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菜根谭全文_菜根谭全文及译文

zmhk 2024-05-22 人已围观

简介菜根谭全文_菜根谭全文及译文       我很了解菜根谭全文这个话题,并且可以为您提供一系列的信息和建议。请告诉我您需要了解什么。1.《菜根谭》全文注释及译文内容是什么?2.求《菜根谭》原文及译文txt3.菜根谭全书的目录4.有句古话不

菜根谭全文_菜根谭全文及译文

       我很了解菜根谭全文这个话题,并且可以为您提供一系列的信息和建议。请告诉我您需要了解什么。

1.《菜根谭》全文注释及译文内容是什么?

2.求《菜根谭》原文及译文txt

3.菜根谭全书的目录

4.有句古话不太懂,请教下。

5.诚善者悟菜根谭:天理路上宽,人欲路上窄《菜根谭》

6.菜根谭文言文及字释

菜根谭全文_菜根谭全文及译文

《菜根谭》全文注释及译文内容是什么?

       1.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大意

一个坚守道德规范的人,虽然有时会遭受短暂的冷落;可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凄凉。大凡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能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并且又能顾及到死后的名誉问题。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2.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大意

一个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阅历虽然很短浅,但是所受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感染也比较少;一个饱经事故而阅历很广的人,各种恶习也随着增加。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与其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着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

       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求《菜根谭》原文及译文txt

       《菜根谭》—洪应明

       《菜根谭》是明代学者洪应明所作,全文16397字,分为修身,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章

        “面上扫开十层甲”,有没有感受到勇气灌注全身?许多不好意思,拉不下脸面,其实都是心魔作怪,当我们真正去做时,一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难。遇到不熟的人交流不畅?遇到当众演讲就脸红?特别羡慕别人在人群面前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自己也想如此却连开口的勇气都没有?没关系,往大点说,宇宙那么大,生命转瞬即逝,主动出击又算得了什么?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能坐着等,得跑去抢啊。当我们主动说一句你好,可能会有微笑回报;对着镜子说一句你可以,胆量再小也没问题;在人群中插一句话,说不定你就是那个开心果!《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有句话:就这一次,抛开你的恐惧,要不然以后哪天,你进了棺材都要后悔,只要一点勇气,你就会改变生活。

        ?

        愿我们遇到困难打击时,刀不损锷,水不留痕,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菜根谭全书的目录

       《菜根谭》原序

       戊子之秋七月既望, 余以抱病在山,禁足阅。适岫云监院琮公由京

       来顾,出所刻《菜根谭》书命予为序,且自言其略曰:“来琳初受近圆,即

       诣西方讲席,听教于不翁老人。参请之暇,老人私诫曰:‘大德聪明过人,

       应久在律席,调伏身心,遵五夏之制,熟三聚之文,为菩提之本,作定慧之

       基,何急急以听教为哉?’

       居未几,不善用心,失血莫医。自知法缘微薄,辞翁还岫云。翁曰:‘善,

       察尔因缘,在彼当有大振作,但恐心为事役,不暇研究律部。吾有一书,首

       题《菜根谭》,系洪应明著。其间有持身语,有涉世语,有隐逸语,有显达

       语,有迁善语,有介节语,有仁语,有义语,有禅语,有趣语,有学道语,

       有见道语,词约意明,文简理诣,设能熟习沉玩而励行之,其于语默动静之

       间,穷通得失之际,可以补过,可以进德,且近于律,亦近于道矣。今授于

       尔,应知珍重。’时虽敬诺拜受,究竟不喻其为药石意也。厥后历理常往事

       务,俱忝要职,当空华之在前,不识元由眼里之魔,认水月以为真,岂知惟

       是天垂之影。由是心被境迁,神为力耗,不觉酿成大病,幸来及于尽耳。既

       微瘥间,无以解郁,因追忆往事,三复此书,乃悟从前事事皆非,深有负于

       老人授书时之言焉,惜是书行世已久,纸朽虫蛀,原板无从稽得,于是命工

       缮写,重为刊刻。请井言于首,启迪天下后世,惮见闻读诵者身体力行,勿

       使如来琳老方知悔,徒自惭伤,是所望也!”

       余闻踪公之说,抚卷叹曰:“夫洪应明者,不知何许人。其首命题,又

       不知何所取义,将安序哉?”窃似之曰:“菜之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

       有味也。但昧由根发,故凡种莱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书所说

       世味乃出世味;皆为培根之论,可弗重欤?”又古人云:“性定菜根香。”

       夫菜根,弃物也,如此书,人多忽之。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喻,哪此书,

       唯静心沉玩者,乃能和旨。是与否与?既不能反质于原人,聊将以侯教于来

       哲。即此序。时乾隆三十三年中元节后三日。

       三山病夫通理谨识。

       前 言

       《菜根谭》是明朝万历年间洪应明写的一本语录体著作,作者生平不详。

       从宋朝到明朝,这类写修身自省、为人处世的语录书不少,但能够风靡于当

       今的只有《菜根谭》。尤其是日本,早在明治维新前后就出现了几种版本,

       到了八十年代,更成了企业界“人人关心、爱读的书籍”。这股风又影响回

       国内,便在读者群中出现了争读《菜根谭》的热潮,至今不衰。据说起名《菜

       根谭》,是因为作者把菜味比作世味,那么种菜人的只有厚培菜根才会有味。

       也有人说是,“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的意思。不管怎么说,书中所表达的

       是四百多年前一位哲人对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乃至治学家训的认识、体会。

       作者揉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形成了一

       套出入世法则,为人处世方式而传之后,表现了中国人对人生、人际、人性

       的独到见解。

       全书没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完全由作者侃侃而谈,如叙家常,一段话数

       十百字不等,共360 则。格言警句,信手拈来,文辞幽雅,对仗工整。现代

       人与四百年前的人在观念、方式上当然有许多不一样,可无论是寻找修身养

       性的途径、做事待人的准则,或是探求从商经营的谋略、从政识才的判识等

       等,《菜根谭》都给人以深刻启迪,没有因日月的推移而销磨其邃智的光采。

       此次编译,按照内容分为处世篇、修身篇、齐家篇、蒙养篇、闲适篇五

       部分,重新排列。第一则加标题,进行注解、现代汉语翻译及评点,以体现

       该书的系统性,方便读者。

       一九九四年八月

       文白对照注释评析

       菜根谭

       ——为人处事大全

       唐汉 编

       西北大学出版社

       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

       一、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

       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译文

       一个刚踏入社会的人阅历很浅,所以沾染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机会也较

       少;一个饱经世事的人,经历的事情多了,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

       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

       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注解

       抱朴:保持纯真朴实的本性。《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涉世:经历世事。《晋书·孔衍传》说:“博学不及衍,涉世声誉过之。”

