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牡丹亭汤显祖原文和翻译_牡丹亭汤显祖原文和翻译原来姹紫嫣红
zmhk 2024-05-28 人已围观
简介牡丹亭汤显祖原文和翻译_牡丹亭汤显祖原文和翻译原来姹紫嫣红 好久不见,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牡丹亭汤显祖原文和翻译”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牡丹亭?游园
好久不见,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牡丹亭汤显祖原文和翻译”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牡丹亭?游园?皂罗袍》译文+赏析
2.牡丹亭 译文
3.这首汤显祖《牡丹亭》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4.牡丹亭记题词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牡丹亭?游园?皂罗袍》译文+赏析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明代:汤显祖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深闺中人把这美好的春光看的太卑贱了。
注释
姹紫嫣红:形容花的鲜艳美丽。
断井颓垣: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
奈何天:无可如何的意思。
谁家:哪一家。
朝飞暮卷:形容楼阁巍峨,景色开阔。
翠轩:华美的亭台楼阁。
锦屏人:被阻隔在深闺中的人。
忒:太。
韶光:大好春光。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赏析
这段唱词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雅丽浓艳而不失蕴藉,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 它紧紧贴合主人公情绪的当前状态和发展走向进行布景。“姹紫嫣红开遍”,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然而,主人公并非只是流连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设的虚景,她预见到浓艳富丽之春景的未来走向——“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春色如许”开启了主人公的视野,使之充满了诧异和惊喜,接踵而来的对匆匆春将归去的联想则轰的一声震响了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满了惊惧和无奈。
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紧接着又上眉头的景象,包蕴的是无奈的情绪——“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她在这里意识到生命的困境,换个角度看待这些唏嘘,则里面并不仅仅残存着纯粹的悲观意绪,主人公情绪跌入低谷之后,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云霞翠轩”“烟波画船”,美好的事物始终深刻内嵌于少女的思维深处,读者不难从中窥探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期待,为下一段奇遇柳梦梅,为情而死的故事找到心理依据。
在这段唱词中,从喜乐到苦痛的情绪流变紧紧扣咬着从浓艳的实景向残败的虚景的转变,读者很难剖判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的严格界限,只因在此处,景现而情发,情入而景犹存。
此曲表现了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进而控诉了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这折射出明中叶后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对后世深有影响。在《红楼梦》中,即有林黛玉读这首曲,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处境,无限感伤的情节。
牡丹亭 译文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这句话出自《牡丹亭》
意思就是赞叹春色美好,但又想到自己的一腔春愁无处排遣,良辰美景尤在,但赏心乐事却不知在谁家谁院
春 香 来此已是花园门首,请**进去.
杜丽娘 进得园来,看画廊金粉半零星.
春 香 这是金鱼池.
杜丽娘 池馆苍苔一片青.
春 香 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
杜丽娘 春香.
春 香 **.
杜丽娘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春 香 便是.
杜丽娘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杜丽娘 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春 香 这园子委实观之不足.
杜丽娘 提他怎么?
春 香 留些余兴,明日再来耍子吧.
杜丽娘 有理.尾声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这首汤显祖《牡丹亭》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一、译文:
(远景)大户人家庭院(拉近)闺楼窗棂内,年轻貌美的杜丽娘坐在梳妆台前,任凭昨夜的香沉烟炷燃尽,昨夜的绣线抛残在案。怀着少女春愁心乱不可开交:其实今春之愁,早已不是今春才有,去年就已经来过一场了,结果百无聊赖的收尾了,那么今年呢?想着想着随口对身边的丫鬟春香说:“春香,可曾叫人去扫除花径?答:“已经吩咐过了”。杜丽娘细心的望着窗外庭院,外面应该是个百花争艳的世界吧。看那柳丝袅娜飘扬,便觉春光如线,这如线春光非要将我拉到外面去,想着想着,她起身行步,却忽然停了脚步,玉指往上一伸,整了整理头上的花钿。
然后用镜子一照,未免羞答答:自我欣赏之余,却又好像总有点心虚,怕被别人看见(她既以其细心打扮显出规格隆重,又以其谨小慎微显出大家闺秀而感到内心矛盾)。我这样走出去,完全展露自己貌美青春能得体吗?春香说:“哎呀,**,今天穿戴的可真漂亮!”
