃到秦国以后,立刻意识到了秦昭襄王的处境。于是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了建议,并且帮助他驱赶宣太后手下的四贵,罢免了宣太后手里的大权,最终使得秦昭襄王真正大权独揽。所以这件事上,他对秦昭襄王是有很大功劳的。

       秦昭襄王此后开启了为期15年的争霸生涯,这里也必须要提及范雎这个人。因为我们所熟知的远交近攻策略,正是范雎这个人提出来的。这一策略,不仅在秦昭襄王时期得到了实施,在秦始皇时期更是得到了贯彻。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少不了这一策略的帮助。可是范雎也是一个会犯错误的人,为了自己个人的地位,陷害白起,使得白起不能灭亡赵国,也就阻碍了秦昭襄王提前一统天下的步伐。

       等到秦昭襄王反应过来的时候,楚国和魏国已经出兵帮助赵国,击败了秦国。由此可见,范雎在这件事上,为了一己私利,的确是伤害到了秦昭襄王和秦国的根本利益。

       02他对白起来说,是奸佞小人。范睢是秦国的相国,而白起是秦国的武安君。这两个人的地位都比较崇高,从国家角度来考虑,范雎的地位要更加高,因为他可以统领全国的军政大事,而白起只能负责军务。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史记》可是当时白起与赵国大军对决于长平,赵国将廉颇换成赵括以后,秦国立刻派出白起与之应对,最终白起彻底击败赵括,坑杀了40万赵国降卒,震惊天下。

       从此以后白起名声大振,他的军队所到之处,所向披靡,眼看着就要打下邯郸城了。可是这个时候范雎却在背后捅了白起一刀。因为有人跟范雎分析了一下,白起如果灭了赵国,那就是帮秦昭襄王立下了旷世奇功。这对秦昭襄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那么白起回国以后,势必会取范雎而代之,成为秦国的相国。睚眦必报的范雎当然不愿意让自己丢了工作,所以他便打算想办法收拾白起。

       为此他向秦昭襄王进谗言,表示秦军劳累,需要休整,从而错失了这次灭亡赵国的好机会。白起从此与范雎不对付了,甚至发起了小脾气,表示撂挑子不干了。范雎担心白起会报复他,索性就再次进谗言,表示白起这种人功高盖主,目无主上,早就该杀掉了。秦昭襄王再次听信了范雎的谗言,居然将白起给赐死了。白起死后,秦昭襄王幡然醒悟,自己断送了一位可以帮助他一统天下的名将,后悔不已,最终将范雎给撤了职,不久范雎就病死了。

       03他对自己做到了人尽其才。范雎原来是魏国人,本该是给魏王打工的。可是他在魏国混得不好,还差点被人怀疑是齐国的奸细给杀掉。无奈之下,范雎只能选择背井离乡,偷偷潜入了秦国。为了让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范雎找到了秦昭襄王的痛点,帮助秦昭襄王夺取了政权。既归,心怒睢,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睢,折胁摺齿。睢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

       宾客饮者醉,更溺睢,故僇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睢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睢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睢亡。

       《史记》从此范雎成为了秦昭襄王的重要帮手,他为秦昭襄王制定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与齐国交好,将韩、魏两国作为进攻的主要对象。可以说到这里,范雎是把自己的才能都发挥了出来。他能够帮助秦昭襄王平定天下,济世安民,实在是一位良相。战国时期的人才,可以背叛自己的母国,魏国本身就是人才输出大国。

       商鞅、张仪、范雎这些人都是从魏国跑出来的。他们在母国得不到重用,又不愿意荒废自己一生所学,当然要跑出去发挥自己的专长。范雎正是这样的人,他对自己算是特别厚道了。背叛母国魏国也就算了,而且还把魏国视为头号要灭亡的国家。

       总结:范睢有恩必偿,睚眦必报。范雎这个人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心眼小的小人,因为他对那些曾经招惹过他的人,一直都铭记于心。就算是一点点小矛盾,等到他手握大权的时候,都会去找人家报仇。不过与此同时,范雎对恩情也很看重,哪怕是当初人家给了他一碗饭吃,他都要回报人家。这种人的心思是比较重的,不过不能说他是一个心眼小的人。每个人的性格都有缺陷,如果没有,那才是谎话连篇。

