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出师表》全诗_《出师表》全诗带拼音朗读

zmhk 2024-05-14 人已围观

简介《出师表》全诗_《出师表》全诗带拼音朗读       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和个人观点来回答大家对于《出师表》全诗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出师表》全

《出师表》全诗_《出师表》全诗带拼音朗读

       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和个人观点来回答大家对于《出师表》全诗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出师表》全诗的话题。

1.书愤原文及翻译

2.古诗文阅读:甲《出师表》与乙《吕氏春秋.下贤》

3.《出师表》 的 古诗文翻译 急需阿

4.关于赞扬出师表的诗句

5.十首诸葛亮诗

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谁

《出师表》全诗_《出师表》全诗带拼音朗读

书愤原文及翻译

       书愤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

       陆游《书愤》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翻译: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

       三、写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书愤》两首诗为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所写,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两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古诗文阅读:甲《出师表》与乙《吕氏春秋.下贤》

       《出师表》简短易懂的翻译如下: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

       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商讨,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好处。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驾来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将领士兵,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原文:

       《出师表/前出师表》

       作者诸葛亮?朝代三国时期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赏析: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表文继叙二十一年遭际之后,续述白帝托孤后的心情、工作,进而表明北定中原的决心。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

《出师表》 的 古诗文翻译 急需阿

       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

       崩殂;今

       分,

       ,此诚

       也。然

       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

       ,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若有

       ,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费依、

       等,此皆良实,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

       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

       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

       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

       南阳,

       于乱世,

       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

       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

       ,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

       ,深追先帝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

       。吕氏春秋 下贤

        孟春

       一曰: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雁北。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斋。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於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无有不当。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参于保介之御间,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田。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大夫九推。反,执爵于太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繁动。王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以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无用牝,禁止伐木;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无麛无卵;无聚大众,无置城郭,掩骼霾髊。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有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以从我始。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孟春行夏令,则风雨不时,草木早槁,国乃有恐;行秋令,则民大疫,疾风暴雨数至,藜莠蓬蒿并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霜雪大挚,首种不入。

       本生

       二曰: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天子。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此官之所自立也。立官者,以全生也。今世之惑主,多官而反以害生,则失所为立之矣。譬之若修兵者,以备寇也。今修兵而反以自攻,则亦失所为修之矣。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以此为君,悖;以此为臣,乱;以此为子,狂。三者国有一焉,无幸必亡。今有声於此,耳听之必慊已,听之则使人聋,必弗听。有色於此,目视之必慊已,视之则使人盲,必弗视。有味於此,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则使人瘖,必弗食。是故圣人之於声色滋味也,利於性则取之,害於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世之贵富者,其於声色滋味也,多惑者。日夜求,幸而得之则遁焉。遁焉,性恶得不伤?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以便一生,生无不长。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和矣,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若此人者,不言而信,不谋而当,不虑而得;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宙;其於物无不受也,无不裹也,若天地然;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此之谓全德之人。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贫贱之致物也难,虽欲过之,奚由?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则此论之不可不察也。

       重己

       三曰:倕,至巧也。人不爱倕之指,而爱己之指,有之利故也。人不爱昆山之玉、江汉之珠,而爱己之一苍璧小玑,有之利故也。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有慎之而反害之者,不达乎性命之情也。不达乎性命之情,慎之何益?是师者之爱子也,不免乎枕之以糠;是聋者之养婴儿也,方雷而窥之于堂。有殊弗知慎者?夫弗知慎者,是死生存亡可不可未始有别也。未始有别者,其所谓是未尝是,其所谓非未尝非。是其所谓非,非其所谓是,此之谓大惑。若此人者,天之所祸也。以此治身,必死必殃;以此治国,必残必亡。夫死殃残亡,非自至也,惑召之也。寿长至常亦然。故有道者不察所召,而察其召之者,则其至不可禁矣。此论不可不熟。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勯,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棬竖,而牛恣所以之,顺也。世之人主贵人,无贤不肖,莫不欲长生久视,而日逆其生,欲之何益?凡生之长也,顺之也;使生不顺者,欲也。故圣人必先适欲。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味不众珍,衣不燀热。燀热则理塞,理塞则气不达;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中大鞔而气不达。以此长生可得乎?昔先圣王之为苑囿园池也,足以观望劳形而已矣;其为宫室台榭也,足以辟燥湿而已矣;其为舆马衣裘也,足以逸身暖骸而已矣;其为饮食酏醴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其为声色音乐也,足以安性自娱而已矣。五者,圣王之所以养性也,非好俭而恶费也,节乎性也。

