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咏菊花的古诗_咏菊花的古诗词
zmhk 2024-06-02 人已围观
简介咏菊花的古诗_咏菊花的古诗词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咏菊花的古诗的问题。在这个话题上,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我相信通过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本质。现在,我将我的理解进行了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杜甫《叹庭前甘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咏菊花的古诗的问题。在这个话题上,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我相信通过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本质。现在,我将我的理解进行了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杜甫《叹庭前甘菊花》咏菊花诗赏析
2.求 最能表现菊花精神的诗句!有翻译。要体现菊花不畏风霜的精神。
3.陆龟蒙《重忆白菊》咏菊花诗赏析
4.齐已《对菊》咏菊花诗赏析
5.徐夤《菊花》咏菊花诗赏析
6.关于菊花的诗句王安石
杜甫《叹庭前甘菊花》咏菊花诗赏析
《菊花·叹庭前甘菊花》咏菊花诗鉴赏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漫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这首诗写于天宝后期,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咏花作品,奠定了杜甫咏花诗的基本风格:以花喻人,以花自况,借花寄慨。题中一个“叹”字,可见诗人当时思想情绪。自唐玄宗天宝五载开始,杜甫入长安以求官。岁月蹉跎,仕途坎坷。此时已近十年,仍一事无成,微官未就。看庭前甘菊花开得晚了。没赶上重阳佳节,不禁生出感慨。叹花即是叹己,自己不也是生不逢时吗?
诗先写“叹”的原因是“移时晚”。花草树木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菊花应在深秋开放,重阳节是赏菊的好时候。可是庭院中的甘菊移植晚了,到了九月初九人们饮酒赏菊时,青青的花蒂包着花蕊,**的花瓣还没放开,不值得观赏,不可以摘玩。佳节一过,满目凋零,赏花人也醉后清醒不欢而散,你这残存的迟开的花再烂熳再艳丽又有什么用?晚了,一切都晚了!错过时机,无人赏识了,诚可叹!
再写“众芳”被采撷,反衬甘菊不被用,更可叹。庭前是有意培植甘菊之所,篱笆边,田野外是众芳自然生长的地方。然而甘菊移植失时,众芳自然天成,于是被人们仔细地采摘下来,收拾起来,派上用场。据载,菊有数百种,惟甘菊可入药,不但有观赏价值而且有经济价值。众芳虽多,都与甘菊形似而功用异。不辨真假的人以之充药,而真正的甘菊却无人理会,岂不可叹! 想到这甘菊白白地长大了枝枝叶叶,就因为移植后而失其故处,未等花开就遭风霜袭击,诗人能不为之悲,为之叹?
仇兆鳌说:“此诗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众芳喻小人,伤君子晚犹不遇,而小人杂进在位也。”(《杜诗详注》卷之三)王嗣奭说:“诗以自况”(《杜臆》卷之一),又进了一步。杜甫曾参加过科举考试而落第,还参加过玄宗特诏的制举也没及第,又因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赏识而待制集贤院,结果仍未获一官半职。此与甘菊遭遇何其相似乃尔! 怎能不叹花且自叹?