       点染:此处是指一个人沾上不良社会习气,有沾污之意。机械:原指巧

       妙器物,此处比喻人的城府。

       练达:指对世事能圆滑通达。

       朴鲁:朴实、粗鲁,此处指憨厚,老实。

       曲谨:拘泥小节谨慎求全。

       疏狂:放荡不羁,不拘细节。白居易诗:“疏狂属年少。”

       评语

       对刚刚跨进社会的人来说,存在一个怎样适应社会的问题,因为处世的

       经验还很短浅,还没被浮世的恶习所感染,即使已经感染也不太深,这种人

       自然还能保留纯洁天真的本性。而经历了人间种种浪涛,历尽了人间艰难险

       阻的人,经验积累比较多,相应地城府也就比较深。社会是一所大学校,人

       生是一个大舞台,涉世深的人由成功和失败中积累的经验,帮助人们应酬着

       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经验百好有坏,汲取教训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得到

       负效应。有的人却从消极的、不好的方面去积累经验,品格便逐渐发生质的

       变化。这种人往往心存险诈任何坏事都敢作。从这个角度来讲,君子遇事不

       要只求练达,应特别注重抱朴守拙的忠厚作风。太讲究练达和圆通,就会失

       去本性,变成一个老奸巨滑不受人欢迎的人。如此反而不如保持一切都不加

       修饰的纯朴面目。练达、曲谨与朴鲁、疏狂都是相对的、在一味追求金钱权

       力并为此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情况下,多些真情,多些真诚,多些朴实,

       多些洒脱是很可贵的。

       二、污泥不染知巧不用

       势利纷华,不近冬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

       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译文

       权利和财富使人眼花而乞求,不接近这些的人就清白,接近了而不受其

       污染那就更清白;权谋诡诈,不知道者算高明,知道了却不使用就更高明了。

       注解

       势利:指权势和利欲,《汉书·张耳陈余传》说,“势利之交、古人羞

       之。”

       智械机巧:运用心计权谋。

       评语

       有的人遇到有利可图的事,就削尖脑袋往里钻,贪一点便宜;而在有钱

       有权有势的人周围,天天都有趋炎附势的人聚集一堂,由于都是怀着一个贪

       字有求而来,所以以利益为驱动的组合不可能有人间真情,出现“富居深山

       有远亲,贫在闹市无人问”,即所谓世态炎凉是不足为奇的。为了保持人格

       的高尚不应为个人利益去争逐。还要看到,智械机巧是从智慧和才干中锻炼

       而来,假如为了自身利益就去施展权谋术数反而不如那些不懂得智械机巧憨

       厚的人显得高尚。尤其是有机会把握权力,掌握金钱,却依然保持高洁,不

       因权力而贪污,不因金钱而堕落,是非常可贵的。即所谓“富贵不能*”。

       权势名利是现实生活中必然遇到的,有人格、有原则的人才可能出污泥而不

       染;也正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才耻于机巧权谋的运用,而视权势如浮云。

       三、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君子之心似,天青日折,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

       易知。

       译文

       君子有高深修养,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样光明,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

       事;君子的才华应像珍藏的珠宝一样,不应该轻易俗耀让别人知道。

       注解

       才华:指表露于外的才能。

       玉韫珠藏:韫、珍藏的意思。《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匮而

       藏诸,求善而沽诸。”陆机《文赋》中:说“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

       评语

       胸怀坦荡是做人的原则之一,“才华须藏”则是处世的原则,人生在世

       必须面对各种现实问题。人是生而平等的,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在一

       个公平、安定、民主的社会,人们才可能以诚待人,才能避免尔虞我诈,进

       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安定的社会,而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才华。但是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假如锋芒毕露炫耀才能,不仅会招致旁人的忌恨,并

       且会使自己被认为是轻浮或恃才自傲。在现代社会,讲究自由平等,在才学

       方面自然也不例外,一个真正平等的社会,就是要为每个人发挥自己才干提

       供机会,假如每个人都使自己的才干深藏不露,那不仅会使他个人有空怀才

       学的悲哀,而且也是国家社会的一大损失。在现实社会中,发挥才干和把握

       时机关系很大。在一个充满猜忌的环境中,就必须牢记因才招忌的教训。历

       史上权臣、小人运用权力杀死才干比自己富的人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这种情

       况之下就要暂时明哲保身玉韫珠藏。这不是就此永远消极颓废,而是等待时

       机来临。所谓“邦无道则隐,邦有道则现”,有时隐藏自己也是一种竞争的

       方式,避免“枪打出头鸟”不一定都是消极的。同时,“玉韫珍藏”也表现

       出一种深思熟虑,不轻言浮议,而鸣则惊人的方式。

       四、和气致祥喜神多瑞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壮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

       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译文

       在狂风暴雨中,飞禽会感到哀伤忧虑惶惶不安:晴空万里的日子,草木

       茂盛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祥和之气,而人间不可

       以一天没有欢欣之气。

       注解

       戚戚:忧愁而惶惶不安。《论语》中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弄日光风:雾,雨后转晴。指天气晴朗,风和日丽。

       欣欣:草木茂盛貌。

       喜神:心神,愉快。

       评语

       社甫诗中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体验。世间的万事万物常随

       我们的心理变化而转移。当我们怒气冲天时,看一切事物都觉得可恨可憎;

