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经典诗词赏析_千古绝句最美句子

zmhk 2024-05-23 人已围观

简介经典诗词赏析_千古绝句最美句子       经典诗词赏析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它涉及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我将尽力为您解答相关问题。1.经典诗词的赏析2.初中古诗词经典名句鉴赏3.40首必考古诗词

经典诗词赏析_千古绝句最美句子

       经典诗词赏析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它涉及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我将尽力为您解答相关问题。

1.经典诗词的赏析

2.初中古诗词经典名句鉴赏

3.40首必考古诗词主题思想、名句赏析

4.红楼梦里的经典诗词及赏析

5.古诗词赏析100字 30篇

经典诗词赏析_千古绝句最美句子

经典诗词的赏析

       秋夜曲

       唐代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赏析

       首句点明时间,夜幕初临,月充刚刚从东方升起,秋露虽生,却还微薄稀少,说明天气已经凉爽,但还不觉寒冷,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这与下面一句正好相互呼应,由于天气已凉,所穿的轻盈细软的罗衣,已感到单薄了。但还不觉得寒冷难忍,所以还没更换衣服。字里间隐隐充溢出女主人公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愫。

       清平乐·秋词

       宋代 苏轼

       清淮浊汴。更在江西岸。红旆到时黄叶乱。霜入梁王故苑。

       秋原何处携壶。停骖访古踟蹰。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

       赏析

       该词中词人思念好友,揣测一路上友人可能的遭遇所写下的以想象为主的怀人词,但是这种想象并不是凭空乱想,而是基于词人对朋友的了解,通过这些了解所作的一系列推断,显示了词人对陈述古真挚的友情和对述古其人的真切了解。

       秋词

       唐代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初中古诗词经典名句鉴赏

       1、春江花月夜(其一)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

       作者抓住扬州南郊曲江或更南扬子津一带月下夜景中最动人的五种事物:春、江、花、月、夜。作者更是透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把扬州的景色以文字表达出来。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赏析:

       这首诗先写虚度光阴 、报国无门的痛苦,而后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与抱负,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忧愤作结。全诗感情色彩浓烈,情绪如狂涛漫卷,笔势如天马行空。 诗中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情绪。 诗的开头显得很突兀,因为李白当时很苦闷,所以一见到可以倾诉衷肠的族叔李云(李华),就把满腹牢骚宣泄出来。李白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时间不长便弃官而去,过着飘荡四方的游荡生活。十年来的人间辛酸,作客他乡的抑郁和 感伤,积聚在心头,今天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 “长风”两句借景抒情,在秋高气爽之日,目接风送秋雁之境,精神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得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 “蓬莱”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以“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是指南朝;“小谢”是指谢眺,因为他在谢灵运(大谢)之后,所以称小谢。这里李白是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句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抱负。并且“览”字富有表现力。用了夸张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 “抽刀”一句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举杯”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同时也抒发了离别的悲伤。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李白长期处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逃避现实虽不是他的本意,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同流合污 的清高放纵的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这首诗运用了起伏跌宕的笔法,一开始直抒胸中忧愁,表达对现实强烈不满。既而又转向万里长空,精神一振,谈古论今,以小谢自比自己,表露出自己“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远大抱负。接着诗人又从美丽的理想境界回到了苦闷的现实当中,只得无奈地选择逃避现实。全诗大起大落,一波三折,通篇在悲愤之中又贯穿着一种慷慨豪迈的激情,显出诗人雄壮豪放的气概。

       3、山园小梅 其一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赏析:

       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与“独”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然而梅品虽高,却不骄傲,只在一方小园而且是山间小园实际是空中楼阁中孤芳自赏,这又是一种何等“丰富的宁静”与充实的美丽。 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人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人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人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首联极目聘怀,颔联凝眉结思。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 颈联“以物观物”,“霜禽”指白鹤,“偷眼”写其迫不及待之情,因为梅之色、梅之香这种充满了诱惑的美;“粉蝶”与“霜禽”构成对比,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极致的美”。 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人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人——一个梅化的诗人。

       4、青玉案 ?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赏析:

