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诗经郑风_诗经郑风子衿

zmhk 2024-05-22 人已围观

简介诗经郑风_诗经郑风子衿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诗经郑风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诗经?郑风》: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什么意思谢谢啦、、、2.诗

诗经郑风_诗经郑风子衿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诗经郑风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诗经?郑风》: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什么意思谢谢啦、、、

2.诗经中郑风共几篇?它们的名字都是什么?

3.《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4.诗经《国风·郑风·丰》原文译文赏析

5.诗经·郑风·子衿的结构特点以及主要内容和最后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6.《诗经·郑风·风雨》

诗经郑风_诗经郑风子衿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什么意思谢谢啦、、、

       这句话的意思是姑娘和我同乘车,容貌就像花一样。姑娘和我同路行,容貌就像木槿花。

       语出先秦佚名《诗经》中的《国风·郑风·有女同车》,全诗原文如下: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白话文释义:姑娘和我同乘车,容貌就像花一样。体态轻盈如飞鸟,珍贵佩玉泛光芒。她是美丽姜姑娘,举止娴雅又大方。姑娘和我同路行,容貌就像木槿花。体态轻盈像鸟翔,佩玉锵锵悦耳响。美丽姑娘她姓姜,美好声誉人难忘。

       注释:

       同车:同乘一辆车。一说男子驾车到女家迎娶。

       舜华(huā):木槿花,即芙蓉花。

       将翱(áo)将翔:形容女子步履轻盈。一说遨游徘徊。翱、翔,飞翔。

       琼琚:指珍美的佩玉。

       孟姜:姜姓长女,后世孟姜也作为美女的通称。

       洵(xún):确实。

       都:闲雅,美。

       英:花。

       将(qiāng)将:即“锵锵”,玉石相互碰击摩擦发出的声音。

扩展资料

       《国风·郑风·有女同车》是一首贵族男女的恋歌,主要描写与男子共同乘车的姑娘外表和内在的美。全诗二章,每章六句,字数、句数完全相等,意思也大致一样,唯有所押的韵不同。

       此诗用叙事或铺陈的方法饱含感情地对美女进行描写,摹形传神,活画出一位出众的美女形象,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较大的影响。

       全诗共二章,两章字数、句数完全相等,意思也大致一样,唯有所押的韵不同。第一章“舜华”之“华”,这个“华”字音“夫”,因此与以下的“琚”“都”属于一个韵部。

       第二章的“行”字,即音杭(háng) ;“英”字“叶於良反”,即音央(yāng),皆与以下的“将”“忘”属于一个韵部。从首章“六鱼”韵到次章“七阳”韵的转换,也反映了诗中情绪的变化,它更为欢快和昂扬了。

诗经中郑风共几篇?它们的名字都是什么?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这首诗写一位男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心上人久等不见他来,急得他来回走个不停,一天不见面就像隔了三个月似的。

       《子衿》-先秦:佚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经有三个月那样长!

扩展资料

       《子衿》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

       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郑风·子衿》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赋运用得十分广泛普遍,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抒写感情。?

       百度百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诗经·国风·郑风

        在《诗经·国风》当中,卫国的诗歌作品保存最多,《邶风》、《鄘风》、《卫风》共存诗三十九首。但是,若按十五国风的分类来计,《郑风》是其中存诗最多的一类,共有作品二十一首。

        “郑风”共有二十一首诗。包括:

        缁衣

        将仲子

        叔于田

        大叔于田

        清人

        羔裘

        遵大路

        女曰鸡鸣

        有女同车

        山有扶苏

        萚兮

        狡童

        褰裳

        丰

        东门之墠

        风雨

        子衿

        扬之水

        出其东门

        野有蔓草

        溱洧

诗经《国风·郑风·丰》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全文翻译:

       风雨交加冷凄凄,鸡儿寻伴鸣叽叽。终于看见君子归,烦乱心绪怎不息?

       风狂雨骤声潇潇,鸡儿寻伴声胶胶。终于看见君子归,相思之病怎不消?

       风雨连连天昏濛,鸡儿报晓鸣不停。终于看见君子归,心里怎能不高兴?