       当我们悲伤感叹时,看一切事物都觉得可悲可泣:当我们喜笑颜开时,看万

       事万物都觉得可喜可乐。假如一个人终日愁眉苦脸,跟周围环境中的人怒目

       相向,这种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可言?用现在的说法这叫“移情”,即把自己

       的主观情感移之于周围的人和事。所以一个人经常保持开朗的心情,乐观的

       态度,豁达的心胸是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基础。悲观促使人丧失心志,暴

       戾容易招来意外之祸,时时怨天忧人会变得孤独。只有肯乐观奋斗的人才能

       享受幸福的人生。心胸坦荡,做事必然光明磊落;乐观开朗,做事必然条理

       分明;而思想偏激,做事必然不合义理,悲观失意,做事必然横逆曲折。可

       见世事的通与不通有时完全存于一念之间,立身首先要在涵养上多下功夫。

       人们喜欢风和日丽的春景。同样,人们也喜欢平和快乐的人生。一个人保持

       一种健康、豁达、安然的心态,那么他周围的世界就是一个欢快美丽的世界。

       五、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帮

       君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译文

       我们每天看到天地好像无声无息不动,其实大自然的活动时刻未停。早

       晨旭日东升,夜晚明月西沉,日月昼夜旋转,而日月的光明却永恒不变。所

       以君子应效法大自然的变化,闲暇时要有紧迫感作一番打算,忙碌时要做到

       忙里偷闲,享受一点生活中悠闲的乐趣。

       注解

       吃紧:宋明时代的口头语,和今人说的紧急相同,即紧迫,抓紧。

       寂然:宁静的意思。白居易《偶作诗》有:“寂然无他念,但对一炉香。”

       气机:机,活动,气机是指大自然的活动。换言之,气是天地阴阳之气,

       而机泛批宇宙的运动,气机就是天地运转。

       尽夜:夜以继日,也就是终夜的意思,尽,终也。

       贞明:指光辉永照。

       评语

       宇宙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间,运动不停,如此才能完成宇宙

       的旋转,这是宇宙变幻无穷的根本法则。作者通过辩证地看待宇宙的变化规

       律来认识人生的处事法则。即一个人要在闲暇无事时存有应变之心,忙碌紧

       张中要忙里偷闲多争取日常生活中的雅趣。闲时吃紧,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做事要有长远考虑,欲速则不达;人应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浪费自己的时间,

       自己的人生之路靠自己去不停息地奋斗。故这里的闲是相对的,不表明自己

       为理想而拚搏的思想停下来。而遇到事情头绪多,不应当盲人摸象一样分不

       清层次,不考虑效果,要在,忙中静下来深思自己的路子对不对;学会调理

       自己的情绪不致于盲目,通过生活的乐趣来平衡自己的身心,总而言之,要

       保持“吃紧时忙里偷闲,悠闲时居安思危”的境界,并使其成为处理事物的

       一个基本方式。

       六、快意回首拂心莫停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译文

       身处顺境被主人恩宠,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志得意满时应该见

       好就收,尽早觉悟;遭受挫败后有时反而会使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因此木

       如意时,千万不可就此罢休,放弃追求。

       注解

       恩时:恩惠,蒙受好处。

       快意:得意,心情舒畅。

       拂心:不能随心所愿地做事。

       评语

       得意时早回头,失败时别灰心,这是人们根据长期生活积累而得到的经

       验之谈。尤其是第一句话,其政治含义很深。在封建社会,有“功成身退”

       的说法,因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

       缺”,“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都说明了“知足常

       乐,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张良、范蠡等人功成身退,急流勇

       退,常让后人感叹称赏。而李斯为秦国建大功却身亡,发出“出上蔡东门逐

       狡兔岂可得出”的哀鸣,正说明俗语说:“爬得越高,摔得越重”的道理,

       因为权力最能腐化人心,而人们由于贪恋名利,往往会招致身败名裂的悲剧

       下场,西汉的吴王刘濞等所发动的“七国之乱”,就是由于妄贪更大的权位

       和名利,才使七国之王个个惨遭灭门之祸。而从做人角度看,得意时更要谨

       慎,不骄不躁。至于后一句话其生活意义更明显,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一

       个人不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受了挫折不会气馁。

       七、心地放宽身死恩垂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译要流得久,使人有

       不匮之思。

       译文

       一个人待人处事的心胸要宽厚,使你身边的人不会有不平的牢骚;死后

       留给子孙与世人的恩泽要流得长远,才会使子孙有不断地思念。

       注解

       田地:指心田,心胸。

       不平之叹:对事情有不平之感时所发出的怨言。不匮之思:匮,缺乏,

       比喻永恒的恩泽。据《诗经·大雅》篇:“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评语

       人生在世究竟该怎样做人从古至今是人们争论的一个话题。是“争一世

       而下争一时”,还是“争一时也要争千秋”,是只顾个人私利不管他人“瓦

       上霜”或损人利己,还是为社会,为人类做有益的事,做些贡献?这实际上

       是两种世界观的较量。生活中,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凡事都跟人斤斤计较,

       如此必然招致他人的不满。人在世时宽以待人,善以待人,多做好事,遗爱

       人间必为后人怀念,所肾“人死留,虎死留皮”,爱心永在,善举永存。而

       恩泽要遗惠长远,则应该多做著书立说、修桥建校之类能长久在人心和社会

       上长久留存的善举。只有为别人多想,心底无私,眼界才会广阔,胸怀才能

       宽厚。

       八、路留一步味让三分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食。此是涉世一极乐

       法。

       译文

       在狭窄的路上行走,要留一点余地让别人走;遇到差味可口的食物,要

       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快乐的方法。

       注解

       路径:小路

       评语

       并不是一切情况下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比如有时走山边小路不能两人

       同时通过,如果争先恐后就有坠入深圳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之下自己要先停

       住脚步,让他人过去才算有礼貌,也最安全。自个在吃美酒佳看时,不可以

       总是一个人独享,要想想周围还有许多不如自己的人,否则人们可能由于妒

       忌而产生想法。就像古人扫墓祭祖一定要拿出一些酒菜送给周围的游魂野鬼

       吃光,相信不这样做,那供给祖先的酒菜会给游魂野鬼抢光,这虽然是迷信,

       却说明了这种心理。其实,留一步,让三分,是提倡一种谨慎的处世活人的

       方式,就是通常所说的谦让美德,适当的谦让不仅不会招致危险,反而是寻

       求安宁的有效方法。生活中,汽车行驶提出“宁等三分,不抢一秒”,既是

       为了安全,也表现出谦让。个人生活中,除了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对小事、

       个人利益相互谦让就会带来个人的身心愉快,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

       九、义侠交友纯心作人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译文

       跟朋友相处时必须抱着患难与共、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而做人要有一

       颗天真善良的赤子之心。

       注解

       义侠:义,指对朋友患难相助的义气,侠是指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

       素心:素本来是指未经染色的纯白细绢,引深为纯洁,也就是通常所说

       的赤子之心。据陶渊明《归田园居》诗:“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评语

       朋友往来不可只重视饮宴谈笑的交际应酬,应重视道义之交,即有患难

       相助的侠义精神,锄强扶弱不为暴力所屈,进而做到心心相印。假如交友本

       着互相利用的态度,那就违背了交友之道。交友作人还应该保持一颗纯洁的

       赤子之心。行善济世,关心社会而不只是一味独善其身,随俗而不为外物所

       染。人始终应该保持一颗纯洁之心,与志向一致、心灵相通有侠肝义胆之人

       一起为社会服务。

       一○、退即是进与就是得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

       根基。

       译文

       为人处世遇事都要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才算高明,因为让一步就等于是为

       日后进一步做好准备:而待人接物以抱宽厚态度为最快乐,因为给人家方便

       实际上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础。

       注解

       处世:度过世间,即一个人生活在茫茫人海中的基本作

       人态度。

       张本;前提,准备。

       评语

       为人处世宣宽厚,虽然有时退让和宽容是建立在自己苦忧的基础上,也

       应把快乐让给别人。宋代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种做人态度,才应是修4养品德和心性的方向。乐的结果可能转化为苦,