       此词抒写了因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得志的“闲愁”。上片写相恋和怀念,下片开头两句写昏暮景色,暗示出抒情主人公等待盼望那位“凌波”仙子直到黄昏,仍不见踪影,或“闲愁”太多。写“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实现,形象生动。下片的“碧云”句喻指时光流逝之迅速,末尾连用三个比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结尾处“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以江南景色比喻忧愁的深广,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兴中有比,意味深长,被誉为绝唱,贺铸也因此而有“贺梅子”的雅号,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黄庭坚更是极口称赞说:“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寄贺方回》)。

       5、青玉案 元夕 ?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

       6、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

       道是休去倚危栏,休倚危栏时闲愁已是教人断肠。春已逝,美人迟暮,而忧国之心亦是无处可诉,只有自我劝慰将怨意化为凄婉,虽是缠绵婉约曲,亦有郁愤英气含而不露。 “词意殊怨,然姿态飞动,极沉郁顿挫之致。”(《白雨斋词诗》)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 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和?quot;而告终。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这是第一层。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时,它又象征着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这是第二层。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无策。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quot;这一句,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说明:只有坚持抗金复国才是唯一出路,否则连退路也没了。这两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词里,表面上写的是"惜春",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这是第三层。从"怨春不语"到上片结尾是第四层。尽管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春",却不予回答。春色难留,势在必然;但春光无语,却出人意外。所以难免要产生强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无可奈何之际,词人又怎能不羡慕"画檐蛛网"?即使能象"蛛网"那样留下一点点象征春天的"飞絮",也是心灵中莫大的慰藉了。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飞絮"作结。上片四层之中,层层有起伏,层层有波澜,层层有顿挫,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这一片可分三个层次,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从"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是第一层。这是词中的重点。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已虽忠而见疑,屡遭谗毁,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层,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闲愁最苦”至篇终是第三层,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 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一是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第二是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政治斗争。第三是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词风。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

       7、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1)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知密州。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词风于密州时期正式形成,这首词即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平。想到国事,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于是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其“狂”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从艺术表现力上说,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十分生动形象。全词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久弥珍的名篇。 (2)这首词写苏轼在密州作地方长官时,有一次去打猎的情景。 打猎,对于一个职业猎手,是家常便饭;而对于苏轼这样年已四十的地方官来说,就不能不算一次壮举了。词中就是从表达他出猎时的激动心情开始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夫,是古代年长男性的自称,切合作者的年纪和口吻。“聊”,是姑且的意思。这句说,老夫今天要发一发小伙子那种“狂劲儿”了。“左牵黄,右擎[ qíng 举起] 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架着苍鹰。鹰和狗是用来追捕猎取对象的。“锦帽貂裘”,是戴着锦帽穿着貂皮袄,这次打猎是在冬天,所以穿着皮衣。千骑卷平冈”:成千的骑手跟随着他,浩浩荡荡,象疾风一般卷向平坦的山冈。这里显示了作为一州长官出猎时的声势和排场,确实是壮观啊!百姓几乎全城出动(即倾城),都想追随苏轼这个知州(相当于汉朝的太守),去看他打猎。而他也为百姓的热情所感动,暗下决心,为了答谢(报)人们的情意,他要学习三国时代匹马单枪搏斗猛虎的孙权(孙郎),亲手射杀猛虎,给大家看看。 在上片,作者实际上已经绘制成他的“太守出猎图”。写出了他的形貌,也写活了他的神情;渲染了热烈的气氛,更揭示出了他昂扬的精神状态。 转入下片,作者又进一步深化了所要表达的主题。他说,他刚刚喝足了酒(酒酣)因而更加气粗胆壮(即胸胆尚开张),鬓发有些花白,又有什么妨碍呢!看来好象是承接上片,表现他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其实,这里所指,已不限于打猎。他在考虑更为重要的事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皇帝什么时候才派冯唐到云中传达命令?这里用了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典故。“云中”是汉朝的一个郡,在今年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区。“节”,即符节,是传达皇帝命令的凭证。汉文帝曾派冯唐到云中郡,传旨赦免前云中太守魏尚受的处分,恢复他的官职。魏尚原来抗击匈奴侵扰有功,后来因小过失受到不公平的处罚。可见,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担当保卫边防的重任。他这样希望,并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当时宋王朝正受到来自西北方的西夏和来自东北方的辽国的军事威胁,国家的安危引起了苏轼的严重关切。他渴望奔赴军事前线,来实现为国立功的政治抱负。最后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学上,被认为是主侵掠的。作者把它当作敌人的象征,又利用“狼”属于野兽,当在被射猎之列的联想,他表示,将要(会)紧握雕花的强弓,把他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般的弓弦上,看准那西北方的敌人,狠狠地射去。 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表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40首必考古诗词主题思想、名句赏析