       贵公

       四曰: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於公。尝试观於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於公。故《鸿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 ‘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於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 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於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於国也,有不闻也;其於物也,有不知也;其於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刀而虫出於户。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去私

       五曰: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黄帝言曰:“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晋平公问於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雠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雠也。”平公曰: “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雠,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子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

关于赞扬出师表的诗句

       原文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 )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

       先帝创建全国统一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魏、蜀、吴三个国家,我们蜀国贫穷衰弱,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贞的将士们在边境上奋不顾身,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恩典,想要报答在陛下身上啊。陛下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而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了忠臣劝谏的道路。 宫廷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有做坏事,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者忠心为国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造成宫中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善良诚实、志向思虑忠贞纯正的人,所以先帝才选拔来给予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应当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好处。 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坏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不痛心和遗憾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的忠臣,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先帝不介意我出身低下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亲自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感激,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担忧兴叹,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的没有成效,从而损害先帝的明察。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境。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装备充足,应当勉励三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心于陛下的职责的事。至于考虑事情是否可行采取适当措施,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的任务交给我,如果不能成功,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告慰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用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追念先帝遗愿,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如今正当离朝远征,面对着奏章眼泪滴落,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

       字词解释:

       (1)先帝:指刘备。 创:开创,创立。 业:统一中国的大业。 (2)中道:犹言半路。 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3)今:现在。 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 益州,今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蜀汉政权。 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无,民生凋敝。 三分:天下分为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 (4)此:这。 诚:的确,实在。 之:的。 秋:时期,尤指不好的时候。 (5)然:然而。 侍,侍奉。 卫,护卫。 懈:松懈,懈怠。 于:在。 内:皇宫中。 (6)忘身:舍身忘死。 (7)盖:大概,原来是。 追:追念。 殊遇:特殊恩遇。 (8)诚:的确,确实。 宜,应该。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开张,扩大。 (9)光:发扬光大。 遗德:留下的美德。 (10)恢弘:发扬扩大。 恢,大。 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 (11)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 妄,过分。 菲薄,微薄。 气,志气。 之,的。 (12)引喻失义:讲话不恰当。 引喻,称引、譬喻。 喻:比如。 . 义:适宜、恰当。 以,以至,从而。 塞,阻塞。 谏,劝谏。 俱,通“具”全。 (13)宫:指皇宫。 府:指朝廷。 (14)陟(zhì):提升。 罚:惩罚。 臧(zāng):好。 否(pǐ):坏。 臧否(pǐ):善恶。 (16)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 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 科,科条,法令。 及,以及。 为,做。 (17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刑,罚。 (18)昭:显示,表明。 平:公平, 明:严明。 理:治。 (19)偏私:偏袒,有私心。 (20)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内外:指朝廷内外。 异法:刑赏之法不同。 (22)志:志向, 虑:思想,心思。 忠纯:忠诚纯正。 (23)简:挑选。 拔:选拔 遗(wèi):遗留。 (24)悉以咨之:都拿来跟他们商量。 悉:全部。 咨,询问,征求意见。 之,指郭攸之等人。 (25)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裨(bì):补。阙:通“缺” 缺点,疏漏。. (26)有所广益:收到最多的好处。 广益:增益。 益,好处。 (28)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端正。 淑,善良。 均,公平。 (29)晓畅:精通。 试用:任用。 (31)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 (32)营:军营、军队。 (33)行(háng)阵:指部队。陈,“阵”的古字。 (34)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36倾颓:倾覆衰败。 (37)痛恨:痛惜,遗憾 (39)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能够以死报国。 (40)隆:兴盛。 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41)布衣:平民百姓。 (42)躬:亲自。 耕:耕种。 苟:苟且。 全:保全。 (43)闻达:显达扬名。 (44)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卑,身份低下。 鄙,地处偏远。与今义不同。 (45)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枉屈:枉驾屈就。 (46) 顾,拜访。 (47)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苏教) 许:答应。 驱驰:奔走效劳。 (51)夙夜:日日夜夜。 夙,清晨。 (53)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54)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帅。 (55)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驽 ,劣马,走不快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56)攘(rǎng)除:排除,铲除。 奸凶:奸邪凶恶的敌人。 (57)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58)斟酌:商讨,考虑。 损益:增减,兴革。 斟酌损益: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5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 托,委托。 效,重任。 (60)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 效,有成效。 (61)慢:怠慢,疏忽。 (62)彰:表明,显扬。 咎:过失。 (63)咨诹(zōu)善道:征求好的建议。 诹(zōu),询问。 (64)察纳:考察采纳。 (65)雅言:好的言论。 (66)深追;深切地追念。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 (67)涕零,落泪。 (68)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可以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作者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1.广开言路 2.严明赏罚 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的主见。 第二部分(6~7段)追叙三顾茅庐之事。 第三部分(8~9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归结责任。 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具体地说, 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以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第三部分中,“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诸葛亮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刘勰曾把它跟孔融的《荐祢衡表》相提并论,说“至于文举(孔融,字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并一时之英也。”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的《正气歌》亦云:“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感人之深,于此可见。