求 最能表现菊花精神的诗句!有翻译。要体现菊花不畏风霜的精神。
《菊花·菊》咏菊花诗鉴赏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隐通过吏部考试,释褐授官,做秘书省校书郎,但他在秘书省仅仅几月就被调到地方,担任宏农县尉(今河南省灵宝县)。到任不久,又遭受一次打击,因为他把狱中死囚改判活罪,触犯了观察使孙简,被罢官,正碰上姚合代孙简任观察使,又要他还任。李商隐和姚合关系不错,但他内心深处对自己屈居县尉一事,始终不快,不甘久居,一心想入朝任职。开成五年,他的岳父王茂元入朝为官,他便告假携眷到长安居住,以求汲引。此年九月四日,为谋求新的出路,他又辞去宏农县尉。到会昌四年,在杨弁之乱过后,他又移家永乐(今山西芮城县)。他自述此时自己“遁迹丘园”,“前耕后饷,”“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重祭外舅司徒公文》)。这首诗即作于此时。虽然诗中写到陶渊明,但根本点则不是甘于田园,而是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所以冯浩说是“结望入朝”(《玉溪生诗集笺注》)。
诗一开头,先描绘菊花那可爱的姿色:“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首句写的是紫菊:“暗暗”真实地写出词人对紫菊的观感,表明色彩并不明丽。“淡淡”又写明其色浅浅,也不浓艳。“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便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次句描写黄菊:“融融”即和暖之意,这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妙。用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是“通感”或曰“感觉挪移”。在日常生活的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舌、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因此颜色似乎会有温度,诗人在视觉里获得了触觉的感受。看到那金**的菊花,便有了一种温暖的感受。由此可知诗人体物实在太精微了。“冶冶”状其明艳柔美之态。那黄菊金色的花蕊,经过露洗霜染,清新鲜美,用“冶冶”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诗人着墨不多,只“融融冶冶”四个字便极尽黄菊之态,不愧为大手笔。第三句诗则把菊花颜色的描写引深了一步,称之为“陶令篱边色”,把眼前菊花的地位抬高了。“陶令”指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今江西省彭泽县)县的县令,所以后人常常这样称呼他。陶渊明于百花之中最爱菊花,正是他首先把菊花的地位抬高了,他在《饮酒》一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而李商隐在此处称他所见之菊有“陶令篱边色”,意即同陶渊明东篱下的菊花一样美,足见他对菊花的爱赏程度。五句描写菊花之香,也以典故出之,称之为“罗含宅里香”。罗含,字君章,晋代来阳(今湖南省东南)人,擅文章,由州主簿累官至廷尉、长沙相。桓温极重其才,称为江左之秀。可他致仕还家,在荆州城西小洲上立茅屋而居。《晋书·罗含传》记载他“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诗人此处说他所见之菊有罗含宅中菊花一样的芳香,这便更加抬高了它的地位。李商隐此处引出陶令菊和罗含宅里菊主旨不在菊花本身,有以这两个人自况的一面: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于乡里小儿,遂辞官归隐,闲雅悠然地“采菊东篱下”;罗含致仕却还归本乡,甘居茅屋,托身有所。而李商隐此时辞去了弘农县尉,居于家中,流连山水,形式上与那两人是有些相似。不过李商隐此时这点“隐”气来得很勉强,他骨子里渴望的不是充满菊香的篱下或宅里,而是朝廷,梦寐以求的是入朝为官,这从后面四句诗中完全可以看得出来:
五、六两句:“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明里继续写菊,暗里则有所寄托。“禁”此处是避忌之意。“重露”即浓重的霜露。前句写出秋菊傲霜的品格:秋菊开在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菊花》),不过正是这风霜高洁之时,才显示出它的独特品格,因此,它怕什么霜露呢?后一句诗人借菊写出自己内心的隐忧,“怯残阳”即害怕夕阳西下,黑天到来,此处别有寄托。李商隐虽屡遭挫折,仕途失意,但这并不能使诗人彻底失望。但是他实在担心时不我予,光阴迅速,多少有些迟暮之感,同屈原“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几句诗所表达的惜时思想十分近似,同样是担心自己的抱负不能施展,虚度了年华。因此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一书中谈到这两句诗时说“无人润泽,深忧迟暮。”