全文赏析:

       《郑风·风雨》是一首风雨怀人的名作。在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早晨,这位苦苦怀人的女子,“既见君子”之时,那种喜出望外之情,真可谓溢于言表。难以形容,唯一唱三叹而长歌之。

       全诗三章。第一章从感觉寒意写风雨,第二章从听觉来写风雨。风雨急骤之貌从何而来,这对于独处于“小屋静“之下的盼归人而言,听到风雨声就可明了。风雨潇潇,加之鸡鸣声声不息,扰乱着夜的清静,扰乱着女人的心境。最后终于在疾风暴雨中的看到丈夫回到了她的身旁,她那积思之病顿时痊愈了。百般相思,千般怅痛,万般怨恨,刹那间化作轻风流云而逝。第三章,应该是黎明时分了。因为鸡叫三遍即天明。全诗三章可以看作鸡叫三遍。按古代计时制度,一夜分五更,鸡从半夜起叫头遍,那时是三更时分,鸡叫三遍应该是五更时分了。“风雨如晦”,其意即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像黑夜一样。因此这当然是天明的时候了。天明时分,丈夫回来了。这一章视觉、听觉一齐感受风雨之苦,渴盼之苦。虽然带进了一身寒气,但妻子仍然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跃上眉稍。

诗经·郑风·子衿的结构特点以及主要内容和最后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国风·郑风·丰》

        先秦:佚名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译文

        难忘你人物好丰采,你曾在巷中久等待,没跟你同走悔不该。

        难忘你健美好身材,你曾在堂中久等待,没和你同去悔不该。

        锦缎衣服身上穿,外面罩着锦绣衫。叔呀伯呀赶快来,驾车接我同回还。

        外面罩着锦绣衫,锦缎衣服里面穿。叔呀伯呀赶快来,驾车接我同归还。

        赏析

        《郑风·丰》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个屈从父母意志的弱女子,她没有对抗父母的干涉。她的遭遇是不幸的,也是值得人们深深同情的。虽然,她未能与心上人结合,但她对心上人的挚爱之情却丝毫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更加深切了。在她的脑海里,爱人的容貌是那样的丰满美好,体魄是那样的健壮魁伟。想起这些,她的心中充满了无法消解的悔恨之情!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时候爱人在巷口、在堂上等她去成亲,幸福生活仿佛在向她招手。但却因父母的变卦,最终她没有能跟他走。如今悔恨之余,她要作最后的努力,呼唤爱人重申旧盟。她幻想自己穿上了盛装,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迫不及待地呼唤男家快来人驾车迎接她过门去成亲。这种由满腹悔恨引起的对幸福生活无限向往的强烈感情,在诗中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诗中抒情主人公对幸福生活的强烈向往,在现实中是一种无望的追求。她其实并没有找到越过急流险滩通向幸福彼岸的渡船。在诗中,读者充分了解她的怨恨之情是对着她父母的,但却无法知道她有什么办法能改变父母的态度。她只能幻想有朝一日她的心上人派人来把她迎娶过去。看来等待她的依然是无法改变的可悲命运。可以说,这首诗是对旧社会不合理婚姻制度的强烈控诉。

        抒情主人公对爱人的感情是深沉的,对自己屈从于父母的意志流露出极度的悔恨,希望爱人重申旧盟心情表达得极其迫切,一句话,直抒胸臆,酣畅淋漓为此诗抒情的一大艺术特色。一、二两章中抒发的未能与爱人结合的悔恨之情,读者仿佛能听到她的叹息声;三、四两章中抒发的迫切想与爱人结合的向往之情,读者仿佛能听到她的呼唤声。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人物心理的刻画,都极其成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抒情主人公由深深的悔恨而引起的向往幸福生活的幻觉,这种悲剧意味极浓的感情大跳跃,读者读后不能不为之动容。

        扩展阅读:诗经价值之历史与民俗价值

        从历史价值角度言,《诗经》实际上全面反映了西周、春秋历史,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其涉及面之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全部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后世史学家的史书叙述这一历史阶段状况时,相当部分依据了《诗经》的记载。如《大雅》的《生民》等史诗,本是歌颂祖先的颂歌,属祭祖诗,记录了周民族自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到周灭商建国的历史,歌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的辉煌功绩。这些诗篇的历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们记录了周民族的产生、发展及灭商建周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记载了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迁徙、大战争等重要历史条件,反映了周民族的政治、经济、民俗、军事等多方面情况,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虽然这些史料中掺杂着神话内容,却无可否认地有着可以置信的史实。