杜丽娘唱到:“我虽衫裙锦缎翡翠装饰,美艳晶亮的花簪戴在头上,可你怎知我平素内心最爱的是天然。这么久以来我正好像这春色美景没人欣赏一般。(心里的秘密怕人看见,又盼人见的矛盾)。如果我到园中被鱼和燕看见了惊得喧叫起来怎么办?如果羞花闭月的容貌连花儿都愁得颤抖了怎么办?(这些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在杜丽娘心里却成了严重的问题,可见封建礼教的束缚和杜丽娘积压心头的渴盼)。边想边行,不觉已到园中。这时春香动情地唱道:“**你看那金粉的画廊长又长,池塘布满了绿色的青苔。注意别踩在青草上会惹得泥土沾到新鞋袜,如果不小心踩在花花草草上可真叫人心疼啊!”杜丽娘眼看满园春色感叹到:“如果不是亲自来到园里,怎么会知道春色竟如此美妙呢”。
随即唱到:“原来这里早已姹紫嫣红开遍的花园春景,而我却从来不晓得,就像我青春年华一样一直浪费着。没人爱惜呀。人生本来就该遇上良辰美景,人生本来就该遇上赏心乐事,可是我从没有遇上;我知道有良辰美景,但它们丝毫不能排遣我的心中之愁;至于赏心乐事,到现在还不知躲在谁家院落哩!但今天既然偷偷闪出了牢笼,那就放开怀抱享用这春景吧:抬头,高处是云霞舒卷;眼光顺云势移向远方,又见一片片的风吹开云一丝丝的像笼上烟波里的画船轻晃,真是好看啊。大自然和人很友好嘛,怎么人却躲在锦屏背后和春光交不上朋友呢?”
春香看着满园的花对丽娘说:“这园子里的花可都开了,唯独这牡丹离开花还早得很呢!”春光令人舒畅,但春归毕竟令人惆怅。丽娘唱:“既有鸟声,又有丛丛红色杜鹃花掩映在青山里,有道是开到荼蘼花事了,花样年华,也像烟丝般无力自持,能不遗憾吗?春香啊,牡丹虽然漂亮,但花期太晚比荼蘼开得还迟一点的她,并不在繁花盛放的日子与人争艳,这春色满园她怎么能占优势呢?”(她与牡丹一样颇具自信的矜持)。在怀春的少女面前,那些莺莺燕燕成对儿的在“歌”、在“语”真让人遐想连篇。你听那莺语清脆得不能再清脆了;莺歌简直圆润得像在空气里滚。那是自由的语、自由的歌啊!转念想到自己不觉黯然,无趣悲凉,还是回去吧。再美的园子只是看也不足够,不多提了也罢。
怎么看都是没用的,即使赏遍了十二亭台也是白费的。到不如趁兴回去任满怀心绪多弥留缱卷在美景的回忆中。(待续)
惊梦原文: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茶蘑外烟丝醉软。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啊。〔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二、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牡丹亭记题词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冥莫中求得其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
杜丽娘既在上课时读到“窈窕淑女,君子好求”之句,又在深院中看到寂寞的春色,便梦到柳姓书生相与行乐,本来是一场春梦,这书生从何而来哪里而去却是并不明了的,正所谓“情不知所起”。而杜丽娘偏去寻梦,寻梦不到又郁郁寡欢,正所谓“一往而深”。从这里开始,在杜丽娘的心中现实与梦幻的距离实际已经开始模糊了。至于写真离魂,拾画回生更是充满了梦幻色彩。现代心理学认为梦是人内心中被压抑的潜意识的表现,在梦中人可以超越现实生活的界限,从而满足自己本能的欲望。“梦中之情,何必非真?”然而,杜丽娘却只能在梦中完成自己的爱情。所谓“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正是梦中才能有的现象。而春香、石道姑、郭驼、柳梦梅或者都不过是她假象出来的人物,是僚人春色、太湖石、园丁和大梅树的化身。“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连同柳梦梅“今夕何夕”的疑问,牡丹亭的故事竟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也成为一个谜团。生仿佛是一生,死又仿佛是一生,生死也不过是南柯一觉、邯郸一梦吧。“《牡丹亭》竟未必不是一场大梦,其中〈惊梦〉既是梦中之梦,也是梦的核心”,许倬云在一篇序文《大梦何尝醒》中的解读是十分精辟的。
而回头仔细观看汤显祖的题词,我们还会发现一些更有趣的问题。第一,何为“形骸之论”。根据上下文可知“形骸之论”指的应该是“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与“梦中之情”相比,他们自然是世俗的物质化的。然而这种物质性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它有碍于“真情”的纯粹性。“情至”的达成首先必须消灭这种外在的形式,其最高的代表就是“生死”——生和死既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界限,界限也即是“理”之根本。真情的中心是“化”——“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物可以为人,人可以为物。情的最高境界即是“忘我”,既不能忘记身份、地位、财产、区别,则不能有真情的存在。把《牡丹亭》的思想归结为反封建看似深刻,然而存在着巨大的漏洞,这个漏洞就是“反了封建以后我们还能干什么?”现实中的爱情永远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封建礼教以后存在着日新月异的阻碍。这些阻碍便是“界限”,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不自由”。牡丹亭中的“至情”要超越的是比封建礼教更为根本的东西,在戏剧中它是以生死之别来展现的。