那诗人的抱负,尤其是目前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呢?末尾两句,诗人借菊花委婉地表达出来了:“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泛,指以菊花浸酒。“金鹦鹉”指以黄金仿鹦鹉螺形铸造的酒杯。《岭表录异》一书中写道:“鹦鹉螺,旋尖处屈而咮如鹦鹉嘴,故以此名。壳上青绿斑,大者可受二升,壳内光莹如云母,装为酒杯,奇而可玩。”“白玉堂”一语出自《古乐府·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两句中的后一句。此处暗指朝廷。这两句诗字面上把菊花人格化,表明它希望被浸在金杯之中,被送到白玉堂上为贵人所用,而实际上表现的是诗人期望入朝做官的心绪,同其《已江柳》一诗中“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两句所表现的思想是一样的。
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物我交融。除开头两句外,其余句句写菊,又句句是写自己,是托物言志的杰作。写物而不离人,物与已交融在一起。写物又不粘在物上,处处关己。写己又不脱于物,处处以物出之。如三、四两句写菊花之色与香,关涉自己辞官之事。五、六句写菊不畏霜露而畏日暮,关涉自己的迟暮之感。七、八句写菊花的愿望关涉自己切望入朝之情。其次,本诗在用典上也有独到之处:自然而然.毫无切削之迹,更无晦涩之感。如三、四两句用陶渊明与罗含的典故,如同己出,与自己的诗境水 *** 融,浑然一体。实在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
陆龟蒙《重忆白菊》咏菊花诗赏析
秋菊诗 (陈毅) 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菊花能傲霜斗雪,风霜再大也不怕。因为她本性就能耐寒,风霜又能拿他怎嘛办呢?!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不是我在百花中独独偏爱菊花,实在是菊花开过后就再也没别的花了。 咏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花之隐逸者也。
赏菊 (沈钧儒)
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
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
秋菊诗 (陈毅)
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赏菊 (朱德)
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
菊畔香 (臧克家)
北国风光,无风无雨过重阳。
不去西山相红叶,来对丛黄。
人倚疏篱,华傍宫墙,邑英红幛,门楼仰天望。
借芬芳,只独赏,念天涯分飞雁行。
不须持鳌把酒,默诵佳句分外香。
人影瘦,精神畅,昂首向东天一方。
赏菊 (董必武)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重阳夕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菊花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咏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历代不少诗人,留下不少菊花的诗句,有白居易的《咏菊》,王安石的《咏菊》,苏轼的《赵昌寒菊》,陆游的《菊》,董必武的《菊花》,陈毅的《秋菊》等等,这些菊花的诗句真是秒不可言啊!
菊花诗
咏菊诗虽不始于陶渊明,但陶翁的爱菊,由于宋人《爱莲说》的推许而更出名,有人甚至推陶为菊花的护花神。
菊花以**显示自己的容貌。《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黄花”在诗人笔下成了菊花的代词。“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初唐王绩见到菊花吐艳,醒悟到重阳节的来临。杜甫在战乱中度过重阳,“旧采黄花賸,新梳白发微”;“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从时序的推移中觉察到自身的衰老。李白却用“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显示他所特有的豪情。