        《诗经》的民俗价值也显而易见,包括恋爱、婚姻、祭祀等多个方面。如《邶风·静女》写了贵族男女青年的相悦相爱;《邶风·终风》是男女打情骂俏的民谣;《郑风·出其东门》反映了男子对爱情的专一。这些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表现各种婚姻情状的诗篇,综合地体现了西周春秋时期各地的民俗状况,是了解中国古代婚姻史很好的材料,从中也能了解到古代男女对待婚姻的不同态度和婚姻观。

        《诗经》中不少描述祭祀场面或景象的诗篇,以及直接记述宗庙祭祀的颂歌,为后世留下了有关祭祀方面的民俗材料。如《邶风·简兮》中写到“万舞”,以及跳“万舞”伶人的动作、舞态,告诉人们这种类似巫舞而用之于宗庙祭祀或朝廷的舞蹈的具体状况。更多更正规的记录祭祀内容的诗篇,主要集中于《颂》诗中。如《天作》记成王祭祀岐山,《昊天有成命》为郊祀天地时所歌。这些诗章充分表现了周人对先祖、先公、上帝、天地的恭敬虔诚,以祭祀歌颂形式,作讴歌祈祷,反映了其时人民对帝王与祖先的一种良好祈愿和敬天畏命感情,从中折射出上古时代人们的心态和民俗状况,是宝贵的民俗材料。

        扩展阅读:诗经名句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诗经·郑风·风雨》

       倒叙手法:结构: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达其思念之情。含义:末尾的内心独自,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思念情绪地表现了出来。

       《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作者无名氏。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原文如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如下: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词句注释如下:

       ⑴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

       ⑵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⑶宁(nìng):岂,难道。嗣(yí)音:寄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

扩展资料: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曰:“《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孔颖达疏:“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朱熹《诗集传》云:“此亦*奔之诗。”

       这些观点今人多不从。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歌者热恋着一位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歌者望眼欲穿,焦急地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此诗寄托其情思。

       百度百科——国风·郑风·子衿

《诗经郑风风雨》全诗翻译赏析

       《诗经·郑风·风雨》赏析

       原文

       风雨凄凄①,鸡鸣喈喈②。既见君子③,云胡不夷④?

       风雨潇潇⑤,鸡鸣胶胶⑥。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⑦?

       风雨如晦⑧,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译文

       风吹雨打多凄凄,

       雄鸡啼叫声不停。

       既已见到意中人,

       心中怎能不宁静 !

       风吹雨打多潇潇,

       雄鸡啼叫声不停。

       既已见到意中人,

       心病怎能不治好!

       风吹雨打天地昏,

       雄鸡啼叫声不停。

       既已见到意中人,

       心中怎能不欢喜!

       注释

       ①凄凄:凄凉冷静。②喈喈(jiē):象声词,鸡呼伴的叫声。上两句是兴。它创造了一个孤寂悲凉的气氛,烘托出女子思念丈夫的痛苦心境。③既:终于,用在这里颇有“突然”的意味。君子:妻称丈夫。④云:语助词。胡:何,怎么。夷:平。指心情由焦虑到平静的变化。⑤潇潇(xiāo):形容风雨声猛烈而急促。⑥胶胶:象声词,鸡呼伴的叫声。⑦瘳(chōu):愈,病好了。这里指心情一下子变得愉快了,如陡然病愈。⑧晦:夜晚。这句说,风紧雨急,天色阴沉,就象夜晚。

       说明

       这首诗写妻子乍见到久别的丈夫时的喜悦心情。在一个风雨大作、天色阴沉的日子里,她的周围除听见鸡叫声外,一切是那么沉寂,那么悲凉。可怕的寂静使她更加怀念阔别的丈夫。谁能想到就在这当儿,丈夫忽然到家了,霎那间她的一切忧愁烦恼,化为乌有,真象大病霍然得到痊愈,高兴得叫她没法说。诗人在三章中用了夷,瘳、喜三个字,便把这个思妇一霎那间感情的起伏变化传达出来了。使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位无名诗人“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怀。”