       苦的结果可能转化为乐,苦乐相循是自然法则,其理恰如日月星辰的旋转。

       一个不能吃苦的人万事难以功成,苦尽甘来乃是不变的真理。名利地位固然

       能鼓励人的奋发向上,但是假如过分重视名利,有时也会给人带来无限苦恼。

       通常所说的“知足者常乐,”就某种意义来说显得有点消极,但是对于那些

       为追逐名利而贪赃枉法的人,这句话仍不失为至理名言。因为“让一步”、

       “宽一分”待人处世是把苦留给自己,把功把名给别人,这种牺牲精神可以

       求得自我的精神慰藉,也足以赢得世人的敬重,反过来这种敬重也算是自己

       的得吧。

       一一、骄羚无功忏悔天罪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子;你大罪过,当不住一个悔字。

       译文

       即使有盖世的丰功伟绩,也承受不了一个“种”字所引想的相反效要的

       抵消,一居功自傲便可能前功尽弃;了滔天大罪,也挡不过一个“悔”字,

       只要忏悔,就能赎回以前的罪过。

       注解

       矜:自负、骄傲。据《尹文子》:“名者所以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

       忏悔:本是佛家语,有自我认错请人饶恕之意。

       弥天:满天、滔天之意。

       评语

       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保

       持自谦上进的品质。即使是为国家建设有大功,成为天下崇拜的英雄伟人,

       假如自己产生自夸功勋的念头,把自己沉浸在一个荣誉的花环中,不思进取,

       那他的大功不但会在自傲中丧失,说不定为此还会招来意外的祸患,俗话说

       “骄傲使人落后”,就是这个道理。古人所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可见任

       何丰功伟绩并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建立的,都要有无数人一起抛头颅洒热血才

       能完成,不管是功臣还是常人,把一世功劳都占为已有,那他就不能算是具

       有崇高道德的人。一个人的功劳只能代表过去,未来的一切都必须重新开始。

       所以我们做人必须切实排除这个“矜”字。反过来,犯下滔天大祸的人,假

       如能彻底忏悔,洗心革面重新作人,邪念就会全消,罪孽也可能灰飞烟灭。

       这就如同佛经所说:“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所以一个人的行善与作恶有时在于一念之间,念要行善成

       善,一念要作恶成恶,所以一念之差可以上天堂也可以下地狱,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一念页顿司是可取的。

       一二、让名远害归咎养德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中公与八可永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

       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译文

       完美的名誉和节操,不要一个人独占,必须分一些给旁

       人,才不会惹发他人忌恨招来祸害而保全生命;耻辱的行为和名声,不

       可以完全推到他人身上;要自己承揽几分,才能掩藏自己的才能而促进品德

       修养。

       注解

       韬光:韬,本义是剑鞘,引伸为掩藏。韬光是掩盖光泽,喻掩饰自己的

       才华。萧统《陶靖节集序》说:“圣人韬光,贤人遁世。”

       远害全身:远离祸害保全性命。

       养德:修养品德,据诸葛亮《诫子书》说:“君子之行,以静养身,以

       俭养德。”

       评语

       做人不能只沾美名,害怕责任,应当敢于担责任,担义务。从历史上看,

       一个人有伟大的政绩和赫赫的武功,常常会遭受他人的嫉妒和猜疑,历代君

       主多半都杀戮开国功臣,因此才有“功高震主者身危”的名言出现,只有像

       张良那样功成身退善于明哲保身的人才能防患于未然。所以君子都宜明了居

       功之害。遇到好事,总要分一些给其他人,绝不自己独享,否则易招致他人

       怨恨,甚至杀身之祸。完美名节的反面就是败德乱行,人都喜欢美誉而讨厌

       污名。污名固然能毁坏一个人的名誉,然而一旦不幸遇到污名降身,也不可

       以全部推给别人,一定要自己面对现实承担一部分,使自己的胸怀显得磊落。

       只有具备这样涵养德行的人,才算是最完美而又清高脱俗的人。让名可以远

       害,引咎便于稍光,这本身就是处世的一种良策。

       一三、天道忌盈业不求满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降

       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

       译文

       做任何事都要留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这样即使是造物主也不会

       嫉妒我,神鬼也不会伤害我。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尽善尽美,一切功劳都希

       望登峰造极,即使不为此而发生内乱,也必然为此而招致外患。

       注解

       造物:指创造天地万物的神,通称造物主。《庄子·大宗师》说:“伟

       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者。”外忧:外来的攻开、忌恨。

       评语

       从做人、做事业角度来看,“满招损,谦受益”“天道忌盈,卦终未济”,

       这些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生活方式影响很大。道家是以虚无为本,认为夭地之

       间都是空虚状态,但是这种空虚却是无穷无尽的,万物就是从这种空虚中产

       生。例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如长保。”

       而“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就会招致灾祸,所以历史上司马光在《资

       治通鉴》中才发出“汉三杰而已,萧何系狱,韩信诛夷,子房托于神仙”的

       慨叹。人们凡事都求全求美,绞尽脑汁企图来达到这个目标。其实不论何事

       都不应妄想登峰造极,因为有上坡就必然有下坡,也就是有上台必然有下台

       的一天,事情到了一定的限度必然发生质的变化。一件事成功了如果不及时

       总结,保持清醒头脑反而骄傲自满,沉溺在过去的成功之中,那么就可能使

       事情走向它的反面。从另一个意义来讲,功业不求满盈,留有余地,也是一

       种处世方法,比如对于置钱财家业,求多求尽,对于功名地位,求高求上,

       本知急流勇退,不知保持人的本性而成为守财奴,不知预先留几分余地才会

       安全,那么正应了古圣先贤的至理名言,历史教训就会再现。

       一四、责毋太严教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分过高,当使其可从。

       译文

       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考虑到对方能否承受;教海别人行

       善时,不可以期望太高,要顾及到对方能否做到。

       注解

       攻:攻击、指责。

       毋:无、不。

       恶:指缺点、隐私。

       堪受:能否接受。

       评据

       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应当有些用家思想。儒家在人际关系上最讲究“恕”