白菊可算是后起之秀。最早咏白菊的当推刘禹锡和白居易。令狐楚家中有白菊,刘一再见诸吟咏:“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花的洁白有如“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花的娇贵使得“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白居易回忆经历的杭州、洛阳、苏州“三处菊花同色黄”,晚年见到“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时,不由得既兴奋又感慨。
中唐时白菊还是如此珍稀,到晚唐李商隐笔下,便是“霜天白菊绕阶墀”了。相应地咏白菊诗也多了起来。司空图对白菊怀有偏爱,写有《白菊杂书四首》和两组《白菊三首》。
诗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杜甫)。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僧齐已赞它“无艳无妖别有香”,声明自己“栽多不为待重阳”,“却是真心爱澹黄”。东坡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
〔菊韵〕--李师广--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秋声〕--风子--
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共古今。
〔菊城吟〕--王如亭--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杜甫)。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宁可枝头报香死,何曾残落北风中
齐已《对菊》咏菊花诗赏析
《菊花·重忆白菊》咏菊花诗鉴赏陆龟蒙
我怜贞白重寒芳,前后丛生夹小堂。
月朵暮开无绝艳,风茎时动有奇香。
何惭谢雪清才咏,不羡刘梅贵主妆。
更忆幽窗凝一梦,夜来村落有微霜。
菊花以其端庄素雅、雍容大度的形象,以其不与众芳争辉、傲霜开于晚秋的品格而深得历代雅士厚爱。特别是自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闻名天下之后,菊已成为高风亮节的象征了。陆龟蒙也爱菊,他隐居乡间以后就常在田里种菊,在田园诗里写菊。这首《重忆白菊》就倾注了他对白菊的一片深情。
在此诗之前,陆龟蒙曾作一首《忆白菊》:“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相滞未容回。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因故离家,不能观赏亲手栽种的白菊花,这对一个种菊者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缺憾。想象得出,在这个月白风清之夜,故园的草堂里该透入多少沁人心脾的菊花香啊。这首七绝写得清幽委婉,于深切怀念白菊的情感之中透出一缕淡淡清愁,颇耐人咀嚼。也许是诗人觉得上面的四句短诗尚不能包容他对白菊的全部痴情,于是又作这首《重忆白菊》再抒胸臆。诗一落笔,诗人就急切袒露出爱菊之心:“我怜贞白重寒芳,前后丛生夹小堂。”不明写白菊,而以“贞白”、“寒芳”借代;不直写菊多菊盛,而谓其簇拥草堂,用语活泼洒脱而又富于诗意。三四句则回忆开花时的白菊:晚开的花朵如满月一般硕大,虽然不妖艳迷人,但随着风吹茎摇却会飘出阵阵奇异的香气。月朵暮开写其静,临风摇曳言其动,正是在这动静互衬之中显露出白菊仙女般的动人形象。这两句诗给读者的感受就不是单调地回忆白菊,而是仿佛与作者一起来到了蕾绽花开、清香四溢的白菊丛中,直观了白菊既美且香的形象。诗的五六句用两个典故,把白菊与白雪红梅相比较。“何惭谢雪清才咏”,意指白菊胜雪。东晋才女谢道媪有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以柳絮喻雪,维妙维肖而为后人传颂。那么谢道媪如何咏白菊呢?也许会更为精采传神吧?“不羡刘梅贵主妆”,则以梅花为寿阳公主增色的故事,反衬白菊之高贵。唐徐坚《初学记》载,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人日(阴历正月初七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落其额上,成五出之花,时女争相描摹仿效,号称“落梅妆”。此处“谢雪”、“刘梅”二典连用,于比较中见高低。雪、梅虽各有千秋,但雪随风飘,梅傍贵主,白菊以清高而独胜。颔颈二联白描与典实共用,相辅相成,立刻使全诗丰满起来。诗写至此,笔力似已用尽,再作描述,难免蛇足。诗人尾联收束之笔令人击节:“更忆幽窗凝一梦,夜来村落有微霜。”另辟蹊径,巧入梦中,于无声处,再寄深情。“更忆”扣“重忆”之题,使全诗虽如细流出山,但终至海口相会。忆而至梦,可见怀念之深;梦不言“作”而言“凝”,可见梦境之深邃悠长。一个“凝”字,既聚诗人深情,又作全篇收笔,作者练字之功,于此可窥一斑。诗为忆白菊,但诗人通过白描、用典、联想、入梦等表现手法,把爱菊、种菊、赏菊、咏菊等真挚感受表达得酣畅淋漓。最后再以梦菊作结,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言虽尽而意无穷。