       阅读指南

       1.本文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章”。 2.《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3.全文共9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作者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三条建议。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第1段):分析了不利和有利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第二层(第2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第三层(第3-5段):推荐文臣、武将中的贤良,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这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广开言路”意在“亲贤臣”,“严明赏罚”意在“远小人”。第二部分(第6-7段):追叙往事,表达了“兴汉室”的决心和“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第三部分(第8-9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对“已”,承“讨贼兴复之效”;对“贤臣”,扬“兴德之言”;对“后主”,行“自谋”之宜。各方面的职责分明,要求明确,此情恳切,表达了诚挚的希望,显示了作者对自己和对朝廷诸臣的严格要求。最后十二个字,再一次流露出出师前复杂的心情和对刘氏父子的深情。 4.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227),他率师北上伐魏,在出师前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学习时,要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全文要点

       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 ―――归结责任 作者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 (1)赏罚同一标准: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赏罚分明);③亲贤臣,远小人( 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3)分析形势:① 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②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4)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8)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达感情: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十首诸葛亮诗

       1.称赞出师表的诗句

        书 愤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译:

        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社会上的事情是多么的复杂和困难,只知道北伐抗金,收复中原,为祖国效力,豪气壮如山。回忆当年夜雨中楼船横江,大败金兵于瓜洲,秋天在大散关,我们的英勇骑兵大胜金兵。年轻时的远大抱负和理想,到头来都化为泡影,只有虚度年华,空自叹息,看看镜中的人,头发都斑白了。孔明真是一代贤相,他的《出师表》好得名传于世,千百年来有谁能同他相比呢?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白居易)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元缜)

2.赞美出师表的诗句

        白居易在读《出师表》后写道:“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李商隐《武侯庙古柏》:“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

        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病起书怀》:“出师一表通千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游诸葛武侯书台》:“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陆游《七十二岁吟》:“渭滨星陨逾千载,一表何人继出师.”

        陆游《感状》:“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文天祥《正气歌》:“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谁

       诸葛亮,一个名垂千古的智者,他的智慧和思考能力被后世所称道。他的诗歌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中十首诗更是体现了他那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智慧的深度。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这十首诗所体现的智慧与思考的艺术。

       一、《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诗是诸葛亮的代表作之一,它表达了人生短暂,要珍惜时间的思想。在生命短暂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要像黄河之水一样奔流不息,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

       二、《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首诗是诸葛亮给刘备写的一封表,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深刻分析和对未来的展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像诸葛亮一样,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机会,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这首诗表达了诸葛亮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像诸葛亮一样,去欣赏自然的美丽,从中汲取灵感和智慧,让自己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四、《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首诗表达了诸葛亮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像诸葛亮一样,对历史和命运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未来,做出正确的决策。

       五、《赤壁》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首诗表达了诸葛亮对友情和人生的看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像诸葛亮一样,珍惜友情,把握人生,让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义和充实。

       六、《将军令》

       “军中破竹声,将士气昂扬。千里无云日,万里共清凉。出门搔白首,苦恨年年征。”

       这首诗表达了将军出征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像诸葛亮一样,珍惜家乡和亲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和未来而奋斗。

       七、《七步诗》

       “翻身向天笑,谈笑几时成。身在青山外,心在天山中。”

       这首诗表达了诸葛亮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像诸葛亮一样,追求自由和理想,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八、《竹枝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_。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这首诗表达了诸葛亮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像诸葛亮一样,珍惜生命,欣赏自然,让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义和充实。

       九、《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首诗表达了诸葛亮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像诸葛亮一样,对人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

       十、《观演武场》

       “演武场中,马蹄声碎。角声咽断,人影散乱。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这首诗表达了诸葛亮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像诸葛亮一样,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和暴力,让世界更加美好和和谐。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

       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扩展资料: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自杜甫所做的《蜀相》。

       原诗为:

       《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意思是: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定居在浣花溪畔。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诸葛亮;百度百科-蜀相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出师表》全诗”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