       的观念,“恕”就是宽恕、原谅。在此基础上要考虑对方的才智能力,能否

       接受你的教诲或批评。对方接受的能力有限,你的批评或教诲实际上是零。

       “恕”不是无原则的宽容不管,而是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智力和承受力。往往

       在现实中,有的人责备别人豹过失唯恐不全、抓住别人的缺点,便当把柄,

       处理起来不讲方法不讲效果而图一时之愤。而诲人者要么期望太高,要么把

       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要么成才心切不顾实际填充别人装不进去的东西,不

       考虑实际效果,这是责人或教诲时所不足取的。

       邮箱 已发送 全文

       请查收

有句古话不太懂,请教下。

       第一章参透处世中的方与圆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让名远害,归咎养德

       事上敬谨,待下宽仁

       明辨是非,大局为重

       第二章反省修身中的宽与严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意气用事,难有作为

       俭让有度,过犹不及

       无欲则寂,虚心则凉

       第三章诠释求学中的真与假

       学以致用,立业种德

       老当益壮,大器晚成

       水滴石穿,瓜熟蒂落

       幼时定基,少时勤劳

       第四章评说仕途中的进与退

       无道忌盈,卦终未济

       急流勇退,与世无争

       居安思危,处进思退

       见微知著,守正待时

       第五章论述名利中的舍与求

       一念之差,失之千里

       人死留名,豹死留皮

       贪者长贫,知足常富

       生死成败,一任自然

       毁誉褒贬,一任世情

       第六章解读世事中的利与害

       欲擒故纵,宽之自明

       冷静思理,泰然处世

       用人不苛,交友不滥

       信人独诚,疑人先诈

       超然事外,明晓利害

       第七章感叹人生中的祸与福

       福祸相依,成由败生

       乐极生悲,物极必反

       悬崖勒马,转祸为福

       守正安分,远祸之道

       顺逆一视,欣戚两忘

       第八章了悟自然中的动与静

       苦海茫茫,回头是岸

       君子之心,毫无障塞

       耳目桎梏,情欲机械

       静中真境,淡中本然

       第九章洞察人性申的善与恶

       施之不求,求之无功

       人心一真,金石可镂

       穷寇勿追,投鼠忌器

       恶善须分,明辨是非

       第十章品味悠闲中的乐与愁

       心境恬淡,绝虑忘忧

       操持身心,收放自如

       抱身心忧,耽风月趣

       任其自然,万事自适

       真不离幻,雅不离俗

       ……

诚善者悟菜根谭:天理路上宽,人欲路上窄《菜根谭》

       出自《菜根经谭》原著明洪应明

       三六二、俗眼观异 道眼观常

        大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现,种种是常,何须分别?何须取舍?

        译文

        普天之下的一切物体,人间伦常的一切情感,世界之中的一切事情,用世俗眼光去观察,纷繁复杂各不相同,用超俗眼光去观察,林林总总本质不变,何必分辨区别?何必择取弃舍?

        注解

        大地:广大地面,普天之下,亦指有关地球的。见三二七注解

        万物:统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易·乾》:“大哉乾元,万物资始。”明·王守仁《〈大学〉问》:“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

        人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道德关系以及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孟子提出。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后人又称为“五伦”。也就是提倡夫妇互相爱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义臣行、交友以信等品德,以期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安定。《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圣人(舜)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人类,伦,辈,类。《荀子·富国》:“人伦竝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杨倞注:“伦,类也。竝处,羣居也。其在人之法数则以类羣居也。”

        世界:佛教语,犹言宇宙,世指时间,界指空间。见二五三注解。世上,人间。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以世界外事及神化无方,为虚诞也。”

        俗眼:尘世中人的眼睛,借指凡夫俗子。唐·薛用弱《集异记·王涣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

        道眼:佛教语,指能洞察一切,辨别真妄的眼力。《敦煌变文汇录·维摩诘经问疾品变文》:“必使天龙开道眼,教伊八部悟深因。”

        种种:犹言各种各样,一切。《隋书·王劭传》:“永安宫 北有自然种种音乐,震满虚空。”即“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众多。语本唐·柳宗元《贞符》:“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

        何须:犹何必,何用。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常:〈形〉恒久,长久不变。《广雅》:“常,质也。”《易象下传》:“未变常也。”虞注:“恒也。”

        分别:区别,分辨。《荀子·王制》:“两者分别,则贤不肖不杂,是非不乱。”

        取舍:择用与弃置,选择。《吕氏春秋·诬徒》:“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择取,选择取用。《荀子·君道》:“必谨志之而慎自为择取焉。”弃舍,舍弃,丢开。《易·井》“旧井无禽时舍也”唐·孔颖达疏:“时舍也者,以既非食,禽又不向,即是一时共弃舍也。”

        评语

        天地间山河草木等等万物,和人世家庭引起的喜怒哀乐等等情感,乃至於世间里一切事物的利害得失。如果用普通人的眼光来观察,确实是千头万绪纷乱不堪。但若以悟道者的眼光来观察,则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常住的实相。万物一律平等,并无彼此的分别,并且不必对他们有什么取舍和憎爱。古书说:“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厥执中。”人对于万物有差别心是人为物欲所役使,是一条危险的道路。而明道之心是观察入微,得天地的妙理,不为幻相之物欲所迷惑;天地之道是在于精一,我们在虚实真幻之间,亦唯有明其精一执其中道,才不至有过犹不及之虞。世上事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事物总在不断发展变化,总在产生、死亡。这不是道眼俗眼所能否定得了的东西。曾子所著的《大学》一书,专谈人生哲学中修养心性的工夫,并订出一套严整的程序,告诉世人修养心性须从“定”字人手。因为精神稳定情绪才能均衡,情绪均衡才能心静,心静才能心安,心安才能思考,思考才能有心得。“定、静、安、虑、得”成为修身养性的一个循环过程,其本身也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果否认事物在纷乱中的变化,就无须定静安虑而有所得了。其实动、静也是相对的,所谓得就是达到一种相对静止状态,发现了事物变化的规律,而不为人间万象、世事纷乱所迷惑,故俗、道的差别,在于能否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掌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