陆龟蒙喜白菊,也喜其他洁白素雅之花。他的诗作中有不少这类篇什。如《白芙蓉》:“淡然相对却成芬,月染风裁个个高;似说玉皇亲滴堕,至今犹著水霜袍。”《白莲》:“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还应有恨无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咏白诗多,并非诗人有嗜白怪癖,而是有所寄托。他生逢晚唐衰败之世,朝纲不振,朋党风行,有才有德之士却遭冷落和排挤。龟蒙的《离骚》诗说:“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在这种处境下,他只能以清高自守来谴责世俗的卑污。诚如他在《素丝》里所表露的:“端然素白心,可与神明通。”他所以尚白,实在是由于社会太黑暗了。鲁迅先生在《小品文的危机》里说过,皮日休和陆龟蒙虽为隐士,但“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湖涂的泥塘里的光彩的锋芒。”我们读陆龟蒙的咏花诗,常常可以感到这种“锋芒”。
徐夤《菊花》咏菊花诗赏析
《菊花·对菊》咏菊花诗鉴赏齐已
蝶醉蜂狂半折时,冷烟清露压离披。
欲倾琥珀杯浮尔,好把茱萸朵配伊。
孔雀毛衣应者是,凤凰金翠更无之。
何因栽向僧园里,门外重阳过不知。
在万花纷谢,秋景萧条,山寒水冷,北风飒飒的深秋季节,菊花却能凌霜傲寒,繁华如绣。无论是上苑,官邸,还是馆畔篱边,那一簇簇,一行行,姿态万千,金光璀璨的菊花,令人赏心悦目,赢得了游人仕女的啧啧称赞,文人墨客的笔墨歌吟。“不惜金钱买冶容,移根应自馆娃宫。”足见菊花身价之高。齐已这首诗却别具一格地吟咏那开在寺院里无人过问的秋菊。
唐代诗人命意,“心不孤起,仗境方生”(清·贺贻孙《诗筏》)。这首诗开头两句,极力点染出菊花残落时的凄清冷漠的环境。“蝶醉蜂狂半折时,冷烟清露压离披。”那开满寺院的菊花,何曾有人来看顾? 只有那些蝴蝶和蜜蜂,整日在花前叶下如醉如狂地吸蜜吮蕊,把菊花折磨得枝断叶残,狼藉不堪。当夕阳收起最后一抹余光之后,暮霞如晦,烟云低垂,笼罩在花丛上。当东边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时,那冰冷的晨雾漫天而来,降落在菊花上,把盛开的菊花压得披离散乱。这两句诗意境悲凉,充分体现了诗人爱花惜花的深厚而诚挚的感情。
诗人看到菊花遭受如此厄运之后,心情是哀婉沉痛的,但又“无可奈何花落去”,因而只好借助于想象,运用拟人手法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痛惜之情。“欲倾琥珀杯浮尔”,暗用陶渊明对菊倾壶饮酒的故实。琥珀是一种黄褐色的透明的树脂化石,诗中代指色如琥珀的美酒。诗人说:我真想献上一樽醇酒与你痛饮,使你那垂落的花瓣飘浮起来,恢复你的丽姿妙容。佩带茱萸是我国古代一种民间习俗。每当九月九日重阳节时,人们纷纷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据说,这可以避邪,也可以长寿。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指的就是这种风习。“好把茱萸朵配伊,”诗人又想采掇一束茱萸给菊花做伴,以消除它那难熬的孤独和寂寞。诗人直把菊花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同胞兄弟,千方百计地想解除它们的厄运和痛苦,辞意诚挚,语气深沉,深刻表现了诗人面对残菊喷涌而起的万千愁绪。
“孔雀毛衣应者是,凤凰金翠更无之。”诗人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形象地描画出菊花盛开时的奇容异彩和风姿神韵。孔雀的羽毛是美丽的,用它做成的霓裳当然就更为无与伦比了。然而那颀长而舒展的菊花,窈窕玲珑,千娇百媚,又恰似孔雀开屏,锦绣非凡。凤凰的羽翼金碧辉煌,灿如日月,但是比起菊花那艳丽花色和若飞似舞的风姿来,不知又要逊色多少了。诗人不直接描绘菊花之美妙,而是拿孔雀、凤凰这两种人们公认的美好形象与之作比较,更能突出菊花的艳丽和诗人对菊花的深厚感情。
