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_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注音

zmhk 2024-05-24 人已围观

简介石壕吏原文及翻译_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注音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重要的话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我将尽力为您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建议。1.石壕史原文翻译2.石壕吏原文及翻译3.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4.杜甫《石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_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注音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重要的话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我将尽力为您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建议。

1.石壕史原文翻译

2.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3.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4.杜甫《石壕吏》译文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_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注音

石壕史原文翻译

       石壕史原文翻译如下:

1.石壕吏原文: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戌。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石壕吏翻译: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挡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3.诗词赏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

       它以“耳闻”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从投宿叙起,以告别结束,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墙逃走,到事后潜归;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

       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并颇为紧张。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活动着的人物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诗人的叙述、老妇的说白,处处呼应,环环紧扣,层次十分清楚。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石壕吏

        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 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2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2、室中:家中。

        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24、惟:只,仅。

        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6、未:还没有。

        27、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8、完裙:完整的衣服。

        29、老妪(yù):老妇人。

        30、衰:弱。

        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32、应:响应。

        33、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34、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35、犹得:还能够。得:能够。

        36、备:准备。

        37、晨炊:早饭。

        38、夜久:夜深了。

        39、绝:断绝;停止。

        40、如:好像,仿佛。

        41、闻:听。

        42、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43、明:天亮之后。

        44、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

        45、独:唯独、只有。

        46、石壕: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翻译: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是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是多么悲苦。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赏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它以“耳闻”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从投宿叙起,以告别结束,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墙逃走,到事后潜归;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并颇为紧张。

       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活动着的人物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诗人的叙述、老妇的说白,处处呼应,环环紧扣,层次十分清楚。

       诗人虚实交映,藏问于答,不写差吏的追问,而只写老妇的哭诉,从哭诉中写出潜台词、画外音,将差吏的形象融入老妇的“前致词”中,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杜甫《石壕吏》译文及赏析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还是比较喜欢文言文的,因为文言文能给我们带来古人是怎么交流的,而且翻译过来是很有意思的。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翻译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石壕吏注释

        (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2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2)室中:家中。

        (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24)唯:只,仅。

        (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6)未:还没有。

        (27)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8)完裙:完整的衣服。

        (29)老妪(yù):老妇人。

        (30)衰:弱。

        (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32)应:响应。

        (33)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34)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35)犹得:还能够。得:能够。

        (36)备:准备。

        (37)晨炊:早饭。

        (38)夜久:夜深了。

        (39)绝:断绝;停止。

        (40)如:好像,仿佛。

        (41)闻:听。

        (42)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43)明:天亮之后。

        (44)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

        (45)独:唯独、只有。

        (46)石壕: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石壕吏赏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它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寓褒贬于叙事之中,这首诗一百二十个字,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也无议论的话,但却通过叙事抒了情,表达了心中义愤。其次,诗写得很精炼概括,前后照应,意见言表。诗的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都写得很简练,重点放在中间部分,其中心是老妇的申诉,写得具体详细。如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写投宿,只说“暮投石壕村”,没有写当时的情景,而后随着情节的发展,很自然地知道是宿在老妇老翁家。又如只写“老翁逾墙走”没写他何时归来;只写“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但读到那句照应开头,结束全篇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就完全领悟到:当“夜久语声绝”之后,老妇就被带走了,老翁也恐怕就在差吏走了之后才回到家的。诗中老妇人的形象,主要是通过她的诉苦来完成的,刻划得栩栩如生。其他人如投宿者、差吏、老翁、儿媳等人物形象,虽着墨不多,但都很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杜甫《石壕吏》译文及赏析

《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为“三吏三别”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石壕吏》译文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1)暮:傍晚。投:投宿。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2)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逾(yú):越过;翻过。走:跑,这里指逃跑。

(4)呼:诉说,叫喊。一何:何其、多么。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5)啼:哭啼。苦:凄苦。

(6)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前,上前,向前。致,对说。

(7)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8)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9)新:刚刚。

(10)存:活着,生存着。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1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室中:家中。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13)惟:只,仅。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14)未:还没有。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15)完裙:完整的衣服。“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16)老妪(yù):老妇人。衰:弱。

(17)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18)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应,响应。河阳,今河南孟州,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9)犹得:还能够。得,能够。备:准备。晨炊:早饭。

(20)夜久:夜深了。绝:断绝;停止。

(21)如:好像,仿佛。闻:听。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22)明:天亮之后。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道路。

(23)独:唯独、只有。

《石壕吏》翻译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石壕吏》赏析

《石壕吏》是杜甫名篇之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细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吏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到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后者很容易理解,但理解前者(对平叛战争的支持)却是一个难点,很容易被人忽略。诗人是如何表达这一思想的呢?写作中空白艺术的使用巧妙地表现了这一点。

首先对差役这一形象地塑造采用了空白艺术。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役,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一出场只用了“吏呼一何怒”来点出他的威势,此后就让他转到“幕后”,对老妇则是用了明写,把她所说的话写成了一篇“抒情独白”。其实呢,用心品味一番就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吏逼出来的。

大量的空白需要我们根据老妇人的“致词”来填充:差吏一进门就问“汝家有男丁否”,老妇答以“三男邺城戍”;再问“尚有他人否”,又答以“室中更无人”;最后是差吏仍逼着要人而已,老妇只好“请从吏夜归。”诗人明写老妇,暗写差吏,在一定称度上反映了他的思想矛盾。诗人一向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但当前这场平叛战争是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大敌当前,人民应当为此作出牺牲,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而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只是含蓄地予以揭露。

其次对自身形象地塑造采用了空白艺术。杜诗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地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地完美统一,被后代称作“诗史”。但杜甫并非客观地叙事,以诗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地同时,通过独特地艺术手段表达自己地主观感情,并且诗人杜甫往往是诗中鲜明地人物形象。他时而站出来劝说“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又呈吴郎》杜甫将旧居让给吴郎居住,还惦念着原来西邻的贫妇人,所以写这首诗请吴郎对她多加照顾:不要阻止她来打枣,即便她对新主人有恐惧之心,也应多加体谅,不要“便插疏篱”令她反感。)时而因忧国伤时而泪流满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而痛斥贫富的不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而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但在《石壕吏》中诗人以一句“暮投石壕村”交代了自己出场后便不再出现,直到结尾才现身:“天明等前途,独与老翁别,”诗人始终没有站出来说话,这对于一向关心人民疾苦的杜甫来说是反常的,这种反常正是诗人内心矛盾的印证。诗人同情人民,希望老百姓能安居乐业,但是面对急需补充兵力又只能从百姓那里征兵的政府他又能说什么呢?无可奈何,无言以对。诗中虽然只有两句话写自己,但诗人心中却激情澎湃,有千言万语。诗人形象的空白引人深思,它反映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好了,今天关于“石壕吏原文及翻译”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