菜根谭文言文及字释

       《菜根谭》:天理路上宽,人欲路上窄。

        原文: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涂。

       译文:真理大道十分宽广,只要人们能在这上面稍微用些心思,就会觉得心胸开阔、光明敞亮。欲望之路十分狭窄,人刚踏出一步,就会觉得面前都是荆棘与泥泞,简直是寸步难行。

       《拔苗助长》是有名的成语故事,说明了人不能偷懒。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而坏了事,损失了自己的利益。

       《守株待兔》的故事是人人皆知,人不作主观努力,只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比喻一个人欲望大,妄想不劳而获,死守狭隘的经验,还不变通。

       天理路上宽,人欲路上窄。天理指的是天地万物运行的法则,人欲就是人过度贪婪的欲望。天理是一条通往幸福成功的大道,人欲是一条通向痛苦失败的小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一份劳力就得一分收益。你多做一些事,只有更多收益,绝对不会吃亏。

        常言道:“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辛勤的努力的耕耘,就不会有丰富的收获。

        “夜眠入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北宋的哲学家张载曾经写的一副楹联。张载这么刻苦学习,写出了《正蒙》等许多著作。

       儒家有云:“存天理,灭人欲”。

        儒家大师朱熹举例解释说:“饿了想事物是天理,想吃得好就是人欲”。天有春夏秋冬,地有金木水火,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

       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存天理是存善,追行天理,循道而行;灭人欲是去恶,克己省身,修身养性。

        做人就要向善去恶,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道德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读“天理路上宽,人欲路上窄”的感悟。让我们明白了一些道理:不要为了贪图私欲,而走偷奸耍滑、坑蒙溜须的捷径。我们怀着开阔的心胸,在平坦宽广的大道上,大步向前。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诚善者聂风。我们凡事要懂得谦卑退让,舍财不贪,克己利人。

        虚心万事顺心,自满十事九空。对于谦德善行之人,人人恭敬欢喜;对于骄满恶行之人,人人怨怒隐恨。

        诚善者闲言慧语,交志同道合朋友。

菜根谭_by洪应明?_txt全文免费阅读

       1. 菜根谭白话文,或译文,现代文,

        菜根谭 原文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

        译文责备别人的过错不可过于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承受。教诲别人行善不可期望太高,要顾及对方是否能做到。

        原文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情怡性;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译文尽心尽力做事本是一种好的品德,但如果过分认真而致心力憔悴,就会使精神得不到调剂而丧失生活乐趣。

        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本是一种高尚情操,但如过分清心寡欲,就对社会人生少有贡献。原文人情反复,世路崎岖。

        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译文人情冷暖变化无常,人生道路崎岖不平。

       

        因此当你遇到走不通的路时,必须明白退一步的做人之法;当你事业一帆风顺时,要有礼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原文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译文要制服外在的邪恶,必先制伏自己内心的邪恶;自心的邪恶降服之后自然安稳不动,那么一切外在的邪恶自然不起作用。要控制外来的横逆之事,必先控制自己浮动的情绪;自己的情绪控制以后自然不会心浮气躁,那么外来的横逆之事自然不能侵入。

        原文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受病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

        译文肝染上疾病,眼睛就看不见;肾染上疾病,耳朵就听不清。病虽生在看不见的内脏,但症状却发作于能见的地方。

        所以君子要想表面没有过错,必须从看不见的细微处下慎独功夫。原文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

        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译文如果家人犯了什么过错,不可随便大发脾气,更不可以冷漠的态度置之不理。

        如果所犯过错不好直说,就借其他事情暗示以使之改正;如果无法立刻使他悔悟,就耐心等待时机再殷殷劝告。因为谆谆善诱,就像春风一般能消除冰天雪地的冬寒,就像暧流一般能融化冻如石块的严冰。

        充满和气的家庭才是模范家庭。原文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

        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译文一个人如果生活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那周围所接触到的全是有如针炙医药般的事物,在不知不觉中会使你敦品励行,把一切毛病治好。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无忧无虑的顺境中,那就等于在你面前摆满了刀枪利器,在不知不觉中使你的身心受到伤害,走向失败之途。原文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

        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译文不要轻易责难他人所犯的小过,也不要随便揭发他人生活中的隐私,更不要对他人以往的错处耿耿于怀。

        这三大做人的原则,不但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也可以避免意外的灾祸。原文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

        译文用人要宽厚,而不可太刻薄;如果太刻薄,即使想为你效力的人也会设法离去。交友要选择,而不可太泛滥,那此善于逢迎献媚的人就会设法接近。

        原文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译文在动乱局势中,要把握自己,站稳立场,才不致于被狂涛巨浪所吞噬。

        处身于姿色艳丽中,要眼光辽阔,把持情感,才不致于被美色所迷惑。当事情发展危险时,要急流勇退,以免陷入泥中不能自拔。

        原文事稍拂逆,便思不知我的人,则怨尤自清。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译文事业不顺而身处逆境时,就应想想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这样就不会怨天尤人了。事业如意而精神松懈时,就应想想那些比自己更强的人,这样就自然振奋起来。

        原文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译文不要在高兴时,不加考虑,随便对人许诺;不要在醉酒时,不加控制,不要在疲劳时,放任疏懒,做事有始无终。

        原文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路。译文嘴是心的门户,如果门户防守不严,家中机密就会全部泄露。

        意志是心的腿脚,如果意志不坚,就会摇摆不定走上邪路。原文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己者,求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

        译文对待别人要宽厚,当别人犯过错时,要像他没犯过错一样原谅他,这样才能使他心平气和地改正过错。要求自己要严格,应在自己无过错时,设法找出自己的过错,如此才能使自己德业进步。

        原文 *** 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如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译文当 *** 烈火般燃烧时,只要想一想生病的痛苦情形, *** 立刻变成一堆冷灰。当功名利禄蜂蜜般甘美时,只要想一想走向死地的情景,名利就会味同嚼蜡。