菊花如此奇秀娇美,惹人喜爱,理应生长在风景秀丽、游人熙熙的观光游览圣地,给生活增添光彩,给人们增加欢乐和雅趣。然而,“何因栽向僧园里,门外重阳过不知。”命运之神却偏偏作梗,把它安排在孤寂清冷、游人罕至的寺院里。它不甘寂寞,也不愿自己的天姿丽色自生自灭,泯然无闻。它期待着有人造访,梦想听到人们对它的赞美和赏识。但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早已过去了,它却仍旧“寂寞开无主”,不知不觉之中已经到了花残叶蔽的境地了。读至此处,谁能不悲从中来,为菊花的不幸遭遇感到惋惜和愤愤不平呢? 这结尾两句诗出语幽深奇涩,沉痛冷峻,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人有不可已之情,而不可直陈于笔舌,又不能已于言,感物而动则为兴,托物而陈则为比。”齐已少小时就非常聪颖,才华横溢,但却无处施展,不得已才削发空门,了结红尘。诗人对那个社会的科举和人事制度不满,但又无处发泄,便借残菊以自比,面对残菊抒发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凄楚、哀怨和愤懑。这种感愤,全诗又不言一字,而是借用比兴手法,令人反复吟咏体味。“蝶醉蜂狂”和“冷烟清露”使我们联想到压抑人才、摧残人才的封建社会的冷酷;菊花“半折”“离披”时的惨状,使我们联想到诗人遭遇到磨难和厄运;菊花状如“孔雀毛衣,”色如“凤凰金翠”使我们联想到诗人的超人才华。因此,读这首诗,对我们认识压抑人才、摧残人才的封建社会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于菊花的诗句王安石
《菊花·菊花》咏菊花诗鉴赏徐夤
桓景登高事可寻,黄花开处绿畦深。
消灾避祸君须采,冷露寒霜我自禁。
篱物早荣还早谢,涧松同德复同心。
陶公岂是居贫者,剩有东篱万朵金。
菊花见于我国古代典籍距今至少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礼记·月令篇》曰:“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这大概是有关文献中最早的记载。而作为诗语写入文学作品则几乎始于同一时期。《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句子,虽然当时菊花在文学中表现的意象还很单一,但似乎也已象征性地表达了含蕴着君子洁身自好,以“餐菊”来修养性情的美好愿望。自汉魏以来,文人以菊为题吟诗作赋已不为鲜见。而这类诗赋仍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于彼华方,食天地之贞气,吸日月之淳光”的风范和意蕴。如范至能《菊谱》尝谓:“山林好事者,或以菊比君子,其说以为岁华委婉,草木变衰仍独灼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及东晋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采菊东篱,并写了不少隐逸超然的诗文,因而其人品诗品深得后人羡仰。一般说来,唐人写菊大都受陶诗风格的影响。但也有例外,如黄巢《菊花》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其字里行间不仅毫无归隐之意,而且锋芒毕露,充满了浓烈的战斗气息。
这首诗情境悠畅隽永。因为句中提到了陶公,所以可见受陶诗影响的痕迹,但又决不落陶诗窠臼。从整个诗所表现的内容来看,它一改咏菊诗抒写性情“冲淡闲远”的风格,比物兴言,形象而生动地体现了诗人的感遇之思。因此,与其说是咏菊,毋宁说是咏怀。
首句“桓景登高事可寻,黄花开处绿畦深。”历史上桓景登高赏菊之事广为世人传说,其遗风至唐代历久不衰。这里诗人以菊怀古,而追寻之意则在于引发古之幽思,并表明自己在志趣上与先贤的某种契合。接着由“黄花”入景,点染于绿畦深处,其色彩对比显得相当的明艳夺目。诗句中特别用了一个“深”字,拉远了赏花人的视野,从而构成一个广阔完整的画面。
“消灾避祸君须采,冷露寒霜我自禁”二句,写菊花的象征意味。据杨炯《庭菊赋》称:秋菊落英有“蠲邪涤瘵”的效用。这里诗人以劝君采菊之口,表达了自己对菊花的热爱,并显示出自己以菊为伴,在寒霜冷露中聊以 *** 的清贫而不自弃的幽情逸绪。
上面四句不是就菊花本身进行描写,而是着重于写诗题以外人的感受。尽管每一句还有着相对独立的意思,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张扬着菊花的神采和精神。
接下来“篱物早荣还早谢,涧松同德复同心。”这两句诗,前一句感时伤怀,抒发了一片惜花之情;后一句则突发奇想,以攀撑于涧岩的松柏作比,进而说明篱园菊花虽然生命短暂,但它所昭示的品德和生活价值却同样是地久天长的。读者由此更不难理解诗人对于真正的人生意义的憬悟。
结尾“陶公岂是居贫者,剩有东篱万朵金。”承首句桓景登高赏菊之事,言及陶公并再度系慨于怀古之情。意思是说,当年陶渊明归隐田园,以采菊自得其乐,不求功名富贵,其实他也并非一贫如洗。如今东篱万朵金菊煌煌盛开,这难道不正是陶公给后人留下的最宏富的“遗产”吗?!