然而,“形骸之论”绝不完美。因为,抛弃界限的至情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情本生于界限,生于物我的分别和呼应。春色、书生(它的符号价值)、“窈窕淑女,君子好求”皆是如此。一个绝对的情甚至连对象都变成虚无的了(杜丽娘梦中之情)。“情”没有了(具体的)对象也就成了“情欲”。另一方面,至情的追求也必须通过物质的手段来巩固(杜丽娘还魂、婚嫁程序)。这就导致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局面,从人鬼的自由自在,到现实中人之间必须遵守的理法,转变突然而不协调。所以若士先生才会有一声长叹的吧——“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他正是为这样的矛盾所困扰着的。“世间之事也不过如此而已了吧,然而人心之情或者又不止如此而已的吧……理自然是没有的,但情真的会有吗?”汤显祖本质上是反对理的,因为它是阻碍“真情”的一个现实的界限,然而一场幻梦之中真的存在着什么可以称为“至情”的东西吗?这是一个问题。
汤显祖说“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到底有几分自信呢?理既不能解释人的感情,梦又能怎样?文学也一样,是出路还是逃避?梦中之情未必不是真的,反过来说人间至情未必也不过一场梦幻。“梦”是汤显祖创作的主题,也是他困惑的源头。“临川四梦”两梦写了人生虚幻不是偶然。且《南柯梦》、《邯郸梦》分别作于1600年和1601年,较之《紫钗记》、《牡丹亭》都要晚,可以看成是汤显祖思想的一种发展。《紫钗记》既取材于唐传奇《霍小玉传》,又和原作有不同的结局——黄衫客的出现是一个关键。然而者黄衫客究竟还是个无名英雄,还是作者有意掭上的一点希望呢?还是霍小玉的梦中之人呢?
“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然而这样论之,《牡丹亭》也不过庄生梦蝶,只是生活和梦境两者都减去了一重真实,也损去了几分虚幻。梦得真切,于是也梦得虚幻。梦幻不必为假,也不曾更真……唯有多情人又愁煞了几滴清泪。
《牡丹亭记题词》是《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三的一篇散文。《牡丹亭记》又名《牡丹亭还魂记》,或简称《牡丹亭》或《还魂记》,是汤显祖最得意的代表作。牡丹亭记题词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我整理的牡丹亭记题词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牡丹亭记题词文言文原文
牡丹亭记题词
作者:汤显祖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彷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汤显祖诗文集》
〔明〕汤显祖
牡丹亭记题词文言文注释(1)弥连:即?弥留?,言久病不愈。《牡丹亭?诊祟》旦白:?我自春游一梦,卧病至今。?
(2)手画形容:指亲手为自己画像。见该剧第十四出《写真》。
(3)溟莫:指阴间。溟,同?冥?。
(4)荐枕:荐枕席。《文选》宋玉《高唐赋》:?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李善注:?荐,进也,欲亲近于枕席,求亲昵之意也。?
(5)挂冠:谓辞官。密:亲近。
(6)形骸:形体,对精神而言。意谓肤浅之说。
(7)晋武都守李仲文:《搜神后记》卷四:?武都太守李仲文丧女,暂葬郡城之北。其后任张世之之男子常,梦女来就,遂共枕席。后发棺视之,女尸已生肉,颜姿如故。但因被发棺,未能复生。?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冯孝将为广州太守时,他的儿子梦见一女子说:?我是前太守北海徐玄方女,不幸早亡,亡来今已四年,为鬼所枉杀。?应为君妻。?后来在本命年的生日,掘棺开视,女子体貌如故,遂为夫妇。事见《搜神后记》卷四,又见《异苑》及《幽明录》等。
(8)汉睢阳王收考谈生:《列异传》:?汉谈生,四十无妇,夜半读书,有女子来就生为夫妇,约三年中不能用火照。后生一子,已二岁,生夜伺其寝,以烛照之,腰上已生肉,腰下但有枯骨。妇觉,以一珠袍与生,并裂取生衣裾而去。后生持袍诣市,睢阳王家买之。王识女袍,以生为盗墓贼,乃收拷生。生以实对。王视女冢如故。发现之,得谈生衣裾。又视生儿正如王女,乃认谈生为婿。?又见于《搜神记》。
(9)通人:学通古今的人。
(10)格:推究。 [2]
牡丹亭记题词文言文翻译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牡丹亭记题词作品赏析它通过女主角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杜丽娘的至情,歌颂了反道学、反礼教,追求爱情自由的斗争精神。这篇题词作于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在作者在遂昌弃官返临川后数月写成。文中强调情的神奇作用,并以?情?驳?理?,表现了作者新的思想观点。
牡丹亭记题词作者简介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称清远道人,临川(今属江西)人。1583年(万历十一年)进士,曾任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等职。1591年(万历十九年),因抗疏抨击朝政,被贬广东徐闻典史。后调浙江遂昌知县。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归家,不再做官。
好了,今天关于“牡丹亭汤显祖原文和翻译”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牡丹亭汤显祖原文和翻译”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上一篇:眺望的拼音_眺望的拼音怎么写
下一篇:既的拼音_既然的拼音