        所以一个人要经常想到疾病和死亡,也可以消除罪恶之念而增长德业之心。原文人情听莺啼则喜,闻蛙鸣则厌,见花则思培之,遇草则欲去之,但以形气用事。

        若以性天视之,何者非自鸣其天机,非自畅其生意也。译文人之常情,听到黄。

2. 洪应明《菜根谭》全文

        菜根谭 〔明〕 洪应明 余过古刹,于残经败纸中拾得《菜根谭》一录。

        翻视之,虽属禅宗,然于身心性命之学,实有隐隐相发明者。亟携归,重加校雠,缮写成帙。

        旧有序,文不雅驯,且于是书无关涉语,故芟之。 著是书者为洪应明,究不知其为何许人也。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二日,遂初堂主人识 修 身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 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

        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

        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

        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

        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儆惕惰气;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 钟鼓体虚,为声闻而招击撞;麋鹿性逸,因豢养而受羁糜。

        可见名为招祸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学者不可不力为扫除也。

        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 。

        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变可为万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焰冰竞;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学者动静殊操、喧寂异趣,还是锻炼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须是操存涵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才见处一化齐之妙。

        心是一颗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犹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涤犹易;以情识衬贴之,犹明珠而饰以银黄,其洗涤最难。

        故学者不患垢病,而患洁病之难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难除。 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有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居;性命的我要认得真,则万理皆备而其心常实,实则物欲不入。

        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 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

        白日欺人,难逃清夜之鬼报;红颜失志,空贻皓首之悲伤。 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之策保国家,出此入彼,念虑只差毫末,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渊矣。

        人胡猛然转念哉! 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开万善之门,无如寸心挹损。 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驰得尘俗之肩,方可挑圣贤之担。

        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雪,才为火内栽莲。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

        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欲之公处即为理,舍欲则理不可明 。故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绝欲,惟期寡欲而已。

        欲遇变而无仓忙,须向常时念念守得定;欲临死而无贪恋,须向生时事事看得轻。 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

        从五更枕席上参勘心体,气未动,情未萌,才见本来面目;向三时饮食中谙练世味,浓不欣,淡不厌,方为切实工夫。 应 酬 操存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应用要有圆机,无圆机则触物有碍,何以成旋乾转坤之经纶! 士君子之涉世,於人不可轻为喜怒,喜怒轻,则心腹肝胆皆为人所窥;於物不可重为爱憎,爱憎重,则意气精神悉为物所制。

        倚高才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 心体澄彻,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赏在丽日 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

        当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迁就,少迁就则失从 违之正;值利害得失之会,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则起趋避之私。 苍蝇附骥,捷则捷矣,难辞处后之羞;萝茑依松,高则高矣,未免仰攀之耻 。

        所以君子宁以风霜自挟,毋为鱼鸟亲人。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

        士君子须是内精明而外浑 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伺察以为明者,常因明而生暗,故君子以恬养智;奋迅以为速者,多因速度 而致迟,故君子以重持轻。

        士君子济人利物,宜居其实,不宜居其名,居其。

3. 2篇文言文及释翻

        (一)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夜思昼诵,身.

        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

        诸义而后发。家贫,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

        (二)

        (李)德辉字仲实,适岁凶,家储粟才五升,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操履

        清慎,既就外傅,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质,乃辍业。年十六,监酒丰州,禄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一)

        许衡字仲平,是怀州河内人。七岁进入学堂开始学习,老师教给他章句,他问老师:“读书是为了什么?”老师回答说:“为了科举考取功名罢了。”他又问“:仅仅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每次教授新课,他都要询问主旨。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不同寻常,以后一定会超过常人,我不适合做他的老师了。”于是就离开了,这样总共更换了三位老师。稍微长大以后,他热爱学习,然而遇上乱世,并且家里贫穷没有书籍,曾经在别人家里见到《书经》的注疏,于是就请求留宿下来,亲自抄写书籍。夜晚思考,白天诵读,亲身实践,阅读时一定要搞清楚书的大义。家里贫困,吃米糠和野菜,他也泰然处之,诵读的声音在窗外都可以听到。

        (二)

        李德辉字仲实,恰好遇上灾年,家里储存的粮食只有五升,他的母亲舂蓬稗,挖野菜来吃。德辉生性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节操高尚。到外傅任职,嗜好读书,因为家贫,没有办法完成学业。十六岁,到丰州任监酒,俸禄和粮食很充足,有剩余的他就卖掉,买来纸和笔抄书,晚上诵读不停息。后来厌恶糟曲,慨叹说:“志士怎能安于这样呢?做官不足以辅佐君主造福百姓,隐居不足以愉悦亲人独善其身,天地之间人能活多久呢?默默无闻,跟腐朽的草木一样!'于是谢绝了与他交游的青年人,跟随先生和有德行的人讲学,完成自己的事业。

4. “菜根谭”三字何意

        (供你参考) 洪应明,字自诚,明朝万历年间人,其生卒年月、籍贯和生平事迹无可考。《菜根谭》是他晚年所著的说禅劝世的作品。

        书名的由来,也是其说不一。据作者友人于孔兼的序说:“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乾隆三十三年(1768)三山通理达天的序言则说:“其首命名题又不知何所取义,将安序哉?窃拟之曰:菜之为物,日月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发,故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但此书所说‘世味及出世味皆为培根之论,可弗重软?’又古人云:‘性定菜根香’,夫菜根,弃物也,而其香非性定者莫知。如此书,人多忽之,而其旨唯静心沉玩者方堪领会。”日本大正十五年(1926)所刊释宗演《菜根谭讲话》所载福田雅太郎的序中说:“中国宋代儒者任信民(应为汪信民)说,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三种说法并列于上,读者可细加品略。

        做为隐士的洪应明,集释、道、儒之大成,其《菜根谭》中既有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又有清净无为、四大皆空的佛、道思想,更有追求进取而无可奈何的矛盾,品读时应深思把握。

        《菜根谭》版本较多,出入颇大,此据明觉迷居士汪乾初校本、乾隆间岫云监院刻本、台湾冯作民先生整理的《白话菜根谭》等汇编整理而成,属目前最完全版本。

5. 洪应明《菜根谭》全文

        全文: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

        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

        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

        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蔾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

        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 白话译文: 一个人的耳朵假若能常听些不中听的话,心里经常想些不如意的事,这才是敦品励德的好教训。

        反之,若每句话都好听,每件事都很称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剧毒之中了。在狂风暴雨的天气中,连飞禽都感到哀伤忧虑;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连草木也呈现出欣欣向荣。

        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和祥之气,而人间也不可以一天没有欢欣之气。美酒佳肴和大鱼大肉都不是真正的美味,其实真正的美味只是那些精茶淡饭;标奇立异,超凡绝俗的人,都不算人间真正的伟人,其实真正的伟人只是那些平凡无奇的人。