       1、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赏析:锦江流水夹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宇宙万物,自有它的变化规律。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赏析: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论诗》)

        赏析:常用来赞美人才的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也含有“世事超越前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必然趋势”之哲理。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赏析: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生,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常用来表达一种“想要挽留却又不能留住”的心态。或对人生的感慨: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也如这花开花落、燕去燕来。)

        5、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赏析:它蕴涵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假象所迷惑的道理。

        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赏析: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或: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学习,时时补充新知。)

        7、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赏析:发挥主观能动性,乐观向上,积极进,将终生有益、无憾。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赏析:它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赏析: 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赏析:劝勉人们努力珍惜青春年华,世间没有后悔药。有“失去才知可贵”的哲理。

        1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赏析: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 。只要主观努力,心理健康,仍然能青春永驻,老当益壮。

        1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赤壁》)

        赏析: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1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赏析:它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1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行路难》)

        赏析:坚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抱负是必能实现的。

        1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赏析:阐明事物具有两重性。

        1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赏析:诗句最具忧愁、苦闷之意。极欲摆脱,却又无计可除。有“有新栽花花不发”的意蕴,也告诫人们:酒不解真愁。

        1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赏析:词句用巧妙地比喻写"愁"。寓含一种既无可奈何,又无可解脱的别人不能理解的理趣。

        1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赏析: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1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赏析: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是声息相通的。

        2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赏析:前三句,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后两句,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

        2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赏析: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

        22、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赏析:只要有坚贞的信念,任何艰难挫折都不会改变节操。

        23、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赏析:在一处失去的,将会在别出找出来。

        2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赏析: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赏析:表现了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

        26、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赏析:景物依旧,人事迥异。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世事如棋局局新”的理趣。

        2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赏析:此诗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不断寻找追求的理趣。

        2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赏析:人,一生事业与抱负都为天下,必定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29、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赏析: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与此诗句有相同的理趣。

        30、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赏析:颇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默默奉献之理趣。

        3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赏析:有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趣。(也含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32、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赏析:寓含世事的无常。也有他《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趣。

红楼梦里的经典诗词及赏析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为人却没有道德,不死还有什么意思。(如果做人可以不讲究仪表,那还不如死了呢!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多被引用自作自受时的感受。也可以理解为:人的命运是可以改造的,所以“天作孽,犹可违”,但是自己不上进,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自己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顺随善良就像登天一样艰难,顺随恶行就像山崩地裂一样迅速坠落,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处在安全时期也要考虑危险可能存在,考虑到这个就会去准备,有了准备就免去了危险。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人不是圣贤,都会犯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错,如果犯错了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聪明,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有智慧;能够战胜他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够战胜自己的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美丽的语言是不可信,而可信的的话不一定是好听的;真实的话未经加工,所以不美妙动听。词藻华美的言辞、文章,内容往往不真实。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并告诫我们因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是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谓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大意是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比喻中仍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只知道学习却不思考,就会因为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对所有事情一知半解,不懂装懂。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100句经典古诗词名句及解释鉴赏100句经典古诗词名句及解释鉴赏。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有制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困惑。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礼,不能成才。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比喻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34、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忧愁患难可以磨练人使之得以生存,安逸享乐可以使人陷于怠惰导致死亡!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指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