        《郑风·风雨》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写一位女子与久别的丈夫(或情人)重逢的诗。以下是我整理的《诗经郑风风雨》全诗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风凄凄呀雨凄凄,窗外鸡鸣声声急。

        喈(jiē )喈:鸡鸣声。

        云:语助词。胡:何。夷:平,指心中平静。

        胶胶:或作“嘐嘐”,鸡鸣声。

        瘳(chōu 抽):病愈,此指愁思萦怀的心病消除。

        晦(huì 会):如夜

        参考译文

        风凄凄呀雨凄凄,窗外鸡鸣声声急。风雨之时见到你,怎不心旷又神怡。

        风潇潇呀雨潇潇,窗外鸡鸣声声绕。风雨之时见到你,心病怎会不全消。

        风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鸡鸣声不息。风雨之时见到你,心里怎能不欢喜。

        赏析

        全诗三章,每章十二字。这是一首风雨怀人的名作。在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早晨,这位苦苦怀人的女子,“既见君子”之时,那种喜出望外之情,真可谓溢于言表。难以形容,唯一唱三叹而长歌之。三章叠咏,诗境单纯。而艺术的辩证法恰恰在于愈单纯而愈丰富。从诗艺、诗旨看,《风雨》都具有丰富的艺术意蕴。

        每章首二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这些兼有赋景意味的兴句,重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鸡声四起的背景。当此之时,最易勾起离情别绪。赋景之句,也确成写情之语。风雨交加和夜不能寐之无聊;群鸡阵啼和怀人动荡之思;鸡守时而鸣与所期之人盼而不至,可谓契合无间,层层映衬。然而,正在这几乎绝望的凄风苦雨之时,怀人的女子竟意外地“既见”了久别的情郎;骤见之喜,欢欣之情,自可想见。而此时凄风苦雨中的群鸡乱鸣,也似成了煦风春雨时的群鸡欢唱了。这种情景反衬之法,恰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董斋诗话》)。这一手法,确实不唯见诸《小雅·采薇》,而是《诗经》中诗人的常用之法。

        创作背景

        关于《郑风·风雨》的意旨背景,古代学者多主张“思君子”说,而现代学者多主张“夫妻重逢”说或“喜见情人”说,认为此诗是一位女子等待丈夫或情人而作的.。

        名家点评

        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喈’为众声和;初鸣声尚微,但觉其众和耳。再鸣则声渐高,‘胶胶’,同声高大也。三号以后,天将晓,相续不已矣;‘如晦’正写其明也。惟其明,故曰‘如晦’。惟其如晦,‘凄凄’、‘潇潇’时尚晦可知。诗意之妙如此,无人领会,可与语而心赏者,如何如何?”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此诗人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怀,故为千秋绝调。”

        清代陈震《读诗识小录》:“‘凄凄’第动于气,‘潇潇’则传于声矣。‘喈喈’犹清音乍引,‘胶胶’则长吭迭赓矣。‘夷’则惬怀人之素愿,‘瘳’则愈忧世之深衷矣!妙!”

        后世影响

        《郑风·风雨》的诗旨,汉代经生主张“乱世思君”说,这一观点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毛诗序》曰:“《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郑笺》申发之曰:“兴者,喻君子虽居乱世,不变改其节度。……鸡不为如晦而止不鸣。”这样,“风雨”便象征乱世,“鸡鸣”便象征君子不改其度,“君子”则由“夫君”之君变成为德高节贞之君子了。这虽属附会,却也有其文本依据。因为在周代,“君子”,可施诸可敬、可爱、可亲之人,含义不定。所以,把赋体的白描意象理解为比体的象征意象,就可能生发“乱世思君”的联想;而把“风雨如晦”的自然之景,理解为险恶的人生处境或动荡的社会环境,也符合审美规律。故后世许多士人君子,常以虽处“风雨如晦”之境,仍要“鸡鸣不已”自我激励。南朝梁简文帝《幽絷题壁自序》云:“梁正士兰陵萧纲,立身行己,终始如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郭沫若创作于五四运动退潮期的诗《星空·归来》中也写道:“游子归来了,在这风雨如晦之晨,游子归来了!”由此可见此诗影响之一斑。

       好了,关于“诗经郑风”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诗经郑风”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