总括起来讲,这首诗从几个侧面反映了诗人对菊花独特的思想感受,其艺术表现具有深微的象征意味。同时,由于其隐喻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统一,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拓展了咏菊诗的境界。细读之,真所谓“犹有骚人之致焉”。
方九功《菊花》咏菊花诗赏析
《残菊》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擸得一枝犹好在,可怜公子惜花心。
《城东寺菊》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黄花漠漠弄秋晖,无数蜜蜂花上飞。
不忍独醒孤尔去,殷懃为折一枝归。
《和晚菊》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不得黄花九日吹,空看野叶翠葳蕤。
渊明酩酊知何处,子美萧条向此时。
委翳似甘终草莽,栽培空欲傍藩篱。
可怜蜂蝶飘零後,始有闲人把一枝。
《黄菊有至性》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团团城上日,秋至少光辉。
积阴欲滔天,况乃草木微。
黄菊有至性,孤芳犯群威。
采采霜露闲,亦足慰朝饥。
《咏菊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补落迦山传得种,阎浮檀水染成花。
光明一室真金色,复似毗耶长者家。
《咏菊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院落秋深数菊丛,缘花错莫两三蜂。
蜜房岁晚能多少,酒盏重阳自不供。
《菊花·菊花》咏菊花诗鉴赏方九功
露冷江苹雁度时, 萧萧黄菊满疎篱。
寒枝带雨开仍艳,晚节凌霜赏未迟。
移傍小檐承绮席,纵观深夜倒金卮。
摘来冉冉香盈把,共泛西风醉莫辞。
这首咏菊七律表现菊花凌寒耐霜的性格和作者喜爱菊花的心情。
首联写菊花开放的季节。苹(pin贫)是生长于水中的蕨类植物,茎生泥中,叶浮水上。叶有长柄,四片小叶生在柄端成田字形,又名田字草。夏秋开小白花。 “冷”字是使动用法,秋露使苹花感到寒冷,这种耐寒的江花即将残去。“萧萧”是摇动的样子。首联从宏观上展现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苹花将尽、北雁南飞的萧索江上秋景图;一幅篱边黄菊丛开图。用对比衬托手法突出了菊花卓然独秀的无限生机。
颔联又用两个近镜头表现菊花的耐寒 一是雨湿菊花图:一场秋雨一场寒,而菊花受秋雨滋润,显得更加饱满、鲜艳。一是菊花傲霜图:节候已晚,寒霜遍降,万物凋零,唯有黄菊绽开于布满白霜的土地上,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在众芳零落之后,菊花这金黄的色彩和耐寒独立的精神足以供人欣赏了。应该注意的是,诗人并未就菊花的色、香、形等自然特征进行细腻的描写,而是在具有季节特征的自然背景下摄取了菊花开放的两个镜头,着力表现菊花的耐寒品格。而作者对菊花耐寒品格的喜爱之情也自然而然地溢满于字里行间,这就是诗歌评论家们常说的“景中情”。
全诗表现菊花耐寒品格和诗人对这种品格的喜爱的主题,如果说诗的前半是以写景和景中含情表现主题的话,那么,诗的后半便是以叙事和事中带情来表现主题。
颈联叙述诗人夜饮赏菊以至大醉。“绮席”是上面编有花纹的席子。“檐”是屋檐,“ 小檐”当指院内靠近篱笆的亭檐。“承”是接,连。诗人本在室内饮酒,隔窗赏菊,酒兴正浓,爱菊至甚,驱使诗人在庭院内小亭旁铺设一张席子,紧接菊丛,将酒肴移至席上,由隔窗赏菊变为对菊饮酒以尽欢尽兴。“纵”是长,深。赏花之情助饮酒之兴,长饮不止,直到深夜,以至酩酊大醉。“卮”是酒杯。金杯都翻倒了,不是醉了嘛?
“冉冉”是渐进的样子。摘菊在手,香气不断散出。菊花不独有耐寒独立的品格,而且香气宜人,作者喜菊之情已达到 *** 。结句“泛”是泛舟,放船。如果理解为乘醉携菊放船遣兴,与咏菊主题似不相密切。诗人的思路能否如此不集中?实令人怀疑。不妨作一臆测:“西风”是用典。《晋书·张翰传》载:“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菁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受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本诗中“西风”即“秋风”。诗人对菊花凌霜耐寒品格赞赏备至,“寒枝”、“晚节”似浸透了诗人身世之感,似将不得意而又守志不移之情寄托于菊花之中。酒醉之后,“物情唯有醉中真”,而爆发出效菊花而独秀、守志而归隐的念头。或许这正是诗人爱菊的本意。当然,也可能是我们的曲解。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咏菊花的古诗”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