       

参考资料:

《史记》

秦昭襄王何时亲政

       《大秦帝国之崛起》开播,第一集就交代了秦昭襄王嬴稷能登上王位实际属于天降机会。因为武王举鼎被砸死了,就是这么突然,谁也不能预料。一个雄心壮志出去立威的人,被威严给弄死了。这时候在燕国做人质,他当上皇帝还得力于他母亲家族的实力够强大。

       秦昭襄王人们评价他是一代雄主,可是他半辈子都没能自己完全掌握朝政只是因为他的母亲实在是太厉害了。《大秦帝国之崛起》开篇芈八子宣太后说他是秦国的王了,可是他在我心中还是个孩子。这时候的秦昭襄王嬴稷还是一个敏感的孩子。聪明但是还不具备一个王者具有的能力。所以宣太后把持朝政在很多人看来也是理所应当,这时候的嬴稷只能忍,因为他们都不知支持他。

       一忍再忍他忍了40年,最终在范雎的撩拨之下夺了宣太后的权利,这时候可以说别人也无法阻拦他了,因为宣太后已经老了,而他也具备了资格。所以无需再忍。可以说他不能完全把持朝政跟他自身有很大的关系,一直在外面做质子,没有自己的势力,支持自己的更多是更相信自己的母亲,所以他在他母亲的压制下培养自己的势力。而且他在这么多年的王位上有很多举措也证明了他可以胜任这个王位,最终才能完全把权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也是跟他这些年的经营不可分。

秦孝文王当太子一直熬到53岁才继位,为何继位才三天就去世了?

       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亲政。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 ,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早年在燕国做人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 ,外戚魏冉为宰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魏冉推荐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国的河东和南阳、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公元前256年又灭亡西周国(此西周不是作为朝代的“西周”,而是战国末期的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昭襄王五十五年,昭襄王去世,终年有74岁。

秦昭襄王若多活30年,能否统一六国?

       秦孝公他的名字叫嬴柱,是秦昭襄王的次字,其实本来的话,国君的位置是轮不到他的,他的哥哥早年被立为太子后被送往卫国做质子,没有想到因为他的身体太过的柔弱了,直接就在异国他乡死去了。所以太子之位空缺后,他打起了当太子的主意。最悲催的就是他一直忍忍受到了他53岁的时候成功的继位了,然而三天过后他却突然病逝了。

       话说这位秦孝王真的是十分的狗血,他的身体和他的哥哥一样,也是从小就体弱多病,药不离口的,而当时他还有一个兄弟嬴煇,他就跟他俩不一样,他的身体十分的壮阔,英勇善武,而且我们都知道秦国的时候都崇尚武艺,再加上嬴煇的综合能力要比赢柱要强,因此秦昭襄王很难受,到底是立这个更加厉害的老三当太子还是利这个年长的老二当太子。

       但是后来嬴煇等不及想当君王了,于是在秦昭襄王的饭菜里面下毒,后来事情败露了,于是他被处死了。这个时候我们的秦柱终于有机会当太子了。

       然而我们的这位秦昭襄王真的是非常猛,他在位的时间非常的久,他一直等到70多岁的时候才去世。而我们的嬴柱终于等到了他能够成为国君的时候。但是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年过半百了,但不得不说能够成为君王就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但是当时有一个规定,先君去世了之后,太子需要守孝三年才能够举行继承大典。但是嬴柱这位老弟知道自己的身体要不行了,很有可能他熬不过这三年,于是他就跟大臣们商量后将守孝期改为了一年。于是一年之后我们的嬴柱成功地当上了国军,但悲惨的事情来临了,他在当了国君三天之后就病死了,就是那么的残忍,就是那么的惨。

几乎大半辈子没有亲政的秦昭襄王,是如何夺回权力的?

       秦昭襄王是秦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国君,活了75岁,同时他也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在位时间长达55年,同时秦昭襄王也是秦国奋六世余烈统一六国的功君之一,虽然上天给了秦昭襄王最长的时间,但是秦昭襄王在位期间,虽然给予六国重创,但终其一生并没有让秦国统一天下更进一步。

       如果你仔细观察秦昭襄王的一生,你会发现尽管秦昭襄王功绩很多,但同时败绩也很多,与秦始皇比起来,两人的战略、眼光、能力、手腕其实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真要比起来,秦始皇给他这位曾祖父各方面都要强一些。

       秦国自秦孝公变法以来,就不断寻找富国强兵,当秦国强大起来后,历任秦国国君想的就是统一六国,横扫宇内,秦昭襄王作为在位时期最长的国君,但没有灭亡一国的机会,如果上天多给秦昭襄王几年的时间,他能否统一六国呢?

