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飞来山上千寻塔_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下一句

zmhk 2024-08-29 人已围观

简介飞来山上千寻塔_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下一句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飞来山上千寻塔”的理解。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1.介绍一下宋诗《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_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下一句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飞来山上千寻塔”的理解。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1.介绍一下宋诗《登飞来峰》(王安石)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2.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表现什么,有什么作用

飞来山上千寻塔_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下一句

介绍一下宋诗《登飞来峰》(王安石)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名列“唐宋八大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创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扩展资料

       北宋王安石《登飞来峰》,原文为: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主旨赏析:

       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百度百科-王安石

       百度百科-登飞来峰

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表现什么,有什么作用

       意思: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1、原文: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释义: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3、赏析: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4、诗人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江右民系,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

       “闻说鸡鸣见日升”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一方面明写飞来峰的高,另一方面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

       该句出自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

       宋代 王安石

       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扩展资料:

       《登飞来峰》创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登飞来峰》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江右民系,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人。庆历二年进士。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宋神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熙宁九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

       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百度百科-登飞来峰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飞来山上千寻塔”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