       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40、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古诗词赏析100字 30篇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了红楼梦里的经典诗词及赏析,以供学习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咏白海棠》其一

        蕉下客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赏析:这首诗是探春作的。傍晚的阳光照着秋天的枯草,顺手关上层层院门,海棠的茎叶翠绿茂盛,遮盖住了整个花盆。她的精神好像美玉一样无与伦比,像白雪堆成似的肌骨格外令人陶醉。点点花蕊既芬芳又娇弱无力,三更月下的花影斑驳如同月亮的泪痕。不要说海棠花像身着缟衣的仙子一样能够飞升而去,多情的她正陪伴我在黄昏时节低吟浅唱。

        二、《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赏析:权势衰败时不要再说当年如何高贵,家道沦亡时更不要攀亲附友。只因为偶然间接济了刘家老妇一回,到后来才碰巧遇到救命恩人。

        三、《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赏析:曲子以宝玉的口吻写就,说明宝玉婚后尽管终日面对的是宝钗,心中仍然念念不忘死去的林黛玉。同时又表达了对薛宝钗在得到了婚姻的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和终身幸福的深深同情。

        四、《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赏析:此对联在书中共出现两次:一次出现在甄士隐的梦中;另一次出现在贾宝玉的梦中。在小说中,甄士隐秉性淡泊,与世无争,逍遥自在。某日午睡,甄士隐梦见一僧一道,在他们手中见到了通灵宝玉。而后甄士隐又跟随两人来到“太虚幻境”,在石牌坊上见到了这副对联。此对联看似浅显,实际上寓意深刻。佛家认为,世间万物,其形体是真的,是有;其本质是假的,即无。

        五、《癞头僧嘲甄士隐》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赏析:此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一回。书中写道,某日甄士隐抱着独生女英莲走在街上,见一个癞头和尚和一位跛足道人相携而来。那癞头和尚一见英莲便大哭,说她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要求甄士隐将她舍与自己,甄士隐自然不允,于是和尚大笑着念出此诗。在《红楼梦》中,甄家和香菱的命运,都没能逃脱此诗的预言:香菱一生命运悲苦,而甄家更是在开篇就家破人散。

        六、《赞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

        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赏析:“赞”在这里是评论的意思,并非赞颂。这段赞文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第一次见面时,宝玉眼中的黛玉。整段赞文刻画出一个超尘脱俗、才华过人的少女形象。

       1、送别

       作者: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景,不仅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还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情绪。“东门”点名了送别的地点在长安青门,“青青”表明杨柳的颜色已经很绿,表明时间是在深春。“杨柳”是送别的代名词,于是一见杨柳,就让人想到离别。

       绿色的杨柳树夹杂在御河两岸,看似恬静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且首句是远望所见,第二句是近观所见。在远与近的距离感中,诗人送友的踽踽长街的身影得以体现,衬托出舍不得惜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

       诗的后两句抒情,通过侧面描写别人送别而攀折杨柳,反映送别的人多。

       一个“苦”字,既是攀折杨柳而不便之苦,也是离别的愁苦。至于诗人自己折了杨柳没有却只字未提,更衬托出了诗人的送别的深情。后两句看似平淡,仔细咀嚼,意味深长,诗人折或者不折杨柳,内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短小精悍,款款流露出依依惜别的深情。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3、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

       作者: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赏析: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像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本词的结束,亦暗示词人一生的即将结束。

       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全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4、问刘十九

       作者: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作为篇幅和字数最少的一种诗体,如何以少纳多,是最值得作者和读者考量的问题。

       此诗堪称典范,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而其间脉络十分清晰。从层次上看,首句先出酒,二句再示温酒之具,三句又说寒天饮酒最好,末句问对方能否来共饮,而且又点破诗题中的“问”字。

       从关系上看,首末句相呼应,二三句相承递。诗句之间,意脉相通,一气贯之。诗作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落笔,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富于生活气息的情趣,不加雕琢地写出了朋友间恳诚亲密的关系。

       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充满了生活的情调,浅近的语言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挚的友谊。

       5、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赏析: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好了,今天关于“经典诗词赏析”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经典诗词赏析”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