       秦昭襄王死于公元前251年,而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天下正好是公元前221年,刚好相差30年时间,其实秦王嬴政继承秦国王位与秦昭襄王去世的时间也不过三年时间,就算再给秦昭襄王30年时间,他也不能统一天下

       秦昭襄王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从几个方面比较一下秦始皇与秦昭襄王的不同点和治国的区别:

       一、掌控权力的能力

       秦昭襄王即位时刚好20岁,这个年龄算得上弱冠之年,是可以亲政了,但是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中,秦国的政治权力被他母亲宣太后和舅舅魏冉所瓜分,身为一国之君不能收回国君的权力,这是秦昭襄王的能力问题。

       而且,秦昭襄王还要靠一个外人来提醒他收回权力,这事是不可思议的,一国之君真的连这个都不懂吗,还要靠范雎这个外臣来提醒要收回权力,这是不可思议的,这说明秦昭襄王在收回权力这方面能力有所欠缺,不信?来看看秦始皇是怎么处理的吧。

       秦始皇当秦王时,只有13岁,由相邦吕不韦和太后赵姬监国,等到秦始皇举行冠礼成年后才能亲政,秦始皇是在22岁(虚岁)亲政的,在亲政的同时,嫪毐举兵叛乱,但是秦始皇早有准备,无论是在咸阳,还是在雍城举行冠礼的时候,秦始皇都做了万全之策,都安排了伏兵,嫪毐根本没有机会成功。

       秦昭襄王与宣太后

       秦始皇就在他亲政的同时,解决了嫪毐的问题,之后又以此为理由,罢免了掌握秦国十几年的权臣相邦吕不韦,然后在第二年逼死了吕不韦,把所有的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整个过程顺理成章,秦始皇解决得相当流畅,另外,秦始皇还有亲政的前一年,解决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成蟜的叛乱,秦始皇完成这一切并把权力集中于自己一手时,只有23岁。

       秦昭襄王直到范雎提醒他,也就是在他差不多56岁的时候才驱逐自己的母亲宣太后及魏冉和两个弟弟,收回权力,比秦始皇晚了几十岁,很难相信一国之君执政36年,还被母亲及舅舅干预朝政,这就是能力的问题,所以在加强集权、掌控权力方面,56岁的秦昭襄王都不如23岁的秦始皇,这是能力的区别。

       二、统一六国的战略

       秦昭襄王时期,虽然对六国经常发动战争,但是看不到具体统一天下的战略,打个比方,长平之战虽然重创赵国,杀死了赵国45万大军,秦昭襄王却没有听从白起乘胜灭亡赵国的建议,白白错失了一次灭亡赵国的机会。

       再比如秦国越过韩国和魏国去攻打遥远的齐国,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正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虽然后来范雎纠正了他的错误,难道这个错误秦昭襄王看不出来吗?范雎的远交近攻称不上多么高明的战略,只要稍微懂些政治军事,就能想到这个问题。

       秦始皇

       秦军攻打齐国,不是孤军奋战吗,不是把后勤补给暴露在韩国和魏国面前吗?一旦韩国和魏国攻秦,那秦国攻打齐国的军队将会全军覆没,当年秦穆公已经犯过这样的错误,秦昭襄王怎么还会犯呢,这只能是能力问题了。

       秦国虽然强大,但也没有强大到能够以一敌六,秦国最正确的战略是联合一国或几国,在政治上与这几国联盟,然后集中精力打击一国或两国,以灭亡一国为目的,一个一个来,这样才能统一天下,而不是像秦昭襄王那样四处出击,除了燕国之外,秦昭襄王与其他五国都发生了不少战争,但是一国也没有灭亡,这就是战略问题。