        恰如我们每天所看到的,天地好像一动也不动,其实天地的活动一时一刻也没停止。早晨旭日东升,傍晚明月当空,可见日月昼夜都在奔驰,可在宇宙中,日月的光明却是永恒不变的。

        所以一个聪明睿智的君子,平日闲暇时胸中要有一番打算,以便应付意想不到的变化。 忙碌时也要做到忙里偷闲,享受一点生活中的乐趣。

        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自己独自静静坐着观察自己的内心,才会发现自己的妄心全消而真心流露,当此真心流露之际,觉得精神十分舒畅,应用自在之机油然而生。 若这种真心能常有该多好,可希望之心偏偏难以全消,于是心灵会感觉惭愧不安,到最后才幡然悔悟而有改过向善的意念出现。

        能够忍受吃粗茶淡饭的人,他们的操守多半都像冰一般清,纯玉一般沌白。 而讲求穿华美衣服、吃山珍海味的人,他们大多都甘愿作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

        因为一个人的志气要在清心寡欲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而一个人的节操都在贪图物欲享受中丧失怠尽。 出处:出自明朝洪应明的《菜根谭》。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洪应明,生平事迹不详。据推测,他很可能是金坛县人士,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隐士。

        该书成书和刊行的时间可能在万历年间的中后期或末期。这时,神宗皇帝治国无道,宦官专权,朝纲废弛,党祸横流。

        由嘉靖朝开始显露端倪的内忧外患至此更加深重起来,有识之士的思想异常沉闷,无法从当时十分激烈的社会矛盾中解脱出来,于是就会有人形诸笔墨,表达时代的心声。 《菜根谭》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尤其注意从社会文化心态的调整角度出发,圆心阐述,可谓卓具识见,中国历史上产生过众多的思想流派,在这些流派中,或多或少涉及到社会文化心态的规范。

        但是,社会几乎全不理会这些道德,自行其是,弱肉强食,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传统文化品位之高,社会流俗层次之低,无异于天壤之别。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十分奇特的文化现象。

6. 菜根谭译文

        我读《菜根谭》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日在书市闲逛,瞅见一堆装帧精致的蓝皮仿线装书,出于职业习惯[郭吉军1][郭吉军2],随手拈起一本,原来是某出版社推出的中国古代珍藏文库,手上这本正是《菜根谭》,飞目浏览几行,便被它吸引住,站在柜台前看了半点钟之久,惹得那书老板朝我直翻白眼。

        为避免书老板急火攻心,我只得掏钱买了一本,回家后便借一轮斜阳,就一杯香茗,将书细细读将起来。 不读则已,一读便觉心中块垒俱消,颇有看破世事、茅塞顿开之感。

        首先, 作者还初道人的文字功力了得,通篇四六句子,俱是“眼前景致口头语”,但意旨深远,“盖极高寓于极平”,发人深思是矣。 读罢掩卷,反思以前对事物多有处置不当之处,从此每日多了些“三省吾身”,我想这便是《菜根谭》一书给人的益处罢。

        处世哲理的书也读过一些,记得年轻时读过一本《增广贤文》,很通俗,对于做人有非常实用的指导作用。回过头来看,比较《菜》书还是略嫌肤浅,文采也稍逊一些。

        据有关资料记载:《菜》书系明代洪应明先生本于阳明心学而融通儒、释、道三教而作,通篇掇取三教精华,以出世之心而履入世之行,探索人性之本原,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对于引导人们为人处事仍然具有非常明析的指路灯作用。据说,该书书名乃根据宋人汪信民所言:“如咬得菜根可做百事”而来,可见古人很早就认定为人之道当决定人的事业之兴衰。

        清康熙年间此书曾被皇家作为内廷子弟教科书而刊印。近年更被日、韩企业界奉为圭臬,作为企业管理及人际协调方面的典籍而参照。

        但原作者所处时代正是明朝由盛转衰时期,因此书中也时时流露一种对现实无可奈何的消极情绪,道家那种追求清静无为、慎独退隐的观点始终弥漫在字里行间,这一切都是与当今火热的商业社会追求进取的精神是格格不入的。 另外,作者作为封建时代的士人阶层的代表人物,有些观点也显得较为迂腐与颓废,如不加批判地全盘吸收,恐会落后于时代。

        遍览坊间,《菜根谭》一书已有多种版本,近年更日益兴盛,品类繁多,各有千秋,其中以助读与译注原著的形式为多,均是从正面意义上给予原著以直接的阐述与解释。 本人在阅读过程中,尝有批注图释之冲动,有时信手涂鸦,日积月累,竟也小有规模,与朋友传阅,皆称有趣,并鼓励我结集出版。

        书名唤作“歪批”,吾本意却并非叫板先贤,乃是借古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是矣!该书眉批中两句:“正理歪批,谁解其中奥妙;胡涂乱画,另有精彩十分。 ”当是本书宗旨。

        还初道人原著当是正理,歪批也未必不正;原著只是由头,歪批乃是借由头而言他。看官诸君万不可将批注作为原著之译注来读,若如此,就折杀我的一片苦心了。

        至于歪批中对时弊的一些针贬,皆是出于希望国家更强盛、法治更廉明、民心更纯朴的初衷。 如今坊间"水煮”名著版本甚多,屏幕上“戏说”历史之风盛行,孰优孰劣,真伪难辩。

        但发行量与收视率是摆在那里的,不管专家学者赞许也罢,不屑也罢,百姓们自是津津乐道。所谓中华文化,向有适时通变,雅俗共赏的传统。

        此种趋势,是否像征着“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互为弥补之潮流,当有专家、学者作专门研究,用不着某在这里“寒婆婆操腊心”,拙作只当是在“水煮”盛宴中增加的一道麻辣菜,既已泡制完成,一切任人评说了。 吾非专业的文史工作者,专业与传统文化研究也相距甚远,今作此书不过是偶感兴趣而已。

        遣词造句之间难免有东施效颦之误,请各位方家不吝指正。书中所附插画,皆信手涂抹之作,只为增添看客阅读兴趣而已。

        回头一看,似有跟题太紧之嫌,拟多些“清冷意味为好”。 附网站: 。

       《菜根谭》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s/1iLciuXEtzHJUhWeCs3W55Q

提取码:4pl0

       《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

       今天关于“菜根谭全文”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