       但你看秦始皇就不一样了,虽然秦始皇占了时间上的优势,虽然灭亡六国是一个历史趋势,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战略,换了别的国君,你还真不一定能灭亡得了,秦始皇时期与齐国结盟,并且还把齐王建请到咸阳来和谈,换取了齐国在秦国统一战争中不干涉,这等于少了一个敌人,为统一建立政治基础。

       而且秦始皇还在政治上展开金钱外交,不断收买六国权臣为秦国服务,赵国奸相郭开被秦国收买,逼走了赵国名将廉颇,害死了赵国名将李牧,这都是秦国在政治上施行的手段,比军事手段要有效果得多,秦国还收买了齐国的权臣后胜,劝说齐王建与秦国结好,等等,这些手段都是秦国统一六国的保证。

       秦始皇与赵姬

       秦昭襄王还干过一些荒唐事,比如秦国和齐国一起称东西二帝,这对于统一秦国没有丝毫好处,反而把野心暴露在天下,还比如把楚怀王骗到秦国,逼迫楚怀王割地,最后还导致了楚怀王死在了秦国,这对秦国统一天下也没有好处,反而激起了楚国反抗秦国的决心,后来项梁起兵反秦,打的就是楚怀王的旗号,这说明楚怀王在楚国人的心中激发了斗志和团结楚人的决心,导致了秦国统一天下的难度加大。

       而秦始皇没有犯这样的错误,所以在战略上,秦始皇的能力比秦昭襄王强得多。秦昭襄王时期,秦军虽然不断东进,但是看不到明确的战略,东进的路上几乎跟韩国、魏国、赵国、楚国都打过仗,但是没有灭亡一国,而且秦昭襄王时期,战争过于频繁,有些穷兵黩武的意味,并且到了秦昭襄王晚年,由于一系列决策失误,秦军还打了一系列的败仗,比如邯郸之战,秦军被赵国、魏国、楚国三军联军打得大败。

       虽然秦昭襄王在任期间,秦国也取得了很多成绩,攻占了六国很多领土,斩杀了六国的很多军队,但总体来说,秦昭襄王时期的战略不明确,他的目的更多是夺取土地,从他打仗及扣押楚怀王就能看出来,但是秦始皇不同了,秦始皇明确提出灭国战的战略:结好最远的燕国和齐国,拉拢魏国和楚国,专门消灭韩国和赵国,从秦始皇灭亡六国的顺序也能清楚看到战略的执行情况,这是正确的

       战略不对,走得再远也是徒劳的,也会走弯路的,所以说给秦昭襄王再多30年时间,他也统一不了六国,而秦始皇则正确地运用了战略,在加强了自己的集权,解决了内部问题之后,秦始皇只用了十年时间就统一了六国,这就是秦始皇强于秦昭襄王的能力证明。

       秦昭襄王也是一个非常具有传奇经历的君王。他很小的时候就作为人质交换到了其他的国家,本来是没有机会能够登上秦国的君王之位。但是就是在芈月的全力支持下把秦昭襄王从其他的国家召唤回来,顺利的登上了秦国的君王之位。秦昭襄王登基之后的几十年里都没有能够掌握秦国的大权。一直都把握在芈月也就是宣太后的手里,宣太后也是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掌权的女性统治者。

秦昭襄王对宣判后是又敬又怕。宣太后手里掌握着军政大权,朝中基本上都是她的心腹之人。而且秦昭襄王对自己的母亲也是非常的孝敬,非常感激母亲为他所做的一切,如果不是自己的母亲,现在还沦落在作为人质的一个身份。秦昭襄王没有理由也没有勇气去反抗自己的母亲。他只能等待着一个机会,等待着宣太后百年之后他才能够掌握到秦国的军政大权。秦昭襄王非常幸运的终于让他等到了这个机会。

秦昭襄王在宣太后去世之前,就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他启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范雎。他是最早提出秦国要实行远交进攻的外交策略的人物,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范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是一个真正的野心家。他看出亲昭襄王的野心,所以他提出了非常阴险的计策。他要在朝中一步一步地清除宣太后的党羽,尤其是他的亲舅舅魏冉。

太后去世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挡秦昭襄王掌握秦国的军政大权。秦昭襄王启用了一批新的人才,来更换朝中的老臣,秦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和生机。秦昭襄王的人才队伍搭建,也让他掌握秦国的